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事智慧与谋略(世界军事之旅)
30826500000024

第24章 神话般的太空战

现在某些火箭弹可以飞出大气层,在太空中停留,当需要对地球上某些地点实施袭击的时候可以随时让炸弹精确地落在要打击的东西上,这就是未来太空战争的形象。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太空中的任何地方都能成为战场,各种飞船战机可以穿梭于星体陨石之间进行战斗。这些虽然目前只能在游戏或者漫画中看到,不过离成为现实已经不会太远了。

一、太空的军事应用

浩瀚的太空战场无边无际,太空作战力量在太空战场中可不受领土、领海、领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的制约,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机动作战。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夺取了制太空权的基础上。没有制太空权,只能“望天兴叹”,难以充分发挥太空武器的威力。太空可作为连续通信、侦察、预警、导航、指挥与控制的基地,确保作战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得以顺利进行。

拥有了制太空权,有利于支援和保障“地”上的军事行动。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可见,无论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都严重依赖天基系统在测地、气象、预警、监视、跟踪、定位、导航、打击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支援与保障。随着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战场的形成,以及太空战作战样式的出现,这种依赖程度只会加深,绝不会减轻。只有夺取并保有制太空权,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地”上武装力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作战效果。

二、太空战初露端倪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1颗人造卫星起,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把自己的足迹一步步地向太空延伸。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后,太空的军事斗争愈演愈烈,并出现了崭新的战争概念——太空战。

太空战,通常是指以远离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它既包括作战双方天基武器系统之间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统对地球表面和空中目标的打击以及从地球表面对天基系统发动的攻击。其目的就是要争夺对太空领域的使用和支配权,并剥夺对方对太空的使用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战争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展。从最初的陆地逐步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再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军指出,天空和海洋是20世纪的战场,而太空将成为21世纪的战场。太空已成为现代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但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战则出现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运用航天力量,对参战的陆、海、空力量进行实时和近实时的侦察、通信、气象、导航、定位等作战支援和保障,成为支持多国部队形成整体打击力量的关键因素。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几乎全部军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卫星总数达72颗,同时还征用了部分在轨的商业卫星。这些卫星在海湾上空来往穿梭,交织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和空间气象保障4大系统,庞大的“天网”笼罩在海湾上空,使多国部队犹如神助,其导弹命中率令人惊讶。整个战争中,全战区的通信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卫星传送;导弹预警卫星对“飞毛腿”导弹做到了3分钟以上时间的预警;气象卫星准确地提供了天气预报。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这主要得益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由于军事航天武器装备强有力的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和战略目标实施了精确的打击。而伊拉克由于情报失灵、地面通信指挥系统被摧毁,战斗力很快瓦解,最终遭到失败。

3.太空战的主要作战样式

美国的军事学者杰克·凯利认为,由于太空战仍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样式,没有实战战例可供研究,未来太空战的爆发形式目前基本上都是预测性的。但从美国防部的作战方案和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前景来判断,未来太空战的作战形式主要有三种:“摧毁”(Destroy)、“致盲”(Blind)和“干扰”,(Jam)。

“摧毁”,是利用武器系统从地球表面或太空直接击毁敌方天基系统或利用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实施打击。“摧毁”将可能是未来太空战的主要作战样式,其所使用的武器种类包括激光、部署在轨道上可机动的反卫星导弹以及地面的导弹等。

“致盲”,就是利用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从地球表面或太空中攻击敌方的天基系统,使敌方天基系统中的各种光学和电子仪器损坏,从而无法正常工作。同以“摧毁”为目的的作战相比,这种作战样式附带的毁伤较小,也不会对民生产生太大影响,因此相对来说较“人道”一点。

“干扰”,就是在掌握敌方天基系统运行参数的基础上,发射相同参数的指令,使其不能接收正常指令或正常工作。这种作战样式比较隐蔽,且代价较小,还能减小给己方带来的负面影响。

4.太空战发展概况

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太空是各种信息的策源地,夺取制太空权是赢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太空的争夺都格外关注,正抓紧时间进行太空战准备。

美国一直把维护太空优势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优先目标。1998年4月,美国正式成立了美军航天司令部,并制订了发展空间力量、实施空间战的长远规划——《2020年构想》,明确提出了太空作战的战略概念。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美军在太空领域的争夺进入了理论化与实战化相结合的新阶段。2000年7月,美军又制订了《太空控制》这一纲领性文件,计划于2009年开始部署天基监视卫星,成立太空攻击队。在21世纪初,美军还在科罗拉多州进行了以2017年为背景的太空战演习。该演习进行了3天,共有250人参加。尽管未发一枪一弹,但许多战略专家告诫世人,美国已着手在太空修筑工事,太空战的帷幕已逐渐拉开。

俄罗斯也十分重视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兵力兵器的作战能力。1992年8月,俄罗斯重新组建了航天部队,分别隶属国防部、发射部队、测控部队、军事航天学院和国防部空间武器中央科研所等部门。1997年10月30日,俄将航天部队与战略火箭部队、导弹防御部队合并,统称为战略火箭军。俄罗斯之所以有信心组建天军部队,主要原因是其掌握了比较完善的空间武器系统理论和技术。2001年,俄罗斯召开航天工作会议,研究制订了2010年前国家航天计划,并决定把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航天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单列出来,组建新的军种——航天部队,并赋予其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太空武器系统的任务。俄军还把太空作战行动纳入现代战役范畴,并明确把太空划分为近地太空战区和月球太空战区两个战区。

日本也加紧进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制定了小卫星发展战略,以使航天器向高性能、长寿命、多功能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印度于1999年开始研制能够监视导弹发射的低轨道监视卫星,并准备研制可重复使用上百次、单级入轨的小型航天飞机。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将用于发射小型通信、导弹卫星,或者作为高空超音速飞机用于完成情报搜集和侦察监视等军事任务。

1999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越南主持召开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时说:“我们必须防止太空被不当使用。我们不能允许已经战火纷飞的本世纪将其恶果遗留给后世,到那时我们所能够利用的技术将会更可怕。我们不能坐视辽阔的太空成为我们地面战争的另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