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事智慧与谋略(世界军事之旅)
30826500000025

第25章 “无孔不入”的网络战

网络战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它可以兵不血刃地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而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络系统。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机系统;让黑客利用计算机开放结构的缺陷和计算操作程序中的漏洞,使用专门的破译软件,在系统内破译超级用户的口令;将病毒植入计算机芯片,需要时利用无线遥控等手段将其激活;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严加防护。当然,战场网络战的作战手段也可用于战略网络战。

现在,“网络化战争”已登上了高技术战争的舞台。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实施了网络战。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打印机芯片换成了含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C3I系统失灵。在1999年的科索沃冲突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曾指示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网络战,以配合北约部队的空袭。北约的“黑客”自空袭开始,就利用“逻辑炸弹”等病毒,使南联盟的网站陷于瘫痪;南联盟也不甘示弱,曾利用包括“梅利莎”、“幸福99”等在内的多种病毒,使北约部队的军事信息网络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如造成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3小时等。

“网络化战争”根植于军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包括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数据传输网络,各种信息应用系统以及信息化作战平台的“软、硬”攻防和对抗系统等。拥有一大批能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十分重要,所以,当今世界的各军事大国,都很注重这种人才的培养,并紧锣密鼓地组建数字化部队、训练与培养“网络勇士”等。1995年,美国第一代“网络勇士”从美国国防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毕业。同年,美国军界为了策划令敌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的办法,并检验国防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举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勇士”的演习。此外,美国国防部也多次与着名的智囊团兰德公司,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模拟演习。

据报道,美国国防部近年来在军事关键技术发展的计划中,将网络技术与防御列为重点项目,现今已初步建起了以各军种信息战中的“红军”、计算机应急分队、空军等609信息战中队等为主的“网络勇士”。他们进可发动信息战,退可防“黑客”攻击。

网络专家认为,在“网络化战争”中,计算机中一盎司硅的效应,可能比核武器中一吨铀还要大;字节的作用,等同于、甚至超过了炸弹。而在这些战争中,娴熟的电脑技艺,高超的“网络勇士”,是决胜“网络化战争”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