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27

第27章

上卷·九佳

原文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①对鱼跃,宝钿②对金钗。鱼圉圉③,鸟喈喈,草履对芒鞋④。古贤崇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⑤抚⑥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注释

①鹭飞:野鹭高飞。②钿:妇女的鬓饰。③圉圉:局促不安的样子。④芒鞋:草鞋。⑤缓:缓慢地。⑥抚:抚弄着。

释义

黄河和大海相对,汉水和淮河相对,河岸和山崖相对。野鹭高飞和鱼儿跳跃相对,宝钿和金钗相对。鱼儿局促不安,小鸟不停地叫着,草鞋和芒鞋相对。古代的贤人都坚守厚学之道,而现今的人都喜欢侃谈。孟子谈性善的问题;据《庄子·人间世》载,颜回有一天问孔子何谓"心斋",孔子以"若一志,无所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回答他。缓慢地抚弄着弦琴,如同莺鸟在鸣啼;筝柱的编排,类似大雁飞翔时排列成的队形。启示壮美之山河,灵动之鱼鸟,最为高妙者,当属先贤之思想,"性善"、"心斋"足以滋养千年而不衰。大哉,中华!

典故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本性,这就是"不忍人之心",或者说是对别人的"同情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叫做"恻隐之心"。在人的天赋本性中还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是说明天赋道德观念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极其微小,仅仅在于"心"和"仁义"观念的有无。如果没有了这种"心"和"仁义"观念,就不能算做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为善的,所以也可说是善的。如果为人而不善,那根本不是他的本性有问题,而是他舍弃了这些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孟子讲的心和性,指善心、善性。他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是人心固有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叫良知、良能。例如,两三岁小孩知道爱戴父母,青年人知道恭敬兄长,就是受这种良知、良能的促使。人有良知、良能说明人性本来是善的,但先天的善并不牢固,也不完满,只能说是善的萌芽,所以叫"善端"。尽心、知性、知命作为孟子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强调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肯定人的作为,其实际内容是"四端"、"五伦"的道德意识。孟子把尽心、知性与知天、知天命联系起来,说明他多少吸收了传统的天命观。他的世界观存在许多矛盾的地方,如既讲君权天命,又讲君权民授,而天命是虚的,民授才起作用。他还认为,圣王贤相是尽心、知性、知命的先知先觉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道德境界也就提高了。孟子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