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30727800000014

第14章 中山经(2)

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是多黄贝。

騩山出产美枣,可以采食。在近、现代人的观念中,总想当然地认为古代人的生活如何艰难,其实在先夏时期,地广人稀,植物繁茂,可供捕食的鸟兽亦多,再加上民风淳朴,只要年景正常,应当是衣食无虞。騩山属于多雷区,当地人相信用飞鱼制成的护身符或护甲,具有避雷击和防身的功效。

和山·泰逢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

和山是黄河之神所在地,或者此处有祭祀黄河之神的圣坛。和山五曲、九水合流入黄河,可能是一种模拟景观,象征黄河下游九水归一,以祈求黄河下游众支脉河道安流不泛滥。吉神泰逢可能是由巫师装扮成的黄河之神,他身披虎尾,伴随着火光,虔诚地向天地祈祷,把苍玉投入黄河,希望能够感动天地让黄河年年安流。

中次三经山神祭仪

凡负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婴用吉玉。其二神用一雄鸡瘗之,糈用稌。

中次三经的居民要用劈成两半的公羊祭祀泰逢、熏池、武罗,同时还要献上吉玉。祭祀其他两座山的山神,要埋下一只雄鸡,并献上精稻米。据此,青要山的神武罗,既是帝禹时代的后宫娘娘,又同时兼有后宫娘娘之神的身份(帝禹时代可能是一个历史很长的朝代,而不是像传说所说的仅仅是一个人)。

鹿蹄山·扶猪山·

中次四经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其名曰;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礝石。

中次四经记述的是今日的熊耳山山脉,鹿蹄山位于该山脉最东端,属于伊川县境内,从这里发源的水名叫“甘水”,说明水质非常好,著名的杜康酒就产自这里(一处在伊水之北的伊川县,另一处在伊水之南的汝阳县)。杜康是古代酿酒大师,或谓黄帝时人,或谓周时之人,相传他就是在伊水之滨酿造出美酒的。泠石或作汵石,即泥石。礝石、瓀石,质次于玉的美石。

麋类。

厘山·犀渠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蒐,茜草类。犀渠,郝懿行认为即犀牛,古人用其皮制盾牌。问题是犀牛虽然能够伤害人,却并不食人。在《五藏山经》里,凡记述食人之兽,差不多都有“其音如婴儿”的特征。一种可能是,食人野兽会模拟婴儿啼哭的声音,以吸引人前来;另一种可能是,所谓的食人兽,实际上是人,远古有食人习俗。那些化装成野兽的人要假惺惺地模仿婴儿的啼哭。滽滽水已见于中次三经的宜苏山,当是两条同名的水。《文选·江赋》李善注引此经,“”作“獭”,“獳犬而有鳞”作“鱬”;从其相貌来看,比较像是水獭类动物。

箕尾山·柄山·白边山·熊耳山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其上多琈之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可以毒鱼。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薴,可以毒鱼。

此处的箕尾山,当另有箕首山。涂石又称泥石,或谓泠石,可作涂料。茇可能指巴豆树,巴豆辛热有大毒,入药可解毒杀虫。苏即紫苏,葶薴俗称狗荠,二者均可入药。熊耳山因两峰状若熊耳而得名,据此当年这里应多熊。

牡山·讙举山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其兽多牛、羬羊,鸟多赤鷩。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

雒,通洛,特指今河南境内的洛水,发源于陕西洛南县的华山山脉南麓,源头有两条支流。此处“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可能有误,疑当为“玄扈山,玄扈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雒水”,玄扈发音与讙举相近,而《水经注·洛水》亦称:“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这才与洛水从讙举、玄扈二山之间穿行相符,而洛水发源地的记述已见《西山经》。马肠,或谓类似马腹、女娲之肠。

中次四经之神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该区域的人喜欢用五彩装饰的白鸡作为祭神的供品。

苟床山·首山·鸟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床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其草多芫,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食之已垫。

中次五经所述山脉总称薄山,其中有葱聋山;而中次一经的总称亦为薄山,其中亦有山名葱聋。苟床山或作苟林山。首山多构树、柞树,另有一种栎树俗称柞树,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质坚硬,树皮可用于鞣革和作颜料,树叶可喂养柞蚕,柞蚕丝略逊于桑蚕丝。即苍术、白术,可入药。所谓鸟“其音如录”,郝懿行注谓:“盖鹿字假音,《玉篇》作音如豕。”“食之已垫”,汪绂注谓:“垫,下湿病。”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的地方,就在今日河南省的灵宝县境内。

县斸山·葱聋山·条谷山·超山·成侯山·朝歌山

又东三百里,曰县斸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石。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门冬。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冬有水而夏竭。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椿木,其草多芃。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

斸,大锄。,毕沅认为乃蚌之误,石质次于玉。芍药、门冬均可入药。《五藏山经》所记载的产玉的诸山里,几乎都是向阳面有玉,唯独超山的背阴面出产玉。“冬有水而夏竭”之井,属于气候地质现象,即气候的变化导致地质结构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岩体的热胀冷缩导致了水脉的通与断。成侯山之名不知是否涉及封侯行为。郝懿行认为芃乃芁之误,秦芁可入药。朝歌,商代都城,在今河南省淇县。此处朝歌山多美垩,当指有多种色彩的颜料,古人歌舞前通常要涂身绘身,其山名或得于此。

槐山·历山·尸山·良余山·蛊尾山·升山·阳虚山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

又东十里,曰历山,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蕙,多寇脱。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玉。

又东十二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槐山产锡,锡是制作青铜器的重要原料。历山,郝懿行认为即中次一经历儿山,似不确。尸山多大鹿。良余山发源两条河,一北流入黄河,一南流入洛水,据此可知中次五经所述山脉位于黄河与洛水之间,亦即秦岭东段北支脉的崤山山脉,主峰千山海拔1902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渑池仰韶文化遗址亦出此山地中。升山的黄酸水,或与制作硫磺、硫酸有关。玄扈水,郭璞注谓:“《河图》曰:‘苍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出此水中也。”

中次五经祭仪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也,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糱酿,干儛,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升山是当地人先祖墓地。祭祀首山之神,不仅用太牢,还要选黑牲,献美酒,击鼓,众人持盾以舞。在尸水祭天,祭品有黑犬、雌鸡,还要划破母羊取其血涂抹祭坛、祭物,类似血祭习俗亦见《旧约·摩西五经》。尸,主持祭祀者或代表受祭祀的人神。

平逢山·骄虫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伊水出龙门转向东流30余公里在偃师附近与洛水汇流,此间伊水与洛水平行向东流,两者相距不到10公里,“南望伊洛”,其地当在此段伊水洛水的北侧。平逢山东面的谷城山,当指一处古代城池,约在今日洛阳附近;郭璞注谓:“在济北谷城县西,黄公石在此山下,张良取以合葬尔。”该地远在山东省东阿县,其说不确。

骄虫之神即戴面具的养蜂人或巫师,也可能是当地养蜂人供奉的行业保护神。“禳而勿杀”,汪绂注谓:“禳,祈祷以去灾恶,使勿螫人,其鸡则放而勿杀也。”蜜蜂的驯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此期间蜜蜂的毒性可能还很强烈。因此,骄虫之神,一是保护养蜂人不被蜂蜇,二是保护蜜蜂不受天敌伤害,三是促使蜜蜂多产蜂蜜。

缟羝山·廆山·鸰

西十里,曰缟羝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十里,曰廆山,多琈之玉;其阴有谷焉,名曰雚谷,其木多柳、楮。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其鸣自呼,服之不眯。交觞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俞随之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

缟羝山之名或与制作丝帛、皮革有关。今洛阳西有廆山,俗称谷口山,或即此处雚谷。眯,通常指异物入眼,亦可指眼疾睁不开目,或指恶梦。觞,古代饮酒用具,交觞即碰杯。此处谷水即洛水北面的一条主要支流,至今仍然叫谷水,廆山所在之山脉(属于崤山东段)即谷水与洛水的分水岭。

瞻诸山·娄涿山·白石山·谷山·密山

又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少水出其阴,而东流注于谷水。

又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多金玉。瞻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洛;陂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谷,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绿。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无草木。

郝懿行认为麋石即画眉石,栌丹即黑丹。谷水所出碧绿,系《五藏山经》直接使用绿色之处。旋龟已见南次一经杻阳山。

长石山·傅山·橐山

又西百里,曰长石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鸣石。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无草木,多瑶碧。厌染之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烟玉。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木,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铁,多萧。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脩辟之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

北次三经泰头山、中次一经甘枣山均发源有共水,此处共水发源于共谷似乎更名正言顺,它们可能与先夏时期的望族共工氏有关。傅山的厌染水,或与织物染色漂洗活动有关。今日谷水发源于渑池县西的观音堂,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五六千年前的纺轮、骨锥、骨针。,夏末吐穗,穗熟有粉,可作羹。萧即蒿,似亦可指硝石。

常烝山·夸父山·阳华山·中次六经祭仪

又西九十里,曰常烝之山,无草木,多垩。潐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楠,多竹箭,其兽多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烟玉。

又西九十里,曰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其状如,其实如瓜,其味酸甘,食之已疟。杨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人鱼。门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玄。

姑之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门水,其上多铜。门水出于河,七百九十里入雒水。

凡缟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于阳华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夸父山之桃林又称邓林,相传乃夸父逐日所弃之杖化成,今灵宝县有夸父山、夸父峪、夸父营,当地人祭祀的山神即夸父。桃林“多马”,郭璞曾注称:“造父于其中得骅骝耳之乘,以献穆王。”

即楸树。玄即黑色磨刀石,似亦可指硝石。今崤山地域分属新安、义马、渑池、三门峡、陕县、灵宝,境内有众多水系分别流入黄河、洛水、谷水,此处门水可能即发源于崤山主峰千山向北流入黄河之水。黄河流至三门峡,被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分流,相传三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开,而当地出土有先夏文化遗存,表明鬼门很可能系人工开凿,可惜三门峡水库建成之后三门及其历代漕运遗迹已不复见。“门水出于河”云云,或谓乃郭璞注文误入经文者。

“岳在其中”,从行文口气看,似亦是后人注释之文字误入经文者。不过,《尚书·尧典》已有四岳之称,当亦有祭祀四岳的活动。

休与山·帝台棋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

棋类游戏起源甚早,种类也很多,至今仍然广泛流传的主要有围棋和象棋。围棋相传是帝尧为了教育其子丹朱而发明的。象棋起源说法较多,元代高僧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称:“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称:“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名之。”其他尚有武王伐纣时作、战国时作、北周武帝作等说。帝台之石还被用于祈祷百神,并作为护身符。夙条可制作箭杆。蓍草,古代用于占筮,《易经》六十四卦即由55根蓍草演绎而成(其中6根蓍草用作记录卦符);又指锯齿草、蛐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夏秋开白花,可入药。

钟鼓山·帝台·姑媱山·帝女尸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