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蛮生 二套小生,乃名角帅成师傅之徒。其面色微黑,中等身材,嗓于不甚出众,多演《回斗关》中之二王,《芦花》中闵子骞,《鲛绡帕》中子云等二路人物;有时也在《黄鹤楼》、《土祖庙》、《七星庙》等戏中揽“柱子”活儿,但总是效果平平,演不出什么特色。他住过坤梨园等班子。
三道眉 三花脸,人长得干瘦,长脸,却非常精明、乐观,是标准的三花脸料。他没有什么突出的技艺,却什么戏也离不了他,有他戏就红火。缺什么他都可以顶,是少见的硬“底包”,在锦霓园混了多年,资格最老,人称“吃塌锦霓园”。
他有一绝,脸谱画得很怪,笑眉笑眼,使人一看就觉风趣可爱。他的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演三花脸,虽然不甚出色,却为坤梨园当了多年的无名英雄,人称“吃塌坤梨园”。
夹猴丑 大三花脸,长长的脸,白净面皮,虽演丑,但做戏倒很讲究,会戏不少,多演一些有分量的袍带戏,如《佘塘关》中的佘洪,《劈殿》中的程咬金等,颇能演出人物的身份、性格、风韵。他师出名门,以后又向金大丑学艺不少,住过永霓园、锦霓园等班社。
喜盛园娃娃班规定学艺六年,谢师一年,学艺几年后即在祁、太、榆等县出台演出,有盖天红、砖井黑、瓜子仁仁等小演员撑持门面。这些童伶们,一个个扮相玲珑可爱,表演十分卖力,又各有专工的剧目,根底扎得也较坚实,所以还是得到好评。
当年所谓六年学艺、七年出科,实际出台甚早,往往在冬十月招来娃娃之后,即夜以继日,加班训练,教师从指导学员苦练腰腿、身法、教唱“拨口”中,观察发现人才,早已对每个学员的条件、特长,甚至对其该归哪个行当都已心中有数了。然后在坚持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量体裁衣,给学员分了行当;红黑生旦丑,有目的地选出适合该生演唱的启蒙戏,口耳相传,精心排练,经过冬三个月的紧张训练后,多数学员都能学到几本、几出戏了。第二年一开春,这些学员就要出台亮相,是材料的中间站,不是材料的两边看,奸歹都得出来“蹓蹓”了,这就是所谓的“犟出窝”。
当然,娃娃班出台的迟早也不尽相同。一些财主、富豪或字号班办的班子,家底厚实,资本富裕,自然不慌不忙,按部就班进行训练,等到学员奠定相当基础,演戏能看得过去了才出台;而大多数艺人、小户人家办的娃娃班,可就不能不考虑冬三个月的底垫和花销了。生活不得不使他们性急起来,只好让孩子们边演边学,多从实践中去摸索了。
这种逼出来的办法,自然有它的先天不足之处,往往基本功扎得不够牢靠;但也有他的好处,娃娃们学到的东西可以尽早得到运用,有出息的孩子,往往几出戏打响,崭露头角,而后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声名渐着,最后成了大器。
当时的二锦霓园和小祝丰园,教学循序渐进,从严训练,最后瓜熟蒂落,打出的娃娃就有较高的水平。
二锦霓园打出的秋富生、福义丑、十三红张锦云、十二红杜福胜、蛮庆、夺庆就非常出色,一个赛一个。
平遥尹二少所承的小祝丰园娃娃班,学员阵营齐楚,且有时新的行头,演《黄河阵》,天兵天将,鱼鳖虾蟹,各有各的特制行头和装饰打扮,一出台就使观众眼前一亮,赞叹不已,演《石佛口》还有“彩马”上台,形象逼真,阔气极了!
而祁县小韩村的娃娃戏“犟出窝”后,景象可就惨了,《大报仇》里的“小刘备”要三个须生替着来,《斩子》的“小六郎”也得两个小演员交接班。为啥?一个学员顶不下来,太小,太嫩。至于戏价,当然低得可怜,三天一台戏最多二十吊钱,还得自起炉灶,自己吃自己,一台下来虽然所剩无几,但毕竟自力更生护住嘴了。
15、永盛园
光绪十四年,老十四红(有德师傅)在祁县白圭村承起了永盛园。该班属于上等二抱班。
承事:老十四红(班主兼承事)。
掌班:斜眼黑、大娃师傅。
演职人员有:
须生:假七百红、拉面红。
花脸:孟孟黑、一声雷、斜眼黑、大娃师傅、狮子黑。
正旦:睡不着、两盏灯。
小旦:代狗则、二回旦。
生角:十七生、顺保生、安定生。
武旦:福考。
三花脸:老鼠丑、生生丑、草上飞。
老旦:赛毛毛。
老生:锁关师傅。
胡胡:九柱师傅。
二弦:二猴。
三弦:喜林。
网弦:五毛。
鼓板:二友。
铙钹:来喜。
马锣:大友。
小锣:润生。
木头:锁成。
一声雷(陈贵林)头套大花脸,蒲人。个头挺大,却长了一个小脑袋,体态精瘦,其扮相实属平常,但嗓音又宽又亮,喷口刚劲,共鸣特强,五音齐出似炸雷震天,故得艺名一声雷。他会戏甚多,身架动作尤其讲究,做戏粗犷大方。《匕首剑》、《五雷阵》、《巴州》等出都演得活灵活现,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他以后又经常住聚梨园等字号班,在府十县有相当声誉。日寇侵华时死在太原。
大娃师傅 姓焦,零碎花脸,蒲人。方正脸庞,生得敦实粗朴,乃狮子黑乔国瑞之师。我见他时已近老年,头发很长,嗓子也黯淡沙哑了。他演戏经验丰富,会戏很多,花脸大路戏都能拿得起来,《草坡》、《嫁妹》、《功宴》等昆曲戏唱得十分出色,其嗓音原来很好,老来才坏了嗓子。
狮子黑的许多曲子戏都是他薪授而后着世的。他曾搭过金下班、万福园等班子,活了六十多岁。
睡不着 工正旦,徐沟人。台面好,扮相俏丽多姿。其原以磨面经商为业,爱戏入迷,迷戏成癖,每次看罢戏回到家里,独自一个人指手划脚,念念有词,模仿剧中人物唱念表情动作,久不入睡,夜不成眠。以后索性改弦易辙,弃商学艺,拜一肚心为师,涉足梨园,获得艺名睡不着;也有一说,他成名以后做戏风流,颇多蕴藉,使人看后浮想联翩不能入睡,故得艺名。
他嗓音宽宏脆亮,唱腔婉转动听,唱来非常规矩认真。光绪十九年曾进京献艺于庆顺和班。二盏灯红火时,他给拉二套,二盏灯年事稍高后,他就接过了二盏灯的剧目,《凤仪亭》、《鲛绡帕》、《梅绛褒》、《十万金》等戏都演得很有二盏灯之特色。特别是《祥麟镜》加前部《玉皇庵》,演来精雕细刻,维妙维肖。尤以李月英失子以后又疯又急的疯颠神态演得十分逼真感人。可惜他中年夭折,活了四十多岁就殁于原籍。
二盏灯 正旦,蒲人。大高个儿,芥疙瘩头,满脸络腮胡,但扮相却绰约多姿,十分可人。人们说他是“蔓菁脑袋连鬓胡,扮起妆来美人图”,有“活美人”之称,其嗓音清脆圆润,五音纯正,较万人迷的嗓音还要清亮;唱腔规矩,梆板清利,很见功力;做工细腻,表情不温不火,分寸咸宜,尤其跷功十分精熟,更为人们称道。
他演的《七人贤》、《祥麟镜》、《美人图》、《日月图》、《红霞关》、《关王庙》、《三上轿》、《杀狗》、《东宫扫雪》等戏,不仅能以优美的唱腔使观众大饱耳福,亦能以雍容大度、深沉隽永的表演,细微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位唱做念都较出色的旦角演员。
二回旦 姓周,工小旦,汾阳城里人。眉眼长得齐楚,身材亦很秀气,美中不足的是满嘴黑牙,颇煞风景。其嗓音不甚出色,唱腔勉强可以护住门面,但表演非常开窍,做戏俏皮风流、活泼生动,身段舒展大方、柔美矫健,很受观众青睐。
他擅演《梵王宫》、《阴魂阵》、《红霞关》、《七星庙》、《双锁山》一类生旦、唱做兼工的剧目,老年以后改攻老旦。曾住过双义园,以后又住郝珍的戏班,殁于榆次小峪口,享年六十余岁,有女周爱兰,也唱小旦。
顺保生 文武小生,艺名也叫子都生,蒲人。常住字号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高颧骨,大眼睛,身材适中。嗓音平常,乱弹尺寸工稳,行腔规矩,却无明显特色。其功底坚实,身架边式舒展,举手投足都很见功夫;表演深沉老练,神形皆备,很能演出人物神采。他肚里宽敞,能戏甚多,所演之《琥珀珠》、《鸿雁捎书》、《截江》、《忠义侠》等,均能演出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个性。
他为人谦逊、厚道,十分好处,曾住过锦霓园、双义园等有名班社,最后住奶生堂娃娃班做了教师,培养出兰兰(正旦)、香香(小生)和巧云(丁巧云)等几位门生,为晋剧做出了一定贡献。活了六十多岁,最后逝于太谷。
安定生 文武小生,蒲人。身杆顺溜,长得很排场,扮相英武俊秀、落拓不群。身上功夫精熟,动作干净漂亮,生旦戏和腰子武生戏均有特色。《恶虎村》、《独木关》中的黄天霸、薛仁贵,《九龙杯》中的神眼纪全,他都演得神采各异,栩栩如生。他和代狗子合演的《刺虎》配合精当,尤为出色。剧中,他扮“一只虎”,代狗子扮费贞蛾,费假扮玉英公主刺杀一只虎一节,二人你来我往,双唱双做,演得满台是戏,将场上气氛渲染得紧张激烈,使人屏息凝神,气不敢出,很受观众欢迎。
润生(赵廷杰)乳名润生,鼓板、马锣演奏名手。原籍文水堡子村,后移居文水马村。自幼贫穷,入平遥段村虎林则班学艺,学打马锣。他天资聪明,心灵手巧,一次,润生之叔父与平遥东家财主看其演奏锣声不凡,认定此童日无可吃梨园饭,财东爱惜其才,慷慨解囊,赠新轿车一辆,拜坤梨园二友为师专学打板,时年十六岁。
他学艺勤奋,刻苦用功,青年时即以出色的演奏技艺博得了观众和内行的好评。其时名家辈出,艺术竞争相当激烈,润生广采博蓄,再投名师郭连德,专攻马锣演奏,经一度苦学,马锣技艺日益精进,引起了行家的注目,他身怀马锣、鼓板两门绝技,辗转中路、上路各名班,并带出了鼓师后辈新秀白晋山,继承发展了他的艺术。
润生武场技艺以马锣最为特长,很善于紧密配合鼓板,加以灵活发挥,马锣敲击的轻重、快慢、起伏、声音时值、音色控制巧妙得当,能紧密配合人物和剧情,具有浓厚的感染力和抒情性。敲击时音色纯正,感情丰富,舒畅自如。他一度与油汉、满堂、万金则密切合作,广搭名班,在中路各地风靡一时,很受观众和内行的欢迎。
他不仅较完整地继承了前辈武场演奏精华,而且大胆移植、改造了很多京剧锣经。如对京剧“四击头”、“叫头”、“九锤半”、“阴锣”、“垛头”和“水底鱼”等都根据晋剧击乐性能进行了改造。并新创了“起兵牌子”、“大娃娃”等曲牌;还发明了一种“救命箭子”,解决了流水木头过不去的问题。其弟子有:白晋山、贾秉正、马垣、陈晋元、阎保山、张才茂等人,大都成了晋刷武场上的名家,撑起晋剧艺术半壁河山。
他为人诚实厚道,一生勤俭朴素,晚年生活依然较为贫困。1970年病逝于文水原籍。
16、坤梨园
光绪十五年,三盏灯在太谷城独当一面承起了坤梨园。
三盏灯在全胜和以《梵王宫》打响之后,顿时身价百倍,名扬晋中。他的杰作《宜鸾阁》、《百花亭》、《满床笏》等一时风靡了府十县,演一处红一处,城里人喝采,乡下人叫好,财主们捧,戏迷们赞,家喻户晓,老少传颂,成了晋中剧坛上的第一号风流人物。
他本来是一个性格内向、精明强干、具有远大志向的杰出人物。
随其艺木的突飞猛进,阅历日趋深广,眼界更加开阔,渐渐不满足于在舞台上一显身手,暗暗萌发了承班闹戏,干一番事业的念头。
于是,他开始为自己的戏班物色理想的人选,他深知要想承起一个像样的班子,非得拥有一班硬邦邦的梁柱演员不可,非得有几位能与自己精诚合作的好角儿不可。为此,他看中了锦霓园的二八黑、老十二红和夜壶丑,遂自愿加入了该班。他也确实为锦霓园尽心尽力地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最后,他退出了锦霓园,树起了坤梨园的大旗。老十二红感于班主杨成斋的恩德,拒绝了他的邀请,而与他志同道合的二八黑、夜壶丑却来到了他的帐下。
自古人往高处走,谁不愿意在名家手下从业问艺,求得进步?三盏灯牌子一亮,各路名手强将纷纷慕名来投,云集坤梨园帐前,有哪些人?
须生:核桃红、煤山红、假一千红、小十八红。
花脸:二八黑、砖井黑、恩王黑、四锁黑,春茂黑。
正旦:宝山旦、二娃旦、天贵旦、内道旦。
小旦:三盏灯、十里麻、八音盒子、云蛮旦、有福旦、水鲜花。小生:福胜生、锁儿生、奴子生。
三花脸:夜壶丑、假夜壶丑、玉子丑。
老生:冯师傅、润生师傅。
老旦:高老旦。
武二净:大刀六、挨刀黑、六羊头。
武旦:福考儿、王金爱。
武生:任二毛、邢老二、李玉山、小狗师傅。
武丑:没骨头、上吊三。
琴师:印财主。
二弦:二明师傅。
三弦:六儿师傅。
四弦:文学师傅。
鼓师:明海师傅、杨甲成。
铙钹:杨七成。
马锣:马锣三。
小锣:石蛮师傅。
此外,该班还长期聘有彩女四人,龙套四人,上下手八人,写头一人,箱倌五人,伙房三人,车倌八人,共八十余人组成。
坤梨园是早年晋剧班社中组织机构完善,班规班纪严格的一个典型。其组织机构方面的特点是:分工明确,上下有序,各行有司,悉尽其职。班主负责全面事项,承事人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大掌班负责正常演出业务,账房先生管理财务;同时还设有小掌班十二人(即所谓“十二家掌班”)分别管理三大门、三小门、文武场面、彩女龙套、上下手、箱倌、伙房、车旅以及其它杂役等事项。凡是小事,十二家掌班各自处理;如遇大事,在每月初一、十五“问公事”中解决。
三盏灯对晋剧事业有很强的自豪感,强烈反对视演员为贱民、视梨园行为贱业之陈腐观念。在该班提倡“八不准”,要求艺人将演戏视为高尚社会职业。
一、自尊自爱,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艺人在言谈举止中要温文尔雅,穿着要干净整齐,场面上的师傅非“冠必正,扣必结”者不准登台伴奏。
二、艺人登台化妆之后,必须坐站有序,各就其位,不准喧哗,不准随便交谈。严格禁止在台后吸烟,要求演员全神贯注准备演出。
三、旦角不论盛暑炎夏,台上台下不准坦胸露乳或叉腿而坐,有碍观瞻。其意在于使旦角养成古代妇女之端庄品性,更好地表现妇女形象。
四、全班同人严禁吸食鸦片和参加赌博,凡有此嗜好者,艺术再高也拒之门外。
五、艺人内部倡导友爱,以老带新,提携后进。下处不准嬉笑闲谈,提倡哼曲、念词,切磋艺术。
六、妇女不准进入下处。
七、与外界来往要礼貌,择人而交,不准与恶棍歹徒交往,不准参与打架斗殴。
八、十月封箱之后,艺人回乡提倡步行进村,遇人施礼,尊重父老。
以上班规之全面、严格,实在令人惊叹!
别看只有简单的八条,可这八条管得宽呵!台上台下,行动坐卧,待人接物,从艺作人一应在内,全都管啦。而且每条里都还有具体要求。比如“坐站有序,各就其位”这八个字讲究就大了。其戏班有十余只戏箱,分大衣箱、二衣箱、头戴箱和杂箱四类。平时在后台,哪一个行当能坐哪一类,哪一个行当不能坐哪一类,都有明确坐次,那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三花脸在后台享有最高特权,他最随便,想坐哪儿就坐哪儿,谁也无权干涉。其他人就不行了。大衣箱只能由须生、小生、花脸来歇息;二衣箱只有男角演员和龙套演员可以坐;头戴箱任何人不能坐,不能乱来。最倒霉的是旦角演员,不管你是男伶还是坤角,只能老老实实地坐你的杂箱,大、二衣箱没你的份儿。你要敢在大衣箱、二衣箱上磨蹭的话,那就触犯了班规。对不起,轻者罚你几斤“刀头”当众认罪;重者就会不客气地把你吊起未,让你尝尝“高升”的滋味。
为什么对旦角演员的要求最苛刻呢?因为旧社会妇女的地位最低,生活中她们最受约束,自然到了台上也不能让你自由自在;再说,大、二衣箱里放的都是龙袍、蟒靠、官衣官戴,怕你染上晦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