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探谜
30114000000014

第14章 《汉书》记载的是前汉历史吗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所着。班固,生于公元32年,卒于公元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人,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自幼聪慧,九岁便能诵诗赋,写文章。他25岁开始继父亲班彪续写《史记》后传,而被以私改国史罪下狱,他的弟弟班超向汉明帝上书为其兄辩解,才得获释,应汉明帝所命注述史书,即《汉书》。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于公元82年完成了《汉书》的12帝纪,9志70传,此后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又补入“表”和《天文志》,至此,《汉书》全部完成。公元89年,班固奉汉和帝之命随大将窦宪征讨匈奴,封为中护军,后因窦宪获罪而受到牵连,被投入狱中至死,时年61岁。班固除《汉书》外还有《班孟宅集》传世。他的辞赋在汉代享有盛名,其代表作是《西都赋》。他还有《咏史诗》,虽然文学成就不高,但都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人之一。

《汉书》详尽记叙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地皇4年(公元23年)一共230年的历史事例。在体例方面,《汉书》大体沿袭了《史记》的格式,在某些地方略作了变动,如把《史记》中的“世家”改成“传”,“书”改成“志”等。

我国西汉时期,在经过了汉初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武帝的时候,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为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汉武帝接受了东汉时着名的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努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太学里把《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第一次把此五家的着作合成为“五经”。孔子的学说在这个时候被确定为正统的封建统治思想。汉武帝还下令在各郡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有统一教育内容的地方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等科学、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统治。

至西汉末年,社会开始了动乱。西汉由昌盛走向了衰亡,公元8年,王莽乘机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新。王莽登上王位以后,为了缓解社会尖锐的矛盾,进行了经济的革命,历史上称王莽的这种改革为“王莽改制”。但是王莽的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且还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登上了帝位,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之为东汉。

东汉初期,光武帝曾多次下令释放奴隶,惩处贪官污吏,以便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由于光武帝坚决地惩治了贪官污吏,鼓励严格执法的官员,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敢于严格执法的清正廉明的官吏,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家里的一个家奴依仗湖阳公主的势力,杀了人,洛阳县令董宣亲自带人闯进了湖阳公主府里,把人犯抓到之后当即处死,并当众指责湖阳公主不应庇护家奴,包庇人犯。湖阳公主因丢了面子哭着去找光武帝诉苦,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令董宣给公主叩个头,挽回公主的面子以了此事。但董宣不畏强权,宁死不叩头。光武帝非但没有难为董宣,而且对他非常赏识,在重赏了他之后,还称他为“强项令”,表示对他的鼓励。东汉在光武帝的统治之下,逐渐地使社会得到了安定,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光武中兴”。到汉明帝继承东汉帝位的时候,东汉王朝的统治依然稳固,他很注重史书的着述工作,他释放了因“私改国史”获罪的班固,并命他继续史书的着述工作。

《汉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既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自汉高祖元年开始至王莽时期终结的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历史进程,又带有明显的统治者的倾向性。

《汉书》全书由12章纪、8表、10志、70传等4个部分组成,共100篇,后人又增补子卷为120卷,容量相当大。班固在《汉书》书中,对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所发表的观点不像《史记》那么激进、高亢,它趋于保守、客观、冷静。然而,《汉书》对某一事件记述得十分详细、完备,因而有人称之为“良史”。

《汉书》作为我国首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封建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