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意义和目的
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都在进行着维持生命的不停止的活动。如果人的活动减少,组织器官和整个机体就会衰萎,抗病能力下降,而适当的活动,尤其是经常参加旅游运动,可以促使体内各个器官的组织机能状况更为良好,从而使人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旅游者在远足跋山涉水之中.活动了身体筋骨关节,锻炼了体魄,使人气血流通,利关节而养筋骨,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
增加知识:游风景名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看一部实在的历史,它能给人知识,给人力量,这是因为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理环境,令人知识面为之一宽。尤其是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远古文化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工程、寺庙石窟、陵寝墓葬、雕刻绘画、园林建筑,以及革命文物和纪念地.遍布各地。踏着祖先的遗迹、欣赏古代匠师的艺术杰作、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发寻古探奇之幽思、汲取精神营养.别有情趣。
饱览风光:当人们投身于大自然、田园花草、溪泉潭瀑、深山密林,这一切一切的大自然奇观,优美恬静的环境,秀丽的山水风光。会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身临其境、解脱市井喧嚣,进入清新意境.可尽情品领大自然的恩泽,享受山野情趣:或清夏避暑、沐浴和煦阳光,颐心养性。在开阔了眼界、松弛了紧张情绪的同时,又呼吸了大量新鲜空气,对身体极有好处。
陶冶性情:在中华大地的青山绿水之畔,留下了数不尽的令人缅怀的遗踪胜迹。再加上名人身后的纪念场所,名人笔下的山川风貌,以名人命名的景致,成为分布广泛的旅游胜地。它们融汇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显现了历史风貌、人物事业、山川景胜、造型艺术。寓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于觅古览胜之中,并伴有浓重的审美情趣。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极大地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们乐而忘归,沉浸在身心愉快的海洋里。近年来,不少旅游胜地、各种形式的游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这样又可把旅游和娱乐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心中的杂念尽除,烦恼顿消,充满喜悦,无比畅快,达到“空人心”、“悦身性”的境地。
热爱祖国: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异乡情调,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诸如生活习俗、服饰打扮、节日活动、民居民宅、土特名产、乡土风味,对于久居大城市的人们来讲,无不具有引入入胜的魅力。此外,在我国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上,名哲先贤、科学巨辈、文艺大家、骚人墨客、政冶豪杰、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层出不穷,以上的这些在不少旅游之地均有显现,使人们在看了这些以后。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特别是不少地方的用新技术装备兴建的现代工程,不仅是巨大的生产力,也是饶有兴致的旅游资源。身临其地,目睹其宏伟气魄和先进技术,会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气息,令人开阔胸襟、振奋精神,从而产生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
旅游中的保健
随着国际、国内旅游活动的快速增多,与之相应的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了。这就是旅游保健学。所谓旅游保健学,就是研究和探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自我保健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实质上是一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活动筋骨、对人体身心健康极其有益的活动。但要达此目的,必须注意旅游保健,否则事与愿违。如有的人患有晕动病。若不懂得克服晕车晕船的知识,又怎样能旅游好呢?坐飞机旅游已成为时尚,但一些人却不适乘飞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蜜月旅游,但怎样注意性保健,又如何避孕,这里面有许多学问。又比如,不少人现在喜欢野游,即到荒山野岭处旅游,但如何避免蛇的咬伤.野蜂的蜇伤,也是旅游者必备的常识。此外,旅游中得了病,怎么自救?旅游中,又怎样注意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旅游保健学研究的问题。可见,旅游保健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了养生学、康复学、运动学、营养学、疾病防治、气象学、地理学、性学、心理学诸多学科的内容,不仅从事旅游工作的同志需要了解,普通旅游者也应该略知一二。总之,旅游离不开保健,旅游需要保健,旅游保健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旅游者的保健参谋和顾问。
下面再谈一谈旅游保健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形神兼养:旅游活动不仅要做到“动形以健身”,而且还要借以舒展情怀,修身养性,即形神兼养,只有这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因人、因地、因时旅游:所谓因人旅游,是说人们年龄、性别、体质、职业不同,所选择旅游的地点、项目、季节,要有所差异。所谓因地旅游,是说旅游的地点不同(指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的不同),卫生保健的方法应不同。所谓因时旅游,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卫生保健亦应有别。
畅通经络: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气血调和,人体才能健康无病。因此,如何保持经络通畅,这是旅游保健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综合调养:旅游活动是集衣、食、住、行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旅游保健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至于旅游活动的保健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如骑自行车旅游的保健,登山活动的保健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旅游中的精神保健
众所周知,现代人在获得了相当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享受。而旅游观光、周游世界.便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家、大诗人,如徐霞客、王羲之、自居易、苏轼等都是喜欢旅游的。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去接近大自然,山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是大自然对人们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于曲折,峰岭之胜、在于深秀,提高心理素养,是旅游者尽兴游览,陶冶性情的重要环节。要使旅游有修身养性的妙用,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文化和鉴赏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上下5000年光辉灿烂文明史上,名哲先贤、科学巨辈、文艺大家、骚人墨客、政冶豪杰、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层出不穷、光芒四射。他们不仅给后世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精神财富,而且在中华大地的青山绿水之畔、乡镇市井之间,留下数不尽的令人缅怀的遗踪胜迹,再加上名人身后的纪念场所、名人笔下的山川风貌,以名人命名的景致。成为分布广泛的旅游地。它们融汇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显现了历史风貌、人物事业、山川景胜、造型艺术,寓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于觅古览胜之中,并伴有浓重的审美情绪。此外,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远古文化遗址、历史文化名域、古代工程、寺宙石窟、陵寝墓葬、雕刻、绘画、园林建筑,以及革命文化和纪念地遍布各地。踏着祖先的遗迹,欣赏古代匠师的艺术杰作,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发寻古探奇之幽思,汲取精神营养,别有情趣。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旅游活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极好活动,经常参加旅游,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福利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和虚弱现象”。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不仅要躯体无病,而且还要精神愉快,心理上健康。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影响人体情况将越来越显得复杂,重视、发展和创造精神保健和心理疗法显得更加重要。而积极发展和参加旅游活动,则是精神保健和心理疗法的重要一环。
旅游活动尽管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保健.但要圆满地达到旅游的目的,在旅游中还必须加强精神保健,具体做法是:
(1)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莫如养性,养性莫若养法”,“有法则乐,乐则能久”,就是说,养生要养其根本。人的思想、情志、心理等是生命的根本。只有有了好的道德风貌,精神才能安静、平和、乐观、愉快。
好的道德风貌之一。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因为信心是生活的主宰,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社会上任何事情能否成功,信心是前提。又怎样培养信心呢?坚持旅游是方法之一。不少人都攀登过华山,当游人来到青柯坪时,坪东有一巨石,叫做“回心石”,此石正处于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崖之下。游人至此,仰观千尺嶂,但是悬崖蛸壁之上,陡窄的石梯盘旋而上,直插云霄,一般年老体弱或没有勇气的人,面对此险境,便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回心转意、循原路而下,所以称此石为“回心石”。其实,这里并不是华山最险之处。如欲领略华山险峰的无限风光,自应知难而进,勇往攀登。可见,旅游能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尤其是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独生子女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极力羡慕西方的物质生活,往往是一去不复返,忘掉了养育他们成长的伟大祖国。而通过旅游.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可以深深感觉到,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为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中国的山水风景和名胜古迹各有特色。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自然美,往往同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所反映的人工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风景名胜所特有的风格。人们假如能常到有风景名胜的地方去旅行,不但会得到难得的美的享受,更会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雄伟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将帮助您陶冶情操.涤荡心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祖国,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的,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个公民,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
(3)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开朗和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性格开朗的人。能较好地调畅情志,所谓“乐而忘忧”,情绪正常,气血流畅。才能加强对神的滋养,有益于健康。2000多年前的《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排除不良情绪因素、防止衰老的最好的精神安慰剂。
实践证明。旅游活动是培养开朗乐观性格的最好途径。清代袁枚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作家,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平生以游历名山为最大情趣,高兴起来,还在山巅奔跑,领略“万山随我同奔腾”的情趣,正如友人为他八十大寿写的贺词里所说:“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游乐场所如雨后春笋,其中富含知识乐趣和新颖奇趣的项目.使得许多旅游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对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亦很有帮助。
总之,旅游活动是极好的精神保健活动,人们可以通过旅游,振奋精神,使心中的杂念尽除,充满喜悦,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旅游中吃的保健
在旅游活动中,吃的保健尤其重要。一方面,旅途上大量消耗体力,急需补充营养;另一方面,长途旅行身体疲劳,往往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如果再遇到“水土不服”,恶劣的自然气候影响,或买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会使吃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因此,如何吃好,这是旅游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保健,首先是要做好吃的保健。
如何理解旅游中“要吃好”。
所谓“要吃好”,并不是说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鸡鸭鱼肉.越丰盛越好;或者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而是要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饮食,达到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的目的。如果是攀登高山或长途骑自行车旅行,体力消耗很大的,就要适当多吃点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若汗出较多,要多喝点水或汤,最好多吃些能生津液的水果,如梨、甘蔗等,同时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尤其是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菠菜、韭菜等,这样能防止大便干燥,促进体内代谢。总之,旅游中的“要吃好”,是以能迅速补充身体所消耗的能量为准则,既不能营养过剩,又不能营养不足。
根据旅游的地点、时间长短、季节的变换,自带一些食品。
一般地说,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食品可少带或不带;而到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地区去旅行,必须带足食品。若是夏季旅游.食品宜少带,或不带,因为要注意食品过夜变质。如熟肉存放在22~24℃的气温下,6个小时即可腐败变质。被细菌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能再吃,即使加热也不能食用,因为细菌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会有各种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类、热原质等,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害。如果天气过热,食物虽未变质,在第二天食用前仍应加热,而且要热透,以求灭菌。冬天则不同,可稍多带些食品。旅游时间短的,可不带或少带;而时间长的,则要有针对性地带一些。
为什么要自带食品呢?一方面是以备在旅游活动中遇不到合适的吃饭地点。另一方面不少旅游者经济不大宽余,而旅游活动是高消费项目.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自带食品既节约,又方便,可及时补充营养。但自带食品要全面,切勿只带主食,不带副食,水果、蔬菜一定要有。
哪些食品可供旅游中选择呢?
方便面、方便粥,已成了众多旅游者喜欢携带的食品,但由于其只是以糖类营养物质为主,故必须携带其他食品,营养才能全面。
脂肪类的食品:各种香肠、肉罐头;
蛋白质类的食品:奶粉、豆粉、熟的鸡蛋、鸭蛋;
蔬菜类食品:各种蔬菜罐头、黄瓜、西红柿等;
水:矿泉水、可乐、雪碧等各种饮料,但这些饮料冬天宜少饮,因为“寒冷伤胃”;
水果:必须带一点,可补充蔬菜的不足,又能生津止渴,如苹果、桃子、梨等;
茶叶:旅途必备,这是因为长途旅行易于上火、倦怠,而不少茶叶均有清火的作用,又能提神,助消化,故茶叶不可缺。
谨防“病从手来”“病从口入”,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病从手来”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对于旅游者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个问题就越发显得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手上沾染脏物和有毒物品,被污染的机会是最多的。
据研究,常寄居在手和指甲缝里的病原体有痢疾杆菌、肠炎杆菌、肝炎病毒、伤寒杆菌、蛔虫卵等30多种。每只手上带有细菌4万~40万,一只指甲污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寄生虫卵。由此可见,不注意手的卫生保健,就可能引起很多疾病。那么,又应怎样注意手的卫生呢?
第一,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最易藏污纳垢,夹带细菌和虫卵。旅游者一定要随身带上小剪刀,指甲一长就立即剪掉。
第二,应经常洗手。既可清洁双手,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因而能预防疾病。俗话说的“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菌病毒难入口。”就是这个道理。洗手最好用热水和肥皂,但这点对旅游者来说,有时不易做到,解决的办法是带上可消毒湿巾纸,饭前擦擦手再吃。
要多食“温食”、“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