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30105300000029

第29章 命运密码之十八 悟性

1.悟性

悟性,包括领会、领悟、顿悟、感悟、理解等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释的比较简单,还不够确切。“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说法,只要智商在一般水平之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达到。

有人对悟性有一种解释:悟性是指将人的能力和态度,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充分展示出来的一种智慧,包括有责任心以及个人品格、文化修养、道德素质等各方面要素。这种解释提到了充分展示智慧,但解释的仍然不够通俗圆满。

我们认为,悟性是比一般的分析、理解能力更高一个层次的一种能力,应该是指人对知识和事物规律认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特殊的智慧能力。悟性作为一个人的特殊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叫作一个人的悟商。

古代人从商、从医、从武等技艺类的学徒,不像现代教育方式的先讲原理,学理论,学流程,然后实习实践。古代完全看师傅的脸色、行动、做法,都是在干的过程中学习、观察,专门听师傅讲的很少。其实就完全靠个人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听到的、看到的点滴零散的知识进行自我思想整理,其内涵靠自己领悟。时间一长,师傅便会心里有数,谁的悟性高、谁的悟性低,谁是可造之材。

悟性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即能在短时间或一瞬间看到事物变化的趋势,并立即拿出应对之道。所以悟性高的人对事物观察的比较细,认识的比较深,理解的比较透,而且具有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微知著的道理。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大家知道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其中就有一个悟性的故事。

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的成就遍及物理学、数学、天体力学的各个领域。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中有一个广为传播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下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伟大发现的瞬间,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自然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后来,牛顿综合并表述了经典力学的3个基本定律——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引入了质量、能量、力、加速度、向心力等基本概念,从而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公理体系,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建立了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悟商高的人,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比较强。有的人智商很高,很聪明,为什么建树比较少,原因就是悟商之间的差别。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承认自己智商不是很高,但人们忽视了悟商。悟商是人们能够从一个原有的规律或道理中,悟出新的规律和新的道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悟商的高低不同,创造能力也不同。

著名演员宋丹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人和人相差最多的是悟性,每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她说:“有些人一生中摔一个跟头,他会悟出一个道理,有些人摔一个跟头,他能悟出三个道理,有些人一生摔一溜跟头,一个道理也悟不出来。我觉得我在婚姻上摔过一个跟头,我就悟出很多道理。其中一个道理我现在才明白,我是那么不懂得珍惜。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经历过挫折,才知道你错在哪儿,才知道你曾经忽略了什么,才知道你的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性格中不好的部分,才不会光看着别人的缺点,埋怨别人。每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都操控在自己手里,怨不得任何人。如果你只是去埋怨别人是毫无用处的。改变你自己,才能改变你的命运。”

这是宋丹丹从自己经历中悟出的结论,说明她的悟商比较高。

悟商高的人,干任何事情,不论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只要干,就会很快适应,并且能够干得很好。因此,悟商高的人适应能力也比一般人要强。

2.悟性改变命运

人生走什么样的路,靠悟性改变命运也很重要。

阿根廷2008年5月《生活》月刊有一个“买橘子”的故事,很有借鉴意义。胡安进公司两年了,对待工作一向认真、投入、尽职尽责。他每天准时上班,而且为自己从未受到过批评而自豪。某一天,胡安找经理理论,他说:“先生,我在公司工作了两年,认真敬业,但是我感到我受到了忽视。罗赫略6个月前才来到公司,和我的职位一样,现在他却升职了。”

经理显得有一点伤感,对他说:“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可不可以帮我个忙?我想给全体员工准备一些工作午餐用的水果。街道拐角处有一家水果店,请帮我看一看有没有橘子。”

胡安跑出去5分钟就回来了。

经理问他:“胡安。有橘子卖吗?”

“先生,那里有橘子卖。”

“价钱是多少?”

“啊,我没有问这个。”

“那里卖的橘子够不够所有员工吃的?”

“我也没有问这个,先生。”

“那里有其他水果卖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想……”

“这样,你先坐下稍等一会儿”

经理打电话叫来了罗赫略,给了他与胡安相同的指示。10分钟后,罗赫略回来了。经理问他:“罗赫略,你给我带来了什么消息?”

“先生,那里有橘子卖,数量足够全体员工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香蕉、木瓜、甜瓜和芒果。橘子的售价是每千克1.5比索,香蕉0.9比索,木瓜和甜瓜都是2.8比索。店主告诉我,如果买得多,他还能给我8%的折扣。我先预订了橘子,不过如果你想选择其他水果的话,我就再回去下一次订单。”

经理转向一脸惊讶地等在旁边的胡安,问道:“胡安,你刚才要和我商量什么问题?”“没什么,先生。我感到十分抱歉。”

这个故事说明,面对同一个问题,胡安在思维上是一个连举一反一都做不到的人,他只问了有没有橘子,连够不够、价格,都没有问,更别说折扣、可供选择的其他水果,而罗赫略则是举一反三的人。两个人悟性的差别决定了他们职业的命运差别。

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在逃荒的路上,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走到半路上,老六碰到饿得只剩一口气的父子二人,父亲背上也背着一个很重的袋子。那人见老六背着那么多红薯,便向老六讨要一个给孩子吃,老六不肯。那人便说:“你卖给我,行吗?”说完把自己背上的一袋银子全倒在地上。老六的眼睛直了,因为他穷了一辈子,做梦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于是一袋红薯换了一袋银子。

老六背着一袋银子上路了,怕那父子二人反悔,加快了脚步往前赶。几天后,老六再也走不动了,因为他一路上买不到任何东西吃。买他红薯的父子二人,很快就赶上了他。老六望着那个男人背上的红薯,开始后悔了,他走上前去要把红薯买回来,那人无论如何也不肯卖。老六失望地跌坐在地上,抱着他的银子,在饥饿中死去。

老六去见阎王,阎王说:“本想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没想到却要了你的命。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呀!”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阎王说:“其实你前世也命不该穷,那红薯只要卖一半,也就不穷了,谁叫你全部卖了呢?今生的事,你有两个去向,一个去向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去向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老六一听,不假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几十年后,老六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又回到阎王面前,说阎王骗他。阎王笑道:“你怎么就说我骗你呢?”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贪心!”老六一听,便对阎王说:“阎王老爷,我接下来的一世,求您一定得让我过点好日子啊!”阎王说:“这个好说,现在有两份好差事:一份是看守一座金山,一份是看守一片土地,你选哪份呢?”老六这回仔细地想了想,选择了看守金山。

阎王看着老六远去的背影说:“这人生就是个穷命啊!”众小鬼问为什么,阎王说:“这看守一片土地的差事,实际上是在一个地方当个大官;而那个看守一座金山的差事,实际上是当只老鼠,守一座谷仓啊!”

这个故事就是宋丹丹说的摔了一溜跟头,没有悟出一个道理的人。

一个人的悟性,也与知识程度有关,知识越丰富思路就越宽,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就越深刻、越透彻。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是悟商比较高的、能够掌握大规律、大道理的人。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目的:利用知识创造效益,利用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在知识的利用中创造新的知识。这种能力才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但这也正是知识运用中最困难之处。

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知识通过人的重新运用才会成为力量。通过学习知识而悟出知识的道理,通过悟出的道理而行动,知识才会变成力量。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所以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产品说明、科学公式、计算机程序等。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都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体会、感悟出来的,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因此不容易传递给他人。用一位哲学的话说,就是“知而不能言者众”。因此,隐性知识具有个人悟性的特点,它深深地根植于个人思想行为本身,表现为一个人处人、处事的技能、技巧、创新、激励等行为之中。这里也可以把悟性理解为人的一种非常知识化、隐性化、个性化的能力。

3.悟性与妥协变通

悟性高的人适应能力强。所谓适应能力,就是一种对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妥协和变通。

生活中、工作中要学会妥协和变通。每个人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都会有一些个人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或者一些想做的事、希望做的事情,但由于受到外在的客观的各种不利条件的约束,而这种不利的因素或条件又是大环境或社会状况的变化,不是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所能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些重大事情的选择上,就要适时的调整,改变原有的一些目标和方向。而不是无畏的坚持或消耗时间、精力和生命。

不可否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但如果在时间地点和方向上选择有误,屡碰南墙却不知折返,这就是个人的悟性差异了。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无能为力什么也改变不了的时候,那就需要调整心境,换个方式方法来重新面对一切,也许生活会有很多的变化。妥协和变通,就是最好的选择。

人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对环境妥协、对现状妥协、对父母妥协、对子女妥协、对领导妥协、对同事妥协。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随着子女年龄增长,哪怕子女成虫也要接受,这就是妥协。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其实,生活也是妥协的艺术。

每个人的社会经历、文化底蕴、观察问题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不同,选择一生的道路和方向是不同的。最重要的便是一个人的悟性。悟性,就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钥匙。有了悟性,有了妥协和变通的方法,你就有可能会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去走的人生道路。

如当春天来临时还不愿脱去冬衣,当夏季来临时还捂着春装,当深秋来临时还衣单裤薄,当冬雪飘落时还在秋装里瑟抖,感悟不到生活工作的规律,会使自己生活受到很多的委屈,工作面临很多的困难。妥协会退一步进两步,不断进步,变通能变则能通达,曲径通幽,条条大路通罗马。

以下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曾收到客户投诉,买来的香皂,打开一看,盒子里面是空的。为了预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出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盒刚刚生产出来的香皂。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程用电扇,放在输送带末端,去吹每个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香皂的空盒。后者的实际效率远高于前者。

同样的一个案例是,美国太空总署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外太空低温无重力的情况下,太空人用墨水笔写不出字。于是他们花了一大笔钱,研发出一种在低温无重力下能写出字的笔,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但是,俄国太空人则采用另一种方法:他们没有花一毛钱,而是改用铅笔。

这两个案例说明,领导者的悟性只在一转眼之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作量与成功是成正比的,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获得的成功就越大。但是,只有努力工作是不够的,善于思考的、总结的、善于发现的、聪明的工作比努力工作更为重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省,不断地进行总结,将规律性的工作进行归纳和整理,使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能够尽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不断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

问答

什么是悟商?你在接触新的人或工作时,是不是很快会发现其特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