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典籍
30622800000025

第25章 窦娥冤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出十分著名的戏剧——《窦娥冤》。《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在我国,大约有86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窦娥冤》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全书善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全书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全书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

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关汉卿是何许人?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60余种,今存18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10余套,小令50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大开眼界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根据王季恩主编的《中国十大悲剧集》)分别是:《窦娥冤》(元朝关汉卿)、《汉宫秋》(元朝马致远)、《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琵琶记》(明朝高则诚)、《精忠旗》(明朝冯梦龙)、《娇红记》(明朝孟称舜)、《清忠谱》(清朝李玉)、《长生殿》(清朝洪升)、《桃花扇》(清朝孔尚任)、《雷锋塔》(清朝方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