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晋剧百年史话
31242600000011

第11章 光绪时期(2)

丑毛生 工小生,晋中人,乃三儿生之师。其嗓子平常,不及十七生、虎儿生,但他戏路宽绰,做戏老辣,表演十分出色,常能在平凡的角色和剧情中攻微伐隐、找出戏来,使人物放出光彩,确是一位技艺精深的文武全才。他曾在张家口一带名盛一时,返晋后住清源时承瀛之小梨园,培养出小生泰斗三儿生等名伶。

他不仅擅演《黄鹤楼》、《伐子都》、《截江》、《射戟》等很吃功夫的靠架戏,演来或激烈火爆,或风流洒脱,都能符合人物的个性,显示了他坚实的功底和艺术造诣。

他演的穷生、巾生戏尤其为人称道,《双罗衫》、《折桂斧》、《彩楼记》、《双巧配》、《忠义侠》、《少华山》、《女写状》、《坐窑》、《鸿雁捎书》、《别窑》等戏,把古代文弱书生、秀才落泊时的穷酸、清高、可怜、怀才不遇和期望高中的心情,与金榜题名后的癫狂、自负、得章忘形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三儿生以后饮誉剧坛与他的精心提携是分不开的。此外,晋剧名伶夜明珠(王艳凤)、屹针子(郑亚楼)、奴子生、明明生、秋富生都是他的亲传弟子;筱桂桃、郭凤英等亦都受过他的精心指点。

丙奎生 二路小生,其貌不扬,高颧骨,三角眼,干脑袋。但他从艺很吃苦,做戏很认真。他在《和氏璧》、《庙中会》、《忠义侠》中扮演的张仪、王金龙、周仁等人物均有一定特色,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他的唱腔很怪,如“张仪我出门来听天由命”一句,他唱时发音尖细,尾音上挑,观众听后常投一笑,但又喜欢看他演的那个贫而有志,带几分寒酸的张仪形象。

夜壶丑 大三花脸,人称俊儿师傅。该师尊容太差,脑袋又光又圆,扎一根小辫,脸上有浅浅的疤,故得着一个很不体面的艺名,一辈子没娶老婆。

但,人不可貌相,他面貌虽丑,艺术却十分了得,谓当时丑行之翘楚。他可演正剧《百花亭》中丑而颇为忠勇的大将巴拉,也可扮《双玉镯》、《过大年》、《扯被子》等喜剧中的下层风趣人物。演来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很受观众喜爱。他演戏不大注意唱腔,却在念白和表演上独树一帜,与三盏灯合演《百花亭》,当百花令人将他绑缚时,他在硬五锤中哇哇大叫:“百花反了!百花反了!”随着激情的动作,他面部肌肉频频颤动,声色俱厉,人物感情性格跃然而出,时人赞为一绝。

该老人台上无拘无束,台下亦常爱闲谈嬉笑。与乡人观众相处甚洽,同行每与其逗趣,他一开口,常使听者捧腹大笑不止,有他在场寥寥几句笑话,任你有天大忧愁都可抛到九霄云外。戏班走在哪里,他受到的欢迎都不亚于名伶和坤角。

老鼠丑 人称周正师傅,二门三花脸。长脸,中等身材,人样不甚出奇。其嗓音沙哑,不善唱功,演戏倒很卖力,也很开窍,就是做派不够大方,略显小气,动作零碎。他常演的剧目有《吉庆图》、《三搜府》、《蝴蝶杯》、《八址》等戏,但差夜壶丑多矣。后来,他在永胜园演二门三花脸。

福考儿 武旦,系孟孟黑之高徒。其身材修长,长脸,自净面皮。他根底扎实,扮相、身段、武打技巧都很出众。乱弹唱来有板有眼,很有味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武旦佼佼。

他不仅能演《泗州城》、《四杰村》一类腰子戏,更擅演《凤台关》、《阴魂阵》之类的靠架戏,尤以《凤台关》最为脸炙人口。当他扮演的女英雄张秀英力战四将开“五股档”时,他舞动手中大刀,上下翻飞,最后轮番向四将砍去,能准确无误地将四将背上中间的两面靠旗和一一削去,每演至此,观众注目以待,必投以满堂彩声。故有“能挨一顿半头砖,不能误了福考儿的《凤台关》”之说。

草上飞 武丑,身材苗条,体轻如燕,功夫极好,小翻儿、大跤(即出场)都有,跟头起得又高、又漂、又稳。因演《九龙杯》中杨香武跳在鼓上全无声响而得艺名。在《天妃闸》里扮的红姑娘,《盗墓》、《偷鸡》中扮的时迁,《百草山》中扮的白墓虎等都有特技表演。特别在《天妃闸》里反串的武旦,翻起大提后,在空中双手拍击,四肢伸开,如春燕展翅,俗称“开花提”,时人叹为绝技,而今已成绝响。

锦霓园自从光绪五年承起,一直办到民国初期,是当时戏班中历史最长、班底最硬、影响最大的一个班社。而后的二锦梨园、锦艺园、三锦霓园等,也曾冠绝一时。

4、太平班(娃娃班)

光绪七年,太原东米市“济生馆”(药店,几代闹票社)四掌柜在黑虎庙承起了大、小太平班(娃娃班)。

请的教师有:名须生玉昌红和名丑大嘴丑师傅等,后办过两期。

该班有名师执教,班规又极严厉,因此培养出了不少秀人才,其中较有作为者有:拉面红、说书红、狼叨红、六堡黑、什贴黑、锁儿生、福成生和小旦一肚心。

拉面红 小名三蛮,太谷北沙河人,亦称小十四红。该角中等身材,脸面不甚出奇,但有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从小父母双亡,无奈投身梨园。从太平班出科后即入永胜园,给老十四红师傅拉二套。他嗓音清脆明亮,专心学习十四红一路乱弹。唱腔很霸道,只是板眼上不太清楚。

一次,在外台演出,前晌散戏后开饭,也怨他嘴馋,拉面吃了个十二分,足有斤半面,然后回到下处倒头就睡。后晌演的是《反棠邑》,他演伍尚,点将坐帐时念诗竞然发不出一点声音,观众哄堂大笑,临到唱乱弹时更感吃力,观众自然不依,“怼!怼!怼!”嚎了一场戏。散戏后,承事老十四红坐在帐房唤他“问公事”(执行班内纪律,批评或处分)问他:“你的嗓于怎么坏的?”三蛮哼哧半天不敢直说,大伙夫只好代他说明,晌午拉面吃得过量,后又睡了一觉,把嗓子“蒙”了。老十四红听后又气又笑,狠狠训了他一顿,班主罚他三斤“刀头”供神(“刀头”即猪肉)。名日供神,其实“老郎爷”一点也吃不上,倒是戏班大家伙开了口福。从此,小十四红又多了拉面红一个戏称。以后,他汲取教训,节食制欲,苦苦调练,终于使嗓音得以恢复,喊出了一条好嗓子,至老不衰,七十多岁时,依然五音俱全,嗓音如初。

他擅演《南阳关》、《海潮珠》、《抱灵牌》、《哭头》、《杀狗》、《金沙滩》等戏。戏路很宽,别人来不了的,他全能来,只是梆板始终清楚不了。一次,盖天红在双义园和他唱《渭水河》,盖去文王,他演姜子牙(过去姜子牙都是须生演,后来丁果仙为了请狮子黑配戏,才改为花脸来演),他不是“闪”,就是“碰”,把盖天红闹得哭笑不和,这还是他成名以后。

又有一回,丁果仙在太原露演《八件衣》,请他配演窦九成,他偏不上,丁只好让段玉明去演,哪知拉面红师傅一听眼睛一瞪:“胆大!谁敢唱我的戏?”说完,他倒去扮戏了。演完后,丁果仙见这位“神道”实在不好供养,只好请他另寻高就,谁知他也不含糊,脚一跺,跑回晋中专搭二抱班。挣“干份子”,钱也不多要,三天一块钱,给他就唱。

这位师傅艺术不错,但个性太强,脾气不大好,惯使一得很长的烟袋,谁惹恼了他,就用烟袋和你说话。他活了六十三、四岁,死在闺女家。

说书红(高文翰)小名叫来成,榆次孟高庄人,生于光绪元年。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随母迁往太谷下土合,他自幼酷爱戏剧,有戏必看,继父甚恶之。因患麻疹落下一脸浅疤,后因不堪继父虐待,毅然背母逃至太原学艺。

他坐科后学艺甚专,练成一身好功夫,原工武生,后改须生,且学得一手好拳脚,故他演戏身架极其讲究。他学艺时曾被北路“刁客”抢去,强迫加入张家口戏班,名震张垣塞外,受到班主的青睐,取名棒槌红,谁知有一次演《斩黄袍》,因在前台遭风寒,一只耳朵致残,加之演事十分繁重,嗓子随之失声,一蹶不振,班主见其无利可图,竟然把他踢出戏班。说书红万般无奈,回到母处,一面为母操持家务,一边早起晚睡,坚持腰腿身段锻炼,特别在练音上苦苦求索,数九寒天,“呵冰求音”。他以坚韧不拔之毅力苦心钻研,几经磨练,终于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自创一种声情饱满、节奏强烈、腔挂较少的唱腔。唱时亦唱亦说,亦腔亦白,字真句切,喷口强劲,叙事明白,娓娓动听,别是一番风味;加之念白音韵准确,有棱有角,清晰流畅,喷吐遒劲,刚健有力,颇受群众欢迎。

他的戏路极宽,文武、昆乱不挡,都能应工,须生、老生、红净、穷生\袍带、箭袖、蟒靠戏无一不精。甩发、髯口、马鞭、椅子、刀剑、靴子诸功样样姻熟,技艺十分全面。他演孔明戏《空城计》、《五丈原》、《天水关》、《收姜维》等出神入化,妇孺皆知;《五雷阵》、《观阵》、《表功》等身段戏更是驾轻就熟,娴巧自如。其《琥珀珠》之中军李智一角更为拿手。他常演的戏还有《卖华山》、《吊煤山》、《三疑记》、《清风亭》、《黄鹤楼》、《女中孝》、《杀院》、《出庆阳》、《乌玉带》、《汾河湾》、《武家坡》等。《高平关》的磋步带椅子,《五雷阵》的甩大幡,《表功》的双鞭落地,《乌玉带》的当场变脸谱,《清风亭》的滑跌,《详状》的转茶盅等都系精湛的绝技。

中年以后,他一边继续从演,一边致力提掖后继人才,广开山门,悉心教徒,前后培养出了刘桂英、程玉英、田秀英、田凤英、方月英、刘俊英,李素英、武巧英、郝翠英等高门“九英”及花艳君(青衣)、乔玉仙(须生)、申天福(鼓师)、刘柱(琴师)等得意高足。由于他精心培育,授徒有方,终于使这批高足日后崭露头角,自立门户,成了晋剧艺坛上一支坚强的力量。其培养弟子的毅力、热情和成就是十分为后人尊崇的。

他的女儿高爱卿秉承父志,专工小生,文武兼长,也曾名噪一方,现任阳泉市艺校校长;其子高振业在晋中晋剧团任编导,三十年来与名伶程玉英长期合作,亦有不少建树。

说书红一生勤奋探索,不息追求,严谨治艺,精益求精,走南闯北,声名遍传太原、晋中、吕梁、绥包、张垣,并且偕丁果仙、狮子黑、盖天红等和自己的门徒多次涉足京津,轰动京城剧坛,与京剧名须生马连良、剧作家翁偶虹等结成艺术知音,经常促膝谈心,互换剧目,交流心得。为促进京剧和晋剧的艺术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说书红一生刻苦从艺,不倦追求,直至1947年石家庄解放前夕,他在病逝前口中依然默念着自己的拿手唱段,其精神和志向实为后辈楷模。

狼叼红 人称全成师傅,榆次东冶村人。其身材适中,幻时曾被狼咬,颈部留有伤痕,故名狼叼红。学成后,他多在东山一带活动。

他嗓音洪亮,喷吐有力,唱腔遒劲,演《大报仇》、《取成都》等三国戏及《高平关》、《汜水关》、《斩黄袍》等靠架戏都有一定特色。

他曾在一个姓马的大同人班子里教出了马月琴(女、正旦)、武小亭(女、须生)、桑玉娃(女、须生)、玉凤儿(正旦、筱金凤之妹)等弟子。以后还又带出一个徒弟金生子,平遥人,工须生,艺名也叫小十六红。

六堡黑 姓云,人称全全师傅,二花脸,榆次六堡人。其身材矮小,圆圈眼,嗓子沙棱,缺少虎音。扮起戏来不大排场。然他会戏较多,做戏认真细致,是二抱班里的好花脸。他演的《御果园》中尉迟恭,《巴州》中张飞,《匕首剑》中荆轲,《五岳图》中张奎,《看兵书》中王彦章,《打堂》中秦官保都还很有个看头,只是没有昆曲戏,少了一条腿。

什贴黑 二花脸,榆次什贴人。其嗓于不甚爽利,身架功夫却很好。出科后住双义园、聚梨园等字号班演二路角色,住一些二抱班则稳执头牌。他的戏路很宽,做功亦很传神,《火焰驹》之艾千,《取洛阳》之马武,《斩单通》之单通,《炮烙柱》之纣王,《八义图》之屠岸贾,《富贵图》之诸等,做功逼真沉练,人物形象鲜明,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艺术在六堡黑之上。

锁儿生 文武小生,交城义望人。其身材魁伟,扮相俊秀排场,唯嗓子平常,唱腔不大受听。他功夫较深,做戏强烈感人,能戏亦很多,别人有甚他有甚,以后曾住过坤梨园。其演的《火焰驹》中李彦贵,《观阵》中秦琼、《翠屏山》中石秀,《葭萌关》中张合,都还能演出这些人物的身份、品局和人物个性,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演员。

福成生 武生,太原人。长长的脸形,身材适中,嗓子较差,功夫倒还可以,只是演戏明显平淡。可演《恶虎村》中黄天霸,《九龙杯》中神眼纪全,《翠屏山》中石秀等角色,颇具特点。住过锦霓园,以后就给说书红看家护院去了。

一肚心 小旦,天生聪明伶俐,演戏开窍,记性特别好,故名一肚心。擅演《七星庙》、《双锁山》、《遗翠花》、《送灯》等生旦对儿戏,演来委婉缠绵,娇姿百态,颇能刻画出少女的美丽、多情和善良、温柔,很受观众喜爱。

5、保和班(娃娃班)

该班前后办过二保和、三保和两班。

光绪元年,榆次流村崔玉峰(小名喜儿,人称春班主,系富商)承起了二保和娃娃班,因遇大旱,仅办两年即行解散。之后,老艺人核桃红、顺腿流、玻璃翠等流落到此,公推该班鼓师杨青接替了班主之职,和马锣三等于光绪八年办起三保和。光绪二十三年,相继办起三保和,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九年。前后断续承班二十多年,为晋剧培养了二百余名优秀演员和音乐伴奏能手,成为当时晋中一带首屈一指的晋剧科班。弟子遍及府十县各戏班,曾有“无班不保和”之说,意思是说,当时所有的晋剧戏班里,班班都有保和班的门徒高足。保和班培养弟子之多,影响之广,成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杨青 榆次张村人,人称青班主。这位老艺人是有功绩的。他的老一辈是吹鼓手,其从小聪明颖悟,心灵手巧,十岁随父走村串乡,受父辈的熏陶,十五岁学吹吹呐,十八岁成为一名擂鼓手。他对管弦梆板极感兴趣,立志从事晋剧音乐伴奏工作,在二保和当了教师,给名伶鱼儿红、玉印黑、金镶翠等执鼓多年,获小神童之美称。其后,他看到光绪年闹灾荒之后,晋剧班社和艺人受到严重摧残,戏班骤减,少数班子只顾演出糊口,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晋剧后继人才,因之出现了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危机。所以,这位老艺人怀着对晋剧事业的爱护和对晋剧后继乏人的忧虑,毅然接起保和班,致力培养晋剧演员新秀和文武场伴奏人员。他的义举得到艺人、同行和群众的支持。过去招艺伶必须花钱四处招买,而他办的娃娃班,恨本不要张罗,都是乡亲们自愿将学员送上门,并且分文不要,只求将孩子们早日培养成才,这较那些财主、东家们办的娃娃班进步得多。他信念纯洁,就是为了培养晋剧新生力量,复兴中梆艺坛,不迫名逐利,不为金钱和权势左右。因之,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那些小小的艺伶,均都出自贫苦之家,一为糊口,二为学到真本事,自愿投身梨园。所以学起艺来,分外刻苦钻研,勤勉自励,一个个十分要强、好学、勤奋,学得扎实,技艺突飞猛进。这又是其它科班比不了的。

杨青娶妻流村姑娘,后来他就在流村落户,生子甲成、七成也都在班内学艺,甲成学司鼓,七成学铙钹。杨对二子管教甚严,犯科加倍惩处,二子日后也都成了晋剧武场名手。杨青治班有方,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病逝于光绪二十九年。

保和班教师有:水上漂、大郎红、张仪生、核桃红、顺腿流、玻璃翠等。

培养出有名的演员:

须生:什贴红、八斤红。

正旦:内道旦。

小旦:云蛮旦、二蛮旦、内疙瘩。

生角:铜匠三。

花脸:七百黑、大刀黑。

三花脸:东白丑、麦王丑。

武旦:狗臭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