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事智慧与谋略(世界军事之旅)
30826500000026

第26章 “不花钱”的心理战

心理战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斗志或消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我西古代前《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海湾战争以及近年美英联军攻打的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

心理战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置对方于心理弱势和劣势;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的斗志和士气,造成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

其实,心理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其实质是一种心理影响行为,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影响对象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最终转变其态度。心理战无需动枪动炮,主要是施加心理影响。兵战、武力战瞄准的是敌方的指挥机构、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所要打击和消灭的是敌方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的肉体。而心理战瞄准的是敌方人员的心理,重点是军事指挥决策人员的心理,并不需要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改变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要么使敌人产生错觉,要么使敌人产生恐惧,要么使敌人思乡怀亲,最终士气不振,不战而降。

心理影响真有那么神吗?心理战真能像兵战一样解决问题吗?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运用巧妙,心理战还能解决许多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呢。因为心理战科学地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原理,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如心理学中的暗示法,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迅速影响的过程。有些心理学家称暗示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人在受到暗示影响时,简直无法抗拒。

1941年,德国建造了几十艘潜艇,需要招收几千名潜艇水手。原来以为当潜艇水手十分浪漫的许多德国青年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报名。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军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还有心理学常研究的需要律。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吃酸的给他醋,瞌睡了再递上一个枕头,敌人就不能不上当受骗,或不能不改变态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51年11月初,志愿军政治部作出关于《圣诞节对敌展开宣传攻势》的决定,要求前沿部队利用这个欧美节日,对美、英军进行一次宣传。据6个军的不完全统计,圣诞节期间,共散发宣传品150多万份,宣传袋2500多个。志愿军第63军还自制了圣诞老人、圣诞树、和平袋、和平鸽、和平信箱、大型漫画和礼物篮等。这些物品被散发到敌阵地后,有的把和平鸽别在帽子上,有的将宣传品寄给亲属,有的放些纸烟和罐头,表达谢意。据被俘的美第3师第1连士兵兰菲说:“我们连长昨天拣到一个圣诞袋,里面有和平鸽,连长非常得意,对排长说,我的运气真好,我一定把这少有的纪念品带回家去。”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敌人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不少美军都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

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敌人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不少美军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都纷纷向我军官兵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这种用兵战无法实现的效果,由于心战的成功运用而得以实现。

还有中国传统的“狼来了”的故事,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思维定势是指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就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种定势的心理反映。

这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方法常常被用在军事上,而且大都获得成功。埃及就成功地用过这一招,并成为经典战例:

20世纪70年代,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吃了以色列的亏。为了报一箭之仇,埃及在战后加紧进行新的战争准备,并经常利用周末进行军事演习。开始,每次演习以色列都很警觉,都要取消休假,作出反应,结果每一次都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以色列人就形成了一种定见,认为又是埃及在进行演习,于是见怪不怪,警觉性随之降低。

此时,埃及人感到时机已成熟。1973年10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埃及又以演习为名集结军队,向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当时,以色列人还以为埃及仍是在玩演习的把戏,因此毫无戒备。当埃军突破以军防线时,以色列上自国防部长、下到普通士兵都在教堂过赎罪节守戒念经呢。结果当然是埃军大获全胜。

心理战由于运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常常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影响,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心理战的魅力在于它只要针对对手的心理,遵循科学规律,使用一定的方法,就能玩对手于股掌之间。这种被称为不花钱的战争样式比流血、摧毁更吸引人。许多时候,它能解决兵战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