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扮文丑也很有特色,《三搜府》中的施不全,《蝴蝶杯》中的卢世宽演得身份不同,性格泅迥,各具神采,毫不雷同,是一位文武皆有一定造诣的丑角演员。民国时,他曾住聚梨园。
20、大祝丰园
光绪三十年,平遥尹二少(尹光禄),在南良如壁村承起了大祝丰园。也有说成立于光绪八年。
尹二少 其外祖母李氏在平遥城里开日升昌票号,家产十分富有,对二少十分宠爱。二少弟兄五个,他排行老二,生得聪明伶俐,十分乖巧,十八九岁时,李氏让他在自己的钱庄里学艺,意欲由他继承商行生意。谁知他却无心经商,每日除了睡觉,就是赌博。他不善经商,赌起来却是手段不凡,技术高超,每赌必大赢,在平遥城里找不到对手。
一次,他的一位远方亲戚在祁县开宝,对方输得急红了眼,竟以一大宗家产相押,该亲戚一看来头太大,不敢开宝,忙将宝盒上封,宝房上锁,由对方看守,然后飞马来到平遥搬请尹二少,二少一听微微冷笑:“原来小事一桩,有我在,保你此宝照赢。”说罢驰马来到祁县宝房,在众目睽睽下开锁、开封,略使神通,开宝一看,对方顿时目瞪口呆,他的亲戚果然大赢,拿到一大宗家产!其赌技之高超简直神鬼莫测。
却说他的几位弟兄都看中了外祖母的一份丰实家当,争相在老太太面前尽孝邀宠。有的隔三过五敬送珍肴美味,有的三天两头孝敬绫罗绸缎;有的甜言蜜语不离老太太左右,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但是,他们哪一个也不如二少聪明,他摸透了老太太的脾气,深知老人最大的嗜好是看戏,因之,他独出心裁,又“押了一宝”——承班大戏,让老太太尽情观赏,这一宝果然又是大赢,取得了老人的欢心。
大祝丰园就是这样承起来的,班主自然是尹二少。
该班的阵容相当坚强,与同期的锦霓园、坤梨园,并称上三班好戏。
承事:四儿(鼓师,祁县小韩村人)、王培荣。
掌班:要要丑。
须生:洒金红、蔓菁红。
正旦:宝山旦。
花脸:五安黑、老五黑、春茂黑。
小旦:云蛮旦、彭村旦。
生角:顺保生、铜匠三。
三花脸:要要丑、三元丑、夜壶丑。
老生:二楞。
老旦:高老旦。
武生:李玉山。
武净:六洋头。
武旦:福考。
武旦:没骨头。
文场:富则、德元、疤二则、五毛。
武场:四儿、一只手、计儿、锁成。
大祝丰园是当时府十县一带很有影响的一个班社。大约在1910年左右,张家口派人来请晋剧名家和戏班,首请二八黑。老人早闻张垣有北路狮子黑张玉玺绝才绝艺,无与伦比;他明知自己年老力衰,不愿毁掉一世英名,因之婉言谢绝。而祝丰园的先生“风魔东”却想得简单了些,他头脑一热把整个班子拉到张家口这个塞外的晋剧“戏窝子”。
当地的晋中籍商人听说家乡的梆子班来到塞外,自然竭尽全力,大捧特捧;奈何初来乍到,地面生疏,时有当地地痞恶棍捣乱,班中艺人气恨不过,失手打死一个坏小子,酿成大祸,戏班被迫解体,艺人星散,白白丢了一副戏箱,只回来十七生(董全福)等数人。
大祝丰园这次赴张,未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光,出师不利,演出效果自然不甚乐观,连盖天红都没有红起来,春茂黑、云蛮旦等成绩平平。唯独红了一个洒金红,红得发了紫,他在《七下生》等戏中的大板乱弹和表演,地道中路货色,酣畅淋漓,韵味醇浓,倒是风魔了张垣戏迷,成了风云一时的人物。
大祝丰园的这次大规模远征虽然出师未捷,遭到挫折,但却使晋中艺人领略到,张家口确是名伶荟萃、藏龙卧虎之地。他们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以后又有大批晋中艺人涌向张垣时,景况就大不相同了。
21、小祝丰园(娃娃班)
这是尹二少继大祝丰园之后相继承起的一个娃娃班。他从南路买来不少娃娃,又从晋中买了许多娃娃,请来名师王庆娃等执教,大批培养童伶,打出不少晋剧新秀:
须生:小洒金红、毛旦红(孙竹林)。
正旦:白大嘴。
小旦:白菜心心。
小生:十七生。
武生:玉计儿。
武丑:元亨丑。
庆娃师傅(王庆娃)先工须生,后改老生,蒲州府永济人。出身贫苦,从小坐科学艺,光绪八年来到中路,初入清源小梨园,后入祁县荣生班和榆次会音班、光绪十五年进太谷锦霓园,担任掌班多年,以后又曾在小会音班,小祝丰园等科班任教,民国初年又协助毛疙瘩、胡万义等在万福园理过班事,是一位德高望重、令人怀念的先辈老艺人。
他嗓子一般,无甚特色,然艺稔技深,做工细腻,身段讲究,擅于刻画人物个性,举手投足皆能恰到好处。扮演《教子》中老薛保、《双罗衫》中姚达和《清风亭》中的张元秀等人物,神形兼备,个性鲜明。
他戏路广,肚里宽,会戏甚多,常常反串文生、武净、丑角、老旦及上下手,缺啥演啥,无所不能,同人亲切地称他为“硬差头”。一生勤奋好学,每年冬季都要应邀到祁、太、榆等地财主家闹自乐,在唱腔艺术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他粗通文字,喜爱读书,对书法艺术怀有浓厚兴趣,在榆次车常家文人的帮助下,一面为其整理和抄录晋剧剧目和曲谱,同时练出了一手好毛笔字。晚年每逢年节,登门求字或请他书写对联者络绎不绝。
他十分乐于提携后辈,曾亲授三儿生全本《宁武关》,薪授翎子生(王二秃)翎子功,并悉心教导十七生董全福《黄鹤楼》,使其获周瑜生之美名。民国十二年,他病体沉重,卧床不起,适逢乔国瑞、杜福胜二人赶台途中上门看望,老人强持重病之躯,以木碗当鼓,木筷为箭,逐字逐句将《击鼓骂曹》念与乔、杜二人,临终前又为后人留下一折好戏。
他为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在艺界享有很高威望,所住班社班主规定,特准他随便乘坐轿车赶台。病重期间,祁县二秀财主曾派专车接他到家调养。病故后自诚园艺人赠送铜钱二十吊为其购置棺木,万福园班主赠送铜钱十吊为丧葬之仪,乔国瑞老人每年均往坟前祭扫。
王庆娃娶妻徐沟桃花营王氏,定居于榆次要村,临终前嘱咐家人:将尸体埋在要村东边戏台之后,欲于九泉之下,聆听梨园后辈的清妙之音。于1923年逝世。
这位德高望重、品艺皆优的中梆老前辈,毕生从艺,兢兢业业,不仅获得艺界尊崇,而且得到乡人的敬爷。六十余年,沧桑变迁,庆娃老人的葬墓至今完好无损。
孙竹林 小名毛旦,须生,榆次什贴人,乃名伶丁果仙之师尊。其高颧骨,瘦长睑,中等身材,扮相并不出众,嗓音较暗,唱时略带沙音。然学艺勤苦,功底扎得颇为磁实,会戏不少,肚子很宽敞,唱腔咬字清晰,韵味纯浓,颇能通过大段乱弹抒发人物感情。他演戏十分认真,不温不火,非常规矩,只是后劲不大,人称“丢底松”,擅演《南阳关》、《海潮珠》、《走山》、《骂阎》、《斩黄袍》、《金马厂》、《杀府》等戏。成名后,丁果仙之父将他请到家中给丁执教,传授了很多技艺,为丁果仙的艺术长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亦给丁巧云传艺不少,在培养晋剧新秀方面是有一定功绩的。其老来衣着整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受到了丁果仙的热心照顾,吃穿用都较宽余,活了七十多岁,享高龄善终。他有三女,长女随父从艺,专工花脸,已经改行,次女小旦,现在大同市晋剧团;只有三女未从父业。
元亨丑 工武三花脸,徐沟人,大个子,瓜子脸,体形粗胖,并不是武丑的理想材料,然自幼学艺吃苦,扎下坚实底功,技艺出众,武功尤其精到,大跤、小翻全有,技艺比较全面,擅演一路腰子武丑戏。
他在《四杰村》、《九龙杯》、《溪皇庄》、《天妃闸》、《百草山》等戏中塑造的任正乾、杨香武、贾亮、鱼儿精、白墓虎等角色均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精湛的表演。开武戏,他“荡子”套路颇多,招式洗练,交代清楚,打来从容不迫,很有章法,极见功力。
玉计儿 武二花脸,祁县人,他个子不小,但扮起戏来并不排场。脸谱勾得干净清晰,活灵活现,很有特色。武功精熟技艺出众,大跤、小翻、把子、荡子应有尽有,要啥有啥。演一路武打功夫戏游刃有余,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