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格高于战绩
30842700000003

第3章 感悟人生(3)

原来这位农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是毗邻相连。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们,邻居们就能改良各自南瓜的品种,同时也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自己,以便这位农夫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如果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自己独享,而邻居们在品种的改良上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这位农夫的优良品种。这位农夫势必在防范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很难迅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南瓜品种。

种下的是臭椿,就不能指望收获香椿。

自私与吝啬,常常是一种损失。

有一个不甘于现状的农夫,对自己玉米田里的收成很不满意,于是四处打听,千方百计地买来了优质的玉米种子,果然大获丰收。

他的邻居们异常地惊奇、兴奋和羡慕,都请求他能卖一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夫为保住自己的优势,断然地拒绝了。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这个农夫玉米的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收成更是明显地减少。

最后,他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种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居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思想甘露凡事皆有因果。播种了什么,只能收获什么。帮助别人,常常就是帮助自己;不帮助别人,常常就是损害自己。谁付出得越多,谁得到的也就越多。

守护好无损的“窗户”

有一项心理实验是这样的: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车辆,停放在相同的没人管理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车则保持严整完好的封闭状态。

打开引擎盖和车窗的车辆,在三天之内就被人彻底破坏了,而另一辆保持严整封闭停车状态的车则完好无损。

接着,当实验人员将那辆完好无损的车子的一个窗户打碎并弃之不管之后,车内的东西很快就被偷得一干二净。

打开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不管,或者打碎一辆车的一个车窗不管,看来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但这却是后来车辆被彻底破坏的开端或诱因。如果不及时、严格地管理,轻微的破坏常常会诱发出后来的更大破坏,轻微的罪恶常常会诱发出后来的更大的罪恶。这就是该项实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

推而广之,我们一旦丧失了警惕,就很容易出现形形色色的”破窗户”,即诱发接踵而来的破坏与罪恶的漏洞或缺口。

新鞋一旦踏进了污水,就很难再被当作新鞋来珍惜。

文物一旦不慎碰出了破损,就很难拥有当初的价值。

房屋一旦有个针大的窟窿,就很可能吹进来斗大的风。

大堤一旦出现了蚁穴,就很可能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女人一旦因放荡而失去了贞洁,就很容易发展到完全不在乎脸面和名声。

吸毒者一旦被毒品控制,就很容易被俘虏为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罪人。

清官一旦经不住诱惑,就很容易腐败为命归西天的赃官。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思想甘露防微杜渐,慎之于始。不能慎之于始,很难慎之于终。形形色色的漏洞或缺口,就好比是形形色色的“破窗户”。我们务必守护好各自无损的“窗户”,严防破坏与罪恶的侵入和蔓延;万一出现被打碎了的“窗户”,务必及时修好。

瓦伦达心态

在我国一座佛教名山的峭壁上,刻着这样一首短诗:“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咀嚼着这首耐人寻味的短诗,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在美国一个马戏团里高空走钢索的著名表演家。他在几十米的高空中走了几十年,创下了杂技生涯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我走钢索时,不想目的地,只想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有人将他的成功经验总结概括为五大特点:专注、镇静、敏感、有活力、有表现欲。

后来,人们就把”不想目的,只想脚下”,专心致志做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瓦伦达心态“成为运动心理学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非常意外,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后,他妻子回顾这段痛苦的经历时说:“我预感到这一次很可能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考虑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球常常会真的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保持”瓦伦达心态“是极端重要的。

思想甘露在我国另一座佛教名山的峭壁上刻着这样三个大字:“静净境”。静,情绪要稳定;净,思想要干净;境,身心要进入最佳境况之中。

“静净境“与“瓦伦达心态”,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诗与短诗

许多世纪以前,在去雅典的路上,两个诗人见面了。他们都为相见而高兴。

高个子的诗人问矮个子的诗人:“最近你写了些什么诗歌?你的诗歌和七弦琴配得怎样?”

矮个子的诗人自豪地答道:“刚刚完成一首,是我所有诗歌创作中最伟大的一首,简直可以说是希腊已知诗歌中最伟大的一首。这首诗歌是向至高无上的宙斯祈求。”

他一边说,一边从斗篷里取出一卷羊皮纸说:“看,就是它,我一直将它带在身边。我很乐意把它念给你听。过来,我们一起坐在那株白皮松的树阴下吧。”

矮个子的诗人开始朗诵他的诗歌。这是一首很长很长的诗歌。

高个子的诗人听完长诗后,亲切地对他说:“这的确是一首伟大的诗。它将与世共存,它会为你增光。”

矮个子的诗人满意地问道:“那么你最近写了些什么诗歌?”

高个子的诗人回答道:“我写了,但数量非常少,只写了八行,是回忆一个孩子在花园里玩。”

随后,高个子的诗人背诵了自己的短诗。矮个子的诗人说:“不错!不错!”

千里摆长亭,没有不散的席。两人难舍难离地分手了。

……

一千年后的今天,高个子诗人的这八行短诗已成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矮个子诗人的长诗,确实年复一年地在图书馆和学者的书房里传了下来。虽然它没有被遗忘,但是并不为人所爱,也没有人朗读。

思想甘露这个故事很客观,很有现实意义。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一首诗歌、一个作品的优劣好坏,当然不能简单地以长或短为主要标准来判断。《陋室铭》很短,但可以说很好;《资本论》很长,但可以说更好。从总体上看,在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喜爱短而好的,往往胜过喜爱长而好的;人们厌恶差而长的,往往胜过厌恶差而短的。

简洁是智慧的伙伴,文在精,不在多。

妙语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

有一天,一个诗人路过乞丐的身旁,乞丐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改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乞丐又碰到那诗人,便很好奇地问:“你究竟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出了牌子上所写的句子:“春天快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乞丐还是那个乞丐,只是改变了牌子上的几个字,同情和施舍的人就多了。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

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园林依然不断遭到践踏和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了几个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

“如果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园林。

园林还是那个园林,只是改变了木牌上的几个字,保护园林的难题就解决了。

美国纽约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每天吸引大批游客。人们纷纷前往植物园,观赏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

植物园有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其园内的警语牌上面写着:“凡检举偷窃花木者,赏金200美元。”

有些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警语牌为何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窃花木者,罚款200美元‘?”

管理人员不假思索地答道:“原来我们正是那样写的。如果要是继续那么写,就只能继续靠我们自己的两只眼睛监督了。而现在,我们有几百双监督的眼睛。”

植物园还是那个植物园,只是改变了警语牌上的几个字,监督的眼睛就增加了百倍。

思想甘露心之官则思。越是困难,越是要从思考中提炼妙语。

吻猪与爬行

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的事。

有一位老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捣蛋。这位老师的第一堂课,是跟他们做游戏,玩得非常尽兴。下课了,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

这些学生兴奋地问:“老师,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不仅是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是最大的母猪。”

天真的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大多数孩子也会提醒道:“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猪吗?”

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

老师说:“当然可以。”

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一头特大特肥的母猪。

老师走近那头大母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面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

我们在国内接受的传统教育,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师吻猪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也许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程度。但是,实在是没有对其考证一番的必要。这里有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与英国老师吻猪的故事很相似。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爬行上班,在雪地里爬了3个多小时,爬了1。6公里,受到全校师生和过路行人的热烈欢迎。

原来,这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校长曾公开打赌:如果你们能在11月9日前读完15万页的书,我就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一言激起读书热。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校办幼稚园中大一点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读书活动。全校师生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

于是,有的学生给校长打电话:“你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达到激励全校师生发奋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可路克校长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要爬着上班。”

与每天一样,路克校长于早晨7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在公路旁边的雪地上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有的过往汽车得知爬行上班的原因后,向他鸣笛致敬。新闻单位得知消息后,还派人前去采访。

经过3个多小时的爬行,路克校长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终于爬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校长从地上站起来的时候,孩子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抱他、吻他……

思想甘露老师吻猪和校长爬行上班的故事,大概至少给人两点启示:

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做。一诺为重百金轻。宁失尊严,勿失己言。其实,只有履行承诺,才能真正提高威信。

师生关系也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好,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庄重与严肃之外,似乎还应当多一点宽松与活泼。

大师为何演不好自己

大家几乎都知道,世界级艺术大师卓别林非常擅长表演流浪汉等小人物。尽管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知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可他为了演好小人物还是一丝不苟地深入研究。比如,为了演好流浪汉,他在旧金山的大街上找到真正的流浪汉,然后请他吃饭,酒足饭饱之后,便乘着酒兴侃侃而谈。流浪汉把自己如何四海为家、如何搭便车、如何在”上等客车“上被抓住等趣闻,全部告诉了卓别林,同时还表演给卓别林看。卓别林认真地听着、看着,仔细地体会着流浪汉的表演姿势和性格。在请流浪汉吃饭的过程中,一部新影片的大体轮廓逐渐在卓别林的脑子里构思出来了。

后来,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映成趣的是,表演大师卓别林能够演好别人,却不能演好自己。有一次他路过某地,正遇上当地举办模仿表演大师卓别林的大赛。他化名参加,演得也很卖力。结果出乎意外的滑稽,卓别林只得了第六名,在评委和观众的心中,那些模仿者竟比卓别林本人更像卓别林。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卓别林能淋漓尽致表演好流浪汉等各种角色却不能表演好自己?这的确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卓别林的失败恰恰说明他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说,卓别想过如何表演好自己。而在观众心目中或印象中的卓别林,只是艺术化了的卓别林,已经和实际生活中的卓别林拉开距离。模仿卓别林大赛的优胜者,对艺术化了的卓别林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了解。

思想甘露用宋代文学家苏轼作的《题西林壁》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也是比较恰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单些说,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也有一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两句名言大概都是在强调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道理:知彼者先要知己,胜人者先要胜己。

危急激活的潜能

这里有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士上街购物,把4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返回时,这位女士在住宅楼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来说话。突然,她发现自己家中12楼的窗子开着,孩子爬到窗台上正向自己招手。她还来不及惊叫,孩子已经失足掉了下来。她丢下手中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向孩子狂奔,当时她穿的是长裙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一瞬间,她接住了孩子。

事后,人们做过多次模拟实验:从12楼窗口扔下一个枕头,让最优秀的消防队员从相同距离飞身来救,试了很多次,消防队员始终还差得很远。这里还有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真实故事。

一个16岁的男孩,他父亲在一辆小型卡车下修车,这卡车有1300多公斤重。突然千斤顶歪了,卡车落了下来。男孩眼看着父亲快被压死,立刻抓住挡泥板拼命地往上抬,竟把车子抬了起来,他父亲趁机迅速从车下面爬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