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晋剧百年史话
31242600000019

第19章 光绪时期(10)

可为啥对三花脸那么优厚呢?这是谁订的规矩?其实,这也不是三盏灯首创,他也是沿用的千百年来的旧规矩,只不过执行得严格罢了。原来,这规矩是“梨园之主”老郎爷唐明皇制订的。当年唐明皇在宫中最喜歌舞弹唱,更喜欢化妆演戏。他演戏不演小生、须生、花脸,更不演旦角,那些都由艺伎、宫娥、太监、文武大臣担任,他专工一门,就好演三花睑。他在后台自然无拘无束,任他逍遥了。从那以后,三花脸演员就沾光了,成了老郎爷的化身,至高无上,难怪享有最高特权,势力范围那么大!

老郎爷的生日是旧历四月二十三日,而老郎爷当年游园并创办“梨园”据说是在八月十五日。所以,旧时戏班的“梨园子弟”就要在这两天停止营业,举班庆祝和为老郎爷拜寿。届时“大衣箱”摆好香案,备全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从神龛中把老郎爷“请”出来,拂去尘埃,供在桌上。众弟子在班主或承事的带领下一齐向老郎爷叩头行礼,祈求祖师爷保佑众弟子吉庆平安,保佑戏班兴隆发财……这一切程序都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三盏灯平生信佛,自然对老郎爷更加虔诚,一切仪式和规矩就更多了。

煤山红(贾鸿业)乳名福喜,他也称假一千红,头套须生,原系太谷贾家堡人,后定居城北贺家堡。其父贾育化乃太谷“广茂兴”药店掌柜,曾送其入私塾读书,因不堪继母虐待,十五岁携弟贾惠业逃出。其弟在祁县一带学说书,他亦逃到寿阳县三角山娃娃班学戏,与洒金红成了同馆。出科后投奔锦霓园,给一千红拉二套,学一千红一路乱弹,颇有其妙,故人称假一千红。其个子不小,脸色黝黑,体格不甚健壮,嗓子亦很平常,唱一路绝气乱弹,唱腔时断时续,不很受听;然其功底精深,技艺出众,做戏十分精细,真挚缜密。因之,三盏灯以台薪四吊聘为坤梨园头牌须生,并赠其骡子一头,供其赶台口骑用,足见对其器重。他演出《崇祯吊煤山》时,仗剑披发,满脸杀气,目露凶光,梢子功频频甩动,宝剑抖动不止,火爆炽烈,气氛渲染至十分,形象地刻画了崇祯的绝望和凶残,堪称一绝,故得艺名煤山红。

他与天贵旦合演《打雁》,二人即兴表演,尽情发挥,相得益彰,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可为一绝。他演的《春秋笔》、《文王卜卦》、《抚琴》、《铁冠图》等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妙。他品性极好,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为戏班效劳,人们善意地称他为“吃塌坤梨园”,形容他在该班从艺多年。他活了五十二岁,所生二男三女。

他与三盏灯相处甚密,多学三盏灯之品德,待人谦和。回乡时离村一里外下车,见人施礼。其同馆常月则(先生)因家境贫寒,常年寄居他家,常病故后,他送住原籍安葬,十分义气。唯独一生不认其父,父死寿阳后,继母在世,他终生不登贾家堡家门,一直在贺家堡定居。

恩王黑 二花脸,蒲人。另有艺名假黄狗黑,我见他时已经老态龙钟了,他两腮下塌,骨瘦如柴,眼却仍有神采。嗓音苍凉,已显沙哑,但梆板清楚,节奏鲜明,亦可见当年演唱之功力,他宗黄狗黑一路乱弹和表演,颇得神韵,故得假黄狗黑之艺名。

该佬架势排场讲究,步伐稳健干净,一招一式做来地道舒展,足见底功甚好。他给二八黑拉二套,配演之《炮烙柱》中纣王,《匕首剑》中秦舞阳依然颇有神彩,别具大家风度。

八音合子 蒲人,工小旦,长得眉清目秀,人样很标致,身材也精干,扮起戏来尤添三分姿色。他嗓音纤细,音量不大,但唱来委婉细腻,韵味纯浓,十分动听。他做戏风流活泼,表演细致传神,动作轻盈柔美,动弹戏尤为出众。以演《黄河阵》、《七星庙》、《虹霓关》等着称。他和二八黑、宝山旦、王有福等合演的《三霄洞》等文武带打,各显其能,当时很有影响。

王有福 艺名一点红,工小旦,文水城里人,因家贫,从小就涉足梨园。人生得很笨,五大三粗,观其形很难相信他是旦角材料,但一扮起戏来,又俊又俏,姣美无比,常有“叨客”打他的主意,每欲将他劫走。三盏灯见他聪颖怜俐,勤奋好学,颇堪造就,出于对他的爱护,收为门徒,传授技艺,严格要求其“辨八形”:贵、富、贫、贱、痴、疯、病、醉。

“四状”:喜、怒、哀、惊。王亦向乃师学到下少剧目和表演诀窍。

他嗓音一般,惯用假嗓演唱,唱云蛮旦一路乱弹,字正腔圆,尺寸工稳,梆板清利,听后余味无穷。他和三儿生经常配演生旦对儿戏,《七星庙》、《百花亭》、《双锁山》、《罗章跪楼》等极受观众欢迎。他曾收冀美莲为门徒,专心传艺,将乃师三盏灯之艺术精髓,拿手剧目尽传与冀。冀日后终成大器,名列晋剧小旦之冠,誉为晋剧四大名家之一。王以后任万福园承事,沿用三盏灯治班经验,深受同人拥戴。后住太原新华剧园,与狮子黑共事。继住张宝魁之新民剧园。1944年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水鲜花(郭凯)乳名双喜,祁县西韩村人。工小旦,是上路打出的娃娃。其幼家贫如洗,母亲早逝,父亲郭振玉带三个孩子在汾河西岸盐碱滩以刮盐土、熬小盐出卖为生。为找活路入了科班,出科后入坤梨园,拜三盏灯为师,技艺日益提高,得艺名水鲜花。中等身材,瓜子脸,唱做念舞都较全面。擅演《炮烙柱》的妲己、《日月图》之白凤鸾,他与福胜师傅合演的《拷寇》也很出色,形象地刻画了见义勇为的女婢寇承御。

尤其是他与关小生、王有福合演的《春秋配》中“拣柴”一折,由印当家操琴,甲成打鼓,真可谓珠联璧合,配合默契。唱腔不多,仅有二十多句,但他们在丰富的曲牌过门中的表演、眼神、感情交流,完全表达出公子急难相救,慷慨赠银;乳娘插科打诨,从中作梗;姜秋莲又羞又怯,百般柔情,把一个戏演得趣味盎然,红火极了。之后,他和秃儿旦、万盏灯、永宁等承起了兴盛班。晚年收花艳君为徒,培育成才,在晋剧旦行中自成一派。该性情温和,与人无争,是一位非常正直的戏曲艺人。后在太原市戏剧学校任教,培养了不少晋剧新苗。

奴子生(温兆林)小生文水大象村人,乃三儿生之过门弟子。个子不高不矮,白净面孔,形象长得很齐楚,扮起戏来英武俊秀,更添七分光彩。其嗓音清脆明亮,唱腔颇为动听,做戏细腻传神,生旦戏演得十分精彩。

他初出茅庐就已崭露头角,以后又北上闯荡多年。民国三年,二八黑去世,坤梨园失去栋梁,即行解散。民国五年再次承起,适逢奴子生从口外回来,学得浑身技艺,又带来新的化妆技术(过去,晋剧须生和小生化妆极不讲究,只在面部浅浅抹点银珠),一出《宁武关》,唱做念舞,样样精彩,演得活灵活现,无懈可击,一举轰功了府十县。他演的《黄鹤楼》、《折桂斧》、《琥珀珠》等感情细腻,表演逼真,很有三儿生的神韵;特别是他和毛毛旦合演的《庙中会》,双唱双做,相映成趣,深受内外行赞赏。人们的评价是,他的艺术不在十七生之下。美中不足的是,他唱时有个毛病,老爱歪着脑袋。

他一生所搭戏班很多,以后又住吉梨园、昆梨园、万福园,不管在哪个班里,他都稳执头牌,他成了当时蜚声戏坛的一位文武小生。

三盏灯苦心经营的坤梨园前后经历了二十六七个年头,驰骋于晋中平原、东西两山、省府太原等广阔天地,誉满三晋,技压群芳,给晋剧艺人及广大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特别是坤梨园整肃严明的班规纪律,认真负责的从艺精神,严肃的台风,更为兄弟班社及艺人树立了楷模。

“规规矩矩的坤梨园,吃吃喝喝的锦霓园,打打闹闹的双义园。”这是人们当时对这三个戏班的客观评价。坤梨园得来这样的荣誉是十分不易的,除了全体艺人的精诚合作外,首先应该归功于三盏灯。他把坤梨园办成了当时公认的第一班好戏,和他精湛绝伦的艺术一样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他终于实现了白己的宏图大志。

17、二锦霓园(娃娃班)

光绪十九年,杨大少将小十二红之师傅所承的一班“家窝子戏”全盘买来,承起了二锦霓园。教师有:

梁村旦(即补牛旦、小旦)。

马师傅(须生,清源人)。

十里麻。

龙王师傅(武功教师,河北人)。

另外,有时也请锦霓园的教师执教。二锦霓园培养出的成名演员有:

须生:小十二红、吉成红、灌肠红、玉蛮红。

花脸:四锁、大会成、二金蛮、保福黑、拍檐风。

生角:秋富生、一撮毛。

正旦:蛮庆、玉贵旦。

小旦:来喜则、夺庆。

三花脸:福义丑、九百丑。

武行:驹儿、金太、连成、贵成。

小十二红(杜福胜)人称胜儿师傅,蒲人。其自幼在河津县黄鸿飞班中坐科,清末来在中路,初入全胜和班。身材适中,红红的脸膛,人倒还精干,略带点罗圈腿。他来中路不久就被老十二红看中,收为门徒,传授技艺,他初来该班就能唱戏。嗓音不大,音法却很好,乱弹极富韵味,字正腔圆,入弦入调。特别是他久经揣摩,练出的一种鼻腔共鸣音,十分出色,唱时真假音结合,运用自如,越唱越有劲,越唱越清亮,声音送得很远,越是后排的观众,听得越真切。他演《法门寺》饰赵廉,有一大段唱,每演至此,剧场内鸦雀无声,摆摊人停止叫卖,观众全神倾听,细心品味,偶有说话者,后面的老戏迷们便用烟袋锅敲说话人的头,自觉维持秩序,都以听一段小十二红的过瘾乱弹为快事。

杜福胜不仅唱腔卓绝,靠架戏、做功戏也很见功力,文武全能,昆乱不挡。他演《凤台关》中慕容彦超,病体难支、颤颤巍巍的“上马”动作;《草坡》中岳飞稳健的身段和一路枪开打;《吃瓜》中陶洪的“小红拳”;《牧羊卷》中朱成登的帽翅功;《凤台关》中的憋脸特技以及《祥麟镜》中的知府董健,声情并茂,神形俱佳的做派都很有特色和精绝的表演。此外,他演的《洪羊洞》、《五丈原》、《三疑记》、《对菱花》、《取北原》、《回荆州》、《杀院》等也很有号召力。他最拿手的是《芦花》,大段乱弹唱来情绪饱满,回肠荡气,愤中含悲,悲中带泣,每演必使观众掩面垂泪,啼嘘不止。

他不仅技艺出众,品德也很受人敬重,待人诚恳,品行端正,倾囊传艺,毫无保留。1927年冬,太谷万福园送他一百元白洋为垫班钱,他病危时令其子送还,死不欠债。太谷朝阳李鹤山与其交厚,送他怀表一块,临终时他也让儿子送还,言明人死表亦无用,物归原主,并致谢意。这位老伶于民国十六年在孝义兑九峪演出后病体难支,最后死在榆次北田镇南,活了五十八岁。他死之后才露出了盖天红。后人评说:杜福胜与十三红(张锦云)、说书红、盖天红并誉为晋剧“四大须生”。

吉成红(李兰亭)原姓侯,亦称板头红,太谷侯城镇人。他从二锦霓园出科后即去了口外,闯荡几年后,在张家口招赘,改随妻姓为李,取名兰亭,返晋后带回了妻子李兰英(艺名白果子),并带来了不少剧目:《双巧配》、《合汗衫》、《铡判官》和孔明戏《取北原》、《天水关》等加入万福园。

他扮相排场潇洒,嗓音清脆嘹亮,唱腔带有旦角腔味。擅演一路纱帽戏,《假金牌》、《日月图》、《法门寺》、《宫门挂带》等,唱念做都较全面,倒也红火了一阵,曾随唐风剧社赴上诲,为盖天红拉二套演出了《打金枝》、《蝴蝶杯》、《凤仪亭》等戏。

其妻白果子,艺术较兰亭还胜一筹,《投县》、《斩子》、《法门寺》等都曾驰誉一时。

灌肠红(李喜根)又名李景云,也称盖天红。榆次郝村人,年龄较我大三、五岁。长得很标致,中等身材,俊眉俊眼。从小家贫,父母双亡,为本族李六友收养。李六友以卖灌肠为生,喜根即为李拉车、洗碗,聊以糊口。长年来往于庙会集市,赶会唱戏场场必到,小喜根一边卖货一边看戏,对戏爱得要命。老少来往路上边走边唱。喜根天赋聪慧,学唱名家唱段颇得神髓,六友见其是个材料,遂忍痛将他送入二锦霓园学艺,工须生,取名李景云,时年十三岁。乡人称之为灌肠红。其入科后潜心向学,发愤求艺,排戏时,师傅布置一天背词功课,他半天就熟读如流,登台表演,更显才华出众。他出科后适逢府十县老十二红、假一千红等名手云集,他不敢班门弄斧,贸然搭班,遂奔寿阳加入富梨园,挂头牌须生,艺事大进。之后赴张垣搭班,因唱念做绝才绝艺,嗓音宽厚洪亮,扮相丰颖俊秀、伟岸英武,做戏深沉细腻,唱腔甜美抒情,高亢激越,响彻行云而名震张垣。戏迷们都叫他假盖天红,并有“真盖天红不如假盖天红”之说,在东口人眼里,他比盖天红吃香得多,一时名噪宣化、张垣等地。之后他在口外久演不衰,颇获盛誉,晚年他在宣化经营葡萄园,生活宽裕,儿孙满堂,直至1951年谢世,享年七十岁。

灌肠红演戏十分认真,做戏极其细腻传神,所演之《上天台》、《鸳鸯梦》、《大劈棺》、《空城计》、《北天门》、《刘彦昌哭庙》等戏,都能通过精湛的唱念和神形皆备的表演,揭示出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感情和心理活动,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因之观众十分喜爱他。

秋富生(杜锦生)太谷孟高村人。自幼在太谷二锦霓园坐科,取艺名娃娃生,出科后拜子都生为师,亦系三儿生之徒孙,由是受二位教诲熏陶,技艺十分了得。他长一双三棱眼,形象虽不够秀丽,但却十分喜人,身材也很精干。他刻苦学成浑身技艺,巾生、穷生、靠架武生都有相当造诣。其嗓子原先很奸,清脆明亮,住万福园后嗓音失润、黯哑,给奴子生拉了二套。民国二十六年曾任同梨园掌班。

他演的《云罗山》、《坐窑》、《花亭》、《双锁山》、《七星庙》等戏,做派挺拔英武,逼真传神,所演人物均能够给观众留下鲜明印象。民国十六年,张宝魁从张家口入晋,万福园和自诚园合为公记园,他给张配演《双锁山》、《七星庙》、《红霞关》等戏,珠联璧合,相映成趣,顿时轰动府十县。他不仅艺术精湛,艺德尤为人称赞,勤奋治艺,规矩本分,谦和正直,与人天争,病逝于1937年。其兄长也是艺人,打小锣。

蛮庆(常兴业)乳名蛮庆,工正旦,太谷朝阳人。自幼家贫,其父常迷三将其卖到锦霓园坐科学艺,出科后即在锦霓园搭班。他兄弟三人,兄蛮小未学艺,弟夺庆工刀马。他人样长得平常,长脸盘,细皮嫩肉,长一双大眼睛,扮相端庄文雅,雍容大方。嗓音清甜跪亮,唱腔悠扬婉转,娓娓动听;表演不温不火,却很传神;劝作舒展洗练,非常规范,是一位较出色的旦角。

他不仅能演戏,而且喜爱晋剧文场音乐,掌握了晋剧“四大件”乐器的伴奏技巧,并能自拉自唱,吊唱练功,因之,他熟知演唱的梆板节奏,唱时与乐队配合和谐,颇能抒发情感。因此他一出科就红了起来,《女中孝》、《忠孝义》、《教子》、《十万金》、《火焰驹》、《血手印》等剧都以唱念中听、表演感人得到内外行的一致好评。

以后,他和其弟夺庆双双闯口外,在张垣投奔晋中商人办的三合票局,后又搭了名宿王天恩的长胜班。老板、财东们都十分捧他弟兄俩,窜“营子班”,住“园馆班”,并涉足京、津一带,走南闯北,红火了多年。以后,其弟夺庆招赘李家庄,二人各奔前程。民国十三年,他再回晋中就为之逊色了,和天贵旦在一起,改唱了须生,演起《下河东》之类的胡子生剧目来了。以后他受临县十伙班之聘,在晋西一带从艺,颇受西山观众欢迎。“七七”事变后,他又辗转到了陕西,在根据地为抗日军民演出,先入米脂大众剧团,后入绥德群众剧团,因染嗜好,得肺气肿,于1941年冬病逝于陕北榆林之镇川堡,享年五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