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30727800000012

第12章 东山经(2)

此处獙獙与耿山的朱獳形貌相似。《五藏山经》所述预测活动均属于前兆判断,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是该书相当古老的标志之一。其中,具有前兆功能的事物绝大多数均为动物,计有52种,此外还有人神2种、器物1种、自然物1种。预测的内容,劳役1项、土功2项、放士1项、多狡客1项、疾疫4项、火灾2项、恐慌3项、国败1项、战争9项、天下安宁2项,大风2项、大水9项、大旱13项、虫害1项、风雨水为败1项、霜1项、大穰3项,与农业相关的有30项,令人有些诧异的是缺少渔猎畜牧业的内容。

凫丽山·蠪蛭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蠪,红蚂蚁。蛭,蚂蟥类。郝懿行注谓:“《广韵》说蠪蛭无九首二字,余并同。”此处九尾蠪蛭,与九尾狐形貌接近,区别在于它是凶兽,而九尾狐通常均为吉兽。

山·峳峳

又南五百里,曰山,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经文“羊目”或作“羊首”。峳峳的出现预兆当地“多狡客”,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说法,涉及到人类何时开始撒谎的问题。一般来说,撒谎起源于伪装,伪装起源于化装,而化装是人类的特长之一,因为人类能够使用身外之物来装扮自己。这种装扮主要包括绘身和服饰,也涉及到工具和武器的使用,特别是利用火来恐吓驱赶野兽。不过,人与人日常交往之间的撒谎以及言而无信行为,在我国似乎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多了起来。此外,狡客也可以指能言善辩的说客和见多识广的旅游者,或许峳峳正是他们游走四方的坐骑。絜钩鸟的出现预兆“其国多疫”,表明人们已经注意到某些动物能够传染疾病。

东次二经之神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

东次二经的人们供奉兽身人面、头戴麋鹿角之神。

尸胡山·妴胡

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其鸣自訆。

歹,不好也,残骨也,以其为偏旁的字多有不祥之意。此处尸胡山与山的名称有相近之处,其意均不吉祥,据此可知妴胡之名当亦有不祥之意。

岐山·诸钩山·中父山·胡射山·孟子山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钩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

东次三经诸山在东次二经诸山的东面,按方位东次三经的前几座山当在今日山东半岛的胶莱平原一带。但是,东次三经诸山彼此都被海水分隔,而今日山东半岛并无此种地貌景观,黄海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海岛。这使许多学者都大惑不解,有的学者只好勉强将其说成是浙江、福建沿海的舟山群岛等地。其实,4200年前至7400年前(或更早一些)之间,今日的胶莱平原被海水淹没,其中的高地则出露海平面为山为岛,东次三经描述的正是那个时代的地形景观,经文多处出现“广员百里”的说法则是对海岛地形的准确记述。

东次三经前4座山(未计山)均为从北向南走向,至中父山之后转向“东水行千里”至于胡射山。考虑到海上距离的测量误差较大,胡射山有可能是今日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大黑山岛,而孟子山则可能是今日的济州岛。孟子山或作孟于山,这里发源的水名叫“碧阳”,很像是瀑布的写照。广员又称广轮、广袤、广运、幅陨,古人以东西为广、南北为轮,《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跂踵山·鮯鮯鱼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龟。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之鱼,其鸣自叫。

经文“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中指出:“疑经文本作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五百里;曰、行二字衍。”此言甚是。

跂踵山广员二百里,其上有涌泉广员四十里,当地出产大蛇和甲壳上有文采的大龟,以及形貌有特色的鮯鮯鱼,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希望在今日东海(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琉球群岛)找到它。考虑到现存版本《五藏山经》记述的同一条山脉中,普遍存在着山与山的前后位置错位现象,因此跂踵山也可能与孟子山错位,也就是说跂踵山也有可能是济州岛。济州岛是东海诸小岛中面积最大的一座,方圆148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峰(也是韩国的最高峰)中央峰海拔1950米,系火山喷发而成(最近一次喷发在公元1007年),当地人称汉拿山或瀛洲山,意思是身手可以抓住天上的银河。目前全岛计有360多座休眠火山,众多的瀑布和熔岩洞窟群,还有独特的柱状节理岩石,植物、昆虫种类繁多,水产品、海产品丰富。

踇隅山·精精·无皋山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鸣自叫。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木,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踇隅山、无皋山可能位于日本列岛或琉球群岛附近。幼海,郭璞注谓:“即少海也,《淮南子》曰:‘东方大渚曰少海。’”少海又称裨海,《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榑木,袁珂注谓:“即扶桑。”扶桑或谓即日本诸岛。综上所述,无皋山大约位于今日鹿儿岛,幼海即琉球群岛以南的太平洋。

东次三经之神

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东次三经之神具有“风雨水为败”之神力,显然这是海岛多台风的需要。

北号山·猲狙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

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

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

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

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东次四经所述山脉位于东次三经的东面,按方位大体在今日胶莱平原以东的山东半岛上,这一区域北有艾山,南有崂山,西有大泽山,东有昆嵛山,此处北号山或即今日的艾山,其主峰海拔814米,附近的栖霞县和招远县以出产黄金闻名。北号山所临之北海、食水向东北流入之海,当指渤海;这里的食水与东次一经的食水,同名而异流。此山状如杨的树,未言其名。这里多食人的鸟兽,生存环境比较险恶。

旄山·鱃鱼·东始山·茈鱼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

鱃,音鳅,或谓即泥鳅,不过,泥鳅通常头小口也小,与这里描述的鱃鱼相差甚远。东始山顾名思义是最东的一座山,但是在现存东次四经里,它位于旄山的南面。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名叫成山头,秦始皇东巡,曾两次登成山东望,希冀着拓疆东海。

芑即杞,杞树的分泌物像血一样红,用这种树汁涂抹在马的身上,马就更容易被调服。据此,当地应当出产马,而且已经被人驭使。这里的茈鱼与北次二经谯明山的何罗鱼相似,都是一首十身,它的肉味好像蘼芜香草,吃了可以调和肠胃,不放臭屁。

女烝山·薄鱼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烝,众多或美好之意,与蒸字可互用。烧石灰时有白烟缭绕,生石灰遇水也会放热冒出白气,该山名女烝山,所出之水又名石膏水,似乎表明当地人已经在烧石灰、制石膏了。今日山东与河北有一条界河名漳卫新河,旧名四女寺减河,古名鬲津河。“其音如欧”,郭璞注谓:“如人呕吐声也。”不过,也可能是类似海鸥的叫声。

钦山·当康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鱃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钦山只有金玉却没有石头,而钦有恭敬之意,表明这是一座祭台,或者此山因有祭台而得名。祭祀的主神即当康,当康的样子像小猪,它的叫声听起来好像是“应当丰穰啊”,它的出现意味着农业大丰收。显然,当康是农作物保护神,它实际上是由巫师装扮成的。所谓“其状如豚而有牙”,猪本有牙,此处“有牙”二字可能是指有伸出嘴外的獠牙,例如非洲疣猪就有两个横出的獠牙。

子桐山·鱼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鱼长着鸟翼,出入有光,与东次一经独山的类似,它们的出现都预兆着将发生旱灾。

剡山·合窳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剡,削,使物变得尖锐起来,例如加工玉圭、木矢。窳,汗如雨下之症状,合窳兽的出现预兆着天下大水,应当说是与其名字相符的。先夏时期的人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根据《五藏山经》关于巫师装束及其巫术活动的记载,当时的人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怪异的动物,而且普遍都有着明显和突出的尾饰。与此同时,先夏时期的岩画和彩陶图案记录的服饰,也经常出现尾饰物,例如青海大通县出土的彩陶纹饰上,一队翩翩起舞的人均着有尾饰物。合窳“食人,亦食虫蛇”,是说在巫术仪式中,要以人和虫蛇为牺牲。

太山·蜚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鱃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桢,女桢树,果实可入药,称女桢子。蜚,通常指有恶臭的小飞虫。此处太山的蜚,看起来像是一种体形较大专干坏事的动物,走到水面上鱼虾就死光,走在草木上草木就枯败,到处散布瘟疫。其实,它仍然可能是巫师装扮的瘟疫神,或者是当地居民供奉的瘟疫神。一般来说,古人对待所供之神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向神跪拜祈求,人要服从神的意愿;另一种是对神驱逐训斥,以强迫神服从人的意愿。

东次四经结尾处未言供奉何神、有何祭品,当系经文缺失之故(疑误入平逢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