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脑中练习”已经成为现代钢琴指导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帕特·卡尔森是着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讲师,因为推广“怎样于一夜之间弹好钢琴”的视频教程而广受赞誉。她在教程中教人们怎样“感知”音乐,而不仅仅是掌握活页乐谱的视唱和进行枯燥无味的练习。
“心像”的秘密
很多成功人士都运用“心像”形成法和彩排练习法,并取得了成功。比如拿破仑,他在真正上战场拼杀前很多年,就已经在想象中练习怎样当兵。
韦伯和摩根在他们合着的《充分利用你的人生》一书中告诉我们:“从当兵到上战场的那些年,拿破仑写的读书笔记印刷出来就有整整400页。他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指挥官,画出了科西嘉岛的地图。我们不难知道他将自己无比精确的计算本领用到了什么地方。”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在真正买下一家旅馆之前的很长时间,就已经想象自己在经营旅馆。还是儿时的他就经常扮演成一个经营旅馆的大老板。他最早的成功是购买了一些破旧损坏了的“过时”物件,然后恢复它们原有的美,并把它们打造成了一流的物品。他说,当他从废品站认出这些物品并想得到它们时,不会去看它们的真实状况,而是生动而详细地去想象当它们在翻新后出现在旅馆里时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大脑里“拍照”,并把这些“照片”存贮在脑海里。由于看到的是它们应有的样子,因此他看到的是这些物件上别人看不到的价值。
简·萨瓦是美国最久负盛名的马术教练之一。2000年,由她指导的美国马术奥运代表队参加了悉尼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她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来证明想象的力量会让“可能”变成现实:
以我为1989年北美锦标赛选拔赛做准备的那段经历为例。我有大量事实证明我在选拔赛上取得好成绩是不太可能的。我的确有一匹好马——扎帕特罗,但是其他方面的情况是:第一,扎帕特罗对我还很陌生,我们没有时间建立亲密关系,也没有时间真正沟通:第二,它还是一匹很年轻的马,没有强壮到能做所需的各种动作的程度。
这些事实使我很难想象怎样最完美地参加比赛。于是我只好转而想象颁奖仪式。有好几次,每当一天快要过完时,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双眼,全身放松,想象着我在以胜利者的姿态绕场一周。在此过程中,我强迫自己不停下来思考“那些事实”,从而阻止疑虑和不安全感钻进头脑。事实上,那天最终成绩公布时,扎帕特罗和我真的在那里以胜利者的姿态绕场一周。
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我也绝对无意淡化充分准备和刻苦训练的必要性。但是,从精神上对想要的结果(如果结果在你脑海里已然存在)集中注意力,是我们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集中精神于某个积极结果(这个结果是你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结论),而不是任由生动的想象力去想象失败的画面,这一点至关重要。由此,我的思维(伺服机制)便能通过帮助我娴熟而高效地骑马,从而为我提供实现目标所需的手段。
当然,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希望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巧合或幸运。但是简·萨瓦是一名娴熟的心理控制理论实践者,她有许多可用做证据的事情来支持自己的信念。事实上,作为冠军骑手的指导老师和教练,她运用心理控制技巧来进行教学已有多年。其中众所周知的,就是她的队员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即便是把成功想象成一个简单、但栩栩如生足够真实的画面,也足以阻碍我们心中疑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并且能引导成功机制瞄准某个靶子进行精准射击。相比之下,全面的精神排练画面所带来的威力会更加强大。无论你是专业的运动员还是只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爱好者;无论你是专业的销售精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在校教师,还是医生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士,你都可以在日常的养生练习中掺杂着精神排练进行尝试。大量证据表明,你应该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且经常付诸实践,这样可以让你达到各种有价值的目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运用这套方法,在做事时,你就享受不到我们所知道的最基本、最可靠、最普遍的心理学“成功途径”所带来的好处。这就好比一个木匠在做木工活时,不去使用电动工具来方便自己。虽然不用电,只用机械的锯和刨子也能完成木工活,但何必这样呢?
“心像”的神秘力量从哪儿来?
控制心理学让我们知道了心像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且人们对它发挥作用的道理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深入地使用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自动成功机制,它是一种极为复杂、能自动追寻目标的机器,通过反馈数据和存储的信息,它能向当前的目标自动前进,必要时还能自动矫正路线。这是它唯一发挥作用的方式。在做任何事之前,你必须首先在头脑中清楚地描绘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当我们在头脑中清楚地确立了目标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创造性成功机制就会带领我们做成剩下的工作。这比我们仅凭有意识的努力和意志力达成的效果好得多。事实上,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来实现目标,不仅用处不大,有时候还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有意识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会让你担心即将出现的坏结果,并反复为自己描绘,使自己更加紧张和担忧。不如干脆放松自己,不再紧张,不再考虑可能出现的坏结果,只是想着搞定它、实现它、解决它。这就需要你在脑子里描绘真正的目标,并把它交给自动成功机制。在此之后,你依然会努力工作,但是这时的努力是自动成功机制的引导,而非你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事实上,越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一心想着某一件事时,越是容易想一些无关的事情。
你认识自己吗?
自我意象在心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目标和用途并不是通过“催眠”或者“激励”来成就一个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狂妄自大的“假我”,这也与心理学的科学性相违背。事实上,这种虚假的自我意象和我们常见的低人一等的自我意象是一样的,都对现实无益,是不恰当、不现实的。我们的目标在于找到“真我”,并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多数人都低估了自己,看不到自身真正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估计不足。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自大情绪之类的东西,它的出现也恰恰表达了人们对自身的估计不足,是人们处于痛苦和自卑中的一种宣泄,以掩盖内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怎样才能深入地挖掘自身潜能,认识自己的真相呢?怎样才能对自己作出真正的评价?对我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似乎应该求助于宗教。《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比天使低等一点”的人,并“给予他以统治权”:上帝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人(就像我们运用自己的自动成功机制进行创造一样)。如果我们真相信存在某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普献爱心的造物主,那么就会理所当然地得出以上结论,来界定他的创造物——人。首先,这样一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不会造出“低等产品”,就像我们无不希望自己获得某一领域的成功,相信绘画大师不会画出低劣的油画一样。一个造物主不会故意使产品质量上不去,就像汽车制造商不会故意使汽车制造不成功一样。
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和原因,是为了“给上帝增光”,而人文主义者则告诉我们,人生存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自己”。
不过,如果我们接受“上帝是富有爱心的造物主,像尘世间的父亲对孩子那样,对自己的创造物有着相同的责任心”这一假设,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和人文主义者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对父亲来说,有什么比看着后代过得好、取得成功、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更让他光荣、自豪和满足的呢?如果一个足球明星在参加比赛,他到场的父亲能不为自己的孩子呐喊助威吗?难倒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耶稣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己的光芒,而要让我们的光芒普照,以便为天父增色。”我认为,如果上帝的孩子们言行举止时卑躬屈膝、过得凄凄惨惨、害怕振作起来,就像他们想象中那样自卑、忧虑,那他们是不会给上帝增添任何“光彩”的。
教你如何进行“心像”练习
你在宗教上、思想上或哲学上有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持什么样的观点,其实是无关紧要的。“想象练习”“直观显示”“心像”,或用我自己的话说叫做“精神画面”,怎样表述都可以。关键是你要实施它,将这种“画面”变成事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选定一个目标,然后运用这一技巧,并真切地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21天试验,你就会欣喜地看到取得的成果。你肯定会下决心在余生继续运用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实践极大地获益,就像之前无数的运动员、演艺人员、医生、律师、商业领导人以及其他人员经历的那样。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练习起步:
我们知道,现在的自我意象是建立在我们过去对自我进行的想象和刻画的基础上的。这种想象和刻画是源于你对自身经历的评价和判断。但是当我们带有主观意愿时,不免会强迫自己,所以要建立恰当的自我意象,就要学会恰当、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己。不妨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用来一人独处,保证不受外界干扰。放松下来,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些。然后闭上双眼,开始想象。
无数事实告诉我,想象着自己坐在电影院,观看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这些电影画面尽可能栩栩如生、详细具体。那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获取你以前没有想到的信息。你要希望你的“心像”尽可能地与实际经历相近似,就是要关注想象的环境中有哪些细节、场景、声音、物体。在这种练习中,想象的环境中的具体细节特别重要,因为你练习的目标具有绝对实用性,你在营造一种“实际经历”。就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言,如果想象得足够生动、足够详细,你的想象练习就会等同于亲身经历。
接下来要记住的重点是,在这30分钟内,你要看着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恰如其分、很成功、很完美。你昨天怎样并不重要,也不必努力怀有“明天我要表现得完美”之类的信念。神经系统到时候自然会打理好一切——只要你坚持练习就行。要看着自己像你希望的那样去行动和感知,不要对自己说“我明天要这样做”,只用说,“我要想象自己现在就在这样做——就在我马上要经历的半天里。”想象你如果已经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向来内向而怯懦,就“看着”自己在自由自在地与别人打交道、举止从容并由此感觉良好;如果你在某些场合恐惧、焦虑,就“看着”自己在平静而镇定地做事,满怀自信和勇气做事,并由于举止从容、镇定自若而感到更加开朗和自信。
这种练习会把新的“记忆内容”和存在的数据输给你的中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它能树立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象。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或多或少是主动的或自发的,而且不需要尝试。这就对了,你不必在此时寻思、尝试或努力,以避免获得不一样的感觉和不恰当的行为。你当前的不恰当感觉和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因为你向自动机制输入了新的“记忆内容”(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你将发现,这种机制既会自动作用于积极的想法和体验,也会自动作用于消极想法和体验,而且效果一样。
步骤一:拿出纸和笔,对你打算在“精神画面”中构建、实验、形成和观看的“精神电影”进行简要勾勒和描述。
步骤二: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在每天同一时段,找一个安静而隐秘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影院”,然后开始播放、编辑、再次播放你的“电影”。
步骤三:对电影进行逐步“修改”,以便让片中的“明星”,即你自己的表现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并获得你想要的体验和结果。在头十天里,你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步骤四:在余下的11天里,毫不改动地反复播放并享受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