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29833200000016

第16章 领导无形之守信:身正令行,信以附众

古语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旨在告诫人们,说出来的话,就是落实,不能反悔。意即我们现在常说的言出必行。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做领导的学问。一个成功的将帅必定是守候信用之人,这样才能让部署相信自己、信赖自己、接近自己,与自己共事共心,同舟共济。

管理者一定要恪守诺言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讲诚信,念恩情,并付诸实际的行动,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坦荡的,他的道路必将是宽广的,他的未来也必将是光明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话旨在告诉我们,不讲诚实守信、言行不一,就无法立足于世,也无法行而为人。作为将帅,在部署心目中都是一个“官”,要为好官,先要为好人,要为好人,首先要诚信。

诚信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在为人处世法则上,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言必行,行必果”。

美国着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也曾说过:“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的确,一个人若是讲诚信,那么他将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一个企业若是讲诚信,那么它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可以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来讲,诚信都是无价的隐性资产。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李嘉诚的回答只有一个词:讲诚信。

这个词贯穿在李嘉诚的生意经中。

当年,顺应香港经济转轨的大好形势,李嘉诚投身当时在世界上处于新兴产业地位,并有着大好发展前景的塑胶行业。

做销售出身的李嘉诚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接下来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李嘉诚的手里捏着一把订单。为了加大生产力度,李嘉诚开始招聘工人,只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并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一切都为了多出货而进行。

正当李嘉诚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想到遇到了意外。一家客户说他们厂生产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可是,李嘉诚手里还攥着一把订单呢,其他的客户在不断地打电话催货。李嘉诚清楚,如果不能按约定时间正常交货,是要被罚款的。一方面为产品质量担忧,一方面为产品数量顾虑,这让李嘉诚骑虎难下。可是,由于设备陈旧,时间紧迫,确保质量绝非易事。

于是,这样的一幕场景出现了:仓库里到处都是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与此同时,有不少客户纷纷上门要求索赔。

墙倒众人推。银行得知他们陷入危机,便派职员来催贷款。李嘉诚只得赔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限期。因为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李嘉诚负责的长江厂面临清盘的边缘。

思索再三,李嘉诚准备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天,李嘉诚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他表示,自己这样做不但让工厂一天天被拖垮,而且也让工厂的信誉不保,同时也使员工们受到连累。

为此,李嘉诚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们赔礼道歉,同时,他对员工们表示,工厂的经营一旦发生转机,就将请回辞退的员工。从今往后,一定坚定不移地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为了保全自己,而损及员工的利益。

紧接着,李嘉诚开始逐家地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都成了他拜访的对象,他向这些合作伙伴诚恳道歉,请他们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在李嘉诚这股子诚恳劲儿的感召下,业务伙伴们大多给予了谅解。

尽管如此,李嘉诚却不敢松一口气,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依然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专门派了员工,对积压产品普查一次,要求他们把这些产品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做正品推销出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李嘉诚不想因为产品积压而把工厂拖累太久,于是就低价出卖,但是在制品的质检卡片上,他要求工作人员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通过低价售卖,李嘉诚获得了一些小额营收,他把这些钱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一段时间过后,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会上,李嘉诚先是向员工深深地鞠躬,以此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李嘉诚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李嘉诚的诚信,赢得了员工们的理解和尊敬,大家齐心协力帮他渡过了这个难关。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板,恐怕没有人会不喜欢,也没有人会在他处在困境中而选择一走了之。

必须承认,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讲诚信,念恩情,并付诸实际的行动,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坦荡的,他的道路必将是宽广的,他的未来也必将是光明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古时候的案例: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查道的人,一天早上,他和仆人一起去看距离比较远的亲戚。到了中午,由于他们还没有赶到亲戚家,而两人都感觉到饿了,仆人建议从给亲戚带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查道却不同意,他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带的这些礼物都是要送人的,既然要送给人家,那这就是别人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可不能偷吃。”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他们发现在路边有个枣树,这时候正是枣子饱满而又没有落杆的季节,看起来甚是诱人。查道饿得饥肠辘辘,就打发仆人去树上采些枣来吃。

两人吃完后,查道却拿出一串钱,挂在被他们采过枣的树枝上。

仆人看了,感到奇怪,就问查到:“这是什么意思?”

查道说:“我们吃了人家的枣,就该付给人家钱,岂有白吃之理?”

仆人又说:“可是枣园的主人不在这里啊,也没有其他人看见,您何必这样认真呢?”

查道却严肃地说道:“诚实是一个人起码的品德,虽然枣园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毕竟吃了人家的东西,就应该给钱,不给钱,就是偷人家的东西,就是不道德。”

听了查道的话,仆人默默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查道的想法。

其实,为人诚信不但能让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坦荡无私,而且还会使我们内心坦然;相反,如果说谎、虚假、欺瞒,则会让我们的良心遭受折磨,使得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灰暗的、忐忑不安的状态。如果长期被这种情绪笼罩,那么我们的心还能够安宁吗?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话旨在告诉我们,不讲诚实守信、言行不一,就无法立足于世,也无法行而为人。作为将帅,在部署心目中都是一个“官”,要为好官,先要为好人,要为好人,首先要诚信。所以,一个成功的将帅必是真实诚恳之人,这样才能让部署相信自己、信赖自己、接近自己,与自己共事共心,同舟共济。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为将帅者讲诚信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重点工作,该抓的要抓牢抓实,不说空话,不放“空炮”。自己对员工强调布置过的工作,一定要适时适当地加强检查督办,决不允许留尾巴。另外,对于突出问题,也要做到该管的一定管住,不留空隙。同时,还要让自己克服“只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倾向。当这些都能够成为一个将帅的形式风格的时候,那么你的团队必将是团结的、向上的、充满着健康与活力的!

言出则必行,不向员工放“空炮”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作为领导,就要用诚信来对待员工,不要“忽悠”他们。否则,最终落得不欢而散也未可知。同时,身为将帅,要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魄力,如果说出来就得兑现,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兑现,那就不要随便说。放“空炮”或许能引来员工片刻欢喜,但长久看来,则于大局极为不利。

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旨在告诫人们,说出来的话,就得落实,不能反悔。意即我们现在常说的言出必行。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做领导的学问。

近些年,有起有落的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身上有一点让人们刮目相看,那就是他企业中的核心骨干,不管是在他事业的高峰时期,还是处于低谷的时候,都能够紧密团结在他的身边,与他同甘共苦。这让人们觉察出来,史玉柱在吸引和凝聚员工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史玉柱透露了其中的重大“机密”,他表示,管理者用人,第一条是说到做到,建立信任,这是首要的前提。

傅玄在谈到信用时说:“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以诚信待人,人必诚信;以欺诈待人,必欺诈。

《诗经》中说:“白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语言上的污点,就难以磨掉。”

身为将帅,就需要这样来立信。

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商鞅制定了新法,试图在秦国实施变法。一次,商鞅命人在京城南门口竖了一根大木,并让人对围观的群众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50两银子!”

50两银子?这对当时的百姓来讲可不是个小数目,有的人家一年也没这么高的收入呢。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担心这不过是戏弄人的把戏,不会兑现。

可就在众人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围观的人中站出来一人,只见他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谁知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了那人50两银子。

通过这件事,商鞅在群众中很快树立了威信。这样一来,人们就愿意遵守他推行的法律,新法得以顺利实行。

上面所举的案例都是领导重信用,讲诚信的。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也不乏一些善于“画大饼、放空炮”的领导。

有的领导为了笼络和激励员工,就会不假思索地给员工许诺:“若能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能拿到40%的分红”;“只要你们努力,我们公司很快就可以上市了,到时候人人是股东”……而后却往往又办不到。如此,很容易就在员工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守信用”的烙印。长此以往,除非员工智商有问题,否则没人愿意在这样的领导手下效力了。

可是,有些领导很困惑,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激励员工,如果真的实现了目标,自己也会兑现承诺的。说到这儿,我们就不得不告诫这样的领导,对于团队,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如果没有较为明晰的规划,那么这样的理想恐怕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因此,我们特别总结了几点规则,可以帮助存在上述认识的领导们做到言出必行,不放“空泡”,从而赢得员工的信任。

1.首先,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向目标开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偏偏有的领导想颠覆这一规律,想一口吃个胖子,这个月偶然地签下一笔大订单,就盘算着每个月都能如此,年终时将会如何如何,而不是去想如何稳扎稳打一步步迈进。到头来,实现不了,员工也跟着空欢喜一场,甚至产生被忽悠的感觉,觉得这个领导不靠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扎扎实实,不浮夸不冒进。当团队取得成绩后,也让员工得到些实际的利益。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杜绝“空头支票”、防止“无力践诺”。

2.三思之后再许诺

有的领导比较冲动,脑子一热,就满嘴“跑火车”,给下属这样那样的许诺。岂不知,这种未经深思熟虑而做出的承诺,兑现的可能性实际并不是很大。一旦没能兑现,下属在失望的同时,还会觉得领导太不靠谱,说话不算话。这样一来,工作的进展,团队的建设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为将帅者,如果不能肯定自己能够实现就不要承诺,承诺了就要保证它不折不扣兑现。如果真的发生了棘手问题而不能兑现承诺,也要马上开诚布公地与下属重新进行商洽。如果下属知道你通常都能够恪守承诺,偶尔一次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兑现,但你又和他们进行了坦诚的协商,那么他们会依然相信你是个值得信赖的领导。

3.利益分配要因人而异

常理上讲,领导向员工兑现了承诺,可以换取员工对自己的信任,实现团队的通力合作、和谐共融。但是,有个“众口难调”的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分配能让各类下属都对自己的做法认可,令大家都感到满意?所以说,领导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利益分配方面的小窍门的。想办法满足了各类员工的具体需要,这样就能用“小面额支票”产生大的效力。

从前,有个财主家里养了一些门客。有一年风不调与不顺的,庄稼收成不好,财主家觉得还像以前那样供养这么多人有困难,于是就和门客们说,在未来一年内每月的供奉要减少,不过等来年收成好了,可以双倍补上。

门客们听到这个消息,出现了满意和不满意的两种声音。财主为了留住大家,就采取了第二种策略,他打算去亲戚朋友们那里借一些银两,保持大家的供奉来年不变,但是第二年还别人银子的时候,利息要大家分担。

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出后,仍是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这下财主为难了,不知如何是好,就找一位老学就请教。

老学究听后,对财主说:“你是否注意过,对第一方案不满意的一定是年纪很大的门客,而对第二方案不满意的一定是年轻人。

老学究笑了笑,说:“你想想看,上了年纪的人是不是大多没了雄心壮志,身体也保得了今年保不了明年后年的,所以他们很在乎眼下的所得。因此他们会反对第一个方案。而对于那些年轻人,由于他们刚到你这里,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们更看重的是将来的发展,眼下的困难对他们来讲不算什么,何况将来还能加倍补偿,他们自然乐意。所以这些人一定是反对第二个方案的。所以,给他们的待遇就不能采取同一个模式。对岁数他的,要想办法保证他们眼前的利益,对于年轻的,则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前途。”

按照老学就说的,财主回去试了一下,果然让门客们都满意了。大家又一起齐心协力,帮财主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总的来说,能不能让下属看到切实的利益,这是对为将帅者领导能力的巨大考验。那些只会把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见什么成绩的领导,早晚成为下属们背后抱怨的对象。只有能够让每一个员工都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维护,他们才会勤恳、踏实地陪伴领导一路走下去。所以说,“多研究问题,少讲些主义”,是为将帅者极有必要学习的一门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