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探谜
30114000000015

第15章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所作吗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中的一组,无名氏作。最早出现于梁萧统《文选》,标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袭此名。它们非出于一人之手,亦非一时之作。其产生时代约为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时期,作者是当时的中下层文人。号为“古诗”,是魏晋以后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

汉末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专权,官僚世族垄断仕路,社会处于大动乱前夕。广大文人或四方漂泊,交游觅职;或仕途失意,穷愁潦倒;诗中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其苦闷和牢骚。如《生年不满百》抒发人生短促,及时行乐之感;《今日良宴会》宣扬热衷仕宦、攫取富贵的思想;《西北有高楼》感慨知音难觅;《明月皎夜光》抱怨世情浅薄;更多的作品则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漂泊思念之苦,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有的还流露出悲观厌世情绪,反映了在腐败没落的现实中知识分子的痛苦、失望和彷徨。

《古诗十九首》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它们长于抒情,蕴藉深厚,情韵悠长。作者或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或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造成语短情长的抒情效果;或通过某种生活情节表现内心活动,在抒情中带有叙事色彩。其语言浅显自然,耐人寻味。钟嵘曾称赞它们“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上)。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古代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在艺术上是对《诗经》、《楚辞》及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开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诗创作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