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格高于战绩
30842700000009

第9章 一切尽在把握(4)

为减少酒后驾车的悲剧,美国加州桑塔安纳市的市政当局试着用参观尸体的办法,来惩罚因酒后驾车而引发事故的青少年初犯者,即强迫他们去”参观“因酒后驾车引发事故而丧生的人。市政当局在一家殡仪馆设置专门的”参观室”,室内停放着因酒后驾车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死者尸体。那些酒后驾车的青少年”参观者”,最初大多没把这种”学习“当作一回事。但当验尸官把一具具可怕的尸体给他们”参观“时,他们个个大为震惊,目瞪口呆。此时,一名训导官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酒后驾车的青少年进行教育:为了使自己和别人不再被抬入这可怕的停尸房,必须立即坚决杜绝酒后驾车的行为!

加州桑塔安纳市的做法,果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凡”参观“过停尸房的青少年初犯者,有99%的人不敢再酒后驾车。

思想甘露失败,像一座只对诚心深造的人才开放的学府。在这座失败的学府里,真理的光芒显得格外明亮,足以照耀人们化险为夷、反败为胜的道路。

分寸

从前,有一个国王,长得身高体壮,只是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一天,他招来三位著名的画师给他画像。

第一位画师,把国王画得双目炯炯有神,两腿粗壮有力,而且膀大腰圆,英俊威武。国王看过画之后,气愤地说:“这是个善于逢迎的家伙。”随后,他叫卫兵把这位画师推出去斩首。

第二位画师,按照国王原来的样子画得逼真如实,国王看过画像之后,又是一脸怒气,说:“这叫什么艺术!“接着,他叫卫兵把第二位画师的头也砍了。

轮到第三位画师了。他把国王画成正在用单腿半跪姿势打猎的样子:双手举猎枪依托在瘸腿上,一只眼紧闭着瞄准前方。国王的生理缺陷,全被这幅构思巧妙的画掩盖起来了,而且符合真实,看不出半点的蛛丝马迹。国王看了十分高兴,奖给他一袋金子,誉他为”国内第一画师”。

这个故事很简洁,难免欠周全,但并不乏深刻。做事能不能把握好分寸,其结果有天壤之别,或被“推出去斩首”,或被誉为“国内第一画师”。

做事要做到恰到好处,做人也要做到恰如其分。

一艘轮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供给就要耗尽,还是不见其他船只的踪影。眼看着得救无望,人们不免焦急。

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惊恐万分,总是高声叫嚷:“这一下子我们大家全完了,谁也活不成了,我们早晚都要被鱼吃掉。”这样的话,一之谓甚,其可在乎?然而这个悲观者一天要唠叨好几次,终于引起了公愤,被惹恼的众船员七手八脚把他丢进了大海,丢的时候还对他说:“你先去被鱼吃掉吧!”

悲观者死后,这个面临危难的轮船并未得到平静。这时又出现一个乐观者,总是喋喋不休地鼓动,只不过他叫嚷的全是令人厌恶的乐观话题,比如他说:“我们一定会得救的,因为我们还有几十块饼干,而一块饼干完全可以维持一个人一周的生命……“众船员发现,听这种乐观的鼓动更糟糕,于是一起动手,喊着一——二——三——,把乐观者也丢进了大海。

这样,轮船才恢复了平静。没有了那两个讨厌的家伙,最后轮船终于得救了。

思想甘露这个故事很幽默。有些夸张,但也不乏深刻。做人能不能把握好分寸,其结果有天壤之别,或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或引起众怒”丢进大海”。

分寸是春天里的风,不冷也不热。

分寸是知时节的雨,不迟也不早。

分寸是烹调名师放的盐,不咸也不淡。

分寸是煎熬中药时的火,不强也不弱。

分寸是得体的衣,不肥也不瘦。

分寸是合适的鞋,不大也不小。

分寸是万事万物的度,不过分也不缺欠。太刚则缺,太锐则折。

分寸往往是人生长河中的分水岭,或过或不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戏剧与悲剧,都常常因此而发生转化。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大学问;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高境界。分寸像一条丝带,穿缀着人生许多美好的珍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把握好了人生的分寸,也就等于把握好了人生的命运。

妙用劣势

杨格是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区苹果园的经营者,是一位创新意识很强的人。每年收获的季节,杨格将上好的苹果装箱发往各地时,苹果箱上都印有与众不同的广告:“如果您对收到的苹果不满意,请您函告本人。苹果不必退回,货款照退不误。”这种广告,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上高原苹果味道佳,污染很少,深受顾客的青睐,每年都吸引大批买主。

可是,有一年高原上突然下了一场特大的冰雹,把结满枝丫的大红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这时候,苹果已经订出9000吨。面对这伤痕累累、创伤严重的满园苹果,怎样才能走出这“惨重损失”的“绝境”呢?

杨格来到苹果园,心事重重地踱着步子,踩得落叶沙沙作响。他俯下身来拾起一个打落在地的苹果,揩了揩黏在上面的泥,咬了一口,意外地发现,被冰雹打击后的苹果,味道变得分外清香扑鼻,酣浓爽口。一个绝妙的主意油然而生!他果断命令手下集中力量,立即把苹果发运出去,同时在每一个苹果箱里都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这批苹果个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出产的苹果的特有标记。这种苹果,果紧肉实,具有妙不可言的果糖味道。”

收到苹果的买主们半信半疑,尝了尝带有伤疤的苹果,发现味道特棒,真是”高原苹果特有的味道”。从此,人们更加青睐高原苹果,甚至还专门要求提供带疤痕的苹果。

思想甘露利用好废物,废物就变成宝贝;利用好劣势,劣势就变成优势。

常规有时是陷阱

常规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是通常的想法和做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但常规不可能没有局限性,有时候常规是束缚思想和行为的陷阱。

拿破仑的最后失败,并不是失败在滑铁卢战役,而是失败在一枚棋子上。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之后,被终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在岛上过着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后来,拿破仑的一位密友,通过秘密方式赠给他一件精制而珍贵的礼物——一副象棋。这位赫赫有名的囚犯对那副精制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常常一个人默默地下象棋,无可奈何地打发着孤独和寂寞的时光,直至慢慢地死去。

拿破仑死后,那副象棋多次被用高价转手拍卖。有一天,那位象棋的所有者偶然发现,象棋中的一个棋子的底部是可以打开的。当这个人打开象棋棋子的底部后,不禁惊呆了,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圣赫勒拿岛逃生的详细计划。可是非常遗憾,拿破仑没有从象棋中领悟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和象棋中所隐藏的奥秘。拿破仑到死也没有逃出圣赫勒拿岛,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拿破仑一生南征北战,有过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神机妙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几乎要称霸欧洲。但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死在了常规思维的陷阱里。如果他能用南征北战时兵不厌诈的思维方法来思考一下象棋可能蕴含的其他功能,上帝很可能会再一次地向他祝贺与微笑。

思想甘露一贯地循规蹈矩,不会有突破,不会有创新,只能是维持。与此相反,有时候打破常规,反倒能导演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好戏。

有时候,打破常规之路,便是走向智慧与成功之路。

继续敲门的勇气

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装订工人法拉第听说后激动不已,赶忙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接到通知:他的考试资格被取消了,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

法拉第很不服气,急忙赶到选拔委员会去申述。但委员们却对他说:“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进皇家学院,没有别的办法,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顾虑重重地走到了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他在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敲响了门。门开了,一位老者注视着法拉第说:请你进来吧。”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吗要闩上呢?”老者幽默地说,“当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闩在屋里了。”

这位老者就是戴维教授,听了法拉第的叙说和请求之后,写了一张纸条,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选拔委员会的那些人,戴维老头同意你参加考试了。”

经过严格、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迈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大而华丽的大门。

法拉第靠继续敲门的勇气,敲开了英国皇家学院的大门。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穆则靠继续敲门的勇气,敲开了发现钒元素的大门。

在发现钒元素之后,塞夫斯特穆以轻松风趣的科学童话般的笔调,给自己的朋友维勒写了下面的话:

“在宇宙中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懒得动,等着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位来宾只敲过一次就走了。女神急忙起身打开窗子张望。’是谁家的冒失鬼呀?‘她自言自语道,’啊,一定是维勒!‘如果维勒再敲一下,不就见到女神了吗?”

“过了几天,又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开,就继续敲下去,女神开了门,原来是塞夫斯特穆。他们相晤了,钒元素便由此诞生。”

思想甘露是持之以恒,保持继续敲门的勇气;还是浅尝辄止,放弃继续敲门的勇气,这便是塞夫斯特穆对好朋友寻找钒元素成败原因的精彩反思。

法拉第敲开英国皇家学院的大门,靠的是继续敲门的勇气;塞夫斯特穆敲开了发现钒元素的大门,靠的也是继续敲门的勇气。其实,要敲开任何一扇成功的大门,又有谁不需要保持继续敲门的勇气呢?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的区别,很多时候并不在于能力的大小或设计的好坏,而在于能否信赖自己的决心,适度地冒险和行动,即能否保持继续敲门的勇气。

两份作息时间表

时间最公证无私,给任何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是,这24小时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大不相同。

一生中有一天,一天中有一生。凡是那些有进取心、有紧迫感的人,凡是那些成功的人,凡是那些伟大的人,都是格外珍惜和充分利用时间的人,都是把每一天的时间抓得很紧很紧的人,都是每时每刻也不敢懈怠的人。

下面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息时间表:

8时至17时。

除早午餐外,校对修改作品清样。

17时至20时。

晚餐之后外出办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妇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寻求一件珍贵的摆设或一幅古画。

20时至24时。

就寝。

0时至8时。

写作。

夜半准时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这位每天只睡4小时,身高不足1。6米的文学巨匠,摒弃了巴黎的喧嚣与繁华,一个人静夜独坐,手握鹅毛笔管,蘸着心学和灵感写出了96部小说,演绎了一部《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热爱生活、勤奋惜时,虽然只活了51岁,但他的作品却流芳百世,获得永生。

为了加强对自己时间的管理,富兰克林也总是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列成表,规定自己在何时工作,在何时休息,在何时又该做点儿文艺活动,或者在何时该做些其他什么事情。下面是

富兰克林的作息时间表:

清晨:

5时至7时。

起床、洗漱、祷告。

规划白天的事务并下决心。

读书和进修。

早餐。

在这段时间里,他向自己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这一天将做些什么有益的事?”

7时至12时。

工作,切实执行订好的一天工作计划。

中午:

12时至1时。

读书或查视账目。

吃午饭。

下午:

1时至5时。

工作,把未做好的工作迅速完成,把已做好的工作进行仔细检查,有错误的地方立即改正。

晚上:

6时至9时。

整理杂物,把用过的东西放置原处。

晚餐、音乐、娱乐或聊天。

作每天的反省。

在这段时间里,他向自己提出一个能帮助自己反省的问题:“我今做了些什么有益的事?”

夜间:

10时至4时。

睡眠,好好地睡眠。

思想甘露明朝的文嘉写了《今日歌》,从“今日”的角度来审视和启迪人生:“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昨天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确有把握的只有今天。谁向往成功的桂冠,谁就别空耗今天,谁就应经营运筹好生命的每一天。

隐藏在琐事中的机会

在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中,常常隐藏着等待发现和认识的大规律。许多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由一些“司空见惯”的琐碎小事触发的。

有一个教授洗完澡之后,拔下澡盆的活塞放水。他看到:水流到排水口形成了漩涡,是向左旋的。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不仅在其他器具上做实验,而且还观察河流中的漩涡,结果发现它们都是向左旋的。于是教授联想到,这种现象大概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果然,在南半球的国家,孔道水流的漩涡是右旋的;而赤道地区的孔道水流并不形成漩涡。最后,这位教授总结出了孔道水流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对研究台风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并没有像通常那样一扔了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人就是丹麦物理学家加雅各布·博尔。

从普通烟斗里冒出五光十色相肥皂泡一样的小泡泡,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气一样普通。但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使扬格博士创立了著名的光干扰理论,并由此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使人想到了《世界名言博引词典》中人与机会的一段有趣对话:

“你是何人?”

“我是征服一切的机会。”

“为何踮着脚?”

“我时刻在奔跑。”

“为何脚上生有双翼?”

“我乘风而行。”“为何前额留有头发?”

“好让幸运者把我抓牢。”

“为何后脑光秃秃?”

“为了使坐失良机者不能从背后把我抓住。”

真是巧得很,英国学者培根也很明确地表达了上面对话的思想。他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他的秃头了。”

思想甘露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高深的理论,其实就隐藏在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中。世界并不缺少隐藏在琐事中的机会,而是缺少在琐事中发现机会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