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这一节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它就是号称“文艺理论扛鼎之作,文学批评不朽丰碑”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我国文艺批评最权威的典范论著,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原理性的理论专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块不朽的丰碑。“文心”指写文章的用心,“雕龙”指要把文章写得如雕绘龙纹一样精美。全书共10卷,50篇,37000多字,分上、下两部,各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等5篇,是全书的纲领和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作者对文学的基本观点,其核心则是《原道》《征圣》《宗经》等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第二部分是文体论,包括《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讳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招策》《檄移》《封弹》《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20篇,以“论文序笔”《文心雕龙》书影为中心,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评价。其中在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明诗》《乐府》《诠赋》等三篇较为重要;在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三篇较为重要。
第三部分是创作论,包括《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情采》《裁》《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炼字》《隐秀》《指瑕》《养气》《附会》《总述》《事类》等19篇,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文艺批评论,包括《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从多方面对前代的文风和作家的成就进行批评,可称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最后一篇《序志》,在此篇中刘勰叙述了自己写作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是什么?
文学的发展变化,最终受到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此即《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它认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将文学理论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文学的“通变”理论,要求作家要勇于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只有不断的创新,文学创作才会取得不断的发展。
刘勰是何许人?
刘勰(约465—520年),字彦和,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曾担任过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等官职,颇有清名,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地位。
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幼年家贫,但他聪明好学,曾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5年后书成,受到梁武帝的开国元勋、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的大加赞赏,在他的推荐下,《文心雕龙》很快流传开来,刘勰也因此流芳千古。
大开眼界
在我国,对《文心雕龙》进行研究、注释、翻译的著述很多。目前,现存最早写本是唐写本残卷(现藏北京图书馆),最早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元至正本,现在的通行本有清人黄叔琳本,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