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何种喉病,可刺少商穴(在两手大拇指去指甲根角约韭菜叶之宽,约1分许)、委中穴(在两腿弯之中央处即是,用手沾温水轻轻拍打,即现紫细红纹,在红纹上用三棱针点)二处,出血即愈,再用大蒜2瓣,捣烂敷贴经渠穴上用小蚌壳盖住扎好,或用其它之物包扎亦可,片刻后会觉微辣即揭下,内起1泡,用针挑破,流净黄水即愈。
12.蛋清浸白糖治慢性咽炎
取白糖50克,鸡蛋2个;将鸡蛋的蛋清取出用碗盛着再把自糖放进去,待白糖化开后便可服用了。每次服2小勺,每日早午晚服,服完再做。1周后咽炎转轻,半月后痊愈。
13.伤湿止痛膏治咽喉肿痛
取伤湿止痛膏贴在上廉泉穴上,可治咽喉肿痛。上廉泉穴在喉结上方、舌骨下缘的凹陷处。
14.银耳治咽喉炎
取5~8克银耳,用水泡开后烧煮加糖服用,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慢性咽喉炎及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15.吃风油精可治咽喉肿痛
倒风油精3~5滴于汤匙内,慢慢咽下,即可奏效。此法对于干咳引起的喉痛也有效。
16.喝凉白开水防治咽炎
经常患咽炎患者,早晚喝1杯白开水,尤其是早上空腹喝效果更好。可以滋润咽喉,长期坚持,可以降低发病次数。
17.香油冲鸡蛋治声音嘶哑
用1个新鲜的生鸡蛋,磕入碗中,放适量香油及白糖,一起打散,用滚开的水冲熟喝下,每天早晚各喝1次。
18.醋、聋治声青嘶哑
将100毫升食醋放入搪瓷器皿,加入1只带壳鸡蛋,煮沸10~15分钟,然后去蛋壳,再放入醋中煮10~15分钟,醋、蛋一起服用,可治声音嘶哑。
19.猪肤汤治咽喉炎
300克猪皮,75克炒出香味的米粉,50克蜂蜜加适量的水,放在一起熬汤喝,对治疗咽炎有疗效。
20.萝卜治咽炎
取100克白萝卜,带皮切片,加200克水,煮沸20分钟,取汁加适量白糖或冰糖,1次服完,每日2次,忌食海鲜,连服3天可治咽炎。
21.蛇蜕治扁桃腺炎
蛇蜕(即蛇皮,中药店有售)3~5克,瘦猪肉100克,放锅中加水煎汁200~250毫升,饭后1次服下,每日1剂。可连服2~3剂。病情较重伴发热者,加鬼针草10~15克同煎。若是小儿,每次的药汁可分2~3次服完。
22.南瓜、冬瓜治慢性扁桃腺炎
南瓜花50克,鲜芦根100克,用水煎服,每日早晚2次。
冬瓜瓤100克,土豆50克,山楂40克,用水煎服,每日早中晚3次服。
甘草44克用水煎服,每日早中晚3次服。
23.蒜泥外敷治扁桃腺发炎
将1瓣蒜捣烂成泥,睡觉前置于手的合谷处(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上面罩1个小瓶盖,4周用胶布封住,第二天即起1水泡(水泡大小随蒜泥多少而变,5~10岁的小孩可用半瓣蒜泥),让水泡慢慢地吸收即可。不能人为弄破,否则会感染发炎。
24.薄荷甘草茶保护嗓子
薄荷甘草茶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在冲茶时,放入2~5克薄荷、1~3克甘草即可。常饮此茶,对咽喉痒痛和咳嗽有极佳的防治作用。
25.干漱口治咽炎
每天早晨起床后静坐床边,闭住嘴唇,上下牙扣紧,做漱口动作,连续几十次,口中产生的唾液分几次咽下。
26.苋菜治咽炎
鲜苋菜30~60克,捣烂取汁或加水煎,与蜂蜜或白糖一起调匀饮服,可治咽炎或扁桃体炎。
27.蝉蜕治嗓音沙哑
如声音突然沙哑,可取6克蝉蜕研成粉末,加水煎服,可以见效。
28.食用大白菜可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患者应多吃大白菜,勿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慢慢就可解决这种痛苦。
29.淡盐水能润嗓明目
演员演出前喝点淡盐开水,可避免喉干、声哑。沙眼和结膜炎患者,每天清晨用淡盐水洗眼,有明目和治疗作用。
30.香菜、冰糖治声音沙哑
香菜(鲜品)30克,冰糖10克,茶叶1大勺。食盐1撮。一齐放碗内,用开水冲泡,另从火中夹起1块烧红的木炭,投入碗内,盖好,5分钟后过滤取汁饮服。轻者1次即愈,重者2~3次可愈。
31.金针根炖鸡蛋治声哑
取金针花头1把,去叶留根须,洗净稍加切细;鸡蛋1个用筷子在蛋壳上轻轻敲出裂纹,但不可敲破让蛋汁流出,连同金针头加水3碗,放锅中炖30~40分钟后,将汤汁倒出,分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轻者2付即可,重者连服3~4付见效。金针花头就是金针花整棵草的根部,拔起后取其根须使用。自行采摘应注意是否喷过农药。
32.皮蛋、冰糖治声音沙哑
皮蛋(俗名变蛋)2个和冰糖50克,同煎1大碗汤服之,早、晚各服1次,1~2付可愈。
33.黄瓜霜治扁桃腺炎
取成熟大黄瓜1条,切开顶端,剜去瓜瓤及种子,填入明矾令满,仍以原盖盖上,用竹签钉牢,将瓜装入网线袋中,挂在阴凉通风处,数天后,瓜皮上不断冒出白霜,用洁净鹅毛扫下,装瓶中,此即黄瓜霜。用黄瓜霜吹喉,1日数次,可以吞咽,如果没有明矾,可用芒硝代替。
34.鸡蛋治疗喉痛音哑
将新鲜鸡蛋的蛋清分离出后,反复搅拌调打,直到极像白雪一样的泡沫备用。取红茶和冰糖适量,放入茶杯。以沸水冲之。茶沏好后倒入盛装泡沫的碗内,泡沫即漂浮水上,趁热饮用,疗效良好。
35.大蒜治鱼刺鲠喉
取1瓣大蒜横切断,塞人鼻孔,使其不透气,再干咽白糖1汤匙,不要饮水,鱼骨鲠喉即可消除。
36.橄榄核汤可解鱼骨鲠喉
用橄榄核煎1碗汤,慢慢地、少量地一口一口咽下,使橄榄核汁充分接触喉中鱼刺,可使鱼刺软化,解除痛苦。
37.鸭肫皮治鱼刺鲠喉
将5克鸭肫皮炒酥研成细末,分2次吞服,再用温水漱口,可去除鲠在喉咙里的鱼刺。
38.南瓜子壳、冰糖治鱼刺鲠喉
鱼刺鲠喉时,可用南瓜子壳煅灰,与冰糖一起咽下,即可治愈。
39.异物堵塞气管抢救法
如果偶然有人把异物吸入气管,不必惊慌。抢救者应立刻站在患者背后,右手握拳,用拇指按住患者肚脐正上,肋骨正下处。用左手提住右手拳,用力向上推压,重复这个动作,患者可把气管中的异物吐出。患者也可借助椅背、桌边进行自救。
40.吞食韭菜治鱼刺卡喉
将一把不切碎的韭菜炒熟,然后吞咽下去,能去除卡喉鱼刺。
41.维生素C治鱼刺鲠喉
在口中含1片维生素C,缓缓咽下,化开的药液数分钟后会软化鱼刺。
孕期常见疾病
孕期常见的生理现象
孕期可出现一些生理现象,这些现象不是病,是怀孕后正常的生理反应。因此不须治疗,但是这些生理现象须和某些疾病所出现的类似症状相区别,以免造成误诊。
(1)怀孕后小腿浮肿:有的孕妇在怀孕后5~6个月时,脚面或小腿出现浮肿。表现是,在白天工作后出现浮肿,休息一夜到第2天早晨浮肿消退。浮肿的程度较轻,一般不超过膝关节。经医生检查血压不高,化验尿也正常,这种浮肿是怀孕后的正常现象,也叫生理性水肿。主要是由于怀孕后体内对水分和盐类的代谢力降低,造成水在体内潴留所致;另外,怀孕后子宫逐渐增大,影响下肢血液循环,都是造成小腿浮肿的重要原因。所以这种现象不是病,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但对于怀孕后小腿浮肿需要认真观察,如出现以下现象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如果怀孕5~6个月后,小腿和脚面出现明显的浮肿,经过休息后浮肿不消失,或大腿、腹壁、阴部,甚至全身出现浮肿者,这就属于病象,应找医生进行诊治。如果浮肿还伴有高血压,尿中有蛋白,很可能是发生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此应积极进行治疗,否则会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
如果在怀孕3~4个月时出现明显的浮肿,很可能合并了肾炎、心脏病、肝脏病。对此应结合以往病史给予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尿、肝功能和心脏,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2)怀孕后白带增多: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都有少量的白带。正常的白带,外观呈白色,无气味,身体也不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怀孕后白带要比正常时增多,孕妇常感到阴部经常湿润。这是由于怀孕后,阴部、阴道、子宫颈等处血液循环旺盛,水分增多,因而阴道分泌物也增多所致。
这属于孕后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病。如果怀孕后白带明显增多,并伴有阴部瘙痒、灼痛等症状,很可能是合并了霉菌性阴道炎。另外,子宫颈炎、生殖器肿瘤也都可造成白带增多,对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3)怀孕后腿肚子抽筋:怀孕后容易出现腿肚子抽筋,尤其是到怀孕末期就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体内缺钙所致。因为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骨骼发育,母体需要的钙质就要明显的增加。如果所吃的食物中的钙质不足,体内血钙就会低,而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强,所以就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另外,劳累、下肢受凉、潮湿和体内缺乏维生素B、c、D等,都可引起腿肚子抽筋。因此这种现象不是大病,对身体不会有大的影响。只要平时多吃含钙的食品如粗粮、鱼、虾和青菜等就行了。如果出现频繁的抽筋,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适量的钙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劳累和受凉。
(4)怀孕后腿起青筋:有的人怀孕后阴部和小腿起青筋,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这主要是怀孕后全身血量增多,使血管内的压力增高,四肢末梢血管扩张,再加上怀孕后子宫体积增大而压迫盆腔血管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轻者可感到小腿发胀、发沉,重者还可出现浮肿,对此无须进行治疗,因为大部分静脉曲张在产后都能自然消失,恢复原状。只要晚上睡觉时把下肢适当垫高些,使下肢静脉血回流通畅就行了。对于静脉曲张严重的,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走路,劳动时注意不要将曲张部位磨破。如发生在阴部,可用软的布或棉花把阴部垫好。一旦磨破后,可局部涂抗生素药膏,然后用绷带包扎,并卧床休息几天,以防止感染。
(5)怀孕后下腰痛:在怀孕后期常可出现下腰部痛,这是因为增大的子宫压迫骨盆关节所致。因为怀孕后期子宫的重量可达6千克左右,这些重量全靠骨盆来负担。另外,骨盆各关节和韧带在怀孕后也变松弛,再加上子宫的压迫,致使骨盆关节和韧带受牵拉,所以在怀孕后期会出现下腰痛。如果劳累或食物中缺钙,痛的就会更重些。对此思想上无须忧虑,待孩生下来后自然会好的。对于疼痛明显的,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一下,以便排除其他疾病。如妊娠期耻骨联合分离时也可出现类似现象。对于原患脊椎、骨盆、下肢关节疾病者,应根据情况给予治疗。
月台位不正
1.疾病特点:
胎儿在子宫内有各式各样的姿势和位置,前者称胎势,后者称胎方位。正常的胎位是指胎势和胎方位都是正常。正常的胎势是胎头俯屈着,躯干和四肢紧靠拢在一起。正常的胎方位不仅头部朝下,而且胎头的枕部(后脑勺)必须朝向母体骨盆的左前方,前者称左枕前胎方位,后者称枕右前胎方位。只有这样的胎势和胎方位才算正常的胎位。
2.区别要点:
胎位不正,是指胎头不俯屈,如颜面位和额位等;有的虽然胎头朝正,但胎头枕部却朝向母亲骨盆的其他方向,如左横方、右横方、左后方、右后方等。至于臀部(立坐、坐盘生)或横位,当然更属于胎位不正了。
3.家庭治疗:
(1)一般处理:胎位不正的主要危害是临产时造成难产,如果处理不当,还可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怀孕后必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怀孕6~7个月以前,发现胎位不正,一般关系不大。因此阶段胎儿体积还小,而且羊水多,胎儿在子宫活动范围较大,胎位往往不固定,多数能自行转过来,不需做任何处理。对于怀孕7个月以后的胎位不正,就应采取下述方法转正过来。如属于臀位的,可叫孕妇采用膝胸卧位,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或用手法进行转位;如为横位,则应请医生进行手法转位;若是怀孕9~10个月,尤其是临产前发现胎位不正,此时因胎儿较大,胎儿与子宫壁贴近,胎位比较恒定,自然转正的机会很少,对此应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理。
(2)中医中药:
方一:生姜30克。用水洗净,然后捣成泥状,分别贴敷于双侧“至阴穴”处,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使姜泥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如干燥后,可重新更换,自敷贴24小时后,做B超检查,如果未矫正,可连续用3~5日,至矫正为止。
方二:当归12克,川芎9克,升麻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日后进行胎位检查,如已转成横位时,加用怀牛膝6~9克,助其归正;如已转成正位后,则用宽布条或长毛巾缠裹腹部使其稳定。
方三:当归、焦白术、白芍、茯苓、泽泻、川断、菟丝子、大腹皮各9克,川芎、紫苏叶、陈皮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体息2日后复查,胎位尚未转正者,可再服3剂。
方四:生黄芪、荆芥、川贝母各3克,川芎、当归各4.5克,羌活、甘草各1.5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妊娠6~7个月者服1剂;7~8个月者服2剂;8~9个月者服3剂。服药10日后复查胎位,如果转为正常胎位后又异常者,可按月份大小再服数剂。
方五:桑寄生15克、炒黄芩、炙黄芪各12克,苏梗3克,党参、炒白术、当归、枳壳各9克,川芎4.5克,升麻1克,炙甘草、砂仁各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一般连用5~13剂可见效。
方六:当归、川芎、党参、白术、白芍、川断、枳壳、熟地、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大多数服2~3剂胎位即可转正,一般在服第2剂时,腹部可有隐隐胎动感。在服完3~5剂后,应进行复查胎位。
简易疗法:用艾条灸“至阴”、“窍阴”二穴,每次灸30分钟,每日2次。灸时患者的裤带应放松。胎位转正后,如腹壁松弛,可用布包扎。
4.家庭护理:
怀孕后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时,应注意有无骨盆异常、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腹壁松弛、腹内或子宫内肿瘤、前置胎盘等。初产妇更应注意骨盆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病情,发现以上异常变化,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流产
妊娠不满20周,胎儿不能存活而中断妊娠者,称为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者称为早期流产,12周以后者为晚期流产。其中以早期流产发生率高。流产不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而且可因急性出血或严重感染而危及孕妇生命。孕卵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0%;另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体内孕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不足等;全身性疾病,如急慢性传染病、心脏病、肾炎、高血压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糖尿病等;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炎症、子宫肌瘤、畸形等;精神和神经因素,如因精神创伤而过度悲伤、恐惧等;外伤以及母儿间血型不合都可引起流产。
1.疾病特点:
流产的主要特点是阴道流血和下腹痛。一般早期流产常是先有阴道流血,后有下腹痛;晚期流产是先有下腹痛,后出现阴道流血。
2.区别要点:
根据流产的病症经过分为以下几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