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套装共3册)
29912200000009

第9章 深圳人的创业特点(1)

本章要点概述

一、80年代初,深圳人靠实干赚钱

这个时期深圳有几个特点:

1.人多物少

深圳2万人的小镇的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物资短缺,供应紧张的局面。这给人们倒买倒卖提供了商机,许多人创业都是从做买卖开始,挖掘第一桶金的。

2.物价不稳

由于物价不稳,倒买倒卖就很多机会,只要胆大的,抓住机会,就能狠狠地赚了一把。

3.机会多

人少,机会多是当时深圳的普遍现象,许多机会是事情等人,找工作很容易,根本没有学历门槛。

4.来料加工

香港“三来一补”企业入住深圳,许多人搞配套加工。

5.项目多,公司少

当时的深圳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工程承包。没有现在那么多公司,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随便干什么都能赚钱。

6.实干的多,空谈的少

上班的人多,自己单干的少。

二、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圳人靠胆大赚钱

一是办公司的多,办实体的少。

二是做买卖的多,生产的少。

三是空手倒的多,实干的少。

四是赚钱的多,赔钱的少。

三、90年代中后期深圳人靠智慧赚钱

企业的转型主要是:

一是由空壳公司开始向实业转化,大量的公司开始办工厂,做加工,做外贸等。

二是企业由一般经营型开始向生产型发展。

三是服务型等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不可忽视力量,深圳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以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内地学习的榜样。

四是投资转向股市,涌现了1996年至1997年股市黄金时代。

此时的深圳人有了一定创业资本,有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二次创业格外理智,经济头脑逐渐成熟起来。

突出的特点有四点:

企业发展靠智慧,向智慧要效益。

公司经营靠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企业生存靠诚信,向品牌要效益。

企业发展靠创新,向技术要效益。

四、21世纪,深圳人靠知识、创新赚钱

这一时期的创业特点:

一是高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催生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蓬勃发展。

二是文化发展催生了文化市场的形成。

据一项调查表明,深圳创业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新生企业量大,创业人群量大。创业欲望强烈,75畅9%的受访者首选自主创业;创业资金需求量大,81畅3%的受访者需要资金支持。由于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目前,82畅8%的初创资金为自筹;创业者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20~30岁、31~40岁的分别占58畅6%和36畅2%;创业企业发展较快。20畅2%的企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65畅8%的处于成长期阶段,另有14畅0%的企业处于发展中的成熟阶段。

政府多项政策扶持民间创业。

深圳是一首歌,是一首诗,是一部教科书,是一部创业史,它是中国改革的先驱,是世界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典范。如果开辟一门深圳研究学科,也将成为热门课题。

深圳从最初几万人的边陲小镇,经过20多年发展,迅速发展成为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深圳模式不仅给全国各地提供了改革的样板,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深圳的成功是和深圳的创业者分不开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大环境,为每个深圳人自身的发展和成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每个深圳创业者个体的发展和成功又推动整个深圳的发展。

深圳每个发展时期,都为深圳人提供了公共发展的机遇。要探讨深圳人创业途径,必须深刻分析整个深圳的创业发展历史,这样才能掌握深圳人创业发展的脉博。

一、80年代初,深圳人靠实干赚钱

深圳的起步是相当艰难的,建设没资金,政策没现成的。

在全国计划经济,人们思想禁锢的情况下,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靠自己的探索;每一项突破都要打破左的思想束缚,敢闯,敢试,冲破重重禁区,“杀出一条血路”,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成功经验,特别是“深圳速度”,不仅是深圳创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而且,成为全国和世界学习的楷模。

当时的深圳市领导从中央要来支持深圳的3000万启动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市区的建设是从罗湖商业区的项目开始的,它启开了整个深圳的基础设施建设序幕。当时,深圳建设从哪里开始,存在着激烈争论,有人说从罗湖,有人说从上步,最后还是从罗湖。为什么从罗湖口岸建设?其意义相当明显,就是开辟连通香港的通道,可以看到当时国人打开国门,大力引进的强烈愿望。

工业区的建设是从蛇口开始的。当时,蛇口工业区在袁庚的领导下,冲破重重禁区,率先将香港的企业引进来,建工厂,盖高楼,开银行,招商局利用中央拨给平方公里的地盘,把蛇口建设成一个工业优势明显、行业齐全、效益良好的工业区的典范,从而,奠定了深圳工业的发展基础。

我国第一个计件工资的办法在蛇口实施,它将人们久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干的精神在深圳热气腾腾的工地上随处可见。

这个时期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每年以35%的速度的发展使深圳特区雏形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时期的深圳人,大部分精英都是从内地调动来到深圳各个部门和企业,和整个深圳一起爬坡,在各自岗位上,为深圳的创业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这个时期的创业者就是实干,特别是2万工程兵发扬解放军“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把汗水洒在深圳的土地上,把青春献给深圳。

经商者也是不辞劳苦,从内地长途贩运,挣的都是血汗钱。

这个时期深圳有几个特点。

1.人多物少

深圳2万人的小镇的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物资短缺,供应紧张的局面。这给人们倒买倒卖提供了商机,许多人创业都是从做买卖开始,挖掘第一桶金的。

2.物价不稳

物价不稳造成了流通领域空前活跃。由于物价不稳,倒买倒卖就很有机会,只要胆大的,抓住机会,就能狠狠地赚一把。这导致了倒买倒卖,经商热。

3.机会多多

当时深圳人少,机会多。许多机会都是事情等人,找工作很容易,根本没有学历门槛。

外贸出口,建设工程遍地开花,这就给深圳人提供了创业机会。

4.来料加工

香港“三来一补”企业入住深圳,许多人搞配套加工。深圳靠人工便宜,场地便宜,吸引了香港的加工企业内迁深圳,玩具、服装等加工企业成为深圳的主要生产企业。

5.项目多,公司少

当时的深圳处于建设之中,工程承包、原材料供应、后勤供应、外贸出口等成为挣钱的热点行业。当时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公司,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随便干什么都能赚钱。

6.实干的多,空谈的少

机会孕育商机,只要抓住机会就等挣钱,谁还有心思空谈。

7.上班的人多,自己单干的少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人们图安稳的多,自己创业的人数相对少的多。

二、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圳人靠胆大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