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奇女子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
明神宗万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畔,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秀丽,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秦良玉位居第三,上有两个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一个弟弟秦民屏。家中唯一的女孩便是秦良玉。她从小就生得如花似玉,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
有史书记载:"良玉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秦良玉的父亲秦葵是明朝贡生,秦良玉从小就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秦葵对儿女一视同仁,让秦良玉与其兄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一起读典籍、学骑射,秦良玉自幼天资聪敏,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造就了秦良玉出众的文韬武略。尤其在文学造诣上,表现出很高的才华,即便是在武功上,她也丝毫不输于兄弟,父亲秦葵常引以为傲,在外人面前也不吝啬对于这个宝贝女儿的夸奖,还说她是个奇女子。并且经常会叹息:"你哥哥和弟弟们都远不及你,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气吞山河地回答道:"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秦良玉是一个既漂亮又有才的女子,择偶眼光自然很高。当时,忠州一个叫曹皋的纨绔子弟看上了秦良玉,想娶她做老婆,秦良玉断然拒绝,因此,曹皋怀恨在心,就想找机会加害于她,后来以"支持抗税斗争"的罪名将秦良玉打入大牢。这使秦良玉对曹皋更看不起。出狱后,秦良玉也到了该找对象结婚的年龄,善武的秦良玉没有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找媒人说亲,而是在家中搞了一次比武招亲。无耻的曹皋竟然也厚着脸来应征,他自然不是对手,被秦良玉好好地收拾了一番,也算报了牢狱之仇。
在这次比武招亲中,秦良玉相中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马千乘并不是苗人,他的祖籍是陕西抚风,其先祖就是汉朝那位"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马千乘这个宣抚使的身份也是因祖上有人建立了战功,官职世代沿袭到他身上的。石柱地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是一个以苗族人为主的郡县,朝廷设置宣抚使是为了统辖这些归顺了大明的苗人。石柱地处偏远,民风剽悍,经常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在这里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刚满20岁的秦良玉嫁给了马千乘为妻。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铁钩可砍可拉,铁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能制造出这么先进的武器,秦良玉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
"女将军"的英名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深,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明,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残暴至极。叛军依仗着这道天然屏障,猖獗一时。大明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在播州作战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白杆兵的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十分震惊,同时也对白杆兵闻风丧胆,一听说是白杆兵来了,便抱头逃窜。
出于无奈,杨应龙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他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分别设下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五道关卡,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想以此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攻打邓坎时,秦良玉带领的五百白杆兵是主力。邓坎的守将杨朝栋一看明军用这么点兵力,高兴坏了,心想:看我怎么将你们一口吃下。于是杨朝栋把手下的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自己的兵力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要换做一般人心里早就打起鼓了,但秦良玉面对数量远超出自己的敌军一点畏惧之情都没表现出来。她骑着一匹桃花马,握着一杆长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殒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杨朝栋大吃一惊:哪里冒出来一介女流?还这么张狂,给我上!于是他命令士兵将秦良玉层层包围,哪知道这个被他不看重的女流越战越勇,长矛抡得像舞轮,所向披靡。陷入敌阵中的秦良玉方寸不乱,她深知:擒贼先擒王,因此她的目标是那个自以为是的杨朝栋。于是她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杨朝栋靠拢,快到近前时,她忽地纵马腾跃,还没等四周的人看清,她已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下面的敌兵见头儿都被抓了,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敌兵就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五千人马溃散无遗。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只有一条小路通过关口,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绝不夸张。在这种地势面前,白杆兵再次被选为敢死队,承担起攻打娄山关的主要任务。但这里的道路狭窄,大批兵马根本没办法通过,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各骑一马,手提长矛,并肩驰骋,沿着正路攻向关口,凡是有敌军的地方,两杆长矛便上下翻飞,守关的敌兵纷纷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拥而上。当发现这一男一女独闯娄山关时,敌军都涌了上来,越聚越多,也许在他们看来,人多势众的他们还是有把握活捉这两个闯关人的。但他们恰恰中了秦良玉的埋伏。瞬间,几千白杆兵突然从关口两侧像潮水一般包围过来,敌兵防不胜防,落荒而逃,逃不掉的统统被俘或被杀。原来,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从正面进攻,就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白杆兵将士趁机从关卡两侧的悬崖处,凭着白杆长矛首尾相连,神不知鬼不觉地攀上关口,给了敌军一个出人意料的打击。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克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自此,叛乱彻底平息下来。
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便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朝皇帝十分高兴,给她重奖,"女将军"的英名也远播四方。
坎坷的身世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在带领大军班师凯旋的路上,由于天气炎热,马千乘染上了暑疾;回到石柱后,又因招待内监邱乘云的时候礼数不周,被邱乘云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投入狱中。在狱中,由于条件有限,治疗不及时,马千乘最终病重而亡。
尽管建立了大功,但还是被诬陷入狱,可以说,马千乘死得有点冤。后来,朝廷经过反复核查,最终认定马千乘也没什么大罪过,所以他家石柱宣抚史的世袭职位仍保留了下来。而这时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作为马家唯一的继承人年龄尚幼,而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朝廷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强忍住失去丈夫的悲痛,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来的千斤重担,继续训练白杆兵,管理石柱民众,尽心尽力,确保了石柱的一方平安。
20年时光一晃而过,转眼到了明神宗万历末年,满人崛起,努尔哈赤带领满军公然向大明边境挑衅。明神宗调集八万大军征边应敌,不料出师不利,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告急。无奈,朝廷重新调集大批兵马赶去增援,秦良玉也在此列。尽管那时她已经46岁了,但秦良玉仍然亲自上阵,率领三千白杆兵,并带领全家人包括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日夜兼程北上戍边。
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后金军队打了几场硬仗,挫伤了清兵的一些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熹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前后几个月时间,大明王朝的皇帝像走马灯般换了一个又一个,趁着明朝廷混乱的状态,清兵乘虚而入,攻占了沈阳,气焰愈加嚣张。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寡不敌众,秦良玉的哥哥邦屏战死疆场,弟弟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听说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因秦良玉智勇双全,朝廷任命她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挑衅,秦良玉明白他们是想跟明军正面交锋,她没上敌军的当,只命部下加固防守,最终清兵也没得逞。有其母必有其子,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一次,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将被深深地震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