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格高于战绩
30842700000015

第15章 拼搏的乐趣(1)

妙用失误

有一次,古埃及国王胡夫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们忙得团团转。一名小厨工不慎将刚炼好的一盆羊油打翻在灶边,吓得他急急忙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起来扔到外边。扔完后赶紧洗手,手上竟出现滑溜溜、黏糊糊的东西,而且洗后的手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这个秘密后,便悄悄地把扔掉的羊油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结果每个厨工的手都洗得又白又净。

后来,国王胡夫发现厨工们的手和脸洁白干净,没有了以往的油垢,便盘问起来。小厨工如实道出了原委。国王胡夫试后赞不绝口。很快,这个发现便在古埃及全国推广开来,并传到了希腊和罗马。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肥皂。

1885年,亚特兰大市一个名叫潘伯顿的业余药剂师以柯树叶和柯拉树籽为基本原料,经过多次的试验,制成了一种具有兴奋作用的健脑药汁,这便是美国最初上市的可口可乐。但当时可口可乐的销量很低,潘伯顿非常焦急。

有一天,一位头痛难忍的病人请求服用健脑药汁。店员在配药时,本应向瓶内注入自来水,却误注了苏打水。病人一饮而尽。待店员醒悟过来感到束手无策之时,病人的头痛却止住了。店中人禁不住连声称“妙”潘伯顿颇受启发,立即往健脑并在“包治神经百病”的广告旁等赞语。可口可乐奇迹般地从一种药剂,摇身一变而成为风行世界的饮料,其销量与日俱增。

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他被扣工资、罚奖金,最后还遭到解雇。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提醒他,让他仔细想一想,能否从失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于是,他很快认识到,这批纸虽然不能做书写用纸,但是吸水性能相当好,可用来吸干器具上的水。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投到市场后,相当抢手。后来,他申请了专利,成了大富翁。

思想甘露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有什么也不干的人,才不会有失误。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失误是特殊的教育,是宝贵的经验,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些,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此外,失误还有容易被忽视和特别值得强调的意义:失误的结果,并不都是废物或恶果;有些失误的结果,是歪打正着可以妙用的宝贝。道理很简单,有些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就成了废物;有些废物放对了地方,也会成为宝贝。失误,就像一盆婴儿用过的洗澡水。当我们倒掉洗澡水的时候,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地将婴儿也一起倒掉。

自信

这里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自信对于胜败的重要作用。

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在他任期内打开了中美友好关系的大门,还有许多的不俗业绩,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小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很得民心,而对手的阅历和声望都难与他相提并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了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另一个是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比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思想甘露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都是很有启示作用的。不错,信心的基础是实力,但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有无良好的心态。许多不幸,都是从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开始的。莎士比亚说得对:“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败的原因。”

从小职员到大老板

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去求职。他找到董事长,请求能被雇佣,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宽敞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了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图钉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见微知著,认为如此精细小心、不因善小而不为的人,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果然不出所料,恰科在银行里样样工作干得都非常出色。后来,恰科成为法国的银行大王。

阿基勃特的成长与恰科的成长有相似之处,也是因小事而引起了大老板的关注。

阿基勃特年轻的时候,只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他不在乎人微言轻,只要出差在外住旅馆,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面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从不例外。只要有他的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因此,他被同事们戏称为“每桶4美元”。久而久之,他的真名反而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十分感慨地说:“竟有如此努力地宣传公司声誉的职员,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了晚餐。后来,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便成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思想甘露阿基勃特与恰科都是因小事而引起了大老板的青睐,况且那些似乎又都是微不足道、人人能做的小事。这就使他们从小职员发展成大老板的经历,带上了更加浓重的偶然性色彩。不错,在很多方面胜过他们的人一定很多,但其中像他们那样不拒绝平凡而高尚的小事,多少年如一日的人能有几个?像他们那样把爱业、敬业、勤业的热忱化作一种有影响的企业精神的人能有几个?看来,在他们偶然成功的背后,还是存在某种必然。那种支配着偶然的必然,很可能就是他们高出众人的整体素质。

沙丁鱼智取群鲸

许多年前,在浩瀚的大海上,出现了令许多渔民多年也为之惊叹的壮观场面:有300多条巨鲸此起彼伏、乘风破浪地向同一个方向追逐、狂奔。群鲸由深海游向海湾,由海湾游向浅滩……

各种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作出了300多条巨鲸突然死亡的报道。

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些巨鲸在追逐沙丁鱼,不知不觉被困在海湾的浅滩里。生物学家费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这样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毫不足道的目标而耗费了自己的巨大力量。”有着巨大力量与潜能的群鲸,竟然惨败在小小的沙丁鱼的手下。

思想甘露不管多么强大,只要经不起诱惑,就很可能跌入无可挽回的万丈深渊。

不管多么强大,只要目标和方向错了,就很可能走向衰败,甚至死亡。

不管多么强大,只要不能战胜自我,就不能保持真正的强大。

化耻辱为光荣

一位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朋友,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耻辱戒指的故事。

在加拿大,人们不难发现一些科技专家和学者的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式样完全相同的钢制戒指。这些人的职务、年龄等各种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从著名的加拿大工学院毕业的学生。这种戒指有个特殊的名字,被称为“耻辱戒指”。

加拿大工学院不仅誉满全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声望。可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几乎使该校声誉扫地的惨痛事件。那一年,加拿大政府将一座大型桥梁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一位该校毕业的工程师。但谁也没想到,由于设计上的失误,该桥在建好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倒塌了。这使国家蒙受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使该校蒙受了难以洗刷的耻辱。

痛定思痛,为了汲取这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加拿大工学院花钱买下了建造这座桥梁所用的全部钢材,将其加工成数百万只戒指。从此,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每个毕业生在庄重地领到毕业文凭的同时,还会庄重地领到一枚这样的耻辱戒指。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长期以来,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都牢记耻辱戒指上凝聚的耻辱和教训,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这种耻辱戒指仍然戴在所有毕业生的手指上,但耻辱的含义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反败为胜、将耻辱变为光荣的自豪。

忘记了过去的错误,就是今后重犯旧错的前兆。忘记了过去的耻辱,就等于给今后的耻辱种下了一颗可能萌发的种子。加拿大工学院一批接一批的毕业生,永远都会将耻辱戒指戴在手上。因为他们只要看到它,就仿佛能够听到那慎之又慎、勿忘耻辱的长鸣警钟。

修改

解放前,上海有一个叫盛锡福的制帽商。起初,他帽店的招牌是这样写的:“盛锡福帽商,制造并出售帽子,收现金。”

第一个朋友看后,觉得“帽商”二字纯属多余,因为后面已有交代。于是盛老板去掉了这两个字。

第二个朋友看后,觉得做生意收钱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在这里特别强调它。于是盛老板又去掉了“收现金”三个字。

第三个朋友看后,觉得除“盛锡福”三字外,其余的字都显得累赘,不便传诵,建议也去掉。

这样,一个十五字的招牌被删去了十二个字。

随着盛老板的生意越来越兴旺,上海人一提起帽子,自然而然就会想起简洁好记的“盛锡福”。

在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把一个修改帽店招牌的故事,用得恰到好处。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对自己这部苦费心血的作品感到格外地满意和自豪。实事求是地说,《独立宣言》也确是一鸣惊人之作。因此,当议会在听取委员会报告后对其草案大加修改时,他感到极度地心烦意乱。

这时,富兰克林为了安慰他,讲了下面这个修改帽店招牌的故事:

“在我原来做印刷短工时,有一个伙伴是制帽学徒。满师以后,他准备自开一家小店,第一件事便是要制作一个漂亮的招牌,写上合适的广告词。他拟写这样的话:’制帽商约翰·汤普森,制造并收现钱出售帽子。‘下面画了一顶帽子。

他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以便修改完善。

第一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制帽商‘与后面的’制造‘重复。于是,将’制帽商‘删去。

第二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制造‘一词也可以去掉,因为顾客并不关心帽子是谁做的,只要帽子合适,质量好,他们就买。因此,又将’制造‘二字删去。

第三位朋友看了以后说,’收现钱‘三字毫无意义,因为当地并无赊卖的习俗,这三个字又被删除了。这样,就只剩下’约翰·汤普森出售帽子‘。

’出售帽子!‘又一位朋友看了以后说,’并没有人认为你会白给呀!这‘出售’二字有何意义?‘出售’二字也被取消了资格。

最后,干脆把‘帽子’二字也枪毙掉,因为牌子上已经画了一顶帽子,何必画蛇添足呢?结果,招牌只有‘约翰·汤普森’几个字,底下画着一顶帽子。”

富兰克林用这个幽默的故事告诉杰斐逊,对一则小小帽子的招牌都可作出如此之多的修改,对一个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独立宣言》反复修改,完全是精益求精合情合理之事。

听完富兰克林的故事,杰斐逊似乎对忍痛割爱感到好受了一些。最后,议会既基本上保留了杰斐逊的原文,又用所做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独立宣言》,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极其珍贵的一份遗产。

思想甘露费话多的地方,正是思想贫乏、无力和混乱的地方。简洁则是才能的姐妹,是智慧的结晶。善于写作的艺术,也是善于提炼的艺术。写得好的本领,也是善于去粗取精、将写得不好的地方删掉的本领。谚语说得好:“描龙画凤难点睛,头发再细不传情。字不嚼碎不知味,文不贵多而贵精。”提高文稿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修改,修改,再修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追求完美的历史。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修改,修改,再修改。

举手

有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女儿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教给她一个小诀窍,足令她在学习生活中无往而不胜。

这位心理学家送女儿到学校门口,在女儿进校门之前告诉她:在学校里要多举手,想上厕所的时候要举手,老师提问的时候要举手,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举手,只要有话的时候就要举手,多举手特别重要。

小女孩认真地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想上厕所的时候举手,而且在老师发问的时候,她总是力争第一个举手。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完全理解,或者是否能够完全答对,她总是积极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优先让她开口。这种不为人所注意的争先举手发言的习惯,竟然使小女孩在学习的成绩上,以及在自我肯定的表现上,甚至在许多其他方面的进步上,都大大超过了那些不爱举手的同学。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形成了积极迎接挑战的心态。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积累了积极迎接挑战的经验。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坚定了积极迎接挑战的信心。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提高了积极迎接挑战的成绩。

多举手是心理学家教给女儿的小窍门,是学习生活中的有力武器。

思想甘露不错,多举手是小事。但是,小事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小事是大事的开头,大事是小事的积累。选准小事,可成大事。

巴顿将军的头盔

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他作战勇猛,性情开朗,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浑身也洋溢着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较晚。美国刚参战的时候,一些新入伍的年轻士兵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加之当时德军在北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且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军的士气比较低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敌怯战心理,个别人甚至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