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西戏曲名角
31047200000014

第14章 戏曲梅花群芳谱(4)

1979年吴国华从学校毕业,进入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她的才华得以全面展示。1980年参加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调演,以扮演《红灯照》中的林黑娘,获一等奖;1982年参加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演员调演,以扮演《三关排宴》中的萧银宗,获最佳青年演员奖;1984年,上党落子《佘赛花》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电影艺术片,饰演佘赛花的吴国华也借助电影而成为全国知名的戏曲演员;1986年参加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吴国华以扮演《借粮》中的樊梨花,获主角金牌奖;1988年在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她和丈夫张保平合作演出《杀惜》,她饰演闫惜姣,张保平饰演宋江,二人双获主角金牌奖;1991年晋京演出折子戏专场,凭借《杀惜》、《杀庙》、《寻夫》、《借粮》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9年饰演《初定中原》中的孝庄太后,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1年,在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初定中原》中饰演孝庄太后,由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了第二十二届戏曲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类节目二等奖的殊荣;2005年,吴国华、张保平夫妇联袂排演了大型现代戏《赵树理》;2006年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地方戏调演,荣获二等奖;2007年参加山西省“杏花奖”比赛,获“杏花大奖”。获奖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不是唯一的追求但却是终身的追求,因为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和观众的认可。

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吴国华主演了《秦香莲》、《玉堂春》、《寇准背靴》、《打金枝》、《抬花轿》、《马娘娘》、《百花公主》、《金水桥》等几十部传统戏和现代戏,扮演了众多精彩的戏曲人物形象,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是拓宽了上党梆子旦角演员的戏路,融青衣、小旦、刀马、花旦乃至小生于一身。她文武兼善,唱做念打俱精,是一个艺术技艺非常全面的演员,她的表演继承了母亲吴婉芝的声腔艺术和姑母郝娉之的表演艺术。其唱腔自然大气、刚柔并济、韵味十足,表演细腻准确、入木三分,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是上党戏剧界公认的新一代领军人物,为上党梆子艺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吴国华担任着山西省上党戏剧院副院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名誉团长,山西省剧协副主席,晋城市剧协主席等职。

十四、杨仲义

当代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北路梆子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1961年杨仲义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在这个民歌之乡,他的父亲、哥哥和姐姐都是名歌手,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杨仲义在他14岁时也走上了学艺的道路。这一年他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忻州分校,开始了他的粉墨生涯。

艺校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在团里老一辈艺术家的指导帮助,和自己的舞台实践中,他进步很快。不久,就在全省戏曲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以饰演《走边》中的伍员获得了一等奖。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后曾先后荣获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最佳演员奖、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主角金牌奖、山西省“杏花奖”、省民间艺术节演出金牌奖第一名等多项荣誉。经过几年的艺术积累和实践,他的表演艺术有了质的飞跃。1992年杨仲义携《走边》、《杀庙》、《休妻》、《拜母》和新编大型古装戏《醒醉记》晋京演出,摘取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成为北路梆子夺梅第一人,并实现了该剧种一项“零”的突破。同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戏曲首届秦、晋、豫“金三角”交流演出中,他的《杀庙》轰动西安,获得“优秀表演奖”一等奖,赢得“天下第一杀”的美誉,并被收入“全国戏曲精品库”。这些剧目由中央电视台录像并播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1994年赴杭州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越剧“小百花”艺术节演出,展演了《逃国》、《休妻》、《拜母》等剧,慷慨激昂的北路梆子令南国观众耳目一新,杨仲义由此获得表演金奖。2000年杨仲义担任忻州市北路梆子青年团团长的第二年,即创作出大型现代戏《香火》,他在剧中饰演主角长寿,参加了国家计生委、文化部、全国文联等七部委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评比,将该剧推上国家级领奖台。第二年该剧又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由他移植主演的全国十大精品剧目之一《华子良》以榜首获得优秀演出奖、优秀表演一等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在舞台上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他基本功扎实,唱做俱佳,戏路很广,文武兼备,须生、衰派老生皆能应工,被誉为“全才须生”。他的表演大方刚健,利落帅气,节奏鲜明,动静有致,运用程式灵活自如,还多有创意;他善于运用得天独厚的嗓音和表演技艺捕捉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达到以形传情、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在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现代戏均有建树,《逃国》中伍员、《拜母》中杨四郎、《杀庙》中韩琪、《休妻》中朱买臣、《惊魂》中刘秀、《魂断明宫》中崇祯、《醒醉记》中房玄龄、《香火》中长寿、《清风亭》中张元秀、《华子良》中华子良、《背靴》中寇准、《宋江》中宋江等,无论文臣武将、寒儒贫民,甚至现代戏的农村老头均个性鲜明,各具风采。成为新时期北路梆子里程碑式的人物。

目前作为一团之长的杨仲义,也正处于他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期待他为北路梆子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十五、王艺华

当代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众多奖项。现为运城市蒲剧团副团长。

1957年8月,王艺华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集贤村。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民间乐人,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染,使他从小就对蒲剧艺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12岁时以一段《红灯记》中的“刑场斗争”唱段考取了稷山县蒲剧团跟团学艺。在艰苦勤奋的训练下,他的练功进度十分惊人,三个月就练出了小翻,并且能连翻三四十个。15岁时演《杜鹃山》中的杜小山一角,一举成了县城里的小名人。不久后,他又以一段杨子荣的“深山问苦”考入了运城地区蒲剧团。环境变了,眼界也开阔了,身边都是蒲剧界一流的名角,他有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1981年参加运城地区蒲剧调演,一出《会襄阳》使他获得青年演员一等奖。接着主演了《三请樊梨花》、《吕布与貂蝉》、《金玉奴》等戏。特别是《闹龙宫》中饰演美猴王,这个戏高难动作多,武功套路全,王艺华凭借自己过硬的基本功一炮打响,在山陕河南一带演出深受观众欢迎。从此,在剧团他扛起了文武小生的大梁。

艺无止境,王艺华追寻着更高的艺术境界。《黄鹤楼》是一出考验小生演员唱念做打技艺功力的重头戏,在这出戏里,王艺华突破传统的模式,精心设计了各种翎子特技来表现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1987年进京演出中,王艺华演出的《黄鹤楼》引起很大反响,首都专家评价他“唱做俱佳,文武全才”,“那一双运用自如的翎子仿佛会说话一般”。1990年、1992年王艺华以《哭坟》、《寇老西升堂》先后在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和首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中分别获主角金牌奖和优秀表演奖。1993年“王艺华折子戏专场”进京献演,在《黄鹤楼》、《寇老西升堂》、《哭坟》三个折子戏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身份、性格迥异的人物,充分显示了王艺华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塑造人物不凡的艺术功力。其情浓韵重、行云流水般的唱腔和“翅子功”、“梢子功”、“翎子功”再次征服了首都观众,《哭坟》中跃起旋转360度双飞跪等高难特技准确无误、恰到好处的运用更是赢得满场喝彩。他由此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且把梅花奖奖金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近年来,他不断探索、拓宽自己的戏路,充实、丰富自己的表演剧目。相继排演了《风流才子》、《男起解》、《巧凤》等剧目,进入了艺术创造的另一个高峰期。1999年,王艺华主演的新编历史故事剧《清官寇准》,为全省庆祝建国50周年献礼演出,捧回13个奖项。之后创作了现代戏《天使之歌》,并且拍摄成蒲剧电视剧。2005年王艺华重排上演了革命现代戏《沙家浜》,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

三十多年的艺术磨砺,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扮相俊秀、唱做俱佳、戏路宽广、文武全才的优秀生角演员。唱腔上刻意求新,根据自己嗓音醇厚洪亮的特点,扩大了高音区,增强了柔和性,使唱腔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清脆婉转的韵味。表演上集蒲剧小生名家之大成,并吸收京剧小生高雅做派,使演出角色细腻传神,威武潇洒。他善于用特技表演刻画人物性格,特别是他的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被誉为“三绝”。其代表剧目有《周仁献嫂》、《黄鹤楼》、《寇老西升堂》、《火烧绵山》、《会襄阳》、《吕布与貂蝉》、《闹龙宫》、《三请樊梨花》等。

十六、景雪变

蒲剧当代著名演员。主攻小旦,兼习青衣、刀马旦。曾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华奖。是山西省人大第五届、九届代表、山西省党的七大代表、山西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60年,景雪变生于运城市东郭镇下段村。11岁时进入运城县蒲剧团的培训班,成为一名学员。培训班以练功为主,每天拿顶、下腰、跑圆场、身段功等基本功训练非常严格。一年后,就随团跑丫环彩女或演个无名无姓的小角色。无论是什么样的小角色,她从不应付,总是认真对待。

1975年,剧团排《刘胡兰》,景雪变首次饰演主角刘胡兰。她明白演好第一出戏,关系着自己今后的艺术生命。她为饰演刘胡兰下了很大工夫,该剧在运城一上演即受到好评。接着,剧团又给她排了《小刀会》、《打金枝》、《鸳鸯帕》、《穆柯寨》、《雏凤凌空》等二十多个风格不同,人物各异的剧目,她都能演得很精彩。尤其是《打金枝》成了她的成名之作,在西安连演半年不衰。

1986年,景雪变作为蒲剧新秀被选调到地区蒲剧团。在当年举办的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调演中,景雪变在《柜中缘》中饰演许翠莲,这是一个花旦戏,她把这个人物演得活灵活现,给人以真实生动和美的享受,因此夺得本次调演金牌奖。随后她又在《杨门女将》、《阴阳河》、《宇宙峰》、《火焰驹》等多个刀马、花旦、青衣各有侧重的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她是个有信心、肯吃苦、敢创新的演员,1987年运城地区蒲剧团晋京演出,景雪变的《阴阳河》、《柜中缘》受到了首都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尤其是《阴阳河》中李翠莲的“担子功”,更是被广为赞誉。此后景雪变在她的艺术道路上更是努力拼搏,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获得了众多的殊荣。1990年,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中,她饰演《宇宙锋》中赵艳蓉获主角金奖。1991年,《宇宙峰》获首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1993年主演《关公与貂蝉》中的貂蝉,获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北方片)优秀表演奖。1994年,以貂蝉一角荣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1995年,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2年4月,景雪变担任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同年9月,运城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景雪变兼任团长。她一方面坚持下乡为群众演出,一方面承担起了管理剧团的重任。2004年,景雪变由演出传统戏中的角色向现代戏角色转变。成功主演了一出反映新时期伟大母爱的现代戏《山村母亲》,引起很大反响。迄今已连演500多场,深受群众的欢迎。2009年,该剧已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这是景雪变敢于突破与超越自我的创作成果。

景雪变是蒲剧新一代旦角演员中的佼佼者。她唱做俱佳,无论表演还是唱腔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她的嗓音刚柔相济、音域宽广,她的唱腔能够以声传情,以情出戏。她通过自己富有特色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以及扎实过硬的担子功、水袖功、搓麻捻线功、斗篷功等技艺,为蒲剧舞台塑造了李翠莲、许翠莲、貂蝉、穆桂英、辣嫂、徐妈等一系列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

如今,景雪变除了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艺术精品外,更为弘扬蒲剧这一古老剧种艺术,做着不懈的努力。

十七、史佳花

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63年史佳花出生于山西省祁县一个普通农家,祁县是个晋剧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她自小就常在村里看戏,舞台上那些霞帔凤冠的人让她非常羡慕,便也萌生了唱戏的念头。13岁时如愿以偿地考入晋中艺术学校,开始一步一步迈向她心中向往的舞台。在校期间老师为她排了《卖子》、《断桥》、《算粮》、《教子》等青衣戏,为她以后进入剧团打下很好的基础。

1979年,学校毕业,她被分配到了名家众多的晋中晋剧团。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加之她个人的勤奋努力,第二年她便在山西省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以一出《白蛇传》的出色表演,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演员一等奖。成功总是与勤奋努力分不开的,之后她又在不同的赛事中不断获奖,而且奖项一个比一个高,不仅说明了她的表演技艺在一步步走向成熟,而且也可以想象得到这背后她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1982年,她演出的《放裴》又使她登上全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最佳演员的领奖台。1984年,她参加晋冀蒙陕四省晋剧调演,在新编历史剧《杨儒传奇》中饰演杨儒夫人,她那酣畅淋漓的演唱和细腻生动的表演,使她又一次荣获本届调演的表演一等奖。1986年,在新编历史剧《陈碧娘》中饰演刀马旦角色陈碧娘,荣获全省青年团调演主角金牌奖第一名。1992年又在现代戏《醋缸里的老西儿》中饰楚柳,一举夺得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北方片)优秀表演奖。经过多年的舞台磨砺,她终于有实力进军中国戏剧梅花奖。1994年,她带着打磨多年的《失子惊风》和《陈碧娘》进京演出,一个是青衣角色,一个是刀马角色,在这两出不同风格的剧目中,她把自己的唱腔风格和表演技艺发挥到极致,成功摘取了第十二届梅花奖。1995年,担任晋中青年晋剧团团长的史佳花,带领全团人员闯市场搞改革,提高演出质量,创作新排了现代戏《石角凹》,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她本人又荣获“文华表演奖”。2008年又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

史佳花是晋剧皇后王爱爱的嫡传弟子,在继承爱爱腔风格的同时,将民族唱法和轻声唱法融汇到晋剧声腔中,形成了通透、醇厚、清丽、婉转的演唱风格。走出了一条既具有浓郁晋剧声腔风格,又充满时代性和新颖性的声腔艺术道路,深得广大晋剧观众喜爱,是新一代晋剧代表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