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调任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后,大展身手,成立“山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为山西戏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十八、崔建华
当代著名晋剧青年表演艺术家,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62年1月崔建华生于山西省武乡县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的崔建华钟情于唱歌跳舞,对戏曲并没有特殊的迷恋。上高中时,“阴差阳错”地考入了晋中地区艺术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戏曲基本功训练,戏校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每天就是枯燥乏味的踢腿、拿顶、身段、练声等基础训练,但是凭着一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信念,她上百次地做、上千次地练。同时在张桂娟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为她排练了《白毛女》,使她感受到了舞台艺术的无穷魅力。毕业前夕还排演了《火焰驹》、《白蛇传》等戏,使她在同学中显露出来。戏校的学习为她今后走上舞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97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晋中地区青年团。主工小旦。此时正是文艺界百花齐放的春天,戏曲传统戏解禁,山西戏曲界一派繁荣昌盛局面,各剧种各剧团排戏演出非常活跃,崔建华正是在这样一个好的形势下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80年,她就拜在表演艺术家田桂兰门下学习,田桂兰将自己的代表作《打神告庙》倾囊相授,崔建华一招一式勤学苦练。在当年的全省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崔建华凭借此剧获得演员一等奖。1981年该剧唱腔又获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青年演员好唱段奖。1982年参加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调演,以《思凡》一剧获最佳演员奖。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戏曲专题《戏剧舞台上的年轻人》介绍其戏曲唱段。1986年在山西省振兴晋剧青年团调演中,主演《斩窦娥》一剧荣获主角金牌奖。1991年主演现代戏《尽怨下了这场雪》在晋中地区现代戏调演中获一等奖。
崔建华通过十几年的舞台磨砺和艺术感悟力,逐渐成熟起来。1995年带着多年精心打磨的《打神告庙》、《喜荣归》进京争夺中国戏剧最高表演奖“梅花奖”,她在两出戏中塑造了两个差异很大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刚烈如火的中年妇女,一个是温柔多情的小家碧玉。崔建华演来游刃有余,充分显示了她驾驭不同角色的功力和才华,因此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年获奖剧目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首次将晋剧带入春节晚会。之后的1996年、1997年、2004年、2006年四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她的代表剧目和唱段被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名段欣赏》栏目录制。
她的表演细腻传神,能够把戏曲中那些程式化的技巧动作合理完美地融入特定人物身上,展示一种自然协和的美。她相继塑造了《喜荣归》中纯真善良的崔秀英、《思凡》中渴望自由的小尼姑、《柜中缘》中勇敢天真的刘玉莲、《窦娥冤》中顽强不屈的窦娥、《富贵图》中多情温柔的尹碧莲、《打神告庙》中性情刚烈的敫桂英等神采各异的舞台形象。1996年崔建华调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团,这里名家众多、人才济济,站在这个平台上,会有更宽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攀登艺术的更高境界。
十九、崔彩彩
当代著名蒲剧旦角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其舞台艺术造型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崔彩彩1959年9月出生于山西永济。永济是蒲剧的发祥地,这里的艺术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幼年的崔彩彩,父亲是地区眉户剧团的首席板胡,儿时的她就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演员成为她心中的梦想。1972年十三岁时,她如愿以偿地考入临汾地区艺术学校蒲剧表演班,她刻苦练功认真学习,在校期间先后饰演过《红灯记》里的李奶奶、《杜鹃山》里的柯湘,演的都很成功。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地区蒲剧院青年团。开始她的工作就是跑龙套、搬布景。但崔彩彩是个有心人,一有空闲,她总是站在幕条边看戏,很快她就记住了好几本大戏。她期待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中央。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了女主角,剧团到部队慰问演出,《山花》的女主角临演出前受了伤,救场如救火,十六岁的崔彩彩勇敢地接下这个任务,主演了《山花》。演出的成功使大家对她刮目相看。1978年恢复上演传统戏后,她排演了《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一举成名,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这是她由演现代戏向古装戏的一个飞跃。此后又相继排演了传统戏《小刀会》、《杨七娘》、《三篙恨》、《薛刚反朝》、《火焰驹》、《双锁山》等剧。1982年在《救裴生》中饰李慧娘获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调演最佳青年演员奖。1983年随团到北京、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巡回演出,皆获赞誉。所塑造的李慧娘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其圆场如行云流水,人称“水上漂”。1995年她以《蝴蝶杯》一剧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成功地扮演了渔家女胡凤莲这一角色,情真艺绝,满台生辉,表现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由此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1996年以《杀嫂》、《救裴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为了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冲刺,她离开了舞台,到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1999年,崔彩彩和她的丈夫小上共同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凤凰岭》参加省国庆五十周年调演,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2000年她和小上改编的《祥林嫂》获省调演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之后他们又共同创作出《秧歌情》、《村魂》、《父亲》、《枫叶正红》等几部大型现代戏。其中《父亲》一剧让临汾眉户剧团演员潘国良荣登“梅花奖”一度梅榜首。此外她为厦门市高甲戏剧团排导的一组折子戏荣获福建省汇演金奖,为该团参与排导的大戏《上官婉儿》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
崔彩彩不仅在编剧、导演领域发展自己,她还走向荧屏,担任了4集电视眉户戏曲片《凤凰岭》的主演。在《凤凰岭》中崔彩彩实现了四个转换:传统戏向现代戏的转换、行当的转换、剧种的转换、舞台剧向电视剧的转换。她不仅在电视剧中实现了转换,在自己的人生角色中她同样转换得很好。2004年她调到临汾市艺术学校工作,当了老师的崔彩彩指导的专业和业余两组戏曲小演员在全国“小梅花”评比中,夺得两个金奖,并名列前茅。
从舞台上走下来的崔彩彩,在编剧、导演、教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十、郭明娥
当代著名上党落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上党落子新一代领军人物。
1957年10月郭明娥出生于山西平顺太行山老区的一个梨园之家,幼年的耳濡目染深深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1972年15岁的郭明娥如愿以偿,考入平顺县文艺培训班,迈出了她学戏生涯的第一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训练,使年轻的郭明娥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功底。1977年毕业后加入了平顺县落子剧团。期间,曾在《李双双》、《杜鹃山》、《红色娘子军》等现代戏中扮演主要角色。
1979年,她获得了舞台生涯的第一个奖项。本年的地区调演中,在著名艺术家郝聘之的指导下,她演的《骂殿》荣获特等演员奖。1980年,她主演的《灵堂计》饰包夫人,在山西省戏曲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获演员一等奖。1981年,她又在“山西省优秀演员好唱段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三。《穆桂英挂帅》是郭明娥的成名作,她对这出戏的唱腔进行了精心加工,1982年,参加全省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活动,荣获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奖,此剧同时由中国戏曲资料馆摄像收藏,使她名扬上党。1984年,上党落子《佘赛花》被拍摄为彩色戏曲艺术影片,她担任主要配音演员,获最佳配音奖。1991年,郭明娥调入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戏曲舞台。1992年,她饰演《山情》中的山婶,获山西省现代戏曲调演主演金牌奖。1994年,主演新编历史剧《血箭》,在山西省戏剧交流评比演出中,获表演一等奖。经过精心的排练准备,1995年,48岁的郭明娥向她心中向往的梅花奖发起冲刺,她分别在改编传统戏《灵堂计》中饰演包夫人、新编历史剧《血箭》中饰演齐桓公、现代戏《山情》中饰演山婶,这是三个时代背景不同、性格性别迥异的人物形象,郭明娥凭借其深厚的功力、形神兼备的表演彻底征服了专家评委,一举摘得第十三届梅花奖。
1998年郭明娥担任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团长,在她带领下,几年来新编移植剧目十余出,其中《三关明月》、《大脚皇后》、《白罗衫》、《岳飞夫人》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在数次参加山西省举办的各种戏曲调演中获得很多奖项。
从事戏曲表演三十年来,在戏剧舞台上先后主演了《灵堂计》、《穆桂英挂帅》、《斩子》、《骂殿》、《贺金蝉》、《血箭》、《三关明月》、《大脚皇后》及现代戏《朝阳沟》、《山情》等40余个剧目。她潜心琢磨,刻意求精,继承了上党落子传统唱腔的基调和风格,并吸取豫剧、评剧等诸多兄弟剧种的演唱优长,形成了吐字清晰、音色圆润、音韵醇厚、行腔委婉流畅、表演细腻传情的艺术风格。她扮相端庄,戏路很宽,青衣、小旦、小生、老旦、须生皆可应工,被专家誉为“多面手”。
郭明娥的表演风格为上党落子的繁荣和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是该剧种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二十一、谢涛
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四届、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谢涛1967年出生在一个晋剧世家,家庭的环境和艺术氛围对她影响很大。11岁小学毕业时,谢涛同时收到重点中学和太原市艺校的录取通知书,她想都没想就背着父母把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撕了,只给自己留了一条上戏校的路。入校后主工旦角。经过5年的学习,16岁毕业后进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开始时都是演旦角戏,而且演得不错。但她发现自己虽然长相端正,唱功过硬,却并不是一出场就能艳惊四座的类型,她开始想转学须生。打定主意后,她去找团里的著名须生演员李月仙老师学戏。
自此,天性好强的谢涛苦练帽翅、髯口、甩发等特技和基本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将《三关点帅》中的杨六郎、《卧虎令》中的董宣、《齐王拉马》中的齐宣王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她也由此获得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金牌奖、山西省现代戏调演金牌奖、秦、晋、豫“金三角”戏曲交流演出优秀演员奖等很多表演奖项。她在晋剧须生演员中的地位也逐渐被承认。
1996年,她主演现代戏《丁果仙》,是谢涛由旦角到须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丁果仙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戏剧界威望很高。对于饰演这样一位前辈,难度很大,但是凭着自己驾驭角色的能力和演出经验,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前辈表演艺术家的人生风采,使她一举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也奠定了她在晋剧表演艺术界的地位。
《范进中举》是谢涛的又一部力作,从接排这个戏开始,她认真分析琢磨角色,反复揣摩范进的内心世界,拿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当时人物的复杂心理。2005年10月,《范进中举》在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亮相,谢涛将小生和丑角的技巧嫁接到范进这个人物身上,使他那迂腐、固执、可怜又可叹的形象栩栩如生,得到很多戏剧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谢涛演活了范进”。谢涛凭借在《范进中举》中精湛的表演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曲表演艺术主角奖”,填补了山西省及太原市“白玉兰”奖的空白。2007年11月,谢涛携《范进中举》参加由法国文化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在巴黎引起很大反响,她本人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同年为纪念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谢涛主演了《傅山进京》中霜染两鬓、身着朱衣的傅山,这是谢涛塑造的又一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充分展示了她对人物心理层面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她驾驭角色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已日臻成熟。此剧一经上演就引起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并先后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戏曲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奖项)、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奖、山西省杏花大奖等多项荣誉。2009年,谢涛还凭借该剧又一次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晋剧演员中获得“二度梅”的第一人。她和她的《傅山进京》誉满三晋,红遍大半个中国,从此也奠定了她在晋剧表演艺术界的地位。
2010年,谢涛第一次把晋剧带到欧洲,让欧洲观众了解到中国的晋剧文化,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
谢涛的代表剧目有《舍饭》、《劈门卖画》、《卧虎令》、《杀驿》、《点帅破阵》、《杀妻》、《芦花河》、《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等。
二十二、成凤英
当代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北路梆子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1963年3月成凤英出生于山西静乐县一个偏僻的山区。父母都在县中路梆子剧团工作,父亲是一名鼓师,母亲是青衣演员,从小她就跟着父母东去西来转“台口”,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11岁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忻州分校,主工小旦。后来改为小生。经过几年正规的学校教育,1979年毕业分配到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
1980年,为了参加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在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董福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排了《访袍》一剧,在剧中饰演薛仁贵,获得了表演二等奖。1982年,她又以《赠剑》一剧获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评比一级优秀青年演员奖。之后她又排演了《吕布与貂蝉》、《忠义侠》等多出风格不同的剧目,她在小生行的表演技艺也得到更大的长进。1990年,她又串演武生,饰演《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八大锤》是一出有着高难技巧的戏,因为难度太大,很少有人问津,但是成凤英凭借自己不懈的苦练和坚韧的毅力终于拿下了这出戏,1991年获得山西省第三届杏花奖评比的榜首,同时参演的还有一出唱功很重的戏《哭坟》。1996年她带着《画龙点睛》、《八大锤》、《哭坟》进京夺梅,如愿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她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