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31104900000018

第18章 她从延安女子大学走来

李磊,是萧琛的妻子,宗华的母亲。祖籍河南省温县大尚村,1918年出生,2008年去世。说起李磊,宗华印象最深的是从延安女子大学走来的母亲,老是脚步匆匆,忙前忙后。她曾担任甘肃省省委委员,是甘肃为数不多的副省级女干部之一。

宗华同志说:

我母亲李磊,老家虽然在农村,早先家境似乎还不错。听她说家里有三块地,大约十四五亩,还有牲口,雇过长工。母亲说,她家生活丰裕,都是因为她有一个能干的祖母。母亲的祖母,祖籍山西,姿容不错,因为年纪很轻就被去山西做生意的祖父买回河南老家,自己的故乡具体在何乡何地,都说不清楚,记不清楚。祖父把祖母买回家之后,因为她不能生育,就过继了一个本家侄子当儿子,也就是我母亲李磊的父亲。李磊的父亲念过书,思想比较开明,也不太封建,允许女孩上学读书,李磊在村校读完初小就到县城去读高小。当时,许多农村没有高小,即便是县城也不过只有一所高小。县城离村子15里地,必须住校起伙,困难很大。高小毕业以后,她自己找了个地方教了两年书,感觉文化程度太低,就想再上中学读书。自古“家贫苦读书”,无论男女要想脱离困境,改变命运,读书上进都是十分必要的。

1934年夏,李磊考上了洛阳第三中学,学习全班第一,尤其是数学常常100分。学校规定,学习排名第一,可以获得30块大洋奖学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若上灶吃食堂,一月只需要三四块大洋。李磊有30块大洋,就雇了个家庭妇女给自己做饭,一学期不过花10来块,以后她就靠奖学金自己供自己上中学。

洛阳中学的校长是位女校长,名叫周学勤。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进步,关心妇女解放事业,坚决反对希特勒“把妇女打回厨房去”的主张,常常告诫女生要自立自强,经济独立,不要给人家当“花瓶”。要想经济独立,就要好好学习,得有真本事。她认为,女生一天到晚只想着收拾打扮,涂脂抹粉是没有多少意思的。这对李磊影响很大。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李磊也跟随学生上街游行示威,请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她考入国立开封女子高等师范。但由于日寇入侵,局势混乱,同学们都无心读书,李磊也走上街头,参加了抗日救亡宣传。之后,辗转来到延安,先在延安抗大学习了几个月,又于1938年6月转入中央党校学习一年。

1939年7月,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创立了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这是党中央、毛主席为了建设新中国,培养妇女干部的大学,李磊有幸成为延安女子大学的首批学员,来到学校参加学习。

延安女子大学的校址在杨家岭与王家坪之间的山原上,除了校园的教室、礼堂、收发室是简易的平房之外,教职员工的宿舍和学员宿舍都是窑洞。

7月20日正式开学典礼,校长王明作了报告。毛主席、******副主席都到会讲了话。毛主席在大会上满怀豪情地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时,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学员们深受鼓舞。女子大学的校歌是:

我们是妇女的先锋,

我们是妇女的榜样,

来自不同的四面八方,

亲爱的欢聚在一堂。

我们要深入农村、工厂,

我们要英勇地走向战场,

一个个锻炼得如铁似钢,

争取民族社会和妇女的解放!

延安女子大学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和具体情况,设立了普通班、高级班、陕甘班、特别班等九个班,每个班六七十人。普通班的学员,主要是从蒋管区或沦陷区自愿奔赴延安的女知识青年,大多读过中学,有的还上过大学,主要学习革命理论。高级班,也叫高级研究班,学员主要是较之于普通班学员文化相对较高的知识女性,已经有革命实践经验的指导员、班干部,重点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特别班的学员,主要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女红军、女干部,还有一少部分是从敌占区来的青年女工、女干部。她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因此既学习革命理论,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陕甘班的学员,主要是来自陕甘宁边区基层的女干部,她们参加过土地革命,有着一定的革命斗争经验,需要提高知识水平,加强领导能力。

延安女子大学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学校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还有步骤地组织学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1940年初,抽调了10多名同学,在延安组织成立了“延安各界妇女宪政促进会”,还组织召开了两千多人的全市妇女大会,会上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国民党所谓“实行宪政”的骗局和假话。春天,又抽调一部分学员分赴陕甘宁边区农村,开展基层妇女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困难,提高觉悟。秋天,又抽调学员分别带队前往绥德,参加征粮工作。年底,再深入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民主选举,广泛建立“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即民主政权组织,其中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三分之一是民主党派成员,三分之一是无党派人士。

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同学们联系了群众,得到了锻炼,她们的工作受到群众和当地政府的一致赞扬,有的还硬被政府要到地方上去工作了。

在边区大生产活动中,女子大学的学员们更是依仗自身的优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纺花织布做军装,组织联欢会,样样在行。不久,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他参观了女子大学之后说:“在延安教育机关中完全创新,而我认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却是女子大学,一个真正(培养)女英雄的大学。”

1941年,发生了皖南事变,******加紧了对共产党的围剿,其王牌军胡宗南率部屯兵陕甘宁边区,致使边区财政更加困难。基于此,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合并院校,随即将中国延安女子大学、陕北公学、******干部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新的“延安大学”。

中国延安女子大学,历时整整两年。期间培养了1000多名妇女青年干部,其中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如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巴蜀女将军张琴秋,著名电影演员于蓝等。还有许多走向抗日前线牺牲了的女英雄,深入敌人心脏做地下工作的女革命家,她们默默工作,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死而后已。

抗战胜利后,部队实行战略转移,我母亲李磊前往一个兵站报到。那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因此被编入一支军民混合的转移队伍。按规定,军人沿路派差可以得到一头毛驴,一头毛驴搭两个驮篓,正好一个驮篓装一个孩子,我母亲李磊就这样赶着毛驴,带着孩子穿山走沟地来到绥德,再经米脂到达葭县。然后从葭县过黄河,到达山西的汾阳,然后过晋中,之后再借黑茫茫夜色的掩护,穿越同蒲路敌人的封锁线,才能抵达太岳根据地。这一路上那个苦啊,那个难啊,简直没法提。

1949年6月,西北五省也基本解放。我父亲萧琛已由十八兵团调到了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母亲李磊就从西安乘长途汽车来到兰州,分配到甘肃省妇联担任主任工作。开始贯彻实行婚姻法,并积极开展妇女抗美援朝募捐活动。

当时,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就在兰州进行艺术活动,我母亲李磊就向常香玉宣传。常香玉同丈夫商议之后,决定为抗美援朝公开义演。她连续演出数场,观众人潮如涌,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以此支援抗美援朝。爱国艺人常香玉用义演募捐的钱购买了一架飞机,捐献给了正在朝鲜战场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我母亲李磊也为此深感自豪。

悠悠岁月,漫漫旅途,不同的人生由不同的人生要素组成,人世间许多事物都有着各自的成因与机缘。每个人看似平凡,看似普通,其实又都不平凡,不普通。人们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舞台,各有各的悲喜与精彩。李磊从延安女子大学走来,在甘肃落地生根几十年,曾先后担任省妇联主任、临夏州委副书记、省法院副院长等职,后来成为甘肃省委委员,同样留下了自己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