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道旦 正旦,亦称盖山西,徐沟北内道村人,中等身材,鸭蛋形脸。嗓音又脆又亮,扮相端庄稳重,乱弹唱来甜润、脆气,弯调多变,十分动听,大段唱腔越唱越觉动人心魄,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以后亲蛮旦学的就是他的乱弹。出科后,他一直住字号班,稳挂头牌。以后住三盏灯的坤梨园和玉石娃娃的的金下班。其唱腔和表演在府十县很有号召力。他技艺出众,会戏很多,常演的剧目有:《骂殿》、《乾坤带》、《十万金》、《东宫扫雪》、《断桥》、《教子》、《杀庙》等,均能通过精湛的唱念和出色的表演维妙维肖地刻画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其根底很深,身段功夫亦很卓绝,《三霄洞》的武旦凌霄、碧霄、琼霄都演得相当精彩,只是从来不唱《鲛绡帕》。
该角性情稳重随和,不骄不躁,和艺界同仁相处甚好,故当时的许多戏班都非常欢迎他住自己的班子。
什贴红 须生,亦称小十六红,榆次什贴村人。身量不高,长得细皮嫩肉,扮相齐楚可爱。其嗓音宽厚洪亮,唱功很硬,专学老十六红一路乱弹,唱得满宫满调,多姿多彩,韵味清纯,非常悦耳动听,很有十六红之风韵,故观众赠艺名小十六红。他演的《南天门》、《五雷阵》。《斩黄袍》、《牧羊卷》、《十王府》、《反棠邑》、《对菱花》、《舍子》《刘彦昌哭庙》、《崇祯显魂》等戏都很受时人赏识,较好地继承了老十六红的演唱风格。
他幼时学艺就很吃苦,出科后从艺又极认真。曾经为学唱腔和练身段,每日以腰带紧束其腰,苦练腰功和丹田之气,不想操之过急,反累成疾,身体渐弱,没活多大岁数就早早谢世。
八斤红 须生,榆次什贴村人,长方脸,腮下有一个瘤子。嗓音不甚突出,唱腔也无甚特色,惟演戏却很认真、钻研。出科后多住吉梨园等二抱班子,所演之《梅花岭》、《困雪山》、《法门寺》等戏,都还可以护住门面,但一直没有大红起来。以后他落户在太谷大巷。
马锣三(郭三蛮)祁县瓦屋村人。其祖先为吹鼓手,他从小受民间音乐熏陶,培养了他的音乐素质,并对戏剧发生兴趣,爱上了晋剧打击乐。青年时拜师求艺,刻苦学习,认真揣摩,几年后学到一手精湛的马锣演奏技巧,并能熟练操持各种打击乐器。中年时搭过许多班社,以马锣闻名。名鼓师宋兴儿发现他功夫扎实,很有特色和创建,对其十分重,邀他长期合作。由于他们配合默契,遂成为宋兴儿的得力助手,受到梨园同行赞赏。
同治前,晋剧马锣演奏,均系手提敲击,音调为“工”字,音尖细而分散,与整个乐器配合很不协调。由是,他立志改革,在聚梨园时,征得同人支持,他大胆改用十三斤重的大马锣,演奏时改提打为吊打,其音色浑厚深沉,宽阔洪亮,与弦乐浑然一体,风骨盎然。
为了进一步在演奏技巧上进行新的探索,提高马锣的表现力,他日每面对马锣,精心揣摩各个部位的发音特点,演出时反复实践,演完后细心回味,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他的马锣技艺更趋精熟,渐入化境,名噪一时。人们说,郭三蛮的马锣不仅能打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还能打出哭声、笑声、风声、雨声。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千锤百炼、技巧过硬、敲击准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从人物和剧情出发,恰当地控制和运用声音的力度、频率。右手敲击,配合左手控制音的长短、抑扬、收放、轻重,极为重要。
其在“滚白”中演奏的马锣,层次分明尤为一绝。他能根据人物情绪,起时短促,给演员留下空隙,然后逐渐加大音量,悲壮凄楚,激人泪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二八黑在《香秋笔》中有一段出色的表演,他扮演的檀道济狂笑下场,十分传神动人,而郭三蛮的马锣就能紧随他的笑声,同声同调,感情谐和地把他送下场,博得观众的掌声。
郭三蛮的马锣演奏技巧大大地增强了乐器的多变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妙境,轰动了晋中各地。因之人们亲切地唤他为马锣三。他于光绪八年加入二保和班,协助杨青班主培养了许多出色的文武场人才。马锣三不仅是一位马锣演奏名家,而且是一位铲修马锣的高手。一次,邻村送来一面马锣请他修理,他答应次日就可修好,哪知邻村连续三天派人来取,他均以“尚未修好,明日再来”答复,来人白跑三次自然不悦,第四天一进门就说:“郭师傅,还是明日再来?”马锣三听罢一言不答,信手提起马锣“当”的一声摔在当院,来人大怒:“修不好锣怪你把式不行,为何摔我的马锣?”马锣三轻轻一笑:“修好了。”来人愕然,提锣用锣锤一敲——“当……”音色纯正,全无杂音,当真修好了!不禁千恩万谢,连夸身手不凡。此说未免玄虚,但他手艺精绝,熟能生巧,练出神手,也未可知。晚年他人坤梨园、锦梨园等班从艺多年。直至光绪二十七年病故。他毕生致力晋剧事业,为晋剧音乐伴奏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云蛮旦 小旦,徐沟城里人。其身体微胖,瓜子脸形,笑眉笑眼,长得十分喜人,扮起戏来妩媚可掬,俊美无比。加之其底功扎实,跷功尤绝,踩起跷来袅袅亭亭,轻移莲步,身段柔和,舞姿优美,双目含情,又极会做戏,绝才绝艺,因之一出台就红了起来。他的嗓音清脆,很会发挥自己的唱腔优势,唱来委婉缠绵,很是动听。他在《富贵图》、《美人图》、《日月图》、《炮烙柱》、《二度梅》、《梅绛亵》、《七星庙》、《双锁山》等戏中扮演的胡小姐,骊姬、白凤鸾、妲己、陈杏元,佘赛花、刘金定等古代妇女和巾帼英雄形象,为观众和戏迷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出科后,他住锦霓园多年,始终执头牌。三盏灯王来来入班后,一炮打响名声鹊起,他才相对有所逊色,退居二线。民国五年,他自组班社承起了锦梨园。
二蛮旦 小旦,太谷县东门外贾家堡人。中等身材,眼睛大而迷人,扮相婉约娟秀,媚而不俗。他和云蛮旦同工一行,所演剧目亦很相似,艺术不相上下,唯嗓音略暗,不似云蛮旦清亮、霸道。
出科后,他多住锦霓园、聚梨园等字号班,与虎儿生常演演生旦对儿戏。在《凤仪亭》、《八义图》、《富贵图》、《合凤裙》、《双锁山》等戏中扮演的貂蝉、宫娥卜凤、胡小姐、梁兰英、刘金定等古代英豪及美女形象美丽、善良、坚贞、聪敏,很受观众喜爱。
他的表演活泼、传神,戏路也很宽,脂粉戏《双头驴》《换花》也很出色。在《双玉镯》中,他有时还以彩旦出现,扮演刘媒婆,泼辣风趣,妙语联珠,颇多精彩之处,显示了一定的表演才能。
铜匠三 小生,文水南胡家堡人。颧骨突出,面貌不甚喜人,嗓子亦寡谈无味,不大受听。他是老顺保师傅的过门弟子,擅演《琥珀珠》、《坐窑》、《忠义侠》一类穷生戏;《破洪州》、《鸿雁捎书》、《拷寇》等也常出演,却很少能演出什么特色。出科后搭过双义园、聚梨园,多演二路角色。
七百黑(金喜京)工大花脸,榆次人。个子很高,曾有“蛮牛、二义则,九儿、二计则,七百黑长的大个子”之说,是说这五个人都长得出人头地,一个赛一个。他嗓子,做功都较平常,一般在字号班演二、三路角色,在二抱班里挂二牌,老来给贾万叶跟箱子当了箱倌头儿。
大刀黑(李广聚),武二花脸,徐沟北义武村人。身高体大,脸略显长,扮相威武超群,嗓音高亢挺拔。其曾在京戏班搭班,练就浑身武艺,在《三虎庄》中饰呼延庆,以一口出神入化、精绝无比的大刀赢得艺名。
该住双义园时,与大麻黑、狮子黑分饰《三虎庄》的呼延庆、孟强、焦玉三角,挨刀黑饰欧子英,四家花脸一个比一个威风,一个比一个功夫深厚,四人各显身手,协力合作,又念又唱、又做又打,把一个《三虎庄》演得高潮迭出,红火塌了!
此外,他演《战宛城》中典韦,《朝金顶》中杨二郎等一类大架子戏,身段优美,功架娴熟,武打干净利落,没有不叫绝的。其还有一绝,跌“壳子”又高又稳,无有出其右者。
出科后,他住过锦霓园等字号班,老年在家乡开了面铺。
二、三保和娃娃班还培养出两名出色的鼓师和下手,即丙青班主的长子甲成和次于七成,甲成学艺勤奋,以后终成大器,后文再作介绍。
光绪二十六年,核桃红(李道德)、顺腿流(李俊德)相继去世;光绪二十九年,杨青病死于流村,三保和班停停办,未出科的娃娃有部分转入太谷乾梨园科班。
6、六大名班进省
大约在光绪八年,在早期的晋剧史上还有过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发起的、规模宏大的晋刷六大名班进省“会演”。
为了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把话头扯得更远些。
却说榆次城乃山西之首县,春秋战国时,有“中都”之称,它是贯穿晋北、晋南、吕梁、太岳几路通途之枢纽,又是商贾贸易、货物吞吐之咽喉所在。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城中东大街有一座早于元代就高高矗起的城隍庙,雄伟壮阔,俯瞰全城,充分显示了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
据说,庙内供奉的这位城隍爷十分尽职,为举城百姓办过不少好事。感于神灵的护佑,明代至正二十三年,榆次城内“桑、楚、孙,龚、黑、孙、孙、兆、孙”等九家捐资,发起重修殿宇,为城隍爷再塑金身。工程告竣后,准时于五月二十七日为城隍爷生日“祝寿”。
庙内乐楼为榆次赵延朴所建。上挂“悬鉴楼”牌匾一面,城隍殿内亦悬有“城隍殿”牌匾一面。据说为写这两块匾额,还留下“三年写成‘悬鉴楼’,一笔挥就‘城隍殿’”的掌故。说的是乐搂建成后,举人赵延朴为得“悬鉴楼”三个字,终日搜肠刮肚,静待书兴到来,苦索二年才写成“悬鉴楼”三个字。而武举人王杰,书兴常在,谈笑间拿起笔管,略加思索,一挥而就,写成“城隍殿”三个字。二位的笔力章法究竞谁高谁低?姑且勿论。却说每年城隍爷生日,榆次城百姓都要倾城而出,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届时唱戏的,赶会的,酬神的,还愿的,做买卖的,看热闹的,人山人海,鼓乐喧天,红火极了。榆次的“五月会”盛况空前,远近闻名!
榆次的五月会竟然惊动了刚来山西上任一年的张之洞巡抚大人,他也要来拜会这位城隍爷!公文一到榆次县衙,县令雷振华(陕西人)如奉圣谕,马上将本县四乡绅:东大街进士李国兴,使赵镇进士阎晋民,南关曹家巷举人郝光弟,南关拔贡阎汉卿请进衙内,研究迎接巡抚大人事宜,并通知庙会九家社首务必精心组织,安排好庙会活动。
这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张之洞大人果然轻从简出,骑着高头大马,在四名护兵的保护下来到榆次北门。雷县令率领城内官员、乡坤、会首夹道迎候,见面后几句寒暄将抚台大人迎进县衙,众人一一相见,少不了又是一番恭维逢迎之词,大人也懒得去听,心早已飞向会场。于是众人又前呼后拥将大人请到文昌阁,大人刚刚落坐,就令台上开戏,原来这巡抚大人也是个戏迷!
因为有大人光临,照例先跳“加官”。一个演员,穿红官衣,戴官帽,腰横玉带,手拿笏板,在台上载歌载舞,指手划脚,热闹一番。最后展示出两幅红绸,上写“吉星高照”、“指日高升”的吉庆话。众人眼睛暗觑大人,只见大人手拈短须,脸上也露出欢欣的笑容。
加官跳罢,正戏开演。谁的戏?自然是“上三班”好戏全胜和。第一出《满床笏》,红、黑、生、旦、丑全部登台,箱里的好行头全部亮了出来,戏也很有情趣,歌颂的又是帝王皇家的宽宏、圣明,果然博得大人欢心。接着《全家福》,吉祥如意,喜气洋洋,大人自然也爱看。最后的《战坡口》(即《收姜维》)文武带打,精彩纷呈,更把大人看了个赏心悦耳,眼花缭乱。吩咐从人,赏钱三吊,分发戏班全体!
看罢戏,众人又簇拥着大人参观了后寝宫的珠宝玉器,品评了“悬鉴楼”和“城隍殿”的匾额,观赏了殿内的建筑和门外的泥塑大像。然后浏览了城内市容和商号林立、游人接踵的热闹景象,最后陪大人同赴盛宴……
张之洞怎么也想不到,庶民百姓中还有如此的自由、欢愉和康乐!一回太原,他就召来高二楞、姚文建、郝士亮等抚衙众位要员,畅谈赴榆观感:“……始料不及,榆次的五月会竟有那般景象,官民同乐,活跃市面,可谓一举两得。咱们堂堂省府太原就不能来个‘六月会’?”众人听罢频频点头。高二楞高兴地一拍大腿:“好!咱要闹就闹他个红红火火,赶会一个月,戏场、会场、宝场一齐开!”姚文建也急忙接过话茬:“对,多拉几台上三班的好戏、好角儿、好场面轮流上演!”几位决策人物说得兴致勃勃,阳曲县令习铁自然不甘寂寞,他熟知地方上的情况,当下提供:“府十县上等班社比比皆是,最负盛名者有六班:即全胜和、锦霓园、会音班、双梨园、双林园、众梨园。过去也常拉官戏,只要大人一声令下,这些班子即刻就能调来!”
这几位都是说话算数的主儿,当下拍板:会期一月,六班轮流演唱,每班五天,会场设在精营街广场,阳曲县差快班巡查大会,并负责安置演员食宿,戏班一进两班,五座宝棚(即押宝赌博的地方)每日每棚收钱五吊,交付大会聊补开支。
那时办事痛快,令行禁止,巡抚大人公文一到谁敢不听?第三天,六班承事一早就来到大人府院,听候大人传唤。“请”字一出,众承事忙推举能说会道的三盏灯王来来入内进见。
大概大人早闻三盏灯其名。一见面,就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是来来?”答曰;“是。”“你来山西几年了?”“五年了。”“你在哪个戏班?”“坤犁园。”大人问罢接着说道:“本抚意欲官民同乐,活跃市面,顾调你们六班进府,轮流演出一月,每班献演五天,你看如何?倘有什么困难尽可提出。”
三盏灯躬身一礼,说道;“大人盛情,全体艺人深领,定要全力以赴,完成大人使命。只有一件,我们作艺之人,向以演戏谋生,平日生活已不富裕,常是演一日难保一天生活。目下六班戏进府献演一月,几百号人的生计用度确感困难。再说,现在又较过去不同……”“噢!有何不同?”大人颇感兴趣地问,三盏灯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过去演戏是班主出满年包份,艺人生活有保障;现在是现演现分,按股均分,若无进项,可就……”三盏灯说到此处,略一停顿。张大人早已会意,微微一笑:“噢!原来如此,你回去说知各班艺人,会演期间,生计用度由本抚承担,从今往后,官戏也有官赏。此次每日每班发给银钱二十吊,聊做用度。”
三盏灯一听心中暗喜,急忙倒身叩谢,辞别大人,出来后一一谈明备细。众承事一听解决了“肚皮”问题,又说以后不再白拉官戏,自然欢喜不尽,有的夸张大人爱护百姓,体恤艺人;有的赞三盏灯能言善辩,为艺人办了一件大好事!
诸事筹备停当,这一年六月十五日一场颇具规模的省城“会演”开幕了!
7、第一台 会音班
该班为榆次要村人陈大庸所承,承事假七百红,掌班八百丑(金大丑)、王庆娃师傅。
须生:假七百红、拉面红、石榴红。
花脸:二八黑、夺元黑、郝熊黑、大刀黑、挨刀黑。
正旦:一股风、内道旦。
小旦:二蛮旦、二灰则、瓜子仁仁、二疙瘩。
生角:朝阳生、十七生、吉宽生。
老生:王庆娃师傅。
老旦:田老旦。
三花脸:金大丑,老鼠丑、爱成丑、上吊三。
假七百红 人称海云师傅,姓常,蒲人。身材颀长,脸亦不短,扮相威严气魄,嗓音清脆宏亮。大段乱弹很见功夫,宗七百红一路唱法,故得艺名假七百红。
其身上东西也很讲究,在演《宫门挂带》、《北天门》、《鸿门宴》、《大报仇》等戏时,常以独特的唱功取胜;而在《上天台》中的梢子功,《反棠邑》中的身段、做派也很独到。最拿手的是《胡迪骂阎》(这出戏日伪时因犯了阎锡山的尊姓,故改为《森罗殿》),大板乱弹唱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很有七百红当年神韵。老来他落户在太谷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