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趣的例子,讲的是钢琴家鲁宾斯堤、小提琴家梅纽因以及乐团指挥罗特等人的经历。在他们的演奏生活中都曾对一些从未接触过的曲子“似曾相识”,即使不看乐谱,乐曲的旋律也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究其原因,发现原来是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时曾经反复弹奏过这些乐曲。加拿大哈密尔顿乐团的指挥鲍里斯在一次演奏时,一支从未见过的曲子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而且十分亲切,这使他迷惑不解,原来他的母亲曾是一位职业大提琴演奏家,在怀鲍里斯时曾多次演奏过这支曲子。一位名叫海伦的妇女经常给她腹中7个月的胎儿唱一首摇篮曲,等孩子出生后,不论其哭得多么厉害,只要海伦一唱那首摇篮曲,孩子立即就安静下来。这些例子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西班牙萨拉戈萨省成立了一所专门研究产前教育的研究所,研究的中心课题是:腹中胎儿的大脑功能会被强化吗?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对外界有意识的激励行为的感知体验,将会长期保留在记忆中,并对其未来的个性以及体能和智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胎教是教育的启蒙。由于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接受母体所供给的营养和母体神经反射传递的信息,使胎儿脑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不断接受母体神经信息的调节与训练。因此,妊娠期母体“七情”的调节与子女才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13)为什么记忆从胎儿开始?
西德医生、催眠疗法的先驱人物保罗.比库博士,最近治疗过一位男性患者。这位患者的情况,清楚地证明了胎儿期的潜在记忆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位患者遭受剧烈不安时,全身常出现暂时性发热感觉。
为查明原因,比库博士将患者引入睡眠状态。于是这位患者渐渐回到胎儿时期,回想起当时发生的重大事情。他在讲述胎儿7个月以前的情况时,语调平缓、神情自若。当开始讲述其后的情况时,突然嘴角僵硬,浑身颤抖,身体发高烧,露出惊惧的神色。显而易见,这位患者回忆起了导致他出现这一症状的胎儿时期的体验。然而,其原因何在呢?数周后,博士走访了这位患者的母亲。据患者的母亲说,当她妊娠7个月后曾洗过热水浴,试图堕胎。
在出生前数月内,胎儿的行为渐趋复杂、成熟。这是因为迅速增大的记忆储存促进了自我形成,并开始引导胎儿行为的发展。
在某一个阶段内,人的对立情绪皆起源于记忆,不管这一记忆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譬如说,比库博士所治疗的男患者,在他的记忆中并未储存不安的发生源,但从其发生源中产生的恐怖却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因为20年来,胎儿期的深刻记忆一直潜在地支配着这一患者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忘却的记忆,而且这种记忆,正在无意识地对人们的一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4)胎儿能上学吗?
在母亲腹中的胎儿能够到学校学习。这话听起来挺可笑,但这的确是事实。
近年来,胎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一所胎儿大学,担当教员的有产科医生、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学家。怀孕5个月的妇女便可入学,在教员的指导下,孕妇用扩音器对胎儿讲话,同时用手在腹部做各种示范动作,与胎儿作游戏,如推、拍、摇、抚摸等等。选择一些优雅动听的音乐让孕妇和胎儿听,有时还让孕妇唱一些歌曲。
另外选择教一些婴儿最常用的词汇,包括牛奶、打嗝、笑笑、看看、尿尿等等,对每个胎儿都起一个动听的乳名,按时上课,按时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胎儿出生时已懂得大约十五个词汇和其中的意思,并能对这些词作出反应。在我国,怀了孕的妇女可和家人制定胎教计划,在家上课。
(15)胎儿的性格与习惯
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仅在于是否经历分娩这一过程,其实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刚出生的新生儿有只爱睡觉的,有睁着眼睛东张西望、手舞足蹈的,也有低声长时间哭泣的;胎儿也一样,有爱动的,也有不爱动的,他们的性格特征随母亲的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
研究报告证明,若对孕妇施以雌激素和黄体酮(或是其中之一),那么所生的孩子就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另一个事实是,由于所服药量与行为有密切联系,所以,同时注射了雌激素及黄体酮等雌激素化合物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与只注射雌激素孕妇所生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具有女性特征。胎儿过分接受母体的特定激素,就会引起器官上的变化,使胎儿的性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胎儿出现先天的性格变异。这种先天的异常,不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心神不宁,性格变异,而且还表现为缺乏男孩子气质或女孩子气质。
黄体酮和雌激素均为孕妇血液中常见的激素,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孕妇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互换信号的平衡状态,控制这种信号的正是孕妇日常精神状态,即孕妇的思维、感觉、行为和语言。由此看来,胎儿的个性和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培养胎儿良好的性格,孕妇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在此前提下对胎儿实施的科学胎教才能有所成效。
据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博士的研究报告分析,新生儿的睡眠习惯是由母亲在怀胎后数月内决定的。舒蒂尔曼博士在此项研究中将孕妇分为早起和晚睡2种类型,分别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出所料,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醒的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则有晚睡的习惯。这表明,胎儿在母亲腹中就会准确地适应母亲的日常生活节律,他的习惯与母亲的习惯密切有关,而且出生前就与母亲之间存在“感通”。据舒蒂尔曼研究,在胎儿出生前的数月内,母亲和胎儿就已经能把生物节律和情绪相互连接在一起了。出生后母子间的“感通”是出生前就早已存在的那一“感通”过程的延续。因此,“感通”不仅为胎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是胎教实施的途径。
二、从实验看胎教
关于胎教是否有利于优生,国外行为遗传学家设计了一个被称之为“丰裕环境”的实验。科学家们安置了2个不同的环境,分别饲养了2组大鼠,饲养在“丰裕笼”里的大鼠,可以享受充足的美食、舒适的洞穴,有好玩的云梯、转车、跳板、滑绳,还有它们喜爱啃的木头、磨牙的物品等;而对照组小笼里的大鼠,则除了给予充足的饲养和水之外,没有任何玩耍条件。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经对比发现,2种饲养条件下的大鼠其脑重量、同神经有关的酶的比例、神经的解剖形态都有显著的差异。1970年,科学家研究了“丰裕笼”鼠窜里出生的544只小鼠的脑平均重量后还发现,鼠脑重量随着母体条件优化而增加。由此可见,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能增加鼠脑重量,而且能增强其生存适应能力。
针对此实验结果,专家们认为,基因决定遗传行为,比如“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基因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受到优待,从而不断强化了祖辈的适应性行为。同理,“丰裕环境”下的大鼠,其适应环境的遗传基因被强化了,所以其孕育的后代要比普通笼中的大鼠所生的后代更聪明,这正说明了良好的孕胎环境对强化基因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再看一组科学家的胎教实验。在某家医院的育婴室里,让实验组120名正常的新生儿夜以继日、毫不间断地听一种复制的85分贝、每分钟72跳的正常心搏声,除每隔4小时送往母亲处喂奶这一短暂间断外,婴儿所有时间都在育婴室里;对照组的120名正常新生儿则安置在另一间没有心搏声的育婴室里。4天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70%增加了体重,而对照组的新生儿只有33%增加了体重。实验还对2个育婴室里的新生儿哭叫的时间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听心搏声的新生儿哭叫时间占38%,而对照组新生儿哭叫时间为60%。由于这2组新生儿的饮食没有重大差别,因此,有理由相信,应该是由于听心搏声的新生儿哭叫时间少,从而帮助他们增加了休息。
这个实验从表面上看,是在测定新生儿对心搏声的反应,实际上它是在模拟胎儿在出生前所处的母体环境,并力求探索胎儿对这个生前环境的感觉。毫无疑问,每一位母亲都有心搏声,而且这种节奏均匀的声音一刻不停地伴随着胎儿直到出生,胎儿熟悉这种声音并有一定的习惯感和印象。实验结果证明,胎儿对母体的环境是有记忆和反应的,这就为胎教实施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表明,孕妇的平和心态带来的节奏均匀、声音柔和的心搏声,有助于胎儿的安宁和静养。
那么,生长在平和环境下的胎儿学习的远期效果又如何呢?科学家又对26名从1.5岁到4岁的在收养院等待别人收养的孩子进行了实验。科学家们把他们分成4组: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正常心搏的二联搏动声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有每分钟72次四节拍器发出的单搏声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播放催眠曲的房中,一组睡在一间没有任何声响的房中。所有的孩子都轮流在上述4种条件下睡觉,每种条件睡4个晚上,实验人员记录下了使每个孩子入睡所需的时间。结果显示,处在有心搏声条件下的孩子,入睡所需时间大约是其余条件下的一半;在其余3种没有心搏声的条件下,孩子们入睡所需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往往是几个小时或更多一些。可见,心搏声具有其他声音所达不到的效果。
科学家的实验再一次证明了新生儿以及婴幼儿对类似母亲孕体中的心搏声有明显的反应,从而推断出胎儿在孕妇体内不仅有一定的听力,而且具有记忆力,进而得出推论:胎儿在孕妇体内具有记忆地学习的可能性。
对此,我们可以看一看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日本的幼儿教育家井深先生请播音员录制了小林一茶的俳句:“秋风扶枝摇,飒飒落叶遍地飘,猫儿追逐跳。”之后,他将录音带交给孕妇请她每天听录音2次,每次3分钟。由于这句俳句有一种独特韵律,这样一来使深居子宫内的胎儿反复受到这种声音的刺激。新生儿出生后2~6天,实验人员分别对在母亲体内听过此俳句和从未听过此俳句的2组新生儿进行测试,即让他们听上述俳句、其他俳句和普通讲话3种录音带,看2组新生儿听后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观察指标是记录新生儿的心脏跳动次数。结果,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胎儿期从未听过俳句的新生儿,听了这3种录音带后都表现出了相同的反应;而在胎儿期反复听到上述俳句的新生儿,再次听到上述俳句时反应比较稳定,而听到其他句子时则显示出强烈的反应。由此可见,新生儿能够把在母体内一直听过的俳句同其他相似而又不同的俳句准确地区别开来。
对此实验结果,研究了20多年幼儿教育的井深先生认为:“新生儿在母亲体内听过‘秋风’俳句以后一直把它记在心上,当他再次听到这首韵律相同但内容不同的俳句时,作出反应‘这是什么呀?’”
总之,上述几个实验都证明了胎儿在母体内对声音、语言的反复刺激有记忆能力,这就为胎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找到了依据,同时也证明了胎教的切实作用及意义。
三、胎教成功案例
(1)教出4个天才儿童的“史赛狄克式胎教”
胎教培养出智商全都在160分以上的四姊妹花。自己发明胎教方法,一手调教出4个智商160分天才女儿的“实子.史赛狄克式”胎教法的消息,曾被“妈妈宝宝杂志”报道过。如果你有兴趣,也不妨试试看。
这个世界瞩目的天才家庭,住在美国俄亥俄州,全家共6口,爸爸是乔瑟夫.史赛狄克,妈妈是日本人实子,大女儿苏珊,二女儿丝特姬,三女儿丝特法妮以及四女儿乔安娜。令人瞩目的是,这“四位全世界最聪明的姊妹”,智商全在160分以上,是全美排名前5%的天才。
大女儿苏珊5岁时,从幼儿园直升相当于我国初中二年级,10岁时取得进大学考试资格,以接近最高分入榜,成为全美最年轻的大学生。
二女儿也不逊色,13岁时的丝特姬也成为堂堂大学生。
本来才该上小学的三女儿丝特法妮已在高中求学。
小女儿乔安娜9岁就已是中学三年级学生。
除了这些辉煌的学业成绩之外,他们的这些天才女儿也不是死读书本的书呆子。她们都有特殊的专长:
苏珊精于弹钢琴;
丝特姬好赋诗词;
丝特法妮热衷于电脑;
乔安娜则偏爱画画。
四姊妹个个智商高,精力充沛。一般人都以为,智商高低是来自双亲的遗传。但是,纵观史赛狄克夫妻的智商,也不过120分左右,实在称不上是天才。然而,这样一对夫妻,为什么能培养出天才儿童呢?其实,这是“胎教”的功劳。
①怀孕5个月起开始“子宫对话”,教胎儿所有的知识
好的胎教基础是:“胎儿已是独立的个体,拥有无限的能力。这能力不是来自遗传,而是以正确的程序设计,和家庭的爱为基础,实行胎教而获得的。”
最具体的胎教,是以妈妈拥有平和、开朗、优雅的心为根本,再加上与胎儿的沟通;实子称它是“子宫对话”。
对肚子里的宝宝说话、唱唱歌大家都会做,但是实子做得更彻底。她从怀孕5个月一直到宝宝出生,每天都有课程,从最初的基本单字、数字、加减算法、自然界现象到社会知识,全部都教。实子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将内容悉数反映在自己的脑子里,再传达给体内的胎儿。
②宝宝出生2周后会说话,9个月大就能识字
像实子这样做,真能传达到胎儿的脑部?实子则认为并非不可能。
人类的脑部由内至外,分别有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3层,胎儿的脑部发育,也依此顺序生长。其中,以最外层的“新皮质”最发达,这是人类的特征。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这层新皮质是人类进行智能学习、精神活动的地方。相对地,“先天情报”更不容易输进去,就像一部性能不错却不能输进资料和程序的电脑。而实子的胎教法,恰像在胎儿里面打开开关,大量输进好的情报。
做这项胎教课程时,有一重要的要求是:妈妈要有持续不断的爱心、关怀和安定的心。
结果,大女儿苏珊生下第2周,已会说“吃奶”、“妈妈”、“漂亮”等词汇,3个月大时,会说简单的句子。9个月时开始学走路时,已能读文字了。
实子在自己写的书《胎儿都是天才》中提到:“为了让孩子生下后,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应在胎内持续给予学习以及理解各种事物的能力,这样的胎儿教育,便能造就天才儿童。”
看到实子的这番话,你是否心有所感,改变以往对“胎教”不以为然的看法?对她自创与胎儿对话、沟通的“史赛狄克服内教育法”有兴趣的人,不妨试试,你的宝宝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天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