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道德经篇章玄颂
30026500000004

第4章

《道經》云:衆人熙熙。熙熙,淫樂多情欲也。

情田靜默尋常樂。

《道經》注云:容貌忽然若昏昧,而心寂兮絕於俗學。

智水環迴分外愁。

《道經》云:俗人昭昭。矜巧智。

明示鄙頑潜了悟。

《道經》云:而我獨頑似鄙。又云:頑者無分別,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悟,外若不足。.

卻勝駕海訪瀛洲。

秦皇欲駕海求瀛洲,卻涉虛妄,豈能入道也。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垢濁能容是至人,卑謙和眾內修真。

《道經》注云: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卑謙也。

雖開青眼向時態,潛固丹心出世塵。

《道經》注云:大德之人,不隨時俗,所從於道也。

恍惚無形成物象。

《道經》注云:道唯恍惚無形,其中獨為萬物作法象。

窈冥難狀寶精神。

《道經》注云: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居,陰陽交會。

須知至道休天在,如秀莊椿碧洞春。

《道經》注云: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己修身即自全。

《道經》注云: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

財多成惑誠通賢。

《道經》注云:財多者惑於守身。

機深始借張良筋,功就終搖范蠡船。

《道經》云:不自伐,故有功。

能絕是非寧街美。

《道經》注云: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矣。

不辭窪枉豈爭先。

《道經》注云:枉己以伸人。又云: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如宗弊薄修陰德,瓊樹瑤臺在眼前。

《道經》注云: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街,則人推其長。夫如是,則瓊樹瑤臺之遊,自心而去矣,非假外求也。

希盲自然章第二十三

若解希言道德同,

《道經》注云: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志言而云希者,明自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矣。

深嗟失者昧玄功。

《道經》云:失者同於失。謂任己失人。

縈纏世網猿糜鑠,了悟天機鶴出籠。

《道經》注云:執言滯教,無由了悟。又注云:體道者悟道,忘言即同於道。

竟夕未聞延暴雨,終朝長不盛飄風。

《道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蓋言暴不能久。

能嫌用壯持安靜,心比無雲月在空。

《道經》注云: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亦不當如飄風疾雨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賞光容露俊才,秪知揚己運梯媒。

《道經》注云:人自見於形容以為好,自見所行為應道,殊不自知形之醜,操行鄙,露才揚己,動而見尤,故不明也。

如能昧跡見真性,若惡貪名遠禍胎。

《道經》注云:貪權慕名,進趁功榮,則不可久立身行道也。

須怯是非成怨府,

《道經》注云:是己非人,乃為怨府。堪防矜伐清靈臺。《道經》云:自矜者不長。靈臺,心也。

莫教害物人還畏,免到巢由去不迥。

《道經》注云:若自是自矜之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之,乃有道之人不居其國。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蓬瀛難去海濤深,徐福狂疏妄擬尋,四大須知恢世法,

《道經》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蓋法地則天。

三天非遠繫人心。

《道經》注云: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

秦皇用壯空尋藥,漢武勞神枉鍊金。

要識真源安靜理,拂衣高謝入煙岑。

《道經》注云:人當法地,安靜和柔。要窮安靜之理非絕俗遁跡之人莫能參預。

蠶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道同輜重莫離身,持躁明知靜是君。

《道經》注云:輜,車也。重者,兩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者則生禍亂。《道經》云靜為躁君。

多欲衆人愁似織,少私高士跡如雲。

漢文儉素延宗社,殷紂荒淫污典墳。

《道經》注云:宮闕,妃后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殷紂惑姐己之容,恣於淫蕩。

須到無心齊萬物,不驚江上白鷗群。

無心於物,物自歸之。古有人入島,無機,鷗不驚去。及有心取鷗,鷗飛不下。

善間行章第二十七

了悟玄機不下堂,須知心是白雲鄉。

《道經》注云:善行道者,不下堂,不出門,於諸法中體了真性。

燒金鍊藥世皆惑,涉水登山人自忙。

不下堂,可了玄機。堪嗟昧理之人,烹鍊五石,周流四海,何契於道。

五善若能韜密用,三天必得見虛皇。

《道經》云: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譴,善計者不用籌算,善閉者無關鍵,善結者無繩約。是謂五善也。

枉教漢武勞宸宸,風入茂陵搖夕陽。

漢武帝雖有慕仙之志,且無出俗之心,費寶玉以妄求,想蓬瀛而不到。豈知心若了悟,不假外尋,竟為李少翁、樂大所惑,終成虛妄。茂陵則武帝所葬之陵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雖易守雌難,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

得似嬰兒浩氣安。

《道經》云:復歸於嬰兒。

若悟昭明勞萬慮,爭如暗昧靜三丹。

《道經》注云:人自知昭明,當復守之以暗昧,而無所見。

不辭污濁潛丁鶴,須怯光榮陸漢壇。

《道經》注云: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濁。

治國治身弘大制,積功成日自膠鸞。

《道經》注云: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割。治身則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神器來歸去有為,

《道經》注云:欲以有為治民也。

聖人因築太平基。始能無執終難失,

《道經》云:執者失之。

若惡恃強還不贏。

《道經》注云:有所強大,必有贏弱。

漢帝宮闈嫌綺繡,

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

堯君堦砌惜茅茨。登臨大寶何兢畏,

言出如綸萬國隨。

《道經》注云:上所行,下必隨之。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二

八賢臣輔相時,不窮兵勢惡危機。

《道經》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也。

田疇先廢宜關慮,

《道經》云: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農事廢,田不修也。

勝負未知須慎微。

《道經》注云: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去伐無驕三令肅,安民和衆四方歸。

《道經》注云:善輔相者,果於止敵。蓋在安民和衆,必不敢求勝取強。雖果於止敵,不為寇,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誡。

謀深止敵裨元首,何必推功耀鐵衣。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

用武爭如靜勝謨,

《道經》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陶唐明德握靈無。義高隱逸淳風遠,

儉惜茅茨瑞氣敷。

堯讓天下於許由。

銷劍戟時恢帝道,垂衣裳處闡皇圖。

望夷宮禍秦無祀,空築長城匝海隅。

唐堯闡化,弘清靜之風。不佳兵以定四方,唯垂衣而臨萬彙,蒼生受福,鴻業益昌。諧不萬於茅茨,器盡銷於劍戟,萬古為則,豈不休哉?秦始皇背道任智,平一寰區,志不滿而禍胎萌生,識忽聞而長城遂築。殊不知嗣傳胡亥,政委趙高,劉項起於山東,章酆敗於河北。趙高懼罪,遂弒胡亥於望夷官。悲夫。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朴小雖知孰敢臣?

《道經》云: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也。

侯王守一撫需民。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守一精道,無為而化,則萬物將自賓伏。

德彰有道川歸海,

《道經》注云:譬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之與江海相流通。

政演無為物自賓。

《道經》云: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澹蕩薰風分煦嫗,涵濡甘露顯平均。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抱守精一,則天成地平,交泰致和,故乃致甘露之降,蕭蘭俱澤,不煩教令而自均平。取譬侯王稱物平施,薰風之化。

如何認得羲軒化,日月貞明萬國春。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能分善惡方為智,

《道經》注云:能知人好惡為智。

自別賢愚始是明。

《道經》注云: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返聽無聲,內視無形為明。

街己勝人因勢盛,除情去欲見心清。

《道經》注云: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又注云:人能自勝,除去情欲,則天下無有與己爭者,故為強。

袁安知足貧勝富,鍊廣忘機退愈榮。

《道經》注云:知足者富。又注云:人能強力行善,則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也。

密用成功應不識,休天長在福群生。

《道經》注云: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積氣,則可以長久也。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廣被生成均萬物,

《道經》注云:萬物皆得道而生。

莫將繩墨世機同。來歸造化不為主,

《道經》云:萬物歸之,而不為主也。

直到蕃昌匪恃功。

《道經》注云:萬物恃頗沖用而生化,而道不辭以為勞,功用備成,不名己有。

匿德藏名忘滿大,

《道經》注云:聖人法道,匿德藏名,

不為滿大。

檢身宗道致穹崇。

《道經》注云:是以聖人法道忘功,終不自為光大,故能成光大之業。

有虞演政調琴後,草木咸蘇煦嫗風。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人歸至道比朝宗,德契垂衣演大功。

《道經》云:執大象,天下往。

象外觀時非彩繪,

《道經》云:視之不見。又注云:無形非若五色,有青黃赤白黑可得見。

世間開處是絃桐。

《道經》云:聽之不足聞。又注云:道非若五音,有宮商角徵羽可得而聞。

潛將夢寐通三島,不降恩榮向六宮。

國富民昌成寶祚,用之無既蕩淳風。

《道經》注云:用道治國則國富民昌,治身則壽延長,故無有盡時。又注云:以道鎮靜,初無言教,故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淳風大行,萬物殺阜。歲計有餘,故用不可既。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先極貪心要息心,微明垂教理還深。

《道經》注云:故將歙斂衆生情欲,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則當歙然。

須知柔弱無人競,直勝剛強有患侵。

《道經》云:柔弱勝剛強。

名遂留侯能絕粒,

漢留侯絕粒,從赤松子遊。

功成越相鑄黃金。

越相范蠡功成遁去鑄其形,晨入朝之。後越王思之,金

行權制物昌鴻業,美溢青編萬古尋。

《道經》注云:巽順可以行權則能制物。行權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無不為,

《道經》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

侯王師法衆心移。

《道經》注云:萬物已化,效於已復,欲作巧偽者,侯王將身鎮撫以道德也。

神州先廣朴淳後,下國盡同清靜時。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守道無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淳朴矣。

雨露報功清德水,茅茨彰儉秀靈芝。

侯王若演無為之化,天必降河清芝秀之瑞也。

寰區自正恢皇化,

《道經》注云:如能無為,天下將自正。正,安定也。

高築興隆萬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