书城文化晋剧百年史话
31242600000033

第33章 民国时期(11)

刘臭三又开当铺,又办磨房,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后因贩毒被处决,其弟四班主(豆腐四)与刘五华又接办两年,1932年转给祁县韩国华,改名同义园。

承事:×儿(甲成之徒弟,拍铙钹出身)。

掌班:马来源。

主要演职人员:

须生:十三红、十四红、盖天红、拉面红。

正旦:王桂香、大牛牛、冀兰香。

小旦:筱桂桃、毛毛旦、夺庆。

生角:三儿生、十七生、奴子生。

老生:人人。

老旦:田老旦。

花脸:彦章黑、马来源。

冀兰香 正旦,女,介休北兴武村人,身材矮小,体型秀丽,长方脸庞,白净面皮,容貌端庄富态,双目很有神采。扮相尤为典雅大方、娇媚俊俏,很有大家风度。

她原为榆次晋华纺织厂女工,后因挣钱太少难以糊口,她又很爱戏曲,故辞工从艺,随二哥冀振海来到东四处戏班学艺。工小旦,苦练一年后初见端倪。回太原后拜在三儿生门下改工正旦。三儿生授她不少技艺,更有二丁则对其精心指点,艺事更趋精熟。以后住锦艺园,民国十九年又搭荣梨园,声誉日隆,成为府十县绝才绝艺的一位坤伶新秀。

该嗓音较好,又亮又脆,音色甜美,乱弹很有特色,惯用“嗨嗨”之衬音,唱来俏丽委婉,清爽悦耳,余音绕梁,颇有韵味;表演亦较舒展落拓,绘声绘色。擅演《血手印》、《断桥》、《明公断》、《教子》、《汾河湾》等剧,在晋中、太原一带颇有影响,以后投身革命,参加了七月剧社。

其原配榆次望族宋三少宋死后,因宋门中鄙视梨园行当将她逐出,她颠沛流离,无所依靠,才又改嫁郭云山(小十三红)。

筱桂桃 女,原名杨生秀,后改名杨丹卿,小名兰兰,河北宣化城内人。身材适中,苗条秀丽,脸型稍长,眼睛大而有神,扮起戏来颇有几分姿色。

其父母以缝纫为生,她自幼聪颖敏悟,十岁即拜筱吉仙为师开始学艺。在高师的精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下,她勤奋刻苦,进步很快,没多久就学会了《小放牛》、《挂画》、《虹霓关》、(双锁山》等戏。不久就随师父来到晋中、太原,边学边演,开始崭露头角,为观众注目。

以后,她在荣梨园和五义园等班社又向三儿生、二女则、王有福、五月鲜等名家学到不少技艺和新剧目。广采博蓄,兼收南北两派的艺术特色,融汇在自己艺术中。如《富贵图》、《梅绛亵》、《祥麟镜》、《少华山》、《女写状》、《百花亭》、《戏叔》、《双巧配》等,都通过自己的融化、加工,成了她久演不衰的拿手戏。

名小生三儿生对其很器重,不仅倾囊相传,而且长久与她配戏,老少搭配默契,双唱双做,确实名噪一时。及至名旦二女则去世后,她更是起而代之,一花独秀,成为当时晋中、太原、大同、东西两口的旦角翘楚人物。

其天生一副清脆明亮,甜润爽朗的歌喉。吐字清晰明快,行腔俏丽婉转,张弛有节,跌宕有致,声情并茂,刚柔相济;表演真挚细腻,挥洒自若,逼真传神,很能体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形成了她文武带打、唱做兼优的鲜明表演风格。

她不仅能以得天独厚的唱腔和出神入化的表演征服观众,其做派、身段、动作乃至武功也很出众。由于幼功坚实,台步、圆场、腰功、腿功都很有根底,所以她演的《铁弓缘》、《双锁山》、《虹霓关》、《杀宫》等剧,或装男,或扮女,身段边式大方,动作飘逸帅气,招式稳准规范,武打干净利落,确实使人赏心悦目,这在当时的女伶中是十分突出的。

以后,她又排演了《情探》、《明公断》、《清风亭》、《花木兰》、《九件衣》、《葛麻》等许多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剧目。所演的人物具有了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她更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是她艺术更趋炉火纯青的标志。

她老来在张垣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培养出了不少晋剧后继人才。在文革中,她成了张家口一带的“反动艺术权威”,自然吃了不少苦头,含恨离开了人间。惜哉!一个在晋剧艺术上有过一定贡献的卓绝女伶。

马来源 大、二花脸兼工,祁县东陆支村人。长得虎背熊腰,头大颈粗,十分魁梧。可惜额头不大,却是唱花脸的缺陷。其扮相雄伟排场,很有大家风度嗓音高亢洪亮,清纯爽口,就是没有虎音,不象彦章黑那样宽厚洪亮。大板乱弹唱来得心应手,全不费力,别是一番味道。

他曾闯荡口外数年,民国十年左右从张家口回来住了锦霓园,以后又搭双聚梨园等班。其拿手戏有《鸡家山》、《草坡》、《功宴》、《明公断》、《二进宫》、《高平关》等。唱功突出,做功也很讲究,在晋中也曾有过一定影响。他人性极好,谦和厚道,很受艺人爱戴。抗战爆发后,他死在太原,活了五十多岁。

民国十九年,榆次北门外承起了群英舞台,“开园戏”就是请的荣梨园班。各门师傅们通力配合,各显绝艺,并以一出《铡判官》一唱而红,倾倒了榆次城里的观众,从此荣梨园名声大噪,在晋中府十县站住了脚根,而后走南闯北,一路顺风,所向披靡。

韩俊山(小十三红)工须生,原籍清徐县北尹村,后定居汾阳。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为本家伯父收养务农。他一有闲时就钻进本村票社学戏,不久学会《斩子》、《斩黄袍》等出。在一次偶然的机遇里他结识了名须生张锦云(十三红),心诚志坚,投门入室,潜心深造,得益匪浅。之后即随师搭了双聚梨园、荣梨园、自诚园等班,又结识不少前辈名家,博采众长,技艺大进,初获赞誉。以后他又得到说书红的精心传授,学到不少三国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擅演唱功戏,声音宽厚洪亮,唱腔沉雄饱满、铿锵有力,被人誉为“铁嗓子”。直至他八十寿辰时,演唱大段乱弹依然嗓音如初,不减当年。他的演唱梆板清楚,尺寸淮确,多字的乱弹,难度大的乱弹,摆字行腔都十分严谨、规范。名琴师秦亮,名鼓师冯煊都一致称赞他的唱腔能够紧扣丝弦,和乐队融为一体,发挥出演唱和伴奏的优势。他不仅继承了前辈的优秀唱腔艺术,而且有所创新,提倡“死梆板,活乱弹”,因人物剧情而异,设计新腔,确是颇有见地的主张。

其拿手戏甚多,有《天水关》、《法门寺》、《取成都》、《三疑记》、《武家坡》、《采桑》、《击鼓骂曹》、《金沙滩》、《大报仇》等。并会青衣、花脸、小旦、小生戏多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解放后他致力戏剧教育事业,培养出马玉楼、孟芳娥、张存义、高月琴等十几位弟子,也大都成名,特别是马玉楼,更已成为晋剧界令人瞩目的新秀。韩俊山现年八十二岁,已是晋剧界少有的“老寿星”了。

乔冬元 即小十四红,乳名冬元则,艺名还有南营红、冬元红。工须生,清徐县南营留村人。幼年家境贫困,在平遥学艺,出师后搭锦霓园、荣梨园及新民剧院等班、剧团演戏,靠一口“硬唱”吃遍太原、晋中。

其嗓音又高又宽又亮,夜深人静能打出五里开外,十分霸道,唱腔洪亮饱满,满宫满调,韵味浓郁,颇得观众欢迎;表演工稳细腻,不滞不火,很擅于刻画人物性格。代表剧目有:《桑园会》、《佛门点元》、《斩黄袍》、《取成都》等,常演剧目还有:《金沙滩》、《取北原》、《下河东》、《串龙珠》、《渭水河》、《鸡家山》、《双玉镯》、《斩子》、《杀院》、《舍子》等。

十四红一生勤奋治艺,谨慎作人,谦逊随和。他的精湛艺术和良好品德很受时人敬重,在晋中一代享有盛名。日寇侵华时,他倍受艰辛,因环境所迫,饮恨自尽身亡,年仅五十三岁。

22、小万福园(娃娃班)

民国二十年,太谷胡万义又承起了小万福园娃娃班。虽只办过一期,却培养出了一批出类拔萃、颇有才华的晋剧后秀。尤其有名鼓师狗蛮执教,打出的娃娃个个懂板识眼,尺寸清楚。特别是严格排练了《东皇庄》、《塔子沟》等一批武戏,学员的一招一式都在家伙点里,节奏性很强,快慢、轻重毫不含糊。

该班教师:黄芽韭、邢老二、四锁黑及万福园众师傅。

培养出有成就的演员:

须生:骆驼红、合生儿。

生角:郑雅楼、明亮生、春林生。

花脸:成娃黑、小二百五。

小旦:晒鞋旦。

骆驼红 小名叫三货,须生,太原县北庄人。身材适中,圆圆的脸,长得很富态。扮起戏来雍容大度,非常有气派,舒展大方,一上场就给人一种形象上的美感,无形中缩短了观众和人物的矩离,使人愿意看下去。

其幼时家里养有骆驼,他每日里拉着骆驼运送货物,故在他稍稍出名之后,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骆驼红。他嗓音条件并不好,底气不足,宽度、亮度都显逊色。然而,他学艺却十分吃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使他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身法、台步、动作都极其有章法,端庄稳健,从容自如,抬手动脚都给人一种雕塑美的感觉,这是他表演艺术的一大特色。

其拿手剧目有《对菱花》、《反棠邑》、《芦花》、《斩子》、《金沙滩》、《下河东》、《斩黄袍》等。可惜他仅仅活了二十多岁,未能大显身手就于日伪时期死在阳泉。

小二百五(王银柱)亦叫草纸黑,大、二花脸兼工,太原县赤桥镇人。中等身量,人生得精瘦,额头大而突出,脸谱勾得栩栩如生,颇具神采,一经化妆和穿着,形象顿时高大起来,显得十分魁梧雄伟。其歌喉高亢挺拔,响亮洪厚,声出如炸雷惊天,震撼屋瓦。

他生性刚烈悍,勇猛顽强。练功非常吃苦,胆略超人,什么高难动作都敢来,有一股不要命的劲头。因之,人们称他小二百五。其幼时常在麦秸堆上练大跟头,以后从两张桌子上向下“跌壳子”,常常跌得鼻青脸肿,几次昏死过去,醒来后依然苦练不止。因此,他练出了一身坚实的功夫,演一路架子戏娴熟自如,十分得心应手。

他的唱做念打都有相当功力,技艺较全面。擅演《朝金顶》、《明公断》、《看兵书》、《蝴蝶杯》、《打金枝》、《玉虎坠》、《取洛阳》、《吃瓜》、《匕首剑》等戏。

他与郭兰英、马秋仙合演的《明公断》,三条“金嗓子”并在一处,慷慨激越,精彩迭出,过瘾极了!可谓一出配合精当、天衣无缝的精妙之作。“告道”一折,他在后台唱:“陈州放粮回朝转”,人还没有上场,就使台下鸦雀无声,唱声方落,掌声四起。“见皇姑”时一声“王朝传马汉禀皇姑驾到”,亦有此神效,场场不落空。接着,他对皇姑晓以大义,皇姑以势压人,双方争执起来,唇枪舌剑,毫不相让,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斩钉截铁,真使听者大饱耳福。在大堂上他对驸马婉言相劝,相认香莲母子,驸马执意不听。当驸马唱到“……你将我当朝驸马怎开销?”时,只见他怒发冲冠,一抖袖,打髯口,长身唱道:“慢说你是驸马到,龙子龙孙也不饶!”连唱带做,一气呵成,真有气吞。山河的气魄和威风。

他的三花脸也演得很出色,他为冀美莲配演《狐狸缘》,扮演提茶壶的小丑,妙语联珠,风趣横生,演得也很红火热闹。

郑雅楼(小三儿生)小名圪针则,文武小生,太谷韩村人。个头挺大,苗条细干,小脸,眼不大却有神,人生得很精干秀气。扮起戏来平添七分人才,英武俊秀,风度翩翩,称得起是一位英俊小生。

其嗓子不甚亢亮,音量小,又尖细,但唱腔却很讲究,腔挂变化多,梆板尺寸也很严谨,做戏尤其生动形象,细腻逼真,常能于平淡处找出热闹戏来。底功坚实,腰功、腿功、靴子功、扇子功、翎子功、椅子功应有尽有。身段边式漂亮,动作潇洒干净,招式矫健舒展,做功戏尤所擅长。

他演生旦一类对儿戏、粉戏,颇能惟妙惟肖地刻画温文尔雅,惆傥风流,博学多才,酸里酸气,多情善感的各种儒生、秀才、文人形象;而演一些武戏、做功戏,又能塑造出行侠仗义,英武豪爽,智勇双全,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他曾拜师三儿生,很懂演戏奥妙,较好地继承了前辈们的技艺。所演的《宁武关》、《折桂斧》、《黄鹤楼》、《蝴蝶杯》、《回斗关》、《伐子都》、《苏秦激友》、《塔子沟》、《洞房》、《凤仪亭》、《七星庙》、《红霞关》等都能刻画出较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象。

《回斗关》中,他扮的姬寤生内唱一句“介板”:“八月十五月光明,”“帘内开花”,已成定例。而后“七锤子”上场,一板大唱,“平板”、“夹板”、“二性”,最后“流水”拔嘹子,痛快淋漓,一气呵成,每演必获三四次彩声。他和子都对打时,扎大靠,带王盔,插双翎,穿厚底,全身披挂,以刀对枪一场恶战,招招交代清楚,披挂不缠不绞,手上干净利落,脚底下不乱,十分见功夫。“逼宫”时,他痛斥二王,怒逼谗妃,双手扳翎,脚下带动圈椅,能绕台转一周。谗妃跪步而行,二王浑身颤抖辅以动作,真来满台是戏演活了!他确实是一位文武全能,不可多得的杰出小生。

小晒鞋旦(尹有生)小旦,文水人,身材不高,长长的脸,人生得精瘦,却非常精明强干。他的嗓音不太清亮,唱腔却比较动听,婉转;表演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十三岁入科班学艺,先后师承黄芽韭、马武黑、梁村旦等名师,学到满身技艺,二十多岁时以一出《晒鞋》中活泼伶俐、天真无邪的表演获得晒鞋旦的艺名。其擅演做工动弹戏,《杀惜》、《晒鞋》、《百花点将》、《坐窑》、《火焰驹》、《双玉镯》等演得均有一定特色。其有女尹艳楼随父学艺,亦工小生。解放后父女双双到大同参加了剧团。以后晒鞋旦参加阳曲剧团,现仍健在,着力培养晋剧后秀。

23、小聚梨园(娃娃班)

民国二十一年,祁县小村四儿(原为鼓师)承起了小聚梨园娃娃班。

教师:梁村旦、韩老二、四儿等。

培养出较好的学员:

须生:假一千红。

花脸:虎儿黑、海生黑。

小旦;三庆旦。

这班娃娃成名的不多,艺术、声望都较平常,少有成大器者。

24、同梨园

民国二十二年,韩国华在祁县固邑村承起了同梨园。

韩国华也是祁县一条汉子,以结交朋友,耍钱赌博,贩买烟土闻名乡里,为人处事圆滑,八面玲珑,长一个聪明绝顶的脑瓜,人称“拢不住”。

承事:盖天红。

掌班:马来源。

主要演职人员有:

须生:盖天红、李兰英、李兰亭。

小旦:刘芝兰。

正旦:乔金仙。

生角:奴子生。

花脸:马来源。

丑角:恒恒(电光丑)

武场:满堂、油汉、润生、四儿。

文场:占元财主、银柱、二货、有儿。

乔金仙 工正旦,女,汾阳人,身材修长秀丽,鸭蛋形脸,大眉大眼,妩媚可人,足有十分人材。扮起戏更是丰姿绰约,雍容俏丽,招人喜爱。嗓子又脆又亮,清澈纯正,乱弹唱来清脆婉转,爽朗明快,腔挂多彩,喷吐自如,非常霸道,很受时人欢迎。

她是盖天红的亲传弟子,受名师精心指点获益匪浅,唱念做均为讲究。做派舒展大方,深沉细腻,神形兼备,颇能通过精湛的唱念和表演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从而刻画出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其演《断桥》时,白素贞思念、暗怨负心的许仙时,嵌入了饱含情意、寓意深刻的“十炉香”和“十不该”,唱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非常激动人心,每每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她就是靠这出戏闯出牌子的。他和丁果仙合演《打金枝》,所扮沈后又是那样端庄贤惠,通情达理,稳练持重,别是一种正宫娘娘的雍容大度。

此外,她演的《血手印》、《东宫扫雪》、《三上轿》、《金水桥》、《回龙阁》、《教子》等也都曾在观众中产生过相当的影响,成为红极一时的剧目。可惜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后起坤伶新秀,仅活了二十多岁就在日寇的残暴统治下,香消玉殒,惨死在太原新民剧院的后台上。

她死了以后,可就露出程玉英和筱桂琴来了。这二位代之而起,着实红火了相当时期。

同梨园在当时还是一个响当当的字号班。内中有盖天红、奴子生、马来源等着名男角,艺术精深,各占绝技;又有刘芝兰、乔金仙、李兰英等后起坤怜,声色艺皆全,风华正茂,招徕观众,确非其它班社可比。

承班当年,刘芝兰在榆次西门“大仙爷庙”出演《双巧配》。她演薛金钗,盖大红演孟尝君,奴子生演冯;又有满堂打板,占元财主操琴,名角辐辏,默契合作,各呈异彩,演员和文武场面相辅相成,拧成一股劲,可红火了个不得了!刘芝兰就是沾了“大仙爷”的光,从这次庙会演出崭露头角,一下红了起来的。

25、漫话几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