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响起,惊动了一窝宿鸟。宿鸟可能不少,吵闹得山里也熙攘了好一阵子。听听那熙攘里还有鹰鹞,该不会扑下来将我们当成食物?想着有些怕,头发大多大多的。
千丈岩到底出现了。直挂悬崖,垂落九天。上面是一练,下面是百绺。撕撕挂挂,挣挣扯扯的形体,银白在灰褐的岩壁上,活像闪电的慢镜头。这瀑布里充满了柔情,与壶口瀑布那劲道全然不同,柔得轻曼,柔得婉约。轻曼和婉约里透递出南国山水的秀媚。于是,就留影拍照,想把这山水的精魂携了回去。
领略够了,该回去了。山高坡陡,想想下来时那壁列的阶石,就有些胆怯,不知要攀到啥年月去。正在这时,友人指指下山的小径,说从那里可以上公路,免得爬山。就朝低处走,下山是易,不一会儿,就走出了云团,走出了雾气。举头望,只见那云戴在山顶,那雾绕在峰腰。走几步,山水变一个模样,眼中就换一幅景象,变幻多姿,美妙得很。美是美,只是走走,再走走,总不见公路的影子。山更见高了,路更见弯了,沟更见深了。大家都有些惶惑,迷路了,不知今日会走到哪里?要走到何时?按行程今日要返回宁波,行李还安歇在华港宾馆里,等待我们归去,我们却在云深不知处,迷茫山凹里。
迷茫也得走。往回退吧,肯定退得夜幕垂落。往前走吧,又会走到哪里去呢?大家一合计,竟然都同意向前!前面是未知数,可都想把未知数变为已知数。因而,又走,紧走,很快转过一个山头,不想眼前豁然开朗,大公路蜿蜒过来了!
我们欢呼着向公路奔去。
2001年3月17日
谒娲皇陵
知道有个娲皇陵是不久前的事,翻看《太原晚报》闻知,洪洞县赵城镇东面的侯村有女娲陵。
知道有个女娲却是很久的事了。是在神话里,女娲自然是神人,而且是造人的先祖。她在黄河岸边,撮来黄土,用黄河水和泥、造人,世间才有这芸芸众生,至少可以说,黄皮肤的人们都是女娲的后代。
又知道,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战。共工率领虾兵蟹将,在江河中掀起滔天巨浪,向祝融猛攻。祝融愤怒了,燃起熊熊烈火,煮沸了三江四河,虾兵蟹将被烫得焦头烂额,大败逃跑。共工愤怒了,以头撞不周山,这一下,撞了个大乱子!这不周山本是支撑天地的大柱子,山一倒,天塌了个大口子。天河的水汹涌而下,眼看要淹没人众,女娲见了,立即炼出五彩石头,补住天上的窟窿,保护了众生安居乐业。
看了报纸,始知这女娲很可能是一位实有的人物,可敬的先祖。因而,便想去拜谒。想了多日,说过多次,要去,却总没去了。这日,城里盛会,众人都凑热闹去了,我携几人溜出北门,来到赵城,匆忙中却忘了那个村名,到赵城只能打听:
“女娲陵在哪儿?”
问年轻的,年轻的摇头。问年长的,年长的摆手。
问年长的,年长的摆手。
很是纳闷。想那女娲本是人祖,自当显赫。尤其近些年举国兴起寻根热,山东祭孔子,陕西祭黄帝,洪洞那棵大槐树,因为曾在明代移民于外地,所以也热闹起来了,为何女娲陵却无人知晓?
耐心等人,耐心打问,终于有一位老先生过来,把手指向侯村。忙奔侯村,陵早不见了。先前有两尊土冢,据说,一座是正陵,一座是辅陵。正陵中安葬着女娲,辅陵中则是她的衣饰。现今,辅陵被挖土荡平,而正陵上却圈了农家的窑洞。陵前有庙,庙本不小,现今也不见了,遗留的旧址成了学校,我们赶到正值放学时分,一队队天真烂漫的孩童快步出来,四散归家。热心的申杰老师领我们走走看看。
殿宇没了,幸存旧址;土冢没了,幸有碑石;花草没了,幸留枯树。看碑石,有元代的,有大宋的,提示人们这陵庙很早了,若是看那院中的三棵古柏,恐怕年代更早,尤其是后院那棵,5人合圈才可抱住,通身上下,多有突兀。申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猴头柏。细看,果然那突兀一个个就有大小猴头的模样。由这柏树想到晋祠那周柏,比之恐怕年代更早,不然何以会殁了?
往学校后面走去,在一个农家院里,看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是灰色的,有些小洞小孔,也许是风雨的雕蚀所至。人们说是:
——补天石。
补天石本该补天,它没有补天,却遗留此处,说明是剩余的了。
剩余的补天石就此一块吗?不止吧?在村里走,古老的屋子都是以石头成基的。基石有圆有方,却不是一色的,而是五彩的,有的泛红,有的留黄,有的染青,真有点传说中的意趣。
看来,那遥远的神话,也不是无源之水,总有些起根发苗的原因。而这里,莫非就是源?就是根?
当然,源远了,根深了,就难见到。就像我见过黄河,而难见黄河的源头一样。
然而,若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是否有点不该?
1997年10月7日
吊海瑞墓
海瑞墓地很静。
无人喧闹,无车嘶鸣,无鸟啼叫。只有浅草高树,和一抹已弯西的太阳撇下的光色。那浅草茵茵实实,伏住了海浪戏嬉出的声响;高树密密层层,掩实了海口闹市上的尘嚣。一迈进墓园,我便收获了这难得的寂静。
是该静了。海老爷这位黎民百姓眼中的海青天,一生一世何曾静过?十年寒窗,肢肤和思绪都在腾跳追逐,追逐典籍中的知识,更追逐那皇天恩宠的官位。命运不算不幸,海瑞成了朝廷命官。当官,就该懂得官的事体。这事体的关键是要按上司的意思行事,甚而,不用长官动口动手,只看眼色就行。那眼色,泛红就是红,透绿就是绿,莫问世事是黑是白,只应顺从地言红言绿,这就是为官的道理。如果这道理也还浅显,那么不妨再做点贡献,自然这贡献是指对长官本人而言,并非是要你的辖下锦上添花。这样官运才会亨通,才会平步青云。然而,海老爷做官,却总和管他的官拧着劲,硬要向冤民讨还清白,向世道讨回公道。明明长官已经指鹿为马了,而且多少人都以为那确实是一匹乖巧驯良的马,你海瑞竟然还要指鹿为鹿,岂能不摘你的乌纱帽?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轻才能静,卸了官差,海老爷还原为海瑞,少了官场的纷乱,少了是非的骚扰,自当轻松了吧?偏偏思虑比肢体更能难静寂,繁杂的怨忿和牢骚,使他难以清静安宁。入土为安,直到歇息在这里,海老爷似乎才找到静域。然而,世事常离不了他这位大名人的捧场,他还被邀到舞台去骂皇帝,又遭罢官,进而,引发了中华大地罕见的文化大革命。静,对于海瑞来说,太可贵了。生前如此,死后也是如此。好在今日,静总算降临了。
我轻轻举步,惟恐不意的落脚会惊碎了难得的静寂。我的身后是忙乱和喧哗,时代给了每个人荣光和富贵的机遇,人们也就为机遇而忙乱,而喧哗,忙乱和喧哗难免会有不快,会有冤情,然而,躺倒的海青天毕竟无济于事了,也就没人来这里击鼓喊冤了。似乎,这静中又包含了冷清。
我悄悄坐在这冷清的墓地上,让这里的寂寞来抚慰无绪的思虑。我希望冷落的不是海瑞,而是所有的青天大老爷。所有的清官都成为历史,太平盛世也就会走出希望,成为现实。
1997年10月12日
中言心语:
海瑞这位清官是可敬的。可敬在他用行动说明了当官的本质应是什么。
海瑞这位清官又是可悲的。可悲在他很难让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在艰涩的行程中走到了人生终点。而且,躺在墓中也不得安宁,被各种政治当作工具使用了又使用。
2010年1月9日
仙洞逍遥游
姑射山有个旅游胜地——仙洞风景区。提到仙洞令人立即想到仙人洞。其实,仙洞和仙人洞虽然只差一字,却远距数千里。仙人洞在江西庐山,而仙洞却在山西临汾。远在战国时期,着名哲学家庄子就将仙洞写进了《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餐露,乘云气,御飞龙,而平游四海之外。
神人居处即姑射仙洞。随着庄子名着的不胫而走,仙洞的声名响遏行云,波击天涯,远近游客,纷沓而至,就连宋徽宗也在政和八年(1118年)慕名驾游。
从临汾城西行15公里,便进入姑射山麓。入山可见一“万丈深壑”,壑中花木蓊郁,怪石嶙峋,嶙峋石隙,溪流潺潺,两面奇峰兀立,危崖高耸,松柏枝头百鸟啼鸣。仙洞的40多个风景点就掩映在这绝妙的山色树影之中。仙洞风景区隔沟对峙,分为南北两个仙洞。两洞的殿亭楼阁妙借天然地形,巧夺天匠神工,凿石削壁,镶砖立木。近看贴山悬沟,远望山衔崖顶,实在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攀山越涧,拾级钻洞,游遍4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莫不赞叹仙洞的确名不虚传。不虚就不虚在,仙洞仙多洞也多,仙美洞也美。
仙洞的仙,如银河宿星,遍数难尽。仅南仙洞的神居洞就有89尊仙人荟萃。洞内既有法力无边的玉皇大帝,也有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还有儒雅博学的孔老夫子;既有十大天官,也有十帝阎君,还有二郎大仙;既有尧王和他的四位大臣,也有太上老君和他的八仙弟子,还有孙悟空和他的师傅师弟。甚而,连鲁班、屈原、华佗也不知何时仙游于此留恋忘归,致使洞庙盈盈,神仙济济。仅此一洞,云集四海神灵,临洞一游,幸会九州诸仙。况且,这些神像不仅颜容各异,姿态各奇,造形极美,而且高低错落,参差别致,喻示着道教“三十三层天”的含义,排列也极美哩!
仙洞的仙多仙美,有赖于仙洞的洞多洞美。大概是庄子妙笔传神的缘故吧,世人仙子谁不神往姑射山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唐武德年间(618年),便在这里建造道观,宋代继而扩建,元时达到盛期。明清以后,佛教兴起,道教衰败,姑射山自然成了佛教圣地。不论道观也罢,佛殿也好,都有个共同特点,颇能体味神仙喜好恬静闲逸的心理,千方百计让他们隐身穴居。因而,这峰胸谷腰也才镂刻出许许多多的石洞,这险壁绝岭也才出现了无峰不石,无石不洞,无洞不仙的奇景。
这石洞有野草碎花般的小洞,也有丹桂竞辉般的大洞。且不拈花拽草,仅就撷丹折桂也可列出十多个洞来。隐身洞,半仙洞、鹿仙洞、罗汉洞,乌龙洞、王母洞、水帘洞、铁佛洞,八仙洞、缠腰洞……。仙洞的洞既多且美,美就美在百洞百姿,各呈奇异。有的洞中藏庙,攀萝绕藤,躬身爬上,钻进石洞,举目一看,才知道这是供奉邓半仙的庙堂;有的庙中藏洞,兴佛寺的大雄宝殿,外看是气宇轩昂的庙堂,内观才是群仙穴居的岩洞;有的幽景藏洞,百尺琼浆,飞流直下,浪花喷溅,水帘垂挂,就在这飞瀑之下藏有一洞——水帘洞;有的洞藏幽景,舍身崖畔那个不大的石洞,外看平庸,内含隽秀,进洞来头上石莲竞开,或含苞欲放,或娇艳怒放,或花谢籽绽……,怪不得名目——莲花洞。还有的洞中藏洞,那开阔浑圆的神居洞里就藏有两个洞。一个是缠腰洞,长约40来米,俯身可以从中钻过。一个洞据说直通陕西宜川,叫做陕西洞。相传有位老夫人之子,携犬同游,后来家犬带信而回,儿子却久久未归。老夫人惦念游子至今仍在洞口巴望。千百年来,不乏有志之士,屡次入洞探奇。可是,行至百米就听见龙吟虎啸般的响声,不敢贸然再进。所以曾有人留诗:紧衣壮胆猫腰前,耳边奇响心空悬,时过好久走不远,五步一停十回盼。”可以说,穿越此洞前无古人,但不知揭其奥秘是否后有来者?
中言心语:
这不是我的第一篇游记,却是我早期的游记。现在,确切地说是十多年前我已不这样写游记了。这样的游记中无疑透出我先前的幼稚,可这幼稚也是我留下的步履。而且,这幼稚还给过我写作的动力,因为该文曾获山西省游记征文奖,并选入《山西当代游记选》。思考入选的缘由,或许文字还算流利,叙述还算清晰。只是,文完意尽,文字之外没有什么留白,这便是我至今遗憾的。可就是这一次次的遗憾见证了我的创作阅历。
2009年10月16日
仙洞的迷人还在于凡洞皆有传奇,凡洞皆有来历,揽胜觅迹,到处都有动听的故事。那故事有尧王和鹿女仙的美好姻缘,有姑射仙女为民除害的英烈美谈,有宋徽宗驾游仙洞的口诵碑刻,也有李渊兵困平阳逢仙脱险的世代传奇……简直多如山间繁花,入目皆是,俯拾仰采,多不胜收。
登姑射山麓,游仙洞名胜,山之灵秀,洞之精英,无不沁润心脾。让人顿觉身脱凡俗,神入仙境,心底油然萌生出逍逍遥遥,飘飘悠悠的幻觉。即是攀爬跳跃,穿越涉钻,也全然不觉丝毫倦怠。美哉,千古仙洞,不愧为三晋绝景,华夏名胜!
1986年4月24日
醒世寓言小西天
我去一次隰县,又去一次隰县,再去一次隰县。
隰县离我住的临汾不算近,翻一座山,又翻一座山,再翻一座山,才能到了。我这样不辞辛劳地去隰县,是因为那儿有座魅力无穷的佛寺——小西天。
小西天的确很小。站在隰县城边向西面的山上一望,那情景酷似走进哪家博物馆观看门口的全景沙盘,娇小得几乎可以忽略过去,不屑一顾。然而,谁要是忽略了那可就要犯一个遗憾得不能再遗憾的错误。
那一日,我从县城西去,越桥过河,观瞻了小西天。时过好久,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接连发出了三次赞叹。第一次赞叹是站在山前,由衷地赞叹选址的精巧。小西天落卧在一个山头,这山头的两边还是山头。两边的山头超出中间的山头,如同两翼,而中间的山头就成了主体,活像是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怪不得人称凤凰山,诚如也!而且,这只振翅欲飞的凤凰背负着一座精巧的寺庙,小西天随时可能翱翔天宇,俯瞰尘寰,多美啊!第二次赞叹是走进寺院发出的。寺庙地盘不大,却铺摆出一个博大无比的佛家世界。有文殊殿,有普贤殿,有韦驮殿,还有无量殿,当然也少不了大雄宝殿。可以说,一般佛寺具备的殿堂小西天应有尽有,并无或缺。然而,那些寺庙是何等的宏阔,而这里又是多么的袖珍。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胜景便是小西天的特色。感慨当初的缔造者没有因为山头窄小而填壑造垣,拓展空间,而是因地制宜,依势建殿。低处落一院,建了几殿;高处造一院,再建几殿。前头后头有院有殿,上头下头有院有殿。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院连着院,殿挨着殿,密集而不拥挤,紧凑而不憋匝,真是曲径通幽,错落有致呀!如此精巧的建筑,不得不叹为观止。
这第三次赞叹,是我伏地叩拜时生发的。为佛,也为佛殿,更为将佛塑得活灵活现,将佛殿塑得生趣盎然的技艺而赞叹。彩塑并不罕见,但是像大雄宝殿这样的全堂彩塑却稀世罕见了。这里有圆塑,端坐在宝座里的大佛是也;有影塑,耸立在承重柱上的人物是也;有悬塑,层叠在山墙楼阁上的生灵是也。圆塑,端庄典雅;影塑,雍容华贵;悬塑则空灵生动,飘然欲飞了。这些塑像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虚有实,而且大小得体,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大者,大得慈悲;小者,小得仁和。疏者,疏得舒爽;密者,密得紧凑。虚者,虚得飘逸;实者,实得真切。我在这座佛殿,这座艺术殿堂里顶礼膜拜时,耳边回响的旋律惟有两个字:绝唱。对,是绝唱,在全堂彩塑的艺术天地里小西天显然是举世无双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