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生
30461700000023

第23章 家庭常见疾病(22)

③如病儿对青霉素和以上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可选用罗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2.5~5毫克,分2次口服;或用乳糖酸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3~4次静滴。

(3)中医中药。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喘咳的范畴,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方药。

①普通肺炎。病儿表现发高热、无汗、呼吸急促、咳嗽有痰、轻度喘憋、面赤、咽红、口渴者,可用麻黄2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2克,苏子6克,银花、连翘、寒水石各9克,黛蛤散8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②重症肺炎。病儿表现持续高热不退、咳嗽喘憋、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舌质红、舌苔黄腻而干者,可用麻黄2克、杏仁、黄芩各6克,生石膏18克,鲜芦根、鲜白茅根各15克,青黛3克,生地、天竺黄、银花、连翘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③肺炎恢复期。病儿表现仍有低热不退、咳嗽痰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阴伤较重者,可用沙参、麦冬、玉竹、川贝、地骨皮、茯苓、枇杷叶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4.家庭护理:

对于患支气管肺炎的孩子,最好是住院治疗。如果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但家长应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以便使病儿早日康复。

(1)休息。病儿应充分卧床休息。卧室环境要舒适、安静、日光充足、空气要新鲜湿润,每日中午可通风一次,室内温度要适宜。

(2)饮食。应给病儿吃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在发高热时,因呼吸增快、出汗等原因,使病儿体内丢失水分较多,应给予流食,如奶类、豆浆、米汤、果汁等,以补充水分。有呼吸困难者,应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大孩子在进餐时可采取半卧位;婴幼儿哺乳时必须头高位或抱起来。对于呛咳较重者可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以免进食用力或呛咳加剧而加重病情。

(3)发热的护理。如果病儿体温超过39℃以上,可用40%~50%酒精或温水擦浴,在腋下、手心、腹股沟、胴窝及足心处多停留,会增强降温效果。病儿出汗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净,并更换衣服,防止因汗液蒸发而受凉。

(4)呼吸道的护理。注意保持病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擦净鼻涕和清除鼻痂,定时变换体位,轻拍背部,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及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对于鼻子不通气者,可于进食前10~15分钟用0.5%麻黄碱液滴鼻,以保持气道通畅。

(5)口腔的护理。病后患儿食欲不佳,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因此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饭后应给小病儿喂几口水。年长的病儿应漱口,早、晚要刷牙。

(6)注意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如病儿高热不退,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青紫时,说明病情转重,对此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方法:

(1)根据气候变化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以减少肺炎发生的机会。

(2)注意合理喂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积极预防佝偻病。一旦发现孩子患佝偻病,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3)积极预防麻疹和百日咳,定期到当地防疫部门进行预防接种。这两种呼吸道传染病常可并发肺炎。

(4)对于会走的孩子,可多叫他们活动,增强抵抗力。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又叫哮喘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儿童。患病者大多数属于过敏性体质,部分病儿有家族过敏史,也就是说其父母或近亲中有人患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能诱使哮喘发作的外界因素叫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五种。

(1)食物中的牛奶、鱼、虾、螃蟹和香料等。

(2)吸人物,如花粉、羽毛、灰尘、烟尘、汽油、杀虫药、螨等。

(3)接触物,如油漆、橡胶、染料等。

(4)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

(5)病原体,如某些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另外,情绪紧张、激动等精神刺激也能诱发哮喘发作。

1.疾病特点:

(1)支气管哮喘大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发作。少数病儿呈渐渐发病。

(2)发作时病儿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吸气时更为困难,伴有丝丝声,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青紫,两鼻翼起伏扇动。哮喘发作严重时,可见病儿在吸气时,胸骨上部及下部,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同时发生凹陷,在医学上称为“三凹征”。

(3)每次哮喘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然后呼吸困难逐渐缓解或消失。有的病儿在哮喘的同时可伴有咳嗽、咳痰。本病常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2.区别要点:

由于伴有哮喘症状的疾病较多,在识别时,应进行区别。

(1)毛细支气管炎。本病有以下三点可与支气管哮喘进行区别。

①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所致,与过敏无任何关系。

②本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儿,发病年龄比支气管哮喘为小。

③毛细支气管炎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呼吸困难。

(2)气管、支气管内异物有以下四点可与支气管哮喘相区别。

①是因异物吸入气管或支气管内所致。常见的异物有瓜子、花生米、黄豆、玉米粒、橘核等。

②当异物吸入气管后,病儿突然剧烈的呛咳,接着发生持续性的呼吸困难,可伴有呕吐。

③病儿变换体位时,若异物在气管内移位,可使呼吸困难加重或减轻。

④如果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病儿可立即死亡。

3.家庭治疗:

(1)对症治疗。哮喘发作时,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麻黄碱片,每次每千克体重1毫克,日服3次;或用0.2%舒喘灵气雾剂吸人,每次吸1下,1日3次。

(2)中医中药。

①对于哮喘痰多黏稠,胸闷或胸胁痛,恶心者,可用苏子、白芥予、莱菔子各5克,生山药20克,元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②对于哮喘伴有发热,痰黄量少,大便干燥者,可用桑白皮、地骨皮各5克,甘草2克,粳米1撮。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3)验方。桃仁60克,杏仁6克,桅子15克,胡椒3克,粳米4.5克,共研成细粉、和匀。治疗时,取药粉适量与鸡蛋清调成膏状涂予病儿双侧涌泉穴上,外盖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

4.家庭护理:

(1)休息。哮喘发作时,病儿应卧床安静休息。病室周围应保持清洁安静,室内温度要适宜,空气应新鲜湿润。

(2)饮食。病儿的饮食应本着营养丰富、易消化和少吃多餐的原则,防止过饱,否则会加重哮喘。

(3)注意观察病情。当病儿感到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干咳时,说明哮喘将要发作,此时应按医嘱应用麻黄碱口服或用舒喘灵气雾吸人,以制止发作。对于一般哮喘可在门诊治疗,严重哮喘发作应及时住院治疗。

(4)哮喘发作时的护理。哮喘发作时,病儿往往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此时家长应安慰孩子,减轻其恐惧心理,将病儿上半身垫高,使其呈半卧位,便于呼吸通畅。出汗时应及时擦干,并更换衣服,以防着凉。病儿因张口呼吸出汗,致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故应多饮水和各种果汁。痰黏稠不易咳出时,可将病儿抱起,自上而下的轻拍背部,以助于痰咳出。平时应注意观察病儿每次哮喘发作时间及接触物等,以助医生查找病因。

5.预防方法:

(1)减少接触过敏原。病儿室内不放花草和鱼缸,不与猫、狗接触。少接触油漆、橡胶、汽油等物。不用毛毯和植物花籽充填的枕头,不穿毛皮及易于飞绒的服装以免诱发哮喘。

(2)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螃蟹、奶、蛋类等。

(3)不用易造成过敏反应的药品,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巴比妥类等。如孩子所患疾病必须应用这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风湿热

风湿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性全身性疾病。病儿在发病前1~4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如咽峡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但链球菌并非直接造成人体器官损害,而是链球菌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作为一种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导致抗原与抗体相结合,并沉积在组织上,使组织溶解和破坏,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本病主要是侵犯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其中以心脏病变最为显着。

1.疾病特点:

发病急,病儿常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然后出现以下组织器官病变。

(1)心脏炎。包括心内膜炎、心肌炎,若同时伴有心包炎时,则称为全心炎。发生心脏炎后,病儿可出现心慌、气短、脉搏增快,有时还会出现节律不齐。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浮肿、尿少等。

(2)多发性关节炎。即两个以上的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多累及大的关节,如膝、踝、肘、腕等关节。不过,关节肿痛并非同时发生,而是有先有后,且无规律性,因此称之为游走性关节炎。

(3)舞蹈症。指病儿全身或部分肌肉五目的、不自主的快速运动,如时而伸舌、歪嘴、皱眉、闭眼、耸肩、四肢抖动等。

(4)环形红斑。多发生于病儿的躯干及四肢的屈侧,呈环形或半环形,边缘稍隆起。

(5)皮下结节。特点是大小不等的圆形小结,质地较硬,无痛,可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

2.区别要点:

(1)根据近期孩子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并有上述其中的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上两项次要表现,即可初步诊断为风湿热。

(2)识别风湿热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

①病毒性心肌炎。病儿有明显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很快出现心脏异常,如胸闷、心慌、心跳过快或过慢,尤以心律失常较为多见。医生在听诊时无明显杂音。

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后多呈不规则的发热,但病儿一般情况尚好,与体温不相称。此病主要是侵犯小关节,很少呈游走性,也很少侵犯心脏。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引起关节畸形,手指受累常呈梭状变形。

③关节结核。病儿有结核病或有接触结核病史,病后除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外,常伴有消瘦、低热、食欲差等症状。借助x线片可明确诊断。④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特点是起病急,有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多见于髋、膝关节。医生做关节穿刺抽液涂片检查时,可见脓球,关节液培养有化脓性病菌。

3.家庭治疗:

(1)抗生素治疗。为控制链球菌感染,彻底治疗原发病灶,医生将酌情选用以下抗生素。

①青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万~5万单位,分2次肌肉注射,连用4~6周。

②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

③头孢克罗,每日每千克体重20~100毫克,分3~4次口服。

④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交沙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毫克,分3~4次口服;也可用阿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次服。

(2)抗风湿药和激素类药治疗。

①阿司匹林,每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分4次口服,病情稳定后可减至半量维持,全疗程为3个月。

②泼尼松(强地松),每日每千克体重1.5~2毫克,分3~4口服,连用3~4周后逐渐减量,至12周后停用。

(3)中医中药。风湿热属中医风湿热痹范畴,可酌情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散风功效的中成药治疗。如活血追风丸,每次1.5~2克,日服2次;防风通圣丸,每次3克,日服2次。

4.家庭护理:

风湿热病儿一经发现应及时住院治疗,如因条件所限,暂在家中治疗时,家长应认真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休息。在急性期,病儿有发热和关节肿痛时,应卧床休息,直到急性症状消失后为止。心脏症状严重者,应卧床6~12周。心力衰竭者经治疗后无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达3~4周后,方可下床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可按病儿的心率及呼吸情况而定。若活动后出现疲劳、气短或呼吸困难时,应继续卧床休息。通常发病后到恢复正常活动所需要的休息的时间为:

①无心脏受累者,1个月。

②心脏轻度受累者,2~3个月。

③心脏严重受累伴有心力衰竭者,6个月。

(2)饮食。病儿的饮食应本着易消化、高蛋白、高糖及含维生素c的饮食原则。对有心力衰竭的病儿,应少吃多餐,防止过饱使胃膨胀压迫心脏。适当限制盐、水的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3)对有舞蹈症的病儿,要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必要时适当约束。(4)注意观察病情。对有心脏病的患儿,应注意面色、呼吸、脉搏,如果出现烦躁不安、出汗、面色苍白、气促、脉搏增快,很可能是发生了心力衰竭。对此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对有心房纤颤的病儿,如出现偏瘫、失语、腰疼痛厉害以及上下肢等部位痛时,很可能是发生了栓塞。在风湿恢复期,病儿又出现面色苍白、疲劳、食欲减退、发热、关节痛。很可能是风湿又复发。以上这些现象一经发现,都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5.预防方法:

本病的主要预防办法是,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如咽峡炎、扁桃体炎以及猩红热等。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防止受凉,减少发病机会。

先天性心脏病

1.疾病特点:

根据心脏先天缺损的部位不同,先天性心脏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心室间隔缺损。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大者可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病儿常在活动后出现气喘、呼吸困难、乏力,还可出现青紫,尤其是口唇、指甲等末梢部位明显。由于病儿身体抵抗力弱,肺部反复感染,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2)心房间隔缺损。缺损小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缺损大者,可出现消瘦、易疲乏、劳累后气促、易患感冒等,严重缺损可出现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轻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重者可出现青紫,病儿发育缓慢,易患感冒,并可导致心力衰竭。

(4)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最突出的特点是青紫,所以一般属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青紫在小儿刚出生时并不明显,一般在生后3~6个月时全身皮肤黏膜才出现青紫。病儿在吃奶或哭闹时全身青紫加重。大一点的儿童常喜欢取蹲跪动作,以便缓解体内缺氧。严重的病儿在哭闹后,常因脑缺氧出现昏厥或抽风。病儿的手指和足趾呈鼓锤样,身体发育比正常小儿慢。

2.区别要点:

根据以上病症特点,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可通过心电图、x线片,必要时通过心导管检查可确定诊断。

3.家庭治疗:

治疗主要是施行外科手术纠正畸形。手术宜在学龄前进行。病情严重的需在婴儿期施行,病变轻者可不必手术,而采用内科治疗,包括防治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儿通过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一般都可正常生长。但在术前或采用内科治疗中家长应作好护理工作。

4.家庭护理:

(1)饮食。婴幼儿期的病儿,一般出现吃奶无力、速度慢、易疲劳,因此在喂奶时要注意耐心,做到定时定量,每隔2~3小时喂一次,奶量要根据婴儿生长情况逐渐增加。喂奶后应将病儿右侧卧,以防溢奶后吸入气管而引起肺炎。人工喂养的病儿,应按医生指导按时增加鱼肝油和钙片,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应多吃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类的食品,如鸡蛋、瘦肉、鱼、豆腐等,并多吃青菜和水果。要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防止吃的过饱,增加心脏负担而发生心衰。

(2)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流行病多发季节应少去公共场所。病儿的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最好在18~21℃之间。要防止室温忽冷忽热,以免感冒而诱发肺炎。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多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