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30001200000024

第24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为现代医学病名,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流行于每年夏秋季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因是乙脑病毒侵入人体大脑而发病,传染方式是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黑斑蚊、库雷蚊)叮咬人体,病毒侵入人血而出现感染。其发病时间以每年7~9月雨季为多,2/3病人为1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1~9岁者最多,男多于女。

本病按发病轻重分为四期,即初热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期。成人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一般在发病后5~7天最易发生危险。病人患病后的危险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高热(39℃~40℃)、抽风和呼吸衰竭等。

临床分型常按神经系统症状加以区分,这样有利于治疗。轻型:神清或轻嗜睡,无抽风,体温38~39℃,多在一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精神神经症状;中型(普通型):意识障碍,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有短时间抽风,体温在40℃上下浮动,病程10天左右,多有恢复期精神神经症状;重型:昏迷,反复持续抽风,体温在40℃以上,可发生呼吸衰竭,病程长达两周以上,恢复期多有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暴发型:较少见,起病1~2天内即出现高热,达41℃以上,深度昏迷,反复强烈地抽风,通常会在24小时内出现休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临床上不易确诊。

乙型脑炎按其发病季节、特点和诊疗经验,属中医温病中的湿温病范畴,包括暑湿、暑风、暑厥等。按中医温病分类,湿温是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外感热病。其传变过程,卫分相当于乙型脑炎轻型早期;气分相当于中型高热期;营血分相当于重型期。

孟氏中医世家第二代传人孟维礼先生作为全县唯一的中医大夫参与了1959年兴平县乙型脑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抢救治疗了500多位病人,使死亡率下降到5%以下,许多后遗症得以治愈,取得了中医中药治疗乙型脑炎的宝贵经验,并在兴平县中医中药防治乙型脑炎方面创制出乙型脑炎中医协定方1~5号,在以后的二三十年中,每用于临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提高了治愈率。

在1972年兴平县卫生局举办的中医训练班上,应广大学员的要求,孟维礼先生讲授了中医药治疗乙型脑炎的个人体会和经验,现就讲稿整理的内容分述于后。

一、发病期

1.轻型风热证症见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无汗或汗不多,头重痛,体温一般38~39℃,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或濡数。此属暑热毒邪在卫气,治以辛凉宣透,清气化毒。方宜乙型脑炎1号方,即银翘白虎汤:金银花15g,连翘10g,生石膏30g,知母10g,藿香10g,芦根10g,滑石20g,黄芩10g,板蓝根15g,牛子10g,薄荷6g,生甘草5g,粳米为引。方中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生甘草为银翘散之组成,功能驱散风温毒邪,加板蓝根以增强防治乙脑病毒之力;生石膏、知母、粳米为白虎汤,专清肺胃气分之大热;藿香、滑石清暑湿,利小便,加黄芩清肺消炎,芦根清胃止呕。全方共奏辛凉宣达,清气化毒之功。

2.中型高热证症见高热口渴,汗出热不退,烦躁谵语,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洪大或滑数。体温一般39~40℃。证属邪在气营,宜用大剂辛凉透气重剂。方选乙脑2号方,即白虎降热汤:生石膏60g,知母15g,丹皮15g,元参30g,黄芩15g,板蓝根15g,芦根10g,竹叶6g,滑石20g,苍术10g,大黄6g,连翘10g,粳米为引。2号方中重用生石膏一倍量,加知母、粳米成重剂白虎汤,降高热最速;丹皮、元参凉血清营,以防气分转营血;板蓝根、连翘清热解乙脑病毒,黄芩清肺火,芦根清胃止呕,滑石、竹叶清暑湿。唯本方加苍术燥湿醒脾,可防辛凉重剂碍胃之弊,另加大黄通腑清肠胃,使热有去路。全方共奏辛寒泻热、清气解毒之功。

3.重型昏迷证症见神昏惊厥,高热不退,体温一般高达40℃以上,口不渴,湿痰壅滞,舌红或绛,苔黄厚或无苔,脉细数。此属邪入营血证,治以透营转气,凉血解毒。方宜乙脑3号方,即白虎犀黄开窍饮:生石膏40g,知母15g,板蓝根15g,黄芩12g,黄连10g,山栀15g,丹皮10g,赤芍15g,元参15g,生地15g,菖蒲15g,犀牛角5g,粳米为引。3号方中生石膏、知母、粳米为白虎汤,以清气分之热;板蓝根抗乙脑病毒;黄芩、黄连、山栀清三焦火毒;犀牛角、生地、赤芍、丹皮为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主治热入营血证;元参养阴,防温病伤阴。全方共成透营转气、凉血解毒之重剂。

临床上如病情重危,上方不见速效,则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宝,辨而用之,并配合输液、强心、醒脑治疗,则可有转机。

二、恢复期

症见低热不退,消瘦困乏,纳少不化,溲赤便结,舌红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此属余邪未清,气阴已伤。治以养阴益气,清解余毒,兼理脾胃。方宜乙脑4号方,即增液竹石汤:生地20g,元参20g,麦冬15g,石斛10g,板蓝根15g,柴胡10g,黄芩10g,竹叶6g,生石膏30g,焦三仙各15g,菖蒲10g,炙甘草6g,粳米、姜、枣为引。4号方中,生地、元参、麦冬、石斛养阴增液为本方主药;板蓝根解乙脑病毒;生石膏、竹叶、粳米清心、肺、胃大热,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退阴分热伏不解;菖蒲开窍醒脑防内热迷其清窍;最后配以三仙、姜、枣和胃健脾,使脾胃健运,以防寒凉增液之品滋腻呆滞,不易消化。诸药共用,同奏养阴益气,清解余毒,调理脾胃之功效。

三、后遗症期

症见神志发呆,吞咽困难,言语障碍或失语,肢体无力瘫痪或强直。证属痰热闭窍,神志不清。治以豁痰清热开窍醒神,方宜乙脑5号方,即清脑开窍汤:菖蒲15g,郁金10g,天竹黄(另包)15g,全蝎6g,僵蚕15g,茯苓15g,秦艽15g,寄生15g,礞石15g,瓜蒌15g,枳实10g,炙甘草6g。5号方中菖蒲、郁金、天竹黄清热芳化开窍,礞石、瓜蒌、枳实化痰开窍,合而主治痰热闭窍;全蝎、僵蚕祛风治瘫痹,加秦艽治全身经络痹阻不通;寄生补肾强腰腿,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和中,使痰湿化、脾胃和。全方共奏豁痰清热、开窍醒神之功。

对其症状多变的后遗症,还须辨证加减:抽风或肢体抽搐明显者加重全蝎、僵蚕用量,桑枝为引;痰少舌苔不腻者减礞石、瓜蒌,加生黄芪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神昏脑窍不聪者,选用中药“三宝”配服;还可配合针灸、按摩及体育锻炼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