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汗之时勿脱衣。《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凡大汗勿偏脱衣,喜得偏风半身不遂。”清代曹慈山在《老老恒言-防疾》中则指出,“春秋时大汗,勿遂衣”,否则“湿气侵肤,亦足为累”。大汗之时不急脱衣的道理,在汗时人体腠理发泄,汗孔开张,急脱衣则易遭受风寒邪气的侵袭,而汗湿滞留肌肤,产生风寒之类的病变。
二是汗后应及时换衣。《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并指出“大汗能易衣佳”。《老老恒言防疾》也说:“汗止又须即易。”这是因为大汗湿衣而不易干,久之亦可因汗后腠虚,湿邪入侵而为病。老年人对此尤当加以注意。
被褥
古代养生家也很重视被褥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要言之有四个方面:
一是被宜保暖轻柔宽大。人体阳气随寤寐而有浮沉出入的变化,白天人寤则阳气浮出于外以卫护肌表,夜晚人寐则阳气沉入于里以温煦内脏,晚上人卧之时,阳所归于里而卫外功能减弱,易被风寒之邪所侵,所以睡觉必须保暖御寒,因此保暖是人们对被絮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被》中反复强调,被应“使暖气不散”就是这个意思。被宜轻柔,历代养生家多强调被絮要轻柔贴身。《老老恒言被》中以皮被与丝棉被相比较,得出下面的结论,即皮被“较以丝绵装者,究之轻柔勿及”,因而主张以丝绵为被,被絮轻柔,则既贴身防寒,又减轻了对身体的压力,有助于机体的气血流畅,可以促进睡眠。被絮宜宽大,《老老恒言被》说:“被取暖气不漏,故必阔大,使两边可折。”被絮宽大可折,则身体转动方便,舒适,保暖,有益于睡眠。此外,还要注意被褥厚薄适度。
二是褥要厚软保暖。如《老老恒言褥》说:“睡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厚褥,必须多备,渐冷渐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紧着身铺之,倍觉松软。”厚软之褥既保暖又舒适,适宜老年人垫卧之。
三是褥底禁垫油布等物。油布等物不透空气,用之不能收湿,反使湿气下聚,易使人得湿痰痛痹诸症。《老老恒言褥》中说:“有用油布,单铺褥底,晨起揭褥,单上湿气可证,油布不能收湿气。《南华经》曰:‘民湿寝则患腰疾偏。’此非湿寝,然每夜如是,受湿亦甚,必致疾。”因此,古人多主张用毡或其他收湿保暖之物作垫,认为“褥底铺毡,可藉收湿,卧时热气下注,必有微湿,得毡以收之”自可免患腰腿湿气诸疾。
四是被褥宜勤晒。《老老恒言褥》指出:“阳光益人,且能发松诸物,褥久则卧实,隔两三宿即向阳处晒之,毋厌其频,被亦然。不特绵絮加松,终宵有余暖,受益确有明验。”
前人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阳光里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据实验证明,布鲁氏杆菌在阳光直接照射10~20分钟时即被杀死;结核杆菌被照射45分钟至数小时就失去活性;其他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伤寒、痢疾杆菌等少则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的暴晒也会被杀死。因此,晾晒被褥实际就是一次很好的杀菌消毒。另一方面时间用得过久的被褥,因为棉花长期受压,并吸收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水以及皮屑、污垢等物,堵附了棉花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棉花板结、发硬,易滋生细菌。这样的被褥不仅有股难闻的气味,而且盖着也不暖和。晾晒被褥即可利用日光对物品的干燥驱湿作用,使受潮的棉花受热膨胀,空隙变大,含更多的空气。这样的棉絮就松软而富有弹性,且不易散热,盖起来就舒适多了。
床铺
《老老恒言床》说:“《记内则》云:安其寝处。安之法,床为要。”对于床及其安置,前人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床要宽大。床宽大,则睡时可以随意伸缩转动,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故《老老恒言床》说:“《服虔通俗文》曰: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
二是床宜低矮。《老老恒言床》说:“床低则卧起俱便。”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睡觉是老年人的主要休息方式,老年人年迈体衰,起卧不便,若再设床偏高,则起卧时耗气力,往往影响正常休息。但是,低床又要注意避免风湿之气,一般可以厚铺床垫,并勤晒保干加以预防,《老老恒言床》说:“如砖地安床,恐有地风暗吹,及湿气上透,须办床垫。”今之草垫、棕垫等可酌情采用。
三是床位随冬夏而变。冬天床应置于避风之处,但靠墙时要注意防潮,《老老恒言床》谓“安床着壁,须杉木隔之,杉质松,能敛湿气”,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天床应移置到通风清凉处,以避免睡觉受热。故《老老恒言床》指出:“盛夏暂移床置于室中央,四面空虚,即散烦热。”
在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睡床更引起普遍的重视。许多人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原理,对床的构造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人睡在不同的床上,其脊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天长日久,定型以后一旦脊柱改变,必将引起腰背肌肉的劳损而发生疼痛,或使原有劳损的患者症状加重。所以,保持脊柱的正直,改善脊柱的生理弧度,是预防治疗腰背肌劳损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睡床。
床的硬度宜适中,最好是木板床(或炕)上铺垫十厘米左右的棉絮,这样可避免床板过硬,如果棉絮过薄,缺乏对人体的缓冲力,引起睡眠时转侧过频,多梦易醒,周身酸痛,不利于消除疲劳。床也不宜过软(如弹簧床、席梦思软床),软床可使脊柱侧弯,造成腰部劳损,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进行性变形,或有腰部劳损和关节炎的病人,会使症状加重。对那些活动不灵活的老年人来说,睡软床翻动更觉不便。特别是对脊柱弯曲的人,睡软床更不适宜。
枕头
枕头与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包括枕头的高度、长度和内容物等。
枕以多高为合适?《老老恒言枕》中曾有明确的规定,谓“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枕头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健康,“太低则项垂,阳气不达,未免头目昏眩;太高则项屈,或致作瘫,不能转动”。《显道经》中也说:“枕高肝缩,枕下肺蹇,以四寸为平枕。”
前人认为枕宜稍长。枕长人在睡觉时可以自由辗转反侧,而保持气机畅通。《老老恒言枕》中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
枕的内容物是枕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脑的健康。前人囊枕之物比较丰富,有菊花、绿豆皮、茶叶、通草、芦花、柳絮、中药等,总的来说,枕芯的选择,以质地柔软为宜。《老老恒言床》中说:“凡枕之坚实者不用。“当然,也有习惯用藤枕、瓷枕、石膏枕而感觉舒适者,具体仍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正常无病之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枕芯,但亦应以质地柔软为佳。有病的人,特别是头部有病之人,则可择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枕芯。例如,患高血压病及头风头火重的人,可用桑叶、菊花、绿豆皮或石膏枕;患其他疾病的也可请医生酌情配枕。《保生要录论居处门》有一药枕方,制作精细,用法详明,现附录于下,以供参考:
“药枕方:久枕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痛,眼暗鼻塞,兼辟邪。蔓荆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细辛六分,香白芷六分,白术四分,川芎六分,能草八分,防风八分,藁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石上菖蒲八分,黑豆五分,拣择令净。以上诸药细锉去碎末,相拌令匀,以生绢囊盛之欲达其气,次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样。纳药直令紧实,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纳药囊令出盒子唇一寸半已来。欲枕时,揭去盒盖,不枕时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药气竭则换之。”
此外,《老老恒言枕》中还载有一种耳枕,为专备老年人所用之品。书中说:“侧卧耳必有枕,老年气血易滞,或患麻木,甚且作痛,办耳枕。其长广如枕,高不过寸,中开一孔,卧时加于枕,以耳纳入。耳为肾窍,枕此并杜耳鸣耳寒之患。”这种枕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旅游养生
说到旅游,如果只理解为“游山玩水”那就太简单了,实质上旅游活动是一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活动筋骨的对人体身心健康极其有益的活动。1985年,全世界约有42亿人次参加旅游,其中,在各国国内旅游的人达到38.8亿人次,国际旅游者达3.2亿人次。我国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去接近大自然,如《寿亲养老新书古今嘉言》中载有:“从容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亦有:“时值春阳,季风和景,芸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由此可见,古人对旅游的兴致很高。不仅养生家主张旅游,即使是一些大文学家、大诗人,如徐霞客、王羲之、自居易、苏轼、李白等也都是喜欢旅游的。尤其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地形地貌千变万化,气候变化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再加上历史悠久,历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众多的文物古迹旷世不衰,遗存至今,遍布祖国各地,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祖先赋予和遗留给我们的丰厚恩泽和遗产,它表现在旅游上,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所有的这一切,就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