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典籍
30622800000024

第24章 全唐文

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全唐文》。《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共1000卷,成书于我国清代,由董诰等人奉旨编纂。

《全唐文》是我国清代官修的唐五代文章总集。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仁宗以皇宫所藏抄本《唐文》“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为由,下令重编,由经验丰富,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的董诰任总裁,周之琦、秦恩复、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近百位著名学者参与编纂。从嘉庆十三年(1808年)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易寒暑,终于成书。全书在原有《唐文》的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收录文章18488篇,作者3042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书末是宦官、四裔。

由于《全唐文》的编纂者都是一些学识渊博的人,加上当时乾嘉朴学正处在鼎盛时期,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内府资料,因此全书考据充分、可信,避免了以讹传讹,《全唐文》书影质量比《全唐诗》要好很多。该书编成后,深受朝廷重视,立刻颁发扬州,由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校刻,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印成书,随即颁行天下。

《全唐文》有什么特点?

《全唐文》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搜采浩博。编纂者们曾从《四库全书》中的别集,《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永乐大典》,释道两藏中广泛搜集唐五代资料,甚至“天下府厅州县”方志和“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也在搜采之列。

二、考证校勘精密。在小传的撰写上,《全唐文》里的作者小传比《全唐诗》里的作者小传更加翔实,而且纠正了《全唐诗》里面的许多错误。在文章辨伪方面,《全唐文》考证细致,不盲目录取。在文字校录方面,《全唐文》认真仔细,不以讹传讹,并作了明确规定:“碑碣以石本为据,余则择其文义优者从之,若文义两可,则注明一作某字存证”;“金石文字,类多剥蚀而版本完善足信者,即据以登载;其无可据,则注明阙几字存证;惟残阙过甚仅留数字,无文义可寻者,不录”。

《全唐文》有哪些缺点?

由于《全唐文》工程浩大,编纂人员众多,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点,其中最为显著的缺点是辑录不注出处和网罗有遗漏。前者已无法补救,对于后者,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陆心源进行了补救。他编成《唐文拾遗》72卷、《唐文续拾》16卷,对《全唐文》中的出处逐一写明。另外,在校订上,文字讹误和重出互见较突出,出现一些人名错、题目错的错误,对于这些缺点,清代考据家劳格撰成《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130条,近代唐史名家岑仲勉撰成《读全唐文札记》310条,分别进行了纠谬、正误、质疑。

大开眼界

《全唐文》为官修文章总集,受到清廷重视,在流传中出现了许多版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扬州全唐文局刻本;光绪年间广州重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并附影光绪时陆心源的《唐文拾遗》72卷和《唐文续拾》16卷,全部断句;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刊本剪贴缩印,后附陆心源《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岑仲勉《读全唐文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