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
30341000000012

第12章 二类动物疫病(6)

环卵沉淀反应:以受检血清一滴置载玻片上,再加入冻干血吸虫卵100个,用盖玻片盖上并以蜡封,置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取出置显微镜下观察,凡虫卵周围出现块状或索状的虫卵为阳性反应卵。阳性反应卵占全片虫卵的2%以上时,该血清判为阳性。

【防治】

严格管理人畜粪便,不使新鲜粪便落入有水的地方,畜粪进行堆积发酵,不使用新鲜粪便做肥料。搞好饮水卫生,严禁家畜与疫水接触。选择没有钉螺的地方放牧。消灭钉螺,可采用土埋、围垦及药物灭螺。灭螺药物有氯硝柳氨、茶子饼、石灰等。

治疗病畜可用下列药物:①吡喹酮(8440),牛每千克体重30毫克,一次口服,最大用药量黄牛以300千克、水牛以400千克体重为限。山羊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次口服。②硝硫氰胺(7505),牛、羊均为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口服,最大剂量黄牛以300千克、水牛以400千克体重为限,山羊按实际体重给药。

三、绵羊和山羊病

(十八)山羊关节炎脑炎

山羊关节炎脑炎是由山羊关炎脑炎病毒引起的山羊持续性感染,是一种慢病毒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山羊羔脑脊髓炎和成年山羊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病原】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或进行性肺炎病毒颇为相似。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pH7.2~7.9之间稳定,pH4.2以下很快被灭活;56℃1小时可以完全灭活奶和初乳中的病毒,但在4℃条件下则可存活4个月左右。对多种消毒剂如甲醛、苯酚、乙醇溶液等敏感。

【流行病学】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传染源为病山羊和潜伏感染山羊。易感动物为山羊,自然情况下不感染绵羊,易感性无年龄、性别和品系差异。带毒母羊所生羔羊,当年发病率16%~19%,病死率80%以上。主要通过乳汁,其次是感染羊排泄物(如阴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等)经消化道感染。群内水平传播需相互接触12个月以上。

【临床症状】

临床可分三型:脑脊髓炎型、关节炎型和间质肺炎型。各型独立发生,少数有交叉。

脑脊髓炎型:主要见于2~4月龄羔羊,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多于3~8月发生。潜伏期53~151天,患羊精神沉郁,跛行,后肢不收。进而四肢僵硬,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的病例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和转圈运动,经半月到1年后死亡,有的终生留有后遗症。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症状。

关节炎型:主要发生在1周岁以上成年山羊,病程1~3年。典型症状是关节肿大和跛行,即所谓“大膝病”。膝关节和跗关节也不例外,病情渐进性加重或突然发生,病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湿热、波动、疼痛及轻重不一的跛行,进而关节肿大如拳,活动受限,常见前肢跪地行走。有时病羊肩前淋巴结和腘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环枕关节囊和脊椎关节囊高度扩张。透视检查,关节囊腔扩大,周围软组织水肿,严重者关节骨骼密度降低,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坏死、纤维化或钙化。滑液浑浊呈黄色或粉红色。

间质性肺炎型:比较少见,无年龄差异,病程3~6个月。患羊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湿罗音。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关节及肺脏,其次是乳房。

中枢神经主要见于小脑和脊髓的白质,偶尔见于中脑。当从前庭核部位将小脑和延脑横断,常见一侧脑白质中有棕红色病灶。镜检,病灶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状纤维增生形成管套,管套外围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纤维有程度不一的脱髓鞘变化。

肺脏轻度肿大,质地坚硬,呈灰白色,表面散在灰色小点,切面可见大叶性或斑块状突变区,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时支气管充满浆液及黏液。镜检,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增生浸润,甚至形成淋巴小结。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间隔增厚。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肺泡萎缩及纤维化。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肿胀,有波动,皮上浆液渗出,关节囊肥厚,滑膜常与关节软骨粘连。关节腔扩大,充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其中悬浮纤维蛋白条索或血凝块。滑膜表面光滑,有时可见突起的小结节。长久病例,透过滑膜常见软组织中有钙化斑。镜检,滑膜绒毛增生折叠,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灶状聚集。严重者,滑膜及周围软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性坏死、钙化和纤维化。

乳腺除乳房炎病例外,乳房大体结构正常。少数病例肾脏表面有灰白小点。

【诊断】

1.根据病史、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制定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替代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原分离与鉴定:取有临床或亚临床症状的病例的外周血液或乳中白细胞与适当的绵羊或山羊细胞混合培养分离病毒。也可取感染组织来分离病毒。用免疫标记、核酸识别试验和电镜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查: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国际贸易指定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试验(仅用于实验室)、奶抗体测定试验(可用于奶山羊群)。

病料采集:无菌取周围血或刚挤下的新鲜奶或抽出关节液,立即进行实验。以无菌手术收集病变组织,置于灭菌HBSS或细胞培养液中待用。

【防制】

目前无特效疗法,也无疫苗。主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血清学检查。对患病动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处理,扑杀病畜。

(十九)梅迪-维斯纳病

梅迪-维斯纳病是由梅迪-维斯纳病毒引起成年绵羊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病程缓慢、进行性消瘦和呼吸困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肺和流向这些组织的淋巴结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病原】

梅迪-维斯纳病毒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成员。病毒在pH7.2~7.9之间最稳定,在pH值≤4.2以下易于灭活,在56℃经10分钟可被灭活。4℃条件下可存活4个月。该病毒可被0.04%甲醛或4%酚及50%乙醇灭活。对乙醚、胰蛋白酶及过碘酸盐敏感。

【流行病学】

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病羊、潜伏期带毒羊脑、脑脊髓液、肺、唾液腺、乳腺、白细胞中均带有病毒。病毒可长期存在并不断排毒。本病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可通过吸入带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或通过采食含有病毒的乳汁、饲料、饮水等感染。易感动物主要侵害羊,以绵羊最为易感,并且多见于2岁以上的绵羊。

本病多呈散发,但不同地方可呈地方性流行,在老疫区由于动物适应性变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感染率和发病率均大大降低,危害也随之减轻。

【临床症状】

潜伏期2年以上。

临床症状可分为梅迪病(呼吸道型)和维斯纳病(神经型)两型。

梅迪病(呼吸道型):又称进行性肺炎。病程数月或数年。患病早期出现体重减轻和掉群,行动时呼吸浅表且快速。病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和干咳。终因肺功能衰竭导致缺氧而死亡。

维斯纳病(神经型):病程可长达几个月或1年以上。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绵羊,病初体重减轻,经常掉群,后肢步态异常,随病情加重而出现偏瘫或完全麻痹。

【病理变化】

梅迪病(呼吸道型):剖开胸腔可见肺不塌陷,肺各叶之间以及肺和胸壁有时发生粘连。病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淡灰黄色或暗红色,触感橡皮样,切面干燥。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间质发白。组织学检查为间质性肺炎变化。

维斯纳病(神经型):病程很长的病例可见后肢肌肉萎缩,少数病例的脑膜充血,白质切面有黄色小斑点。组织学检查脑膜下和脑室膜下出现淋巴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浸润和增生。重病的脑、脑干、桥脑、延髓和脊髓的白质广泛遭受损害,由胶质细胞构成的小浸润灶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区,并趋于形成坏死和空洞。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替代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原分离与鉴定:取有临床或亚临床症状的病例的外周血液或乳中白细胞与适当的绵羊或山羊细胞混合培养分离病毒。也可取感染组织来分离病毒。免疫标记、核酸识别试验和电镜可对病毒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查: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国际贸易指定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试验(仅用于实验室)、奶抗体测定试验(可用于奶山羊群)。

病料采集:无菌取外周血或刚挤出的新鲜奶或抽出关节液,立即进行实验。以无菌手术收集病变组织,置于灭菌HBSS或细胞培养液中待用。

3.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肺腺瘤病、细菌和寄生虫性肺炎相区别。

【防制】

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疗法。本病主要依靠严格执行检疫、淘汰病畜等综合防制措施。发生本病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规处理。

四、猪病

(二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名经典猪蓝耳病)是由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死产和产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病毒在37℃12小时毒力下降50%,37℃48小时,56℃45分钟丧失感染力。4℃1个月、-70℃4个月感染力不受影响,感染猪的肺组织Hank’s液匀浆内的病毒在-70℃保存18个月毒力不变。病毒无血凝活性。pH低于5或高于7的环境下很快被灭活。

【流行病学】

本病传播迅速,污染严重,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粪便、尿液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

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空气(风)传播,经呼吸道感染。鸟类、野生动物及运输工具也可传播本病。感染初期(病毒血症期)公猪精液可传播,也可经孕畜垂直传播。

感染动物仅见于猪,其他动物未见发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以母猪和仔猪易感,症状也较严重。

【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14天。

临床表现为病猪拒食,母猪流产和仔猪出生后呼吸困难。

繁殖母猪:高热达40℃~41℃,厌食和嗜睡,呼吸迫促呈腹式呼吸或过度呼吸。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尾部和腿发绀,尤以耳部最明显(因此称蓝耳病)。妊娠晚期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弱仔和产木乃伊。

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刚出生仔猪,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以2~28日龄仔猪感染后症状最明显,死亡率高达80%,耐过仔猪因体质弱或易继发感染而不易饲养。

公猪:表现为咳嗽、厌食和嗜睡,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

育肥猪:发病率低,仅2%,有时达10%。表现为高热、咳嗽、气喘、腹泻。

【病理变化】

本病病理变化不特征。PRRS造成的组织学损伤,主要取决于病毒感染的程度以及继发感染的出现。常见的病变为局限性间质性肺炎。有时还可观察到其他组织损伤如淋巴细胞性心肌炎、鼻炎及脾炎。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和鉴定:从病猪的血清、腹水或组织器官中分离病毒,并采用特异性抗血清免疫染色来鉴定病毒。

血清学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易于操作,最为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已有商品化的试剂盒)、免疫荧光试验、血清中和试验。

病料采集:采集流产死胎、新生仔猪的肺、心、脑、肝、肾、扁桃体、脾、外周血白细胞、支气管外周淋巴结、胸腺和骨髓制成匀浆用于病毒分离;也可采发病母猪的血清、血浆、外周白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防制】

发现病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受感染威胁猪场或发病猪场可接种疫苗控制疫情。

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引进猪时要进行严格检疫,防止本病传入。引进猪后,应隔离饲养3周以上,并经抗体检测阴性后才能混群。

(二十一)猪乙型脑炎

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猪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

【病原】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病毒在动物血液中繁殖,并引起病毒血症。病毒不耐脂溶剂;最稳定的pH为7~4,pH大于10.0或小于5.0都能使病毒迅速灭活。对热敏感,能耐低温和干燥。用冰冻干燥法在4℃可保存数年。

常用的消毒药物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如2%的烧碱、3%的来苏尔。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小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最主要的扩散宿主。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批易感性高的仔猪,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所以猪是乙脑病毒最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马属动物、猪、牛、羊、鸡和野鸟都可感染。马最易感,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人亦易感。

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9月份蚊虫孳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

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结膜潮红,有的视力障碍。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

【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