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39

第39章

上卷·十三元

原文

幽①对显,寂②对喧③,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④。鱼跃沼,鹤乘轩⑤,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⑥,积雪拥袁门。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诣阙⑦王通,献太平十二策;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注释

①幽:幽暗。②寂:寂静。③喧:喧闹。④暄:暖。⑤鹤乘轩:卫懿公好鹤,尝以乘轩,见《左传》。⑥甑:古代炊具名。⑦阙:宫阙,指朝廷。释义幽暗和明显相对,寂静和喧闹相对,柳岸和桃花源相对。莺有朋友,燕有亲戚,早晚和冷暖相对。鱼儿在池中跳跃,鹤乘仙轩,醉后的胆量对歌唱的灵魂。东汉时范冉家里贫穷,常常没有米做饭,同乡的人就讥笑他"甑中生尘,釜中生鱼";东汉时袁安闭门睡觉,大雪天有人来访,他尚未起床。缕缕轻烟笼罩着芳草萋萋的野渡,丝丝细雨笼罩着杏花村。隋王通曾向朝廷上《太平策》十二篇,但不为所用;老子著的《道德经》,大约有五千字。启示多少人生体验,多少内心波澜都化做了朴素、自然的情结,白描般的勾勒更让人体会到一丝冷静、一片悠然。

典故

老子与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在周王朝藏书室任职,掌管史册典籍,50岁后离周赴秦,在函谷著成《道德经》后隐居秦国。道是老子宇宙观的核心,是道家思想中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首先提出道为"万物之宗"的思想,把道看成是无形无名的形而上本体和总规律,它贯穿在天地人之中,因此,自然无为便是人道之本、治国之本。综合老子的论述,"道"具有下面三大内涵:第一,"无"和"有"的统一。道是形而上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既是万物之所出,又是万物之所归。"无"是无名,而不是什么都没有。作为万物的本原,它是抽象的,正如"州福同一般,当其无,有车之用……""朴散则为器"。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世界万物形成、变化、运动的总规律。第二,"恒"与"变"的统一。道作为万物本原和总规律,指的是万物之间固有本质的联系,而不是指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质,更不是造物之神,也不能有意识地创造万物。万物的形成完全是自然流变的结果。"道生一"的"一",是指从混沌中分化出来的朝不同方向发展的无数个基因胚胎;"一生二"的"二",则是指天地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的"三"是阴阳天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和气,不同的和气形成了不同的事物,而万物又是运动变化、循环往复又互相转化的。第三,"无为"和"自化"的统一。自然、无为是自然的本性,也是人的、地的、天的本性。自然不是人的主宰者,人也不是自然的掠夺者;人对自然不能任意改变,人对人也不应该强制专政,天地人都应该恪守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