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典籍
30622800000007

第7章 荀子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另一部儒家著作——《荀子》。《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首次宣扬了人性本恶,并提出“以德服人”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人。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韩非子·显学》将他列为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之一。他是先秦时期一代思想大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荀子》一书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荀子》为儒家又一经典力作,原称《孙卿子》,共32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荀子》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许多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荀子的儒学思想,其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新观点。

首先,是“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观。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于天人之分”,提出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这一观点对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天人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削弱了上天的权威,降低了君主的地位,是吸取先秦百家思想后的创造《荀子》书影性突破。

其次,提出了“性恶论”。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重视后天学习对人的改造,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提出“礼学”的政治观。荀子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君主治理国家应坚持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最后,重视“人治”的思想。荀子认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传统观念。

《荀子》有哪些艺术特色?

《荀子》不同于《论语》《孟子》那样的语录或对话连缀,它大多数是说理文,论题鲜明,结构严谨,开创了一种严谨的论辩说理的体制,在结构安排和主题运用上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为后代说理文树立了楷模。

《荀子》的语言丰富多彩,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文章生动而不晦涩,真挚而不浮躁,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对后世文章的写作有一定影响。

另外,《荀子》中还有5篇短赋,优美而不失其说理的本质,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第一次将赋写入书中。

荀子是何许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他一生还从事教育事业,秦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李斯和哲学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生游历过许多国家,向时人宣扬他的思想。他曾在齐国游学,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定居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并终老于此。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家学说,并吸收别家之长,又在儒家中自成一派。他总结了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并提出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善针锋相对。同时荀子对礼很重视,提倡纲常和伦理道德,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使他成为儒家又一位大师。

大开眼界

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激烈抨击子思、孟子一派,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等人为“贱儒”。在政治上,他提出“礼学”的政治观,将礼治引入国家的治理之中,政治思想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著名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由于这两个原因,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并不是儒家学者,古代为《荀子》作注的人也不多,宋代以后的理学家甚至将荀子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来。直到清代考据学兴盛,为《荀子》注释的人才逐渐增多,现代研究荀子的人也比古代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