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自我管理力:懂得管理自我才能管理人生
29751700000011

第11章 找到信仰的方向,创造人生的辉煌(2)

“自律”,就是自己管好自己。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自律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好像是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一样。如果一辆汽车光有发动机而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的调节,汽车就会失去控制,不能避开路上的各种障碍,就有撞车的危险。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律能力,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或“出格”,甚至“撞车”、“翻车”。

在我们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的事,其中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有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果缺乏自律、放任不羁,势必会搞坏关系、影响团结、挫伤积极性,甚至因小失大,铸成大错,最终后悔莫及。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律能力,管理好自己,这样才能让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富兰克林说:“我们判断一个人,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品格而不是根据他的知识,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心地而不是根据他的智力,更多的是根据他的自制力、耐心和纪律性,而不是根据他的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会比较好。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变得更完美。

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永远无法成功

他人在看电视的时候,你能否在看书?他人在娱乐的时候,你能否去运动?他人在睡觉的时候,你能不能早点儿起来?他人“老婆孩子暖炕头”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忍耐与家人暂时分开?想要成功,这一切是你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克制这种懒散的习性,最重要的缘由就是缺乏自律。

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多少次失败都是因为缺乏自律的精神造成的。

譬如,节食两天后,你放弃了,吃了一大块巧克力蛋糕;你下定决心这个月一定要将计划书做出来,然而直到月末你还只字未写;你赌咒不到午饭时间绝不看邮箱,但才到10点,你就自己打破了誓言。

你对上面的情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或许你就曾经暗自决定要变得更自律。也许你确信自己只需坚持再努力一下就行了,但是你没有;或许你曾担忧自己永远都不能冷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很让人懊恼,因为你知道如果缺乏自律的话,你的目标将无法实现,你的人生很难取得什么成就。

所以,自律就是在诱惑面前,是你的理智决定你的行为而非你的感情,它常常意味着牺牲一时的乐趣和克服一时的冲动。

贝利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特制的“足球”——用一个大号袜子塞满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尽量捏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捆紧。贝利经常光着黑瘦的脊梁,在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街赤着脚练球。尽管他经常摔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不停地向着想象中的球门冲刺。

渐渐地,贝利有了些名气,许多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还向他递烟。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样,贝利喜欢吸烟时的那种“长大了”的感觉。

有一次,当贝利在街上向别人要烟的时候,父亲刚好从他身边经过,父亲的脸色很难看,贝利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因为,他看到父亲的眼睛里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绝望,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父亲说:“我看见你抽烟了。”

贝利不敢回答父亲,一言不发。

父亲又说:“是我看错了吗?”

贝利盯着父亲的脚尖,小声说:“不,您没有。”

父亲又问:“你抽烟多久了?”

贝利小声为自己辩解:“我只吸过几次,几天前才……”

父亲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诉我味道好吗?我没抽过烟,不知道烟是什么味道。”

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说话的时候,他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自己跟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儿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需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横。

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自律精神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球王。

德国诗人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一个人要主宰自己,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因为“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能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失控,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过人的自制力呢?

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自制力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多种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其中,“七个控制”的方法值得借鉴。

1.控制接触的对象。选择自己喜爱的伙伴,结识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对那些不利于成功的交往对象要控制自己与他们少接触。

2.控制沟通的方式。沟通的重要方式是聆听、交谈、观察,当你与他人交谈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语言,使对方从你的话语中感觉到尊重并有收获。

3.控制思想。对于大脑进行思考的问题要有所控制,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而对于忧虑、苦恼则尽量少想。

4.控制时间。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休息,都应该有个时间安排,不能想玩时就玩上一天而忘了学习,想学习时就学上一天而忘了休息。

5.控制忧虑。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乐观的精神。

6.控制承诺。不能随便承诺,一旦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7.控制目标。科学的目标能帮助你保持愉快的情绪。

总之,如果一个人有比较强的自制能力,那么这个人一定能够战胜自我、远离祸害,时刻感到快乐。如果不幸遇到祸害,他一定能够泰然处之、化祸为福。

谁都无法约束你,除了你自己

人作为一个个体,作为自我的主体,是自己的主人,也是自己的敌人,所以,除了他自己,谁也约束不了他。如果他没有自律精神,再严厉的纪律对他来讲也只是形同虚设。所以说,真正能够管住他自己的不是来自组织纪律的约束,而是源自自律精神的自我约束。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优秀,如果你想走向成功,这种自律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在前面几节中,我们已经具体阐释过什么是自律,其实,简单地说,自律就是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它能使人自知,能使人学会战胜自己,能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获得行动的自由,能使人高尚起来……自律表现在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

自律通常等同于自制力,所谓的自制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能力。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绝对具备足够的自觉力,以调控自己的言行。所以说,自律是一种美好的素质,更是一种伟大的信仰。

我们都知道,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处理大大小小复杂的事。因为配合的对象众多,每个环节的发展不是我们所能一手掌控的,事情的进行过程可能顺心,也可能不顺心;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如果这时我们缺乏自制能力,就有可能破坏关系、影响协作,甚至因小失大,铸成大错。因此,学会克制自己,不让自己的言行出错乃至荒腔走板相当重要。

在一个漆黑的雪夜,中士约翰正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当他路过一个公园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拦住了他,并对他说:“对不起,打扰了,先生,您是位军人吗?”

约翰回答道:“是的,我是一名军人,我能够为您做些什么吗?”

年轻人说:“是这样的,刚才我经过公园的时候,听到一个孩子在哭,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他是士兵,他在站岗,没有命令他不能离开这里。这其实是他和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当初其他的孩子任命他当卫兵,让他站岗。现在和他一起玩儿的那些孩子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概都回家了。天这么黑,雪这么大,我说,你也回家吧,他说不,他必须得到命令,站岗是他的责任。我怎么劝他回去他都不听,只好请先生帮忙了。”

约翰听过之后说:“好吧,我去看一下。”

约翰和这个年轻人一起来到公园,看到在那个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个小男孩站在那里。显然,这个孩子已经在那儿站了很长时间了,可能是因为又冷又饿,加之当时天已经很黑了,孩子害怕得哭了起来,但依然一动也没动。

约翰走过去,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下士先生,我是中士约翰·格林,你为什么站在这里?”

“报告中士先生,我在站岗。”小孩停止了哭泣,回答道。

“天这么黑,雪这么大,你为什么不回家?”约翰问。

“报告中士先生,这是我的责任,我不能离开这里,因为我还没有得到命令。”小孩回答。

“那好,我是中士,我命令你回家,立刻回家。”约翰的心又为之震了一下。

“是,中士先生。”小孩高兴地说,然后还向约翰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然后撒腿就跑了。

约翰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来,说:“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自律。自律是一种类似于信仰的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人充满责任感,战胜一切困难。”

缺乏自律的人只有靠外力来管束自己;不能自律的人,只能做些听人差遣的工作;完全缺乏自律的人,终究难以有成就;对于拥有自律精神的人来讲,他们往往更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容易动摇,而这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和他渊博的学识、聪明的大脑、拥有的财产成正比。这样的想法虽然有道理,但却绝不是真理,因为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取决于他的能力之外,还要看他是否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只有当信念越来越坚定时,自律能力才会跟着变强大,执行力也因此而得到提升。

一位心理学家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碰到的第一位建筑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工人有气无力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建筑工:“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非常无奈地回答说:“为了每天那点儿可怜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份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