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程式化特点的陶瓷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存在着体量、尺度、比例和整个形态方面的差别,但这也只是在同一结构前提下的不同样式。这种造型现象,体现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存小异”的思想,它既能起到促使典型造型样式完善的作用,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造型的创新,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如果只按着已有的程式和规范去创造新的陶瓷造型,则很容易出现大同小异的毛病,结果往往会导致造型样式缺少个性。
另外,还应该看到,中国传统的陶瓷专业教育方式是师徒传承的,学艺的方法又是从临摹入手,先学习基本技术和方法,尔后经过反复制作某一种或某几种造型,使其技术熟练。在这个阶段里只是临摹,几乎没有创造,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领悟造型的技巧,同时也培养审美能力,并逐步形成了程式化和规范化的造型观念。这种造型观念的核心方法是在掌握原有的造型的基础上,再加以变异和创造,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是造型的渐变,很少发生突变。所以,从整个陶瓷造型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缓慢的进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是逐步演变的,对于突变性的急剧的形式变化,由于在认识上的相对固定性所致,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对于突然出现的与原来固有形式截然不同的变化,最初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上暂时不适应。这是因为把习惯的旧形式看成是合理的,产生一种保守观念,对于不符合原来形式的新造型,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排斥。但是,这种排斥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认识到新形式的合理性,或是逐渐熟悉和适应了,也会慢慢地习惯,以致引起兴趣和爱好,由此会再引出新的程式,陶瓷造型与其他艺术大致都是这样。
在仓彳造新的陶瓷造型样式方面,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和造型观念,决定了陶瓷造型在程式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逐步渐变,由原来已经存在的陶瓷造型样式向外延伸,而不是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创造全新的造型。在这个这方面,中国的陶瓷造型与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比较之中可以明确地感到不同,这也是构成东西方陶瓷造型有各自的形式结构和风格特点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的陶瓷造型,总是循着原来的造型观念发展的,总是在逐步变化,衍生出新的造型样式。正因为如此,陶瓷造型也就比较容易出现程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产生出结构严谨,经得起推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作品。
程式化和规范化是联系着的。在一种造型模式上不断地追求完美的形式,就会导致规范化的出现。同样,为了使某一种造型达到规范化,在完成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一批具有共同特点的程式化的陶瓷造型。
四、富有诗意的造型韵味
冷静地观察和审视中国古代的传统陶瓷作品,若与外国陶瓷作品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区别。许多外国古代和近代的陶瓷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直接、单纯,富于理性的表现。中国传统陶瓷造型诉诸人们的视觉,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的表现。如果说前者所展示的是形体的确定,那么后者则展示的是诗意的韵味。
如果我们采用比较准确的测绘造型的方法,把上面说的两类陶瓷物的立面投影图(轮廓线)画出来,我们会很明确地感到,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的轮廓线多属于自由曲线为主要成分的线型;而外国古代或近代陶瓷造型的轮廓线虽然也有不少是自由曲线构成的,但绝大部分却潜存着几何曲线的倾向。分析优秀的传统陶瓷造型,就会明确地感觉到这一点。传统陶瓷造型的轮廓线,如同中国画的线条,逶迤曲折,自由生动,刚柔相间,变化丰富。如果从形体的特征来观察分析,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则极少有纯粹的几何形体,而都是变化丰富又含蓄的自由形体。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强调表现自然韵味,而排斥造型的数理特征,这是和中国古代的审美思想分不开的。追求富于感情的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实际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一种人情味,重感情而不重理性的观念在陶瓷造型中的反映,强调以生意盎然的气韵和意蕴为主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可以看到有很多形式极优美而又有韵味的陶瓷造型。这些作品依靠自身的材料、形体、线型、空间,所形成的造型节奏和韵律,完全区别于纯几何形体给人造成的视觉印象。这些优秀的传统造型样式,包含着不同于语言和符号所能传达说明的某种情绪和思想。这种具有意味的造型特征,并没有明确的观念和内容,也不是描绘和表达特定的对象,但其造型感染力就在于自身的形态、结构、气势、情趣,也就是造型的自然韵味。这种造型的自然韵味又是超乎于自然的一种客观美的秩序的寻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给人以美感享受的作用。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艺术的精品,大都富有一种为世人所赞叹和欣赏的魅力,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古老和年代久远而能引人怀古遐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身所具有的浓厚的韵味,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气韵生动”说,对整个造型艺术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陶瓷造型也不例外。
中国人多以持诗意的思维理解客观物象,智慧也多为审美型。在创造活动中,无论是刻、雕、塑、画,都追求着自然韵味。陶瓷造型具有一定的抽象特征,所以更需要重视其形态的精神和内涵,赋予单纯的造型以自然韵味,使其获得丰富的视觉效果,不然所谓的造型也就会成为呆板、冷峻的几何形体了。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形成了这一显著特点,也是和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内容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特别是几何学教育,在较高层次的文化教育中所占位置很小,甚至可说是空白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多为文、史、哲,更重视写文章。书读得多,善于论述,写得一手好文章,便可成为登上仕途的条件,不同于西方重视数、理、化方面的教育,要学工商和技术,读书还要学几何学。
就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而论,主要以精湛的运算技巧为训练内容。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以算法为中心的筹算制度,并形成了以计算数学为核心的民族数学理论模式。尽管中国在数值计算方法和水平上,远远走在西方的前面,但在几何学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墨经》作为一部未完成的几何原本,其体系尚未确立就夭折了。所以说,从历史上来看,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工匠当中,数字概念是比较强的,几何学的观念则比较薄弱,甚至没有广泛地确立。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在中国古代陶瓷匠师们创造的陶瓷造型所反映的思维中,体现为具体的作品则多以自然形为主,几何形的造型思维和表达很少。因而,中国传统陶瓷造型才会形成这种在造型意识中起着很重要作用的,表现自然韵味,且强调含蓄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特点。
中国传统陶瓷以静态美为基调,造型整体给人以安静和平稳的印象,各类造型都以对称、均衡的方式存在,不强调动势,而着重于静态,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会其中,使之更具艺术特点。
在造型形式方面,中国传统陶瓷造型“求正不求奇”,各种造型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式的奇特,但绝不是平淡,而是以平易之中的深厚韵味博得人们的欣赏,这是要在创造中下很大功夫的,不然会使造型流于平庸,那也就失掉最主要的精神实质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工艺技术的国度,历代的各种工艺美术能工巧匠辈出。在陶瓷工艺方面,在不断发展中精益求精,无论是造型制作还是装饰描绘,都表现着一种刻意求工的精神。特别是自从有了官窑之后,制作工艺更加严格,并且影响到民窑的陶瓷作品。从陶瓷造型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陶瓷表现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创造力,表现着匠师们征服材料的毅力,他们的技能熟练、准确,真可谓巧夺天工,让后世的欣赏者看到之后,为之敬佩和叹服,也鼓舞着今天的创造者们。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来研究中国传统造型的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揭示形成中国陶瓷造型特点的内在因素。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曾经获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留下来的除去作品之外,却从未有过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经验记录。过去长期以来把这种重要的创造简单地归结为“工匠之所为”,却没有认真地从艺术创造规律方法去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古代优秀的传统陶瓷造型艺术,目的是在揭示传统陶瓷造型优秀作品的深层内涵,提高认识能力,以便在继承传统陶瓷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仓糙出新的中国现代的优秀的陶瓷艺术来。
(选自《说陶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