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30105300000030

第30章 命运密码之十九 执行力

1.执行力

执行力是对预想的计划或设计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组织实施能力、监督控制能力,以及对计划和目标实现程度的能力。

执行力强弱和高低的衡量标准,最终就是看计划目标完成的程度。完成计划目标或超额完成计划目标,说明执行力强;完不成计划目标,或完成的比较少,说明执行力相对比较差。有人说,计划目标是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制定的比较低,就很容易完成或超额完成,是不是也说执行力很强呢?当然不是。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下,任何人任何单位给自己制定的生活目标、工作目标都是量力、量财而定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的。

执行力是个人的一种能力,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能力。一个是计划目标,一个是计划目标完成的结果,一个是完成计划的过程。

之一,执行力是制定计划和设计目标的能力。不论是个人的生活目标,还是工作中的计划目标,这个能力是执行力的基础。生活工作计划能力强的人,与生活工作计划能力弱的人相比,两者的生活工作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随遇而安;前者则是跟着目标走,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的生活工作状态。

之二,执行力是计划目标的组织实施能力、完成过程的监督管理能力,有了计划就会想着去完成,就会想办法去完成。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可能是顺风顺水,不费气力,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代价的。过去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女排,她们的艰苦训练过程已经家喻户晓,现在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刘翔艰苦训练的过程。世界冠军都是通过严格、艰苦、科学的训练过程而练出来的,是流汗、流血(受伤)、流泪换来的,是冬练三九、夏练三暑的结果。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

之三,执行力看计划目标完成的程度。结果是执行力的标志,只开花不结果,只讲过程不看目标,不是好的执行力;经常有人说自己如何如何辛苦,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一种借口,没有结果的苦劳,是更不好的执行力。因为不仅没有结果,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竞争性的市场和社会中,优胜劣汰是基本规律,不会因为谁的苦劳多而不淘汰谁,自然规律和法则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计划目标的完成程度是执行力的标志性指标。

人们一般在讲执行力时,大部分人强调的是后两者。

马云和风险投资商软银的孙正义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为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了一致的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举例来说,同样一个项目,一流的计划方案能赢利100万元,加上三流的执行力,结果只赢利30万元;三流的计划方案能赢利50万元,加上一流的执行力,最后结果赢利60万元。这就是执行力的差别。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这是成功者对执行力的权威注解。

社会各类组织中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说是战略家,也都有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可以说是计划目标。要使这些计划目标变成实际的结果,中间的连接过程就是执行。在这个意义上,执行力的关键是执行的过程。

个人的执行力,是对自己的计划目标或单位分解给自己的工作计划目标的实现能力。同样的计划目标,自己比别人完成的好,说明自己的执行力比别人强;没有别人完成的好,就说明自己的执行力不如别人。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管理者的执行力,根本上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有些管理者片面地认为,自己应该充分地放权,将权力交给那些负责具体工作的人,自己当甩手掌柜;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管理者不放心别人,事必躬亲,以为自己执行力强。

其实,不论组织大小,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到过程的执行中。管理者参与执行并不是要削弱其他人的权力,或者完全放任,也不是事事都要自己亲自操刀,而是一种更好的积极融合。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那些参与到企业运营当中的管理者,才能充分了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现在不是在大讲特讲细节决定成败吗,不参与其中就不可能了解细节;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拥有足以把握全局的视角;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掌握计划目标完成的进度和程度,并且在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调整决策,确保总体计划目标的实现。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亲自参与执行三个流程:第一,制定战略或计划目标;第二,组织挑选执行团队,并对其进行计划目标分解,落实各项计划,确定各个分解目标的完成步骤;第三,计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督促、协调。只有如此,才能把管理的执行力体现出来。优秀的管理者绝对不是简单的放权,把什么事情都交给下属去完成就了事,更不会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去干。

现在的管理类书籍和许多财经杂志上,有很多关于执行和执行力的讨论,也有很多关于企业执行力与企业家执行力的一些评论,已经说明了执行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需要强调一下执行与执行力的区别,执行是一个动词,是干活,是一种行动,而执行力指的是人的一种能力。

2.执行力是一个人能力的核心

我们经常讲个人的工作能力,某某人工作能力强,或某某人工作能力差,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执行能力。依上所述,如果你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员工,你的执行能力就表现在:你自己领会公司总体目标、上级意图和理解自身工作任务的能力,创造性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本职工作程度的能力。

其中,领会自己工作计划任务是前提。假如一个员工连领导的意图都搞不明白,而去实施工作,那就不叫执行力,叫破坏力,压根谈不上执行力。

曾经有一个员工,快到中秋节了,领导让他统计一下单位人数,再去市场了解一下水果的包装和价格。这位员工统计完人数后,去市场走了一趟,就把水果买回来了。领导老半天不见回话,打电话问他了解的情况怎么样,他说已经买好了。结果被领导训了一顿。这个案例中,领导只是让他去了解情况,而不是去办理,这就是没有完全领会领导意图。因为领导正在考虑,要以市场情况作为参考;其次,按中国人的传统,过节期间还要考虑给一些客户送礼品。领导还没有做最后决定,他这样自作主张,以为领导让了解就是要马上买,结果打乱了领导的计划。说得不好听点,就成了破坏力。

一个人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就会比别人干得好;即使你真的比别人聪明,聪明与工作的干好和干坏也并不能画等号。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人的智商在90~120的占了93%。大多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谓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与人比的并不只是智商,很大程度上,比的是“执行力”。

大家都会感觉到成功者的能力比较强,认为他们知道的多,经历的多,工作有办法,有技巧,好像他们不是凡人。实际上,可能他们的智商并不比你高。人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期望值,也会有很多设想和想法,特别是智商高的人,想法往往会更多。但是这些想法能不能变成现实,不是完全靠智商能解决的。

好的思想,好的计划,只是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成功的第二个条件是建立在第一个条件基础之上的执行力。绝大多数人都具备第一个条件,只有少数人同时具备第二个条件,所以成功者是少数人。大执行力大成功,小执行力小成功。如果一生是一个没有行动的人,只能是夸夸其谈的空想者,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他没有迈出改变命运那关键的一步,成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一个人能力强弱,不是想法的多少,而是完成想法,把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为什么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能力差呢,就是大学生想法非常丰富,执行能力、实践能力、实践经验缺乏。

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地位不同,执行力的表现形式可能会不太一样,但本质是相同的。

从事个体行业或具有个体工作性质的人,与在组织中、单位中工作的人比较起来,执行力的表现形式会有差别。有的人个体执行能力强,但在组织中就是显示不出来,或者还会很差;反之,有的人在组织显示出很强的执行力,但个体却显示不出来。因为不同的工作性质对人要求的条件和素质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人的执行力的发挥。因此,一个人在职业上、工作定位上,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应自己能力发挥的行业或职业。

大街小巷的个体户自身经营的很好,说明它们实施自己计划的执行力不错,很多大企业也是由街边小店发展起来的,但大多数街边小店几十年不变。差别是什么呢?就是个体执行力,与领导执行力或组织执行力的差别。领导执行力是成为领导者的核心能力,几十年不变的街边小店所具备的只是个体执行力。

在一些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很多很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性具有很强的个体性质,他们的成就来自自己很强的执行力,但要让他们作为领导者,很多人的执行力就发挥不了。著名作家王蒙被任命为文化部长时,以至后来,他一直认为自己勉为其难,自己只是挂名,实际工作交由常务副部长去做。

所以,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努力发挥培养自己的执行力,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

组织中、单位中的个人或领导者,强化执行力,必须有科学的执行程序,具体地说就是把执行力的三个方面进行分解细化。

首先,计划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科学、合理、量化。我见过有的领导者故意把目标定的比较高,让下属完不成,年终总结时,只有挨批的份,还美其名曰是管理手段。而其实员工对他是很不满意的,因为知道不论努力与否,都完不成,所以消极情绪和怠工现象就不可避免,结果与管理的初衷适得其反。

第二,计划目标一定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表,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时候结束。有的领导一开会就布置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只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有结束的时间,就永远有完不成的任务。很多员工的工作就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不到最后期限是不做的,没有期限的约束,就谈不上执行力。

第三,计划目标实施过程的步骤和时间顺序,一定要按照项目的特点进行分解,列出过程中的各种小目标,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逐步完成。只要按步骤和时间顺序完成了每个小目标,总体计划目标就会完成。在技巧上,人们通常会在时间上留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第四,计划目标完成过程的监督检查。仅仅有了计划完成的时间、步骤、顺序还不够,还需要对计划执行的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完成的进度、质量等方面按项目要求进行检查监督。俗话说,快工出粗活,赶进度忽视质量的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细节决定成败,小失误会酿成大后果。细微之处见功夫,执行力也一样。

第五,总体计划目标要人人皆知。这是很多管理者、领导者最容易忽视的。一般情况下,领导和管理者知道总体计划目标,部门员工知道分解给自己的职能和目标,但对总体计划目标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让所有参与者充分了解总体计划目标,有利于执行过程的协调,有利于发挥所有人的创造性,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第六,把计划完成的最后结果与奖励惩罚挂起钩来。工作是人的谋生的手段,要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工作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要与个人荣誉结合起来。胡萝卜加大棒,这是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的执行手段。

3.执行力决定人生事业进退

执行力作为个人能力的核心,它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积累着个人生活工作中的成绩和成果,也不断地搭建着自己进步和走向成功的阶梯。

贾平凹是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协主席必须首先是个好的作家。好的作家就是会不断地向读者提供优质的作品,贾平凹的高产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作家如果只写了一部作品,便以为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了,读者也会很快忘记他。作家、艺术家的执行力就在于此,执行力强,艺术生命就会长,反之,只能昙花一现。只有那些不断进取,具有不断创作能力的作家、艺术家才会有人生更大的成就。贾平凹是个体工作性质的典型。

任何组织单位中,都会有积极进步的人,也会有碌碌无为的人。有的人只羡慕别人取得的成绩,而自己却不愿付出努力。前者可能会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取得成绩取得进步,后者可能就会原地踏步,两者相对地看,不进步本质上就是退步。

一个员工到新单位,对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一次、两次、三次如此,领导认为你称职;八次、十次如此,领导认为你可用,负点小责,会给你更多的任务;十次、二十次如此,领导会认为你可重用,负点大责,会给你更大的任务;最后你会成为一个领导者。在一个领导者成长的同一个过程中,有的人被淘汰,有的人停滞不前,有的人会步步高升。不管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成功的领导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过来的,都是在无数次执行任务、完成目标,再执行任务、再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相反,一个员工到新单位,领导安排的任务,有时能完成,有时完不成,领导就会调整你的工作;完成得多,领导就会加任务。加任务的过程就是个人工作进步的过程,到你完不成的时候,就是你执行力的顶点,也就是你事业的顶峰。

在一个大的组织中,一个部门,一个机构承担的目标任务可能关系到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总体任务的完成,这个时候,承担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部分任务的部门都是事关全局的成败。有的时候是必须完成的死命令,这就是发挥执行力的时候。

******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期间把孙子兵法上的围魏救赵之计,发展成为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屡试不爽,全军上下融会贯通,发挥到极致,从军事意义上讲,是共产党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战法之一。

围点打援也叫围城打援,即围住敌人一部或一个城市而不取,迫使其他敌人来救援,而消灭来援之敌于路上,或者阻住援敌,消灭城中之敌。其中必须是围城要围住,打援要坚决,整个战局一盘棋。围城围不住,城援两敌相结合,就会很被动;打援打不死,援城两敌相呼应,也会陷入被动。战场上的执行力是你死我活、生死攸关的较量。

解放战争中有一个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事关锦州战役的成败,而锦州是东北的大门,是******运筹辽沈战役的关键之战,******在悼念罗荣桓的诗词中有“战锦方为大问题”的评论。所以塔山阻击战也是事关辽沈战役成败的大局。

塔山阻击战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第十一纵队等部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塔山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野战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为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援锦行动,根据东北野战军命令,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迅速向塔山地区集结,组织坚守防御。而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敌军是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11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战斗过程极其惨烈。国民党军对塔山的进攻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进攻。

10、11两日,由于轻视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国民党军在进攻前仅进行了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虽然对塔山的阵地有较大破坏,同时解放军的炮兵同国民党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并以密集炮火猛击国民党军二梯队的集结地域。10日国民党军共向白台山阵地进行了七次冲锋,向塔山阵地进行了九次冲锋,在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之后,毫无进展。11日,国民党军仍按原部署继续攻击,战到傍晚,国民党军已经付出了伤亡1300人的重大代价,但还是不能进塔山一步。

第二阶段的进攻。

13日,是塔山战斗中战况最激烈的一天。拂晓,国民党军的炮兵就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我军防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军利用12日休战一天的机会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设了地雷与各种铁丝网,在塔山堡阵地约1000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六O炮及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再次遭到重大伤亡。14日,国民党军对塔山的攻击进入了第五天,各军的炮火就开始向塔山阵地轰击,海军的大炮也同时开始。国民党军队采取三路密集冲锋的战法,反复冲锋,曾一度攻入塔山铁路桥头堡的防御阵地,但都被解放军的反冲锋赶出了阵地。

到了14日上午10时,锦州总攻开始了,塔山阵地的后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塔山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国民党军队在不顾一切地向解放军防线冲击。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国民党军的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15日之后,锦州方面的炮声渐渐减弱,敌东进兵团仍在塔山地区未能前进一步。

塔山阻击战,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四纵等部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以少胜多,依靠的是坚决、坚强、有力,具有必胜信念的执行力,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也保障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这是一个执行力决定胜败的经典案例。如果塔山阻击战失利,不仅将导致锦州战役的后果不堪设想,还可能使辽沈战役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的整个历史进程受到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

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一样,抓住机遇、把握机会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执行力,人生关键的一步走好了、走对了,事业就会大踏步地前进,命运就会发生比较大的转折。一生中决定命运的机遇、机会只有少数的几次,一旦失去,就可能使自己的事业停滞不前,影响一辈子的命运。

问答

你有过半途而废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