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韩世忠的水军驾驶的多是海舰,体形高大,稳定性好,攻击力强。为了发挥这些优势,韩世忠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挑选健壮的水兵练习使用,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韩世忠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腹背受击的境地。南宋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使劲一拽,敌船便随之倾覆。宋军再一次大获全胜。
当时韩世忠、梁红玉都以为大功告成,为了庆祝成功,夫妇两人在船上开怀畅饮,饮到高兴的时候,韩世忠拔出剑来,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谁料到就在金兀术绝望的时候,有人向金兀术献了一计,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为了祈求无风,金兀术还专门设坛举行仪式。在这个仪式中,金兀术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还残忍地将抢来的南宋妇女开膛破肚,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也不知道老天爷是特别垂青金兀术,还是被女人的心吓坏了。第二天真的没有风了。金兀术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先用土盖住自己的船板,再趁无风韩世忠的大海船无法移动的时候,用火箭射韩世忠船上的风篷,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一会工夫全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没想到金兀术会使出这一招,败回镇江。金兀术至此才从韩世忠的包围圈突围。
从战术上来说,梁红玉和韩世忠最终失败了,但从战略上来说,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包围敌军达48天之久,而且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也足以名震华夏,名震夷狄。
红玉之爱梁红玉一生随夫为国效劳,并肩战斗,是韩世忠在战场上的得力助手,她更用自己奇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丈夫。
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因作战有功,宋高宗先重重赏银,又封她为"杨国夫人",能够领到护国、杨国两国的俸禄。"以女子而得两国者,唯梁氏一人也。"足见梁红玉在朝中的重要性。
得到封赏的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预料的举动。她亲笔写了一封奏折,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致使"举朝为之动色"。很多人对她的所作所为感到费解,"黄天荡"一役,尽管最后让金兀术逃脱了,但能够困住金军48天,应该也算是不小的胜利了。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有人曾推测,梁红玉自感在黄天荡之战中,功劳大过丈夫而想取而代之,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梁红玉弹劾丈夫的理由。因为当时韩世忠是"中兴四将"(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中爵位最高、资历最深的,位居枢密使(相当于宰相)的为数不多的最高军事长官,梁红玉也被赐封为"杨国夫人"。即便梁取而代之,作为一名女将有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呢?当时,宋代的伦理道德主流是程朱理学,是最讲究君臣、夫妻之纲,一个在青楼这样的大染缸里浸淫过的女子,再愚钝也不至于犯牝鸡司晨的拙劣错误,而且妇凭夫贵,扳倒了自己军功显赫的丈夫,对自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再者,梁红玉与韩世忠是一见钟情,情深意重。试想,一个尽心辅佐丈夫杀敌的刚烈女子,怎么会想到取丈夫而代之?
其实,这正体现了她的才智和对丈夫无私的爱,正因为她及时地弹劾,才使韩世忠不至于落入虎口。
从韩世忠平时的举动来看,韩世忠不仅治兵有方,而且十分重信重义,视钱财如粪土,深受将士们的拥戴,威望极高。历代的皇帝对战功卓著的大将都有戒心,皇上对韩世忠自然也不例外。的确,如果韩世忠起兵造反,恐怕皇上毫无招架的力量;又由于韩世忠与皇帝的政见不同,令皇帝极为不满。除此之外,卖国贼秦桧独掌大权,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所以当时韩世忠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虽然他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令敌人闻风丧胆,但却是一个粗人,心思不够细密,不可能想到这一点;而且黄天荡之战让金兵得以逃脱,的确是韩世忠的疏忽,他应该为此承担后果。可想而知,如果让秦桧去弹劾,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梁红玉分析完时局后,出于保护丈夫的目的,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样做不仅封住了他人的口,不至于被奸人抓住他们的把柄,还逼得皇帝将他们发到楚州建营御敌。
归隐杭州随着功劳越来越大,韩世忠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并且要求用低价购买官府没收的庄田。先是要买临江的一处庄园,赵构索性赏赐给他,并且亲笔题名曰"旌忠庄"以示表彰。后来,他又提出要买北宋末年大奸臣朱的庄园和另外一千多亩田地,赵构又顺水推舟地全部赏赐给他。最后,他还在西湖边上买了个大庄园,索性全家都住到了皇帝的眼皮底下。
一般来说,爱财的大臣对皇位最不构成威胁,而且对金钱的迷恋意味着上进心的失去,这恰恰是赵构所希望的。但大老粗韩世忠的这一举动也很让人不解,因为这根本不是韩世忠不重钱财的一贯风格。能走出这么英明的一步棋,应该是梁红玉的背后指点(这从他轻财到索财的突然转变上可以看出)。从种种迹象上判断,韩世忠很有可能是走秦朝大将王翦的那一套思路。
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而苗刘兵变对宋高宗的影响是巨大的。兵变之后,高宗的首要任务就变成剪除大将的兵权,保证不再发生另一次兵变。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并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在战与和的问题上,由于韩世忠坚决主战,所以赵构屡屡斥责他没有文化,不识大体。当赵构授意秦桧杀害最有可能复国的岳飞时,韩世忠还愤慨地去责问秦桧(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此时,梁红玉却一反常态地劝慰夫君:"唉,明哲保身吧。"这似乎很不像梁红玉的为人处世态度,但确实是无奈之举。
在此之前,在韩世忠被夺去兵权后,卖国贼秦桧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他,他安排人秘密收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岳飞发现了这个秘密后,连夜给韩世忠送去一封急信,让他快逃。梁红玉得知后,又想了一条脱身之计。韩世忠照妻子所说单身一人去见皇帝,他跪伏在地,脱下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疤,又举起双手,请皇帝看自己两只手上残存的四个手指。之后,他伏地大哭,告诉皇帝,那是中了金人的毒箭之后,自己用双手去拔,才被毒药所伤而导致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赵构毕竟是血肉之躯,看到韩世忠为了大宋的江山将性命置之度外,就没好意思再整他,韩世忠终于躲过了这一劫。
后来,由于国事混乱,奸臣当道,国君无能,夫妻二人都看不惯当权者的所作所为,梁红玉便建议丈夫韩世忠以退为进。于是两人纷纷辞去官职归隐杭州,闭门谢客,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即便是往日那些老部下、老朋友登门拜访,他们也一概谢客,不再来往,独自过起了两个人的宁静生活。
梁红玉的结局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韩世忠义愤填膺地责问秦桧:"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韩世忠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他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犹念念在心,曾对看望他的人说:"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首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乾道四年(1168),宋孝宗赵%,为顺民意,不仅平反岳飞的冤狱,也为韩世忠昭雪,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赐于苏州灵岩山建墓;山上的灵岩寺寺院改名"崇报寺",以表示崇德报功之意。
韩世忠死了,那么梁红玉呢?说到梁红玉的结局,后世的笔记小说和各种话本流传着两种说法。
韩世忠和梁氏,功成身退,归隐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终。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此后,宋孝宗下诏竖碑建祠,让他们永远享受人间香火。梁红玉故里,也在其出生地,修祠塑像,隆重纪念这位"巾帼英雄"……不过,这种大团圆的结局往往是后人对于英雄结局的美好想象。但这种说法是流行最广的,而且梁红玉祠也确实存在。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的研究,梁红玉是在绍兴五年(1135年)在楚州随夫出征抵御金军入侵时死去的。绍兴五年,梁红玉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长年和金军周旋、遭遇。农历八月二十六,也就是1135年10月,梁氏突然遭到金军围攻,在激烈的肉搏战里,腹部受重伤。据说,肠子都流出来了,梁红玉撕下汗巾,紧紧地裹住了鲜血淋漓的小肚子,依然咬牙奋战。据《英烈夫人祠记》记述:"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梁氏的首级,被敌军割走,金国人也被这位忠勇的女将深深地震撼了。遗体曝尸三天,随即送回宋营。"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朝廷闻讯大加吊唁。
据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于绍兴五年八月丁卯条记载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史书是很少为女人之死(没有强大的政治权势关系的女人)留名的,因此,在这部史书中,能为功臣夫人梁红玉之死,留下几个字,已经相当慷慨了,足见梁红玉在北宋历史上的卓著贡献及其重要地位。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一个出身低贱的女子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不管多有才,也多是红颜薄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梁红玉是个例外。梁红玉是幸运的,因为有了韩世忠,她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女将之一,但主要还是她身上那种平常女子所难有的大气和聪慧为她自己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古代社会,多数是"妻以夫荣",梁红玉却不是因为丈夫的裙带关系而获得封号,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梁红玉的文韬武略使她活出了那个年代女子少有的精彩。她英勇作战的精神、遇事镇定的性格、保家卫国的壮举、功成名就的淡定,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青史留名。
正像淮安梁红玉祠中的题词所说:"青眼识英雄(史载晋阮籍能为青白眼,常以青眼对所器重之人),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馨仰淮塬(河边之地)。"后人为怀念他们夫妇二人的崇高精神,将他们一生的事迹编成了故事争相传颂,纪念他们辉煌的一生。
"抗金菜"名扬天下关于梁红玉的传说有很多,"抗金菜"就是其中之一。
楚州的"淮扬菜"向来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楚州还有一种特产菜也闻名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就是"抗金菜"。"抗金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蒲儿菜,是蒲草的根芯,生长在楚州城内勺湖、月湖等湖沼之中。它又有"抗金菜"的美名,"抗金菜"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是与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分不开的。
相传,南宋建炎五年,金兀术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意欲一举摧垮南宋政权,一统中国。此时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正屯兵驻守镇江(京口)。这里正是两国争夺的重要地域。为了有效地扼制金兵攻势,梁红玉亲临淮安,她身披战袍,屹立城楼,鼓动全体将士誓与淮安共存亡。她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淮安城里父老全力支援,有人的出人,有粮的出粮,军民同心同德,将金兵攻势一次又一次瓦解了。
但是随着金军围城时日的增多,淮安城里粮食已所剩无几。虽然朝廷也已经调拨了粮食,可是远水不解近渴,淮安城里的父老再怎么倾力相助,也已经解决不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再拖下去只能全军覆没,梁红玉便自己想办法。她自己去寻找野菜充饥,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她看到一匹马正在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
过去饥荒年景,吃野菜还是能抵一阵子的。梁红玉立即吩咐一部分军士跟随老人去挖蒲根。回来经过加工后,分给将士们吃,有了食物就有了体力,打败金兵也更有信心了。就这样一连几个月的坚守城池,南宋军民靠吃蒲根终于击破了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计划。在金兵死伤无数的不利形势之下,金兀术决定退兵了。
由于蒲儿菜的这一大功劳,抗金胜利后,淮人便给它取名为"抗金菜",其美名由此流传开来。从此,"看似茭白嫩如笋"的蒲儿菜以其独特风味享誉大江南北,成了淮安百姓公认的美味菜肴。
蒲儿菜虽出自污泥,却洁白如玉,鲜嫩清香。
经历代大厨的不断总结实践,创制出各具特色的时令蒲肴,皆为淮安筵席上品,开洋扒蒲菜即为其中之一,它选用春末夏初的嫩蒲菜,配以上等金钩虾米与鲜鸡汤同烹,细嫩爽口,汤汁清鲜,清香四溢,为两淮地域时令名肴。
至今淮安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