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其阳多玉,其阴多金”,表明当时已对不同矿物的成矿分布规律有了某种认识。彘即野猪,鬣指兽类颈部上的长毛。猾褢是一种穴居冬眠动物,“褢”,古“怀”字,从它的字形来看意思是给鬼穿衣,以示怀念。鬼字本义是戴面具的人,后引申为已故先祖的木乃伊或其灵魂。猾褢的出现预示当地的民众会有更多的劳役或动乱。
羽山·瞿父山·句余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羽山多水多雨多蛇类,却没有草木生长,与理不合,或许“无草木”乃“多草木”之误。在古史传说中,羽山又称羽郊、委羽之山,是个常见的地名,《墨子·尚贤中》:“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不过,郭璞认为南次二经的羽山并非鲧遇难的地方。或许,凡候鸟换羽的地方,都可称之为羽山。
浮玉山·彘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野猪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杂食性动物,在古代曾对人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处的彘,似乎是一种皮毛有虎状花纹的野猪。郭璞认为具区即太湖,古又称震泽,据说系陨星撞击而成。如果具区就是太湖,那么南次二经这几座相邻的山,应该在今日太湖以南。
成山·会稽山·夷山·仆勾山·咸阴山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成山是一座外观结构非常独特的山,如果我们能够组织成立“山海经地理方位考察队”,或许可以在南方的江西、浙江一带找到它。列涂与诸的字词结构相同,如果诸指远处连绵的山丘,那么列涂可能就是指远处一片一片水中有陆、陆中有水的沼泽湿地。
会稽山是华夏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来到此地召开天下诸侯大会,商议治水大计,后人便称这里为会稽。今日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有大禹陵,据说大禹就葬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记述众帝葬所,唯独没有提及禹帝葬所,似乎表明在《山海经》撰写时代或其资料来源时期,大禹尚在人世。
安徽怀远县境内的涂山,相传也是大禹会诸侯计议治水的地方,当地有禹会村、禹王宫、涂山祠等名胜,苏东坡《濠州涂山》诗云:“川锁支祁水尚混,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洵山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由于有特殊之处,因此当地人相信它有神性,不可伤害它。芘蠃即紫螺。
虖勺山·区吴山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此处的滂水,可能即浙江境内的富春江,它发源于安徽黄山南麓。
鹿吴山·蛊雕·漆吴山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蛊雕是一种食人猛兽,生活在水里,样子却又像食肉飞禽雕,还长着兽角,看来可以称之为三栖动物了。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当指某神人在此观测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时间,据此来确定一年四季时辰。因此,望丘山所处的东海,应当就是今日我国的东海,具体来说望丘山也就是今日的舟山群岛。
南次二经之神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
居住在南次二经区域的人,供奉龙身鸟首之神;对比之下,居住在南次一经区域的人则供奉鸟身龙首之神,两者正好相反。或许这是因为,两地居民的父系图腾和母系图腾恰好相反的缘故,也表明两地居民存在着长期通婚的关系。
天虞山·祷过山·瞿如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天虞山为南次三经之首,按惯例此处经文应当有描述其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地貌景观的文字,估计原文有缺简或遗失。兕即大犀牛,蛟状似蛇而有四足。
南次三经是《五藏山经》26条山脉里最靠南方的一条山脉,因此这里的泿水,可能即今日北江上游的浈水,它向南流入的大海即今日中国的南海。
丹穴山·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此处渤海即我国北方的渤海,按地理方位丹穴山应当归属北次三经,由于竹简错乱而误蹿入南次三经之中(《五藏山经》文字载体最初不一定是竹简,但它在流传过程中曾经以竹简为载体,而竹简很容易脱落错位)。
所谓凤凰“首文曰德”云云,当是春秋战国或秦汉时人的注释文字而又被后人误认成了《山海经》正文,这种情况在古代是经常发生的。凤凰是一种比野鸡更大、更漂亮的鸟,十二生肖里的鸡原本应当是凤凰,它是飞禽类的总代表,正如龙是水族类的总代表一样。
发爽山·旄山尾·非山首·阳夹山·灌湘山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发爽山的汎水向南流入渤海,此山的原文亦应属于北次三经,由于竹简脱落而蹿入南次三经。一般来说,成卷的竹简虽然易脱落,但每卷都有一定的竹简数,因此错位的竹简很可能是不同卷的竹简被互换了;这就意味着北次三经的某竹简记录的某山,原本应属于南次三经。凯风即南风。
鸡山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武夷山脉江西与福建交界处有一座鸡公岽,汀江从这里发源向南流入韩江,再向南经汕头湾流入台湾海峡;此处鸡山即鸡公岽,黑水即汀江。鱄鱼的样子像鲫鱼却长着猪毛,表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或江河的水生哺乳动物,类似海狮、海豹、海狗,也可能是江猪、江豚。鱄鱼出现预示天下大旱,属于物候学现象,即某种生物的出现或变化与某种气候的来临或变化,两者存在着某种联系。例如,海洋中有一种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它能够造成气候异常,如果有某种鱼类对“圣婴”特别敏感而提前迁徙,那么人们就可以根据这种鱼的迁徙判断气候将异常。
令丘山·颙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令丘山多火,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景观,可惜言之不详。自然界的野火,除了火山、雷火,还有自燃现象,煤炭、天然气、沼气都可自燃,磷火(俗称鬼火)亦属自燃现象。条风即东北风。自然界确实有一些鸟类的头部正面与哺乳动物或人的面孔相似,例如猫头鹰、人面鹰。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这里的人面四目怪鸟,实际上是由巫师装扮成的,其他人则奋力将这种怪鸟驱赶走,他们相信如此一来“天下大旱”的灾难便可解除。这类巫术仪式,古代非常普遍,例如舞龙求雨、逐旱魃。
仑者山·禺槀山·南禺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构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凰、鹓雏。
白又名睾苏,它的分泌物富有营养而又美味,并且可以把玉染成红色,与漆树一样都可制作涂料或颜料。在古代颜料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重要资源,《五藏山经》记述的众多物产,都与制作颜料有关。
闽江上游有富屯溪、建溪、南浦溪、沙溪,它们均发源于武夷山脉,其中富屯溪上游发源于黄岗山和峨嵋峰,南禺山及其佐水当在此一地区。
南次三经之神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居住在南次三经地区的人们,他们供奉的龙身人面之神,可能是人工塑造的神像,或者干脆直接由巫师扮装。在举行祭神仪式时,主要用白狗为祭品,而且还要把白狗的血涂抹在祭地和祭品之上。
《南山经》的最后一段文字,郝懿行认为乃校书者所题,袁珂则认为系古经原有之总结。此外,《山海经》的“经”字,按袁珂解释,当初原本是经历的意思,后来才有了经典的内涵,此言甚是。其实,《山海经》中的“山”字,也不全是指山峰、山脉,而是地貌、地望、地名的通称;“海”字也不全是指海洋、湖泊,而是水泽地名的通称,有时则是大区域的代称,类似我们今天常说的瀚海、沙海、盐海、煤海、灯海、花海、人海,以及海内存知己、海外传佳音,等等。
此处统计的山数和里数,与南次一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的篇末统计数字的总和略有出入,可能系传抄之误。例如,南次三经只记述了13座山,但篇末却说“凡一十四山”,其中当有缺失或差误。从《南山经》的内容可知,当时的人非常重视自然资源。据徐南洲研究,《五藏山经》记录的矿产可分为12类90余种,其中玉分为20种,石有42种;并记有155处产金之地,它们多数都是金属共生矿(涉及黄金、银、铜、铁、锡、汞等)。据赵璞珊先生研究,《五藏山经》记录有种类繁多的药物,其中矿物类5种,植物类28种,木类23种,兽类16种,鸟类25种,水族类30种,其他4种;这些药物均为单味药,而且也没有说明剂量,充分显示出其年代的古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