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四川文学(2015年第10期)
29961600000054

第54章 泰山之下血未止(3)

蔡今明到4岁左右,养父的兄长病故了,他要搬迁到天津去管那个大家族。到天津后,查尔炽对堂侄查禄百详述了抱养蔡今明的事情,并嘱咐他严守秘密:对人只说是李氏所生。也就是这时,蔡今明才明白,自己不是查家的骨肉,是抱来的。查家祖辈在天津是望族,是官商富户,养父来天津后不久就病故了。他儿子查禄昌不会持家理财,家业很快败落下来。后来全家迁往北平,东西装了三四十口大箱子,最后定居在东城区小方家胡同22号。“养母李氏把我当成她买来的小丫头,一不顺心就打骂我,使我饱受了苦难和折磨……”说到此,蔡今明双眼充血,热泪奔流。

我问:“你上过学吗?”

蔡今明:“养母是不会出钱让我念书的。她怎舍得呢?她让我夜夜去盐店门口排队,这样可以买到一些低价‘官盐’,她再拿去牟利。记得一次冬天的深夜,排队时我向一个中年女人钟宝益诉说我的不幸。她在铁路局的株式会社工作,我以她亲戚的名义进入了全免费的‘日本扶轮学校’,直接上六年级……老师傅绿君对我很好,每天下课后都拉着我将课程温习一两遍,所以我记得她的名字。我读了这一年多小学之外,基本靠我刻苦自学。到我十六七岁时,也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蔡今明的一个远房表姐陈连堂介绍她到东北锦州,进入战地医院的进修班学习。学习一年后她在国民党战地医院当上了准尉护士。由于她早就意识到李氏不是自己的亲妈,但想到是她和查家把自己养大成人,应该知道感恩,她把每月津贴都给北平养母寄去。养母于1951年12月病故,蔡今明为她养老送终。1948年哥哥查禄昌托本家叔叔把她调回北平,进了北平市卫生局中南海卫生所,后来又调到224临时战地医院……从此就在医疗战线工作了。蔡今明后来考入北京石油学校担任校医,于1950年成婚。1970年学校要在东营建分校,她就来到了山东。1973年,她丈夫调到了山东大学,她也随之来到该校继续做校医,直到1987年离休。夫妇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在北京,两个女儿在济南。老人用一双红肿的眼睛看着我:“我的俄语练得不错,至今可以对话。”她立即说了一大串“斯克、斯基、卡娅、资的拉斯维杰……”

我问到一个实质性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父亲就是蔡公时的?”

蔡今明:“1992年,我偶然从堂哥查禄百那里,了解到我的真实身份。那时简直是如遭雷击啊!我怎么就与烈士蔡公时发生关系了呢!此时,我都65岁了。自己坎坷的身世经历逐渐清晰后,我不禁潸然泪下。与此同时,远在台湾的亲哥哥蔡今任也给我发来了一封信,我们60多年从不通音讯,他希望我们一起前往江西九江认祖归宗。1992年5月,蔡公时殉难周年之际,须发全白的我和哥哥抱头痛哭;1993年4月我们又重逢于故乡九江,哥哥带来了父亲、母亲的照片。直到那时,我知道我应该改名换姓了。哥哥叫蔡今任,我就给自己起了‘蔡今明’的名字,一是‘今’字辈,更重要一个意思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身份,才明白自己有更大的责任。发生‘五三惨案’当天,《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哈雷特?阿班正在济南采访,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除了尸体外,街上见不到一个中国人,只有日军的巡逻车来来去去。一条条的街道上满是尘土,在热气炙烤下,静静伸向远处……房屋大多被毁坏了,只剩闩着的门,破碎的窗。房屋的余烬还在冒烟,里头却哪有生命的痕迹。商店几乎尽皆被毁,劫掠一空……’我活着,就是要把这一真相告诉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至今不愿意承认战争罪行的日本右翼势力。”

值得一说的是,郭景鸾女士在民国舞台上是有进一步消息的。她成功挖掘出全部烈士遗骨交给南京政府后,还筹款兴建了上海蔡公时学校,自任校长;因为资金短缺,她曾两次到南洋一带筹款……

我问她是否去过台湾探望哥哥,蔡今明态度沉吟:“我前后去过台湾两次,但我感觉哥哥不大情愿认可我的改名……1994年4月底我赴台湾探亲,据说郭景鸾到台湾后一直独身,但她与哥哥一家极少往来,我自然与她无缘一见。哥哥与郭瑞芬育生有长子蔡元生、次子蔡元成、女儿蔡菁英,共有4个孙子,1个孙女,2个外孙女,是一个子孙满堂的幸福大家庭。我去过著名的‘圆山忠烈祠’,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了供奉的‘蔡公时灵位’,我跪下去给他老人家磕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懂事时在他耳边喊一声‘爸爸’。济南蔡公时纪念馆于2012年5月3日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时,哥哥从台湾来到了济南,捐献了一些历史档案……”

蔡公时文才卓异,善诗词、擅书法,犹以魏碑见长,与于右任、胡汉民等同为海派停云书画社会员,在当时已是名声鹊起的书家。1921年清明节他到广州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即兴撰写七律四首《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诗中“英雄血和杜鹃开”、“不抱丹心莫错来”等语,对于自己终有一日为国捐躯的壮举,似乎一语成谶。《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四:

白云山下白云浮,

岂有艰难一哭休。

气节每于穷见处,

功名都在死中求。

可以发现,留学、漂泊东洋的爱国志士,多为诗人出身;置身同盟会麾下,纸上万丈豪情均化作了风驰电掣的行动力。其舍命一搏的铁血斑斓之志,不但续接了彗星袭月、鹰击于殿的酣畅血性,而且他们的举义,廓清了正人君子们自由、宽容之论的软与小。

国画大师徐悲鸿于1928年7月7日抵达马尾港,开始了两个多月的福州生活。有感于蔡公时的书法名望与壮烈,在创作《蔡公时被难图》之前,徐悲鸿非常认真,先画一张素描草图,然后在教育厅找到职员杨浔宝为模特儿,画完后再集中起来。《蔡公时被难图》画作约高六尺,宽一丈,完成后挂在西湖的紫薇厅展出,那是福州最主要的文化艺术展示窗口,轰动一时。令人遗憾的是,《蔡公时被难图》就像蔡公时等17位烈士的遗骨一样,至今下落不明。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曾随北伐军来到济南,拍摄了《济南惨案》新闻记录片,之后他与侯曜合作改编成电影《蔡公时》,采用了在故事片中穿插记录片的形式,影片上映后深受欢迎,场场爆满。当然,最让人感怀的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起了“山东惨祸筹赈会”,千人筹赈大会在陈嘉庚的主持下于中华总商会举行。会场上人头攒动、群情激昂,一位三江帮代表当场举刀剁下左手小指,举起血淋淋的手号召人们抗日。筹款活动得到广泛响应,共计筹款130余万元。筹赈会还拨出部分捐款,专门聘请了德国雕塑名家,为蔡公时烈士铸造了铜像,于20世纪30年代运抵新加坡,并准备运回国内。蔡公时的铜像高2.18米,宽1.10米,总重量为250公斤。

然而,此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九一八”、“一?二八”、“八一三”和“七七事变”相继爆发,使得这座铜像无法找到安身之地,只好暂时存放于新加坡陈嘉庚的橡胶厂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在日军攻占前夕,爱国华侨将铜像深埋在橡胶厂地下。1945年日本投降后,人们才将铜像从地下挖出,蔡公时铜像终于“重见天日”。1950年后,陈嘉庚的侄子陈共存,曾致函给新中国有关单位,表示愿意把铜像运回中国……1965年,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晚晴园”重新修复,此后这座铜像便摆放在这里。于是蔡公时铜像客居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半个多世纪。

谈到此,蔡今明说:“如今的济南蔡公时纪念堂,供奉着这尊蔡公时全身铜像,就是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南洋各界同胞捐款铸造的,为1930年的原物,直到70多年后,才从遥远的南洋运到济南。我每一次置身父亲铜像面前,泪流不止。他的那双眼睛啊,被挖掉眼睛的人不会流泪了……我想念他!我不明白,我的母亲从来没有找过我……”

为让更多人铭记那段痛史而奔走不已的蔡今任先生,于2013年12月在台湾病逝,享年91岁。

……

据说,因为出生时的急迫与敞亮,父亲蔡云生才为之命名蔡公时。他满周岁时举行“抓周”,父亲准备了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胭脂水粉等诸多物品,让蔡公时去拿。蔡公时一只手抓了一本书,另一只手拿了一把小剑。亲朋好友说,这孩子长大了不是骑马就是坐轿,光宗耀祖……岂料,蔡公时用他的书与剑,演绎了一出惊天动地的“书剑恩仇录”。书,用浑身血肉碾为齑粉写就;剑,拆下了自己的肋骨磨砺而成!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痛读的命运之书。

蔡公时别号“虎痴”“痴公”。我知道,虎痴是一个伟岸之词,比如三国猛将许褚的别号乃虎痴,勇猛、执着而痴情,故有是称;近代书法大家顾湛澄则号虎痴外史。蔡公时于革命锐猛精进,看来一饮一啄,似有前定。

返回市区的路上,沉落的夕阳刚好在赤霞山巅碰碎,一如泻下万道灵泉,是崩裂的伤口。我回到宾馆,翻看着有关材料,见到于右任为蔡公时的题词:“国侮侵凌,而公惨死,此耳此鼻,此仇此耻。呜呼!泰山之下血未止。”心头冰炭相继,难以名状。那几只回到黑暗的孔雀,在树荫下亮翅如刃,通宵怪叫。

(说明:本文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先后得到济南市中区文联、蔡公时子女蔡今明、济南文史学者张继平、《九江日报?长江周刊》总编辑谢亨等人的帮助,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