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套装共3册)
29912200000010

第10章 深圳人的创业特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开始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到80年代末,城市的经济体制改制开始探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新制度和老制度的冲突,市场价格和计划价格的双轨制,人们思想观念和改革要求的差距,形成了思想、机制、办法等转型时期,所以,出现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关于改革,国外又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只有做大胆探索,按小平的思路,“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时,由于刚刚实行宏观调控,货币供应的多少把握不准,致使物价时高时低,经济形势很不稳定,出现经济过热现象。当时人们的思想膨胀,以为到处是黄金。这样,胆大的人,敢干的人,抓住了机会,凭着闯劲都赚到了钱。当时,做生意、倒买倒卖、买股票,都造就了一大批富翁。“万元户”就是当时富翁的标准。

归纳此时期人们创业特点:

一是办公司的多,办实体少。公司多为贸易为主司,投资少,见效快,实体投资大,来的慢,风险大。

二是做买卖的多,生产的少。贸易来得快,风险小,成为人们创业的首选方式。

三是空手倒的多,实干的少。物资缺乏,信息闭塞,给倒买倒卖提供了机会,一个产品几经倒手,层层加价,造成物价飞涨。

四是赚钱的多,赔钱的少。做生意周转快,一次赔钱,下次反起也容易,机会多,东方不亮西方亮,所以,赚钱的多,赔的少。

三、90年代中后期深圳人靠智慧赚钱

1991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了中国第二次改革的里程,深圳备受争议,举步艰难的困境迅速摆脱,深圳与全国一样开始大胆的改革,许多禁区都在这个时期被突破,深圳改革的主调引领深圳跑步前进,特区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掀起如火如荼的学习深圳热潮,到深圳考察,到广东学习成为全国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1993年下半年,中央政府针对经济过热导致的问题,果断采取紧急措施,实行经济“急刹车”。中央银行停止一切国家计划项目外的投资和贷款,实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许多地方盲目上马的项目纷纷停了下来,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治理整顿。实施经济的软着陆,许多人从狂热的经济热潮中挣脱出来,开始了冷静的思考。以后,钱不那么好挣了,由以前大手大脚投资,变得谨慎起来,消费也变得理性起来。

在这场热潮中,许多人凭着胆大,敢干,赚了大把钞票;也有一部分人,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项目停下来,赔的血本无归。国家治理整顿,深圳经济开始了痛苦的转型,开始了新的创业。

企业的转型主要方式是:

一是由空壳公司开始向实业转化,大量的公司开始办工厂,出产品,做加工,做外贸等。

二是企业由一般经营型开始向生产型发展。科技型企业孕育而生。

三是服务型等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不可忽视力量。深圳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以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内地学习的榜样。

四是投资转向股市,涌现了1996年至1997年股市黄金时代。

此时的深圳人有了一定的创业资本,有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二次创业格外理智,经济头脑逐渐成熟起来。

突出的特点有四点:

企业发展靠智慧,向智慧要效益。人们改变过去凭胆大、靠机遇发财的思维方式,开始动脑筋考虑长期发展的问题。

公司经营靠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企业的增长方式之一。

企业生存靠诚信,向品牌要效益。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法律不健全,坑蒙拐骗,不讲信誉现象,时有发生,“三角债”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症。90年代中后期,社会呼唤诚信,市场需要诚信,讲诚信,讲质量,已成为人心所向。

企业发展靠创新,向技术要效益。深圳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市场竞争靠科技竞争,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向市场要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21世纪,深圳人靠知识、创新赚钱

深圳是“改革之都”。深圳的每一天都是在改革创新中度过的,进入21世纪,自主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旋率。

2003年9月温家宝视察深圳,为深圳发展继续鼓劲:“增创新优势。

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成为发展的大纲。深圳就意味着“闯新”,意味“创新”,因为深圳特区从诞生那天起,就是凭着那股闯劲,“杀出一条血路”的,现在深圳的发展仍然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改革是深圳的根,创新是深圳的魂。

深圳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个大举措。

1.策划并实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博览会”,打造中国科技之都

从此深圳扬起了自主创新的大旗,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起,由2000年的一万多家科技型企业发展到现在的三万多家。摆脱了过去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历史,创出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企业自主开发和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一条新路子。

2.竭力打造文化强市

在占地有限、人口爆长的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无形中拓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深圳发展高科技,需要土地、厂房、电能、水,物流等配套的话,而发展文化产业,则不需要这些,用的是脑子,用的是智慧,不尽财源就会滚滚而来。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4届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使移民文化占主导的深圳,到处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文化氛围。

大芬油画村、深圳古玩城、国际博艺中心等成为深圳的文化亮点。

3.产业结构大调整,产业实现突破性升级

面对深圳的土地、空间,能源紧张,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耗能大户开始外迁。高科技、高效益企业在深圳吃香。

一是高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催生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蓬勃发展。政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配套、孵化器等措施,使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得到显现。

二是文化发展催生了文化市场的形成。文化产业本来是深圳的弱项,弱势变优势是深圳的一大发明,正因为如此深圳市政府策划了文博会,结果崔生了一批文化企业的诞生。

这一时期的创业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新生企业量大,创业人群剧增,创业欲望强烈。调查发现,75畅9%的受访者首选自主创业;创业资金需求量大,81畅3%的受访者需要资金支持。由于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目前,82畅8%的初创资金为自筹;创业者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20~30岁、31~40岁的创业者分别占58畅6%和36畅2%;创业企业发展较快。20畅2%的企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65畅8%的处于成长期阶段,另有14畅0%的企业处于发展中的成熟阶段。

政府多项政策扶持民间创业: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优惠:在企业准入方面,降低了注册资本门槛;在税收方面,实行“两免八减半”,即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八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在人才引进方面,取消了人事计划单列制度,实行人事立户登记制;在鼓励创新科技方面,出台了枟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枠,对在我市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活动中有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

市政府设立了四项支持企业的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产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资金、留学生创业基金。今年,又新设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即将实施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企业贷款贴息、重点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办小企业的创业和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创业融资渠道日益增多。

融资难是目前我市民营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为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在1995年以后,深圳政府陆续投资设立高新投、创新投、担保中心等机构。据中小企业处有关人士介绍,高新投公司成立9年来已为4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多个项目累计提供了近60亿元的融资担保服务。担保中心成立4年来已为708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8亿元的融资担保,其中,79%的企业首次获得银行贷款,80%以上为民营企业。

目前,全市专业性“创投”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共有140多家,创投资本总额120多亿元,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已经实现多元化。境外“创投”机构纷纷来深投资,约占15%,而在项目投资金额上,境外投资机构则占了40%,充分发挥了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

优惠政策和优越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深圳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