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劳(1916—),原名高卢,曾用名高清,浙江义乌人。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画家。曾入苏州美专和抗州艺专雕塑系学习。抗战爆发,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任美术教员。1948年随部队进北平,1957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装潰美术系主任、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寺职。
吴劳长期研究装饰美术、文艺理论以及国画、书法等,尤其是在产品展示设计与装饰方面富有建树,对新中国的展览设计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出版有《展览艺术设计》等,美术论文有《漫谈壁画》《谈封面设计》《一次不平凡的展览艺术设计》《活动展览架的设计》等,美术作品有《戚继光平寇图》《王秀窍》和《双虎图》寺。
展览会、博物馆是群众受教育的场所。它是通过实物展出和辅助以形象的材料,揭示出物品和现象相互的关系,显示出物品和现象的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也是以最通俗的形式来介绍各种科学的具体知识,帮助观众从展出中得出正确的和有科学根据的结论。
但无论是实物或辅助材料,都得经过适当的艺术装饰,才能更有效地达到上述目的并使观众感兴趣。如果不掌握展览艺术的装饰和陈列实物的技巧,使展品陈列杂乱,各个展品在装饰形式上、色彩上不能互相弥补、呼应,联系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或者由于艺术装饰的过于繁琐、复杂,有碍于观众对展出的感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展出任务,甚至会使观众不能正确了解展出的作用和意义。
艺术装饰是从属于展出主题的,因此装饰的题材、情调、风格不应该与展览内容有互相抵触的感觉。任何展览中的装饰都不应该使观众感到是偶然地被附加上的,它应该是和展览内容血肉般地关联着。为了达到装饰服从于展出的主题思想的目的,力求展览馆内的一切艺术装饰的形式和展出内容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观众感到不多亦不少,恰到好处,这就必须显示出高度的艺术装饰的技巧。只有偏颇的装饰,才认为装饰是决定一切的,就不惜脱离展出内容。这样的装饰尽管是华丽、别致、刺眼,但由于不协调、不起烘托展品作用,反而影响人们去欣赏展出的内容,结果必然不可能说明问题的实质,甚至歪曲主题的原意。
由此可知,决定展览馆、博物馆中一些艺术装饰的任务,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我们要有审慎的态度一从馆的建筑、家具、采光、色彩,甚至连里面的一个点一根线的装饰等,都不能马虎从事,只有懂得展览艺术中装饰的意义和任务,才能运用适当的装饰来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使展览内容整体的表现更明确。
展览艺术应当以展出所特有的方法构成。每件展品的装饰,除应当符合于展出的内容,有助于说明展览中提出的主要任务之外,还应考虑到它给观众的感觉上的协调。往往会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展品很多而展出面积较小,展品又都很有意义,不愿割爱,在这种情况下,要给观众创造最舒适的视觉和感情就较困难,但好的设计师也能使之眉目清楚,不仅使人感到充实、完满,也使人感到精美。另外,对展品不加选择,不进行艺术的加工,变成实物的堆砌和罗列,而没有考虑展品周围空间的意义,把陈列室装饰得密密层层,这种缺乏衬托的空间,就会造成视觉上的紧张情绪,留出的空间本身也是装饰,这种装饰能给观众充足的空气,而不致使观众感到窒息。这才能使观众有舒适的感觉,使观众在悠闲安静的气氛中去从容欣赏。
艺术装饰更重要的还要能表现展出中丰富的思想内容。而这种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用特殊的展览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是通过种类样式繁多的艺术作品一装饰雕塑、壁画、玻璃画、嵌瓷、彩陶、铜铸、金属浮雕、水晶制品、塑料、木雕、织物、喷水池、照明设备(灯的样式)等等而构成的。设计师掌握了造型、色彩、纹样和材料的各种特性之后,才能别出心裁地利用各种技巧和最多样的材料,以平易近人的艺术手法,体现出展览中各种形象,表现出广泛多样的简洁明朗的丰富内容,使展览馆外部装饰和内部装饰达到艺术的更完整和有机的结合。例如用各种艺术装饰的材料时,就应注意利用物质材料的本色美和它的天然纹理。
我们有些设计者,不管任何展览,不问展览的临时性或永久性,一律都用价格高贵的材料,或粉饰金粉、银粉来显示华丽,认为用珍贵的材料就能创造好的艺术气氛,这是不对的。其实展览中的艺术装饰,不一定多花钱就是好,如农业展览的设计,越是简朴地利用廉价材料或以农作物的果实来作装饰,就越会适应农业这一特性,更会加强农业这一气氛。
展览场所、博物馆,从建筑的角度来讲,必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建筑,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因此,它要求有高度的建筑技术和高度的建筑艺术。建筑的外形应该有一定的艺术装饰来衬托出它的个性。因此在决定这类建筑的式样时,就必须全面地考虑到它的任务、特性和展览的内容,使之外形装饰与展览内容成为和谐的统一体,不能有便装饰纹样牵强、虚饰、装门面等倾向;而是要通过对全局的理解,考虑它对各种展出的作用是否合理。也就是说,要从展览馆的艺术装饰服从于展出这一目的着眼,使装饰的纹样都服务于整个建筑的风格,不能成为孤立自在的装饰品。
装饰艺术是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物质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它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特征和文明,代表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级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的艺术风格。它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装饰艺术,无论它的纹样、造型、色彩都是随着各地区的特点和爱好而制作的。
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人民乐观的愿望和理想,并能鼓舞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它不仅是伴随着实用的物品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而又是人们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而以美去充实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装饰艺术在民间是广泛应用的,它的表现手法和使用的材料,都是多样而丰富,它是造型艺术中最能代表群众的爱好和最大众化的。因此,各民族都有自己光辉而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光从建筑的装饰上来看,砖雕艺术在我国南北各地就有很丰富的遗产。
任何一种风格都是当时人民的精神状态的表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地改变,随着这些改变,装饰艺术的风格也必然会不断推陈出新。但这种风格的变化,尽管是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同,它总是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随着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创造的。可是我们有些保守者就忘记了这些,认为继承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就是照旧的抄袭和机械的硬搬,把过去创作的风格看作一种固定的风格,认为改变这种风格就是违反了人民性。他们不是创造性地运用民族传统中的进步因素,而是把传统风格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只会东拼西凑地“吸取”。在他们手下很难看出整体性和时代的特征,这种民族传统僵化的继承,其结果必然是脱离了人民新的感情。例如,殷周时代铜器上的饕餮、夔龙等装饰,它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当然,如果不熟悉自己民族传统的那些创作规律和特性,拒绝传统的意义,脱离传统的“革新者”那也是错误的。
为了正确地发展装饰艺术的民族传统,只有大胆地革新和发扬民族传统中一切优秀的装饰艺术的精华,并创造性地去运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生活中新的装饰艺术。因此,那种把传统孤立起来和否认传统的装饰艺术,都是不合时代要求的,当然,亦不可能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装饰。装饰的民族风格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传统的技术和成就的基础上的,从而去创造和发展它们,并对装饰艺术的各种技术特性,都要作理论上的探讨。探讨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设计原则,这对展览艺术的装饰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般地说,装饰艺术首要的特性,它不仅要显示美观,而且是要结合实用,不应该是单纯的装饰。当然如果只强调实用,以实用为准则,认为不必给予物品好的造型、纹样和色彩,也是不对的。因为实用是既针对物质生活又针对精神生活而言,忽视了任何一面都谈不到实用。
但是反过来说,过分强调美的装饰而妨碍着实用,甚至忘却实用,陷入为美而制作的深渊里去,那也是不正确的。装饰只有从实用出发,服务于实用才是美观。装饰的美感作用只有当它充分满足人的实用时才能发生效果,也就是说只有当物品的装饰和实用都能适应材料的特性,表现出装饰的韵律感和目的性时,才能产生物品正确的美。
因此,展览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的装饰,要求我们的创作必须突破因袭的固定形式。但是又不等于说不要传统。就是说既要接受传统的装饰风格,又要创作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使展出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更强烈地感染观众的思想、情绪。要求装饰清楚地说明它的使命,并要摆脱琐碎纤弱和不健康的因素。学习我们祖先创作形象的真实性及其所特有的艺术概括能力,以及如何把美与生活相合,如何把自然界现象变成艺术装饰等。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有情节的深刻描绘形象,而且也需要广泛综合的装饰图案。通过寓意和象征的创造,表现出今天人民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的特征一是乐观的、生趣盎然的。无疑的,新的思想会产生新的形式。生活鼓舞着艺术,只要艺术工作者的思想不落后于时代,就能使展览的艺术符合内容,且又显示出民族风格的特色,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一个富有创作才能的人,他总是善于从先辈的作品里学习的人,他不仅理解遗产,亦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与爱好。今天随着全国那些最大的水利、发电、交通和厂矿企业等伟大工程的兴建,文化艺术教育的建筑物也在有计划地建设,如展览馆和博物馆等,迎接国庆十周年的首都十大建筑物也正在设计兴建。这就给我国的建筑师和美术家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要胜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得深入研究展览建筑特有的布局和形式,按其特定的条件选择馆址和建筑的结构: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民族的传统风格,发扬独创精神,使建筑的艺术装饰,反映出我们国家的民族气魄。
(选自《工艺美术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