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胎教百科
31208900000007

第7章 胎教的知识(7)

(2)智能教育在胎儿期最有成效

受访者为1954年生,受访时(1990年)是两个孩子史子(6岁)、光梦(5岁)的母亲。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著有《钻石不受伤》(讲谈社出版)多册书籍。

①胎儿出生到2岁期间,最好激发所有智能因子

女作家三石由起子曾以自己教育3岁儿子和4岁女儿的经验,写了一本《创造天才儿童》(F0rY0u出版)的书。她在书中提到:

“现代的‘才能教育’,应该以胎教当做启蒙的时代。我是在孩子3岁和4岁时开始做的,当我愈了解孩子的天赋时愈后悔,自己做得太慢、太迟了。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一定从‘胎教’开始做启蒙工作。因此,当我瞥见大腹便便的准妈妈,都会忍不住由衷羡慕她们,有更好机会启蒙孩子。”

为什么三石由起子如此关心宝宝的早期教育?她的动机是什么?

说起她的教育观念,其实是来自看到《奇迹之子,杜兰》这本书时开始的。这本书是关于一位母亲,为了让智障孩子获得比一般孩子高的智能,依照美国脑研究权威学者格兰.杜曼的《脑部活性法》理论,进行启蒙教育的真实报道。

杜曼的理论很简单。他认为,人体内脑细胞极多,但有关脑部的运作,到目前为止,科学尚无法解释。不过,可以确知的是,一旦脑部有一处坏死,其他部分便会加以弥补,发挥替代效果。

三石由起子心里在想,这个训练智障儿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应用到脑部发育还未健全的幼儿身上?

一般而言,人类的大脑约在8岁时才成长完成。而且年龄层愈低,脑部的成长速度愈惊人。如此推算,便回归到胎儿时期。

据说人有102个智能因子。这些因子若在幼年时期不使用,就会死掉。如果曾经受刺激开发过,就会像睡觉一样,再经刺激就会自觉醒来。像孩子升上中学,成绩突然变好的情形,就是因为胎儿时期受过刺激,而到中学时期才自觉造成的。所以,一切刺激智能因子的方法,应该从胎教时期开始,持续到0岁、1岁、2岁时期。

②对没反应的小生命进行胎教是种信仰

三石由起子提醒跃跃欲试的妈妈们,胎教需要有相对的觉悟。也就是说,对没有任何反应的胎儿灌注“能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心。

“妈妈若看到孩子有喜欢的反应,自然会有想为孩子多做些事情的感觉,但对看不见反应的胎儿说话,从旁人角度来看,实在是有些不正常。所以,我常觉得胎教是一种‘信仰’,不下定决心就无法做好。我常说一句话,怀孕中的妈妈持有青云般的崇高志向,将自己的胎儿,当做最珍贵的资产,惟有持这种态度,才能持续维持胎教的热诚。”

③怀孕期间亲手做教材也是一种胎教

说归说,实际上要怎么做,才会刺激胎儿的脑部,增进智商呢?这是一个问题。三石由起子认为,只是对宝宝说说话,起不了什么作用,应该设计更高的课程。

譬如,在怀孕期间,亲手制作一些“幼儿教育”使用的原始教材,每天读给胎儿听,也是一个方法。

这里介绍三石由起子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进行“个人幼教”的示范,供大家做个参考。她准备了一些稿纸,一册册用订书机装订。要教“眼镜”这个名词时,她就在第一页中央贴一张从杂志剪下来的眼镜图片或自己涂鸦。然后在最上面写文字“眼镜”,下方写注音符号。

在下一页写“眼睛不好的人要戴眼镜”,次页再写“眼镜有两个镜片”、“透过镜片,使眼睛不好的人会看得更清楚”、“眼镜是眼睛不好的人,借以看清楚东西的工具”。如此,将眼镜用浅显易懂的话加以说明。建议准妈妈,不妨在闲暇的时候,准备类似这样的教材,作为胎教的依据。

此外,每日朗诵歌词,也颇有效果。待宝宝足岁开始学说话时,以前妈妈口诵的句子,早就潜移默化深植在他的脑中了。

(3)胎教,丰富多彩的音乐之旅

①音乐开启了天才的心扉

孙素意家出了一位天才儿童。这天才是她的女儿———刘航安。当别人问起女儿今天的成就,她会笑着说:“这是自己刻意制造安排的”。目前在科隆国家剧院交响乐团担任竖琴首席演奏的女儿,无疑是孙素意引以自豪的掌上明珠,也是世界乐团争相邀请的出色演奏家。

孙素意结婚时28岁,而先生已届不惑之龄。这样的组合,曾令他们担心不孕。然而,老天爷终究是慈悲的,在新婚燕尔期间孙素意怀孕了。也许是天注定,他们给孩子起了刘航安的名字,取航行平安之意,果真应验了妈妈的期盼,日后忙碌地奔波在世界各地。

11岁就以天才儿童出国深造的刘航安,自小即流露出对音乐的特殊喜好。当然,这必须归因于母亲的“胎教成功”。

据她所说,怀孕时期,由于尚就读于师大主修钢琴,每天念书认真的态度和不间断的练琴,无形中陶冶了小生命的音乐感。另外,晚年得子使他们不论何时,都有一张笑眯眯的脸孔,心情愉悦。因此,刘航安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甜姐儿,她性情开朗、乐观、上进。也就是这份无所畏的个性,支持她11岁离家远赴奥地利深造,继而在21岁时以杰出的成绩取得竖琴教师、钢琴教师与竖琴演奏家三张文凭,又于重要的世界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无数的掌声。

②胎教是顺其自然

孙素意是一位充满活力、洋溢自信的女性。对于怀孕、生子、育儿,她有独特的见解。认为造万物者赋予女人生育权利,就该以健康心情去面对它,绝不能因怀孕而停止一切活动。

因此,怀孕时她照常做学生、教学生钢琴、做家庭主妇,认真地扮演生活中的每个角色。尤其是练琴方面,没有一天懈怠过。大约是整天沉浸在音乐世界里,自小刘航安对美的事物就容易入神。听到音乐声便安静下来不肯离去。看书时能从图画中理解整个故事内容,小小年纪,已看得出音乐发展的潜力。这使孙素意感觉到,孩子是可造之才,应全力培养。

③胎教是开始不是终点

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孙素意是刘航安的启蒙老师。4岁学琴对小孩而言是件苦差事。但她认为,父母亲有责任延续小孩的兴趣,才不致胎教前功尽弃。一开始,丈夫觉得让小孩4岁学琴太辛苦了。于是,她背着丈夫,在家里偷偷地教,结果,从一次次出色的表演中,丈夫才认同了她的教育方法。然后为孩子安排课程,聘请名师指导,训练她的胆识,才造就出现在的刘航安,使之为世界创造更多美妙的音符。

(4)无尽的对话,宝宝会聪明

凌鸿健与李惠美,一对很可爱、很幽默的夫妻。他儿子3个月大时就会叫爸爸、妈妈,而且是有意识地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胎教经。

他们的儿子“豆豆”,一出生就会“啊啊~呜呜”地与人对应,3个月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5~6个月会站、会简单的表达,懂得什么叫“危险”,什么是“后面”等抽象名词;7个月会扶着婴儿床边的栏杆螃蟹似地走路,也能分辨左边右边;1岁会放手走步。现在他1岁8个月了,会自己穿袜、穿鞋。

每个人看到他都喜欢他,以为他生来就是这么聪慧敏捷,然而如果回顾她的怀孕过程,你会发现他并非天之骄子,甚至是7个月的早产儿。

①不算顺利的怀孕过程

他们才结婚一两个月就发现有了孩子。那时候的心情不是很平稳,一方面是因为结婚前太累,婚后即得了急性肠胃炎,所以怀孕前几个月都在生病。虽然毫无准备,但夫妻从没有过拿掉小孩的念头,不过怀孕的过程并不顺利。电视台忙碌紧凑的工作,令人喘不过气来;由于住家旁边就是菜市场,晚上睡觉很容易被吵醒。

心脏能不能负荷也是他们所担心的,鸿健就有一个朋友,有先天性心脏病,怀孕8个月突然暴死,死前无任何征兆;这事鸿健一直瞒到产后才告诉妻子,也因此,他常有事没事打电话给妻子,东聊西扯,只为确定“妻子还健在”。

5个多月时第一次照超声波,医师发现豆豆是“站”在李惠美肚子里的,两脚踩她的髋骨,头顶住她的肋骨,即使到后来照医师的指示做胎位矫正运动,也改变不了他“与生俱来”的姿势。也就因此,她脊椎负荷比一般准妈妈大,水肿得全身变形,血管也受到压迫,甚至到6个多月时胎儿压迫神经,造成她右半身完全麻痹。

待她赴医院检查,发现胎儿生长停滞,也就是和前一个月比没有明显长大,医师说可能是血液不流通造成胎盘供血不良,再拖下去对母体来说也很危险。于是医师要她请假休息,硬是“熬”到儿子不用住保温箱的体重———2500克,随即剖腹产,那时她怀孕才刚满7个月。

②成人般地对话

虽然她怀孕前3个月生病,后4个月也不怎么舒服,但她的心情始终因为能拥有一个孩子而感到喜悦。打从他一住进她肚子开始,她就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且是大人,不是小孩。所以夫妻间的对话方式是用完整的句子的,像是“风吹树叶摇摇摇”、“红灯停、绿灯行”都是她与宝宝常常说的对话。

而且,她是真的说出来,完全融入情境地碎碎念,管不着别人怎样看她。举例子来说:在怀孕三四个月她去夏威夷玩,她踩着细细的沙子直奔向大海,手拍打着浪花,兴奋地嚷着:“哇2宝宝,你看,多清澈的海,多洁净的沙,多蓝的天……”倾尽所有地描绘每一个字眼,只希望肚里的孩子和她一样亲身经历和得到感受。

③对话时间多到数不清

李惠美和胎儿说话的时间可以说多到数不清。从起床跟他说早安起,描述今天的早餐、路边的风景、看到的人、事物等,等到进了公司在电脑前坐定,她就会告诉他:“宝宝,妈妈要开始上班了喔2你要自己一个人乖乖的,别调皮,等妈妈工作完再陪你玩。”说来也好玩,从这刻起他就安静得像猫一样,很少乱动。

有几次她比较忙,忘了先和他打招呼,他一听到键盘敲打的声音,就“咚”地猛踢她的肚子,力量之大,踢到整个键盘跳起来,她只好跟他又是道歉又是安抚的,他才肯放她一马。

除了和豆豆讲中文外,她也和他讲英文,尤其是单字。他出生后,她依然维持同样的对话模式,中英文单字一起教,还帮他买了一套英语教材,现在的他,许多英文单字都能朗朗上口地读出来。

④和他解释生命无常的现象

怀豆豆的时候,由于任职民视的剪接,所有民众在电视上看不到的或被处理过的暴力、血腥画面,她都不能避免,像华航空难事件、埃塞俄比亚受难儿童。或许别人说准妈妈看这些画面是不好的胎教,但这就是她的工作,而她反倒是用另一个角度对肚里的豆豆诉说她经历的这些人生百态:这些人很可怜,也是人生的一面,我们要寄予同情,慈悲为怀。

当时,李惠美并没有预想到这样做会为豆豆带来怎样的影响。然而令她惊讶不已的是,在豆豆才出生两三个月大时,听到新闻报道受虐儿事件,他没看,只是听,居然哭得稀里哗啦。是巧合吗?不,屡试不改。九.二一地震发生不久,他们听收音机知道死了好多人,快满1岁的他又哭了;听到他们要把他的奶瓶、尿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他也欣然同意。

⑤爸爸教他看盘,他向爸爸报名牌

从怀孕开始,李惠美就逼着鸿健每天跟豆豆说话。刚开始,鸿健显得生涩而不太知道要说什么,几经“磨炼”下来,他们父子俩居然能叽叽喳喳地“谈”上好一会儿。后来,鸿健还向豆豆分析股市行情,并且向他问名牌,用踢她的肚子表示。嘿2还蛮准的,帮他自己赚了不少钱。豆豆就这样和爸爸培养了无比的默契,出生后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很兴奋,爸爸唱歌他也会对应,甚至还在医院的那几天,只要鸿健推着婴儿车开始快跑,并喊:“飙车了2”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于股市,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才几个月大就会看盘,看到一片惨绿脸就拉下来,看到红海翻腾就笑容满面。当然,他也继承了爸爸的兴趣———摄影。现在豆豆也有一架照相机,只是他还是钟情于爸爸工作上使用的“高档货”。

⑥老公是我的支柱

怀孕的过程不尽顺利,让她越发感激鸿健对她所做的一切。他很会逗她开心,疏解她工作上紧张的压力与情绪;当她水肿变形,大家都说她“丑”时,只有他不断地赞美她,说她可爱(现在看到孕期照片,她才知道他扯的谎有多大);每个礼拜载她回娘家,还帮她游说公婆让她回娘家坐月子。

所以,虽然她处于紧张的状态居多,但因为得到适当的抒发,豆豆出生后不仅情绪管理得很好,也很懂得体贴大人,很讲理。五六个月大,听到加班的她从公司打电话回来,他不发一语,一串串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他也知道她因为剖腹产时麻醉弄伤了腰,总是自己走路,不会随便耍赖要她抱。豆豆,从他在肚子里时她就当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她们用大人的方式和他对话,用大人的方式和他相处。胎教是如此,他生出来后更是如此。她始终认为孩子什么都懂,所以她相信胎教,更重视日后的培养教育。

(5)看新好男人如何取悦妈妈

自由作家及摄影师李宪章,是朋友眼中不可多得的新好男人。因为两个孩子出生后一切生活起居、奶粉、尿布的选择,游戏空间的布置及后来幼儿园的挑选,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去年,《天下杂志》的《教育专刊》曾报道他与孩子相处的方法,让我觉得以他对孩子的细腻,应该可以谈谈做丈夫的如何参与妻子的怀孕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老实说,在我太太怀胎十月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想过直接对胎儿做什么事以决定他的未来。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所有已成事实的早在受精的刹那就已决定,而其他还未成形的则有待出生后培养;毕竟孩子有权选择他要走的路。然而母亲的健康与情绪却是胎儿健康的关键,因此,那段时间我一心只想着如何“取悦老婆”。

①时时制造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