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伶合演《岳飞全传》
小皇帝光绪登基后不久,就大煞风景,碰上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焦土三尺,寸草不长,饿殍载道,哀鸿遍野,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又将人民推向深重的灾难之中!
刚刚复兴的中路梆子艺术又遭到了空前的摧残!许多戏班无法演唱,纷纷停办,上下聚梨园和五义园也相继解体,大批艺人流离失所,饥寒交侵,挣扎在死亡线上。
光绪三年,当时的山西巡抚曾国荃,召令大批艺人云集太原,排练《岳飞全传》以度荒年。这也算他为穷苦艺人办了一件好事。曾大人召见了艺人代表鱼儿红、大郎红、大碗肉、老玉昌红、八百黑、玉印黑、一杆旗、老玉石娃娃等,并且召集二百多位艺人开了座谈会。他在座谈会上说:“本府是南方人,调任山西不久,看过贵地的中路梆子,确实很好。今遇荒年,不能外出演唱了,眼看艺人又是一场大难,所以把你们请来,拟排《岳飞全传》暂度荒年,众位意下如何?”
艺人们一听,自然求之不得,千恩万谢。曾国荃遂命鱼儿红师傅、大郎红师傅领导排戏。于是,从当年十一月开始排《岳飞全传》。众艺人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找来小说做参考,连读带编,写一段排一段,编一场排一场,夜以继日,精诚合作,终于排出了《岳飞全传》,共计二十二本。
第一本:岳飞枪挑小梁王。
第二本:金兀术初进中原,攻打潞安州。
第三本:陆登尽节,张母抗金。
第四本:宗泽兵败,岳飞出师。
第五本:大战六盘山,金兵惨败。
第六本:岳飞得胜回朝,辞职为民。
第七本:岳母训子,墨刺“精忠报国”。
第八本:金兀术二犯中原。
第九本:岳飞二次大战六盘山。
第十本:牛头山大战金兵。
第十一本:梁红玉击鼓抗金。
第十二本:金兀术兵败黄天荡。
第十三本:金兀术施计放秦桧。
第十四本:八锤大闹朱仙镇。
第十五本:王佐献计,断臂说文龙。
第十六本:群雄聚会,大破金龙阵。
第十七本:哈迷蚩西湖送密信。
第十八本:王氏、秦桧东窗定计。
第十九本:下金牌,调兵朱仙镇。
第二十本:十二道金牌,岳飞回朝。
第二十一本:大理寺受刑。
第二十二本:风波亭岳家父子归天。
历时一年半,二十二本《岳飞全传》一气呵成,全部排练完毕。首场就在太原府“松鹤园”演出,届时,曾大人与三司大人同来观看。众位艺人通力合作,使出浑身解数,把个《岳飞全传》演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
三司大人看后连声喝彩,不住地称赞艺人们个个多才多智,技艺超群。尤其鱼儿红师傅和翎翎生主演的《风波亭岳家父子归天》一场,父子生死离别,痛叙骨肉之情,无不令人震撼!及至岳飞先让岳云、张宪就义,然后引颈赴刑时,悲壮激昂,气壮山河,感情达到顶点,把三司大人看得抽泣不止,个个落泪,都说元关师傅(鱼儿红)果称梨园魁首,众艺人不愧艺界名宿。
随后,该戏又在府十县、汾八县、东四处等地巡演数月,自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而后,全班回到太原,又在奶生堂演了一段时期,满城争看,齐说《岳飞全传》极一时之盛。
却说有一天,曾大人又召鱼儿红师傅到府院议事,大人说:“《岳飞全传》演出大获成功,声誉传遍三晋,请代我向各位师傅道个辛苦。目下天灾已过,本府已在山西供职多年,难免调任,我意暂将这个团体解散,师傅们还可以出去搭班演出……”鱼儿红师傅听后向大家转达了大人的苦衷,众人难免依依不舍,又是一番感慨。于是,大人吩嘱下面,每人赠送两吊钱的路费,众艺人又是千恩万谢,准备即刻登程。
再说玉印师傅眼看大家就要分手,心想,难得各路名伶聚在一起,今日一散岂不可惜?于是急忙回到祁县和王联庆商量看还能不能闹下去?联庆一听,沉吟片刻说道“如今之计,只好暂把师傅们接到祁县,有个落足的地方,然后再做计议。”言罢即亲自为戏班物色“下处”,在祁县东街“大清观”老君庙中整理房间,起锅造饭,把众位师傅接了回来,这就承起了庆梨园。
2、庆梨园
王联庆实在是个热心人,他对梨园师傅们着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跑前跑后,有求必应,照顾得十分周到。可是有个根本的问题使他很为难,那就是这几十号人的生活用度,时间短了还可底垫,时间一长他也很难维持。这一日,他向鱼儿红等说出了原委:“过去请来师傅们,有东家承班,出满年包份,现在东家不插手了,大家得想个变通的办法才好。”八百黑师傅首先搭话:“常言说,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只要王先生你来撑杆,凡事大家承担,没有过不去的门槛!”鱼儿红师傅接着说:“依我之见,咱们各位的份子暂时不动。日后依戏价收入多少,按股均分,挣多多分,挣少少分,来一个破锣众人敲,大家拾柴火焰高!”众人一听同声赞成,决心风雨同舟,甘苦共尝,承起了众记庆梨园破锣班,大伙儿一致推鱼儿红师傅、八百黑师傅为承事,王联庆为班主。
这就是晋剧史上的第一个破锣班。别看名字不好听,可它是晋剧艺坛上的一件新生事物,是一次大胆的体制改革,是演出机构上的一次创新。他反映了广大艺人在危难关头团结互助、互勉共济的传统美德,既符合祖师爷“梨园一家”的千古遗训,又有点像今天的“按劳付酬”的因素,可谓一大创造,难怪以后艺人们每遇天灾人祸时,就用这种形式来共同克服困难,求得生存与发展。后来的筱吉仙、狮子黑等曾经多次利用过这种形式,把许多贫苦艺人团结在自己周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当时,在太原排演《岳飞全传》的全部艺人除部分成员从太原即已分道扬镳、另谋生计外,多数艺人都加入了庆梨园,阵容可观,兵强马壮。演员有;
须生:大碗肉、灰只红、大郎红、鱼儿红。
花脸:二八黑、玉印黑、心重黑、天佑黑、八百黑。
正旦:金镶翠、水上漂。
小旦:一条鱼、一盏灯。
生角:探探生、王彩生、寇准生。
三花脸:八百丑、猪嘴丑。
武旦:四川马。
武生:鸡娃生、小狗师傅。
武丑:上吊三、小五儿。
鼓师:宋兴儿。
铙钹:四海。
马锣:王蛮。
小锣:寇成。
木头:赵毛蛮。
琴师:彭根师傅。
二弦:爱娃师傅。
三弦:韩村六。
四弦;文学师傅。
这些名演员中的伎伎者,前面大都作过介绍,只有两名刚刚露面。
大郎红 蒲人,先工须生,后改老生,是最早的晋剧前辈。中等身材,形象亦很排场。其嗓音又宽又亮,唱腔满宫满调,字正腔圆,做派稳练大方,很有大家风度,以演《金沙滩》中之杨大郎维妙维肖得艺名。其擅演《忠保国》、《教子》、《斩黄袍》等戏。老年时他在保和班当了教师。
灰子红 人称“灰灰”,嗓音无甚特色,唱腔很有功夫,但听来不太柔和悦耳,做戏倒很认真,但演技一般。他会戏甚多,《双玉镯》、《对菱花》、《斩黄袍》、《下河东》、《七下生》、《取成都》、《假金牌》等戏都可演,在戏班多演二路角色,有时头牌丢下的活计,他倒都能抬起来,是一个颇有经验的“戏篓子”。
庆梨园承起后,第二年正月初四就在祁县财神庙亮戏。
看官,何谓亮戏呢?这还得交代几句。所谓亮戏,即是一个新班子组成以后,几经排演,万事俱备,然后选择一个人多、地阔、较有影响的集会和台口公开亮相闯牌子。开箱第一台极其重要,这一炮打响了,写戏者纷来沓至,门庭若市,牌子出去了;这一台唱砸了,人们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不佳,以后生意就难做了。所以每逢新班子亮戏,必定排出最强的阵容,派出最好的演员,演出最有影响的剧目,亮以最美的行头,组成最精的文武场面,成败在此一举,自然全力以赴了。
庆梨园破锣起家,自然亮不出最美的行头,服装、头饰、舞台摆设都是因陋就简,谈不上什么排场、讲究、阔气;然而除此之外,它却具备了上述的各条优势,能够排出强阵容、好演员、新剧目和高质量的乐队。更要紧的是,艺人们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是一般戏班比不了的。
亮戏三天,庆梨园演出的剧目是:
起唱:上午《大赐福》、《忠保国》、《下河东》。
下午《回荆州》。
夜戏《斩黄袍》、《血手印》、《功宴》、《戏叔》、《断桥》。
正唱:上午《满床笏》、《十王府》、《取洛阳》、《泗州城》。
下午《全沙滩》。
夜戏《沙陀国》、《搜杯》、《教子》。
末唱:上午《斩子》、《草坡》、《赵家楼》、《百花亭》。
下午《明公断》。
夜戏《宁武关》、《南阳关》、《如意钩》、《送灯》。
戏亮得如何?请听观众当时编出的顺口溜:
富班子名声凭行头挣,
庆梨园亮戏靠真功;
各门师傅露绝技,
本本回回唱得红;
八百黑出演《明公断》,
大碗肉紧跟《下河东》;
鱼儿红一怒《斩黄袍》,
王彩生、一盏灯上了《百花亭》;
一股风逼上《断桥》路,
文武场面齐扶承;
别看锣破班子硬,
亮戏三天赢美名;
你若看了再想看,
请你快赶榆次城!
榆次东阳正月初八的开市戏,庆梨园又将剧目进行了调整。
起唱:上午《满床笏》。
下午《蝴蝶杯》。
夜戏《女写状》、《折桂斧》、《看兵书》、《伐子都》。
正唱:上午《明公断》、《双锁山》、《九龙杯》。
下午《临潼山》、《双玉镯》。
夜戏《杀院》、《渔家乐》、《断桥》、《戏凤》。
末唱:上午《芦花》、《百花亭》。
下午《反棠邑》、《九花娘》。
夜戏《斩单通》、《三上轿》、《拣柴》。
“别看锣破班子硬,亮戏三天赢美名”。最权威的艺术鉴赏家们——广大观众,用一段朴素、公正的顺口溜高度评价了庆梨园。不仅肯定了他们的表演艺术和剧目水平,而且热情地赞扬了“破锣精神”。广大观众和晋剧爱好者总是这样热情地关注着晋剧的兴衰,并且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晋剧当时能够日趋兴盛,广大观众是有相当功绩的。
庆梨园饮誉五载,锣鼓方收,太谷的锦霓园便相继问世了。
3、锦霓园
锦霓园承班于光绪六年(1880年)。该班的班底也很整齐可观。有:须生;老十六红、老十二红、折腰红。
花脸:孟桶黑、九百黑、春茂黑。
正旦:玻璃翠、老玉石娃娃。
生角:丑毛生、丙奎生。
三花脸:夜壶丑、老鼠丑(双锁师傅)。
武生:鸡娃子。
武旦:福考儿、郝小卿。
武花脸:七儿黑、王疙瘩。
武丑:草上飞。
鼓师:籍桂山。
铙钹:赵毛蛮。
马锣:吴连法。
小锣:四儿。
木头:锁成。
琴师:孙三蛮。
二弦:法原。
三弦:天昌。
四弦:三秋先生。
府十县的观众和戏迷爱戏懂戏,也最爱在领略了某班某艺人的演唱之后,你凑一句,我凑一句,“集体创作”,编一套顺口溜来作为观后感,这种来自民间的“作品”,生动、形象、简练,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画龙点睛地勾画出它的面貌。
后来,当锦霓园脱颖而出,闻名戏坛之后,人们又为它编了一段长长的顺口溜:
太谷城,真有名,
鼓楼盖在城当中;
杨成斋,好日能,(日能即能干)
向孙家借来二千两银;
爱戏承起了锦霓园,
上三班大戏它夺头名;
十六红唱的《葫芦峪》,
折腰红唱念做表样样精;
十二红拿手戏《反棠邑》,
春茂黑鞭打《太和城》;
孟桶黑《杀江》演得红,
玻璃翠《扫雪》更出众;
丑毛生擅演《双罗衫》,
丙奎生成名是《拷打周仁》;
王石娃娃《回龙阁》,
《双头驴》乱弹更动人;
锦霓园承戏三十载,
父子相传留美名。
顺口溜受文字、音韵限制,很难说到细微之处,且再作介绍,以作注脚。
当时,太谷城内有孙、孟两户财主,孙家在东半城,孟家在西半城。杨成斋和孙家交往甚厚,因此得到孙家的资助,承起了锦霓园。
杨成斋 他承戏时大约三十多岁,其身材修长,苗条细干,长脸庞端端正正,高鼻梁,显得十分精明,其美中不足的是有一脸浅疤,却也无伤大雅。
杨成斋共生三个儿子,长子人称杨大少,亦称少班主;次子名叫七郎,人称二班主;三子名叫八郎,人称三班主。
这位杨班主平生无甚爱好,唯对戏爱至着迷,所以,一生没有成过什么大事,就是闹了一辈子戏。他的三个儿子也受其熏陶,终生以演唱为乐,以闹戏为荣。后来,杨班主承戏至晚年,渐感精力不济,才将班子正式禅让于杨大少。大少不仅继承了父业,并且发扬光大,办起了二锦霓园娃娃班,培养出许多晋剧人才。
后来,大少将班子禅让于七郎、八郎;七郎、八郎又转让于小生泰斗三儿生与武德胜等;三儿生、武德胜又将班子转卖给冀五斋(丁果仙前夫),改一字成锦艺园。民国二十二年杨大少之弟三少(也称子都生)和二少(也称十二红)从张家口回来,又承起了三锦霓园。民国前后,太谷一带又先后出现了四、五个锦霓园和锦艺园,那就和杨氏创办的锦霓园无甚瓜葛了。
锦霓园前后创办大约经历了三、四十年,并且几易其名、其主。但这块牌子始终很响,不管谁用这块金字招牌,每年都得出一百块大洋的身价费,可见其声望之大。
杨成斋是个大能人,他为承好这个班子,保住这块牌子,花了不少心血,付出过相当大的代价。只要来个好角有玩艺儿,能对得起这块牌子,他必以重金相酬,概不含糊。他对角儿和艺人照顾得很好,有求必应,十分厚道,艺人们都愿投奔他,为他卖力。所以他的班子艺术最高,也最巩固,影响也最大。
有一次,三盏灯看中了他班里的老十二红(占奎师傅),想用重金把他拉到自己班里为他配戏。哪知老十二红微微一笑道:“来来,你不用费心,杨班主对我恩重如山,你把元宝摆满了,我也不住你的坤梨园。”
杨成斋对老十二红究竟有何恩德?原来老十二红住锦霓园后,忽然嗓子坏了,一坏就是三年,不能登台。而杨成斋硬是好吃好药供他坐了三年,养了三年,终于使老十二红嗓音恢复如初,重新登台。作为一个老艺人,还有什么比挽救自己的艺术生命更值得感激的呢?难怪他对杨班主如此忠诚。
杨班主正是以他特有的精明、远见和气魄,把锦霓园这块金字招牌办得越来越响,越来越红!把许多名宿、大家罗集在自己麾下。
九百黑 姓范,蒲人,大、二花脸兼工。长一颗长脑袋,身体魁梧,嗓音刚劲雄宏,出台猛喊一嗓,房椽上尘土直掉。
他戏路宽畅,做戏亦很稳练,擅演袍带戏,以唱功取胜,独树一帜。在《鸿门宴》中扮的樊哙,《辕门射载》中扮的张飞,《明公断》中扮的包拯,《劈殿》中扮的程咬金,《大报仇》、《葭萌关》中扮的黄忠,形象逼真,神形兼备,颇得好评。
以后,他落户榆次大张义村,有子名九百儿(乳名双印),学艺于二锦霓园,工三花脸,出科后亦小有名气。
春茂黑 二花脸,蒲人。其身材高大,双目大而有神,很善于根据自己的脸形勾脸谱,因之扮起戏来活灵活现,不怒自威。他底功扎实,身架规范、优美,嗓子不及九百黑宽亮,却也够用。在《鸿门宴》、《斩单通》、《贾家楼》中塑造的楚霸王、单通、张奎等形象各具个性,毫不雷同,颇有神采。他在《白龙关》中所扮的白脸欧阳方阴险狡诈、老奸巨滑,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另是一路扮相和演法。
以后,他还加入自成园,和狮子黑乔国瑞共事多年。
玻璃翠 人称黄元师傅,原工小旦,后改正旦。他个子不大,长得精干,圆脸庞,白面皮,眼睛很能传神。因嗓子脆泠泠,甜美无比而得艺名。乱弹唱得悠扬婉转,韵味纯浓,十分动人,做派雍容大度,不温不火,相当见功力。他擅演《女起解》《玉棋子》、《女中孝》、《血手印》、《教子》、《三上轿》等戏,均受内外行赞赏。他的戏路很宽,正旦、小旦都能应演,在《巴骆和》中反串彩丑巴奶奶,耍一对棒槌,挥洒自如,十分有趣。
我曾亲眼看过他的《女起解》和《巴骆和》,一俊一丑,一文一武,迥然有别,虽然年事已高,依然可见当年风彩。他早年曾与盖天红、二宝红、十二红等进京搭过小元儿红郭宝臣办的义顺和班。
这位老伶,不仅艺捻技深,而且为人谦和稳重,与人无争。老年孤苦,住了“二抱班”,常寄居榆次的外甥家,最后落户太谷城里,活了很大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