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克服贪婪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要想在投资上能让自己处于常胜不败之地,就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与自己的贪欲做毫不妥协的斗争。”
2003年4月,中国股市正值低迷徘徊的时期。这时,巴菲特以约每股1.6~1.7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23.4亿股。4年之后,股神接连7次以13.47港元的均价全部抛空所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净赚277亿港元,4年来,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账面盈利就超过7倍,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分红派息。
其实,如此多的收益,本应该让这次投资成为股神的经典战役。可是自2007年10月18日巴菲特公开表示已全部抛出中石油的股票之后,受到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公司油气储备新发现以及回归A股等因素推动,中石油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至20.25元。如果巴菲特没有抛售股票,那么其市值将比出售套现获得的315亿港元高出约160亿港元。
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议论纷纷说:“股神太保守了,他老了!”还有一些人声称,巴菲特不完全了解中国,没有预测到中石油未来业绩的持续性增长,没有看到中石油价值严重被低估。犯了“低级的错误”。但此后发生的事情,让这些质疑巴菲特的人明白了,股神终究就是股神。2007年下半年,中石油A+H联袂滑落,11月26日,中石油H股已接近14港元,已经接近了巴菲特的卖出均价。这时大家不得不钦佩巴菲特的智慧。
当初巴菲特买中石油的股票时,面对媒体的质疑,他曾表示过,中石油远比英国石油、埃克森或壳牌便宜。而4年之后,他卖出股票后,表示:“当投资目标物的市场价格超过了内在价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以后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其实这一简单的逻辑,很多投资者都知道,但面对牛市,人性的贪婪战胜了理性。反观那些控制住自己的人,就会像巴菲特一样,成为最后的赢家。
试问,如果巴菲特不是在其他投资者们极度狂热的时候卖出,而是大家纷纷卖出的时候才卖,他的结果一定不是当时那样的风光。所以巴菲特说:“我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由于巴菲特能克制住自己,所以他总是能在历次熊市到来前及时退出股市。1973年,1974年股市大崩盘时,他解散了他的合伙人公司。1987年的华尔街股灾到来之前,巴菲特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卖出了很多依然在分红利的股票。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到了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突然下跌,到了休市时,股指暴跌了508.32点,一瞬间市场就损失了5000亿美元的市值,相当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虽然巴菲特也在股市中损失了3.5亿美元,但却是众多投资者中最少的。反观那些贪婪的人,几乎都是倾家荡产。此后,2000年的网路泡沫依旧没有影响到巴菲特。
因他依旧克制住了自己的贪婪,没有闯入他不了解,并且股价明显高出其价值的行业,结果他又躲过一劫。一次,有人会说是幸运,但每次都是如此,人们只有承认股神就是股神。但只有巴菲特自己清楚,他在于贪婪作斗争的时候,也很挣扎。
的确,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他们的喜悦和恐惧往往惊人地一致,并相互感染和不断强化。而市场是人造就的,它永远都在人们喜悦和恐惧的交替循环中达到波峰和波谷、完成牛熊之间的转换。
平心而论,让人们克服贪婪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想一想,就连世界公认的“股神”巴菲特,也常常因为不愿过分贪婪而受到投资者的怀疑,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但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要想在投资上让自己处于长胜不败之地,投资者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与自己的贪欲做毫不妥协的斗争。不管克服贪婪的路有多遥远多艰难,投资者一定要有勇气和毅力,将克服贪婪进行到底。
当别人恐惧时要贪婪一些
巴菲特不但认为投资者应该在别人贪婪时保守,还认为应该在别人保守时贪婪。巴菲特的思维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思维,但却是他征战股市多年的不败法则。
通常情况下,股市是波动不已的。随着股市的变化,投资者的心情也在变化,二者互相影响。不过巴菲特认为,如果股市突然暴跌,而且非常着急,广大投资者也会对此时的股市抱有悲观态度。但这时恰恰是进入股市的好时机。反过来,假使股市走势很好,每个投资者都希望满满,那么这也是股市存在危机的时候,这时投资者不妨看好手中的股票。
巴菲特2003在中国股市低迷时投资中石油其实就表现出了他“贪婪”的一面。当然他并没有停止在中国股市的行动,在正值全球金融大危机的时候,他又入股了中国的比亚迪公司。2008年,次贷危机肆虐,世界的股票市场都处在低迷之势。这时,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与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电子公司达成协议,以2.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9.9%的股份。巴菲特的行为再一次在投资界引起了的轰动。
比亚迪公司创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公司主要拥有手机、电池和汽车三大业务。比亚迪公司于2003年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6年入选全球企业新兴百强。面对新能源动力的研发,比亚迪在电动机和混合动力研发上保持领先,公司即将向市场推出量产的新能源汽车。很明显,新能源及环保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是巴菲特所看好的。
即便比亚迪公司很有发展潜力,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做出一笔如此大的投资,还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当时,香港股市也陷入了持续下跌,恒生指数从31958点跌至14398点,跌幅过半。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也未能幸免,股价也受到冲击而一路下滑;另外,比亚迪受到富士康的诉讼,股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两个因素综合作用,比亚迪的股价从最高的77元跌至30元,跌幅过半。但巴菲特却认为此时是入股比亚迪的最佳时刻,其市盈率在10倍左右,市净率1.5倍。而且比亚迪近5年公司的股东权益、净利润、销售收入均平稳增长,说明该公司的经营是很顺利的。此时,股价低多数是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旦经济变好,其股票的价格一定会回升,股票持有者的收益也一定丰厚。
巴菲特的这次入股是由伯克希尔旗下的中美能源完成的。2008年9月18日并购星座能源也是由中美能源完成的,中美能源入股的2.32亿资金将被用于比亚迪股份汽车业务的二次充电电池、电动汽车及其他环保措施。这也很容易看出巴菲特看重的是比亚迪的新能源业务,即充电电池和电动汽车业务。巴菲特意图利用中美能源这个能源控股平台,以传统业务为基础,以新能源业务为利润增长点来扩展他的能源帝国。退一步讲,即使比亚迪的新能源业务开拓不力,公司的手机和电池业务可以保证公司的盈利水平。可以看出巴菲特在“贪婪”时,依旧保持着固有的谨慎。
结果,巴菲特的投资眼光再一次被证实是准确的。就在中美能源与比亚迪签订了策略投资后不久,在等待认购协议获批的10个月内,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已从2008年9月26日的8.57港元,翻升接近4倍,至公告发布当日,股价为41.65港元。据此计算,巴菲特在认购实施后,即可实现约75.7亿港元的投资收益。
此后,比亚迪的发展非常顺利。作为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和电动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已在2010年向美国市场投放混合动力汽车,并预计最早于2010年向中国市场投放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路线已经非常清晰,就是在推进燃油车市场发展的同时,推进双模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最后实现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而促进世界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革和发展。如果比亚迪可以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发展,巴菲特无疑又会赚到不少的钱。
2008年开始的次贷危机让很多人感到股市已经步入了熊市,可这却是巴菲特眼中的投资好时机。在很多银行纷纷倒闭的时候,巴菲特却去主动投资银行,购入了富国银行的股份。巴菲特认为富国银行是一家十分优秀的银行,其运营状况良好。作为美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富国银行有足够的能力来吸引新的客户及存款,并且能够利用其资产实现良好的收益。事实证明了到了2009年5月,富国银行的股价着实上涨了不少,巴菲特在数月内狂赚了很多钱。
其实,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运用逆向思维投资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每一次股灾过后,或者通货膨胀时期,都是他投资行为的活跃期。因为这时他总是能找到那些在价格上令他欣喜若狂的好股票,并用几乎抄底的价格买到它。而巴菲特当时的“贪婪”恰恰为其以后赚到更可观的收入奠定了基础。
可以这样说,巴菲特手中很多优质股都是在股市低迷时,抄底买入的。
也是他投资生涯大多数投资收入的来源。巴菲特说:“在股市里,有两种心理——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带来的情绪都会在股市里很快流行起来,也会给股市带来动荡。作为投资者,永远都不会预测动荡何时到来,何时结束。所以,投资者只能相对地制定我们自己的投资计划,即在别人都贪婪的时候,学会恐惧,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学会贪婪。”
股市的每一次金融海啸都将给投资者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但“因噎废食”绝不该是其中的一条。没有风险的投资从来不存在,因为将所有风险拒之门外的同时,也拒绝了取得收益的机会。所以巴菲特始终信守自己的诺言:“别人恐惧时要贪婪一些。”
鸡蛋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股市有风险,这是所有投资者都知道的。可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
有人说,买股票就如同装鸡蛋,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使有一个篮子翻了,其他的鸡蛋还在。投资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多买几只,即便一只赔了,也不至于全盘皆输。
还有人说,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不如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只要看好这个篮子,鸡蛋也就安全了。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中,代表者就是巴菲特。巴菲特说过:“最好的投资方法,就是把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这个篮子细心关怀,好好经营,时刻紧紧看护好这个篮子。”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很多人的观点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巴菲特本人通常只会持有几只股票,但都是重仓持有。而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精力很有限,而且在投资上的知识也很匮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股票进行研究。因此,对他们来说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进行分散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他的职业就是专门分析股票,对他来说,做调查研究并作出正确的决策是非常可能的事。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是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但巴菲特同时也承认,即使对于他而言,想对所有投资对象都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何况是普通的投资者。不过,股市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如果投资者想获得高收入,就必须要面对高风险。如果投资者想避开高风险,得到的收入也会相对少一些。那么像巴菲特所言,看好一个篮子是不是可以降低风险呢?基本上,投资者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对要投资的公司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去了解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状况,就会对自己的投资越有把握,自然担的风险就越少,收益也越稳定。
巴菲特倾向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他同时也强调这是建立在对所要投资公司的详细考察的基础之上的。巴菲特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投资者对该股票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多就贸然投入,而且还是集中投资,这种行为无疑是风险巨大的孤注一掷。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的一大好处,就是迫使投资者更详细、更认真地去考察自己的投资对象。而他本人考察上市公司则有一套独特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独特却不神秘,是建立在普通常识基础之上的,可以供其他投资者借鉴。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管理层聪明而又精明,经营业绩稳定,经营方式长期不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就会慢慢体现出来。而且他主张实行的是长期投资策略,所以他都是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来分析公司发展前景。
虽然这个过程很困难,但巴菲特采用的方法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整套。
他运用这一整套方案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考察,有助于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来把握股票投资价值。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也要根据“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的原则,在详细考察公司的基础上,尽量寻找和挖掘“赚钱不吃力”的行业和公司。当这种股票出现时,要紧紧抓住机会,集中投资。
巴菲特对零售业和电视行业做过一个对比分析。零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必须时时刻刻发挥聪明才智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可即使这样,盈利率还是很低。在巴菲特的个人投资生涯中,他看到过许多零售企业曾经一度拥有令人吃惊的成长率、超乎寻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可是到最后都不行了,不得不宣告破产。这种状况在零售业屡见不鲜。而相对于“费力赚不到多少钱”的零售业来说,电视行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巴菲特举例说,如果投资者很早以前就买下一家地方电视台,即使经营者用人不当,也会经营得很好。要是将它交给有能力的人掌管,这项事业就可以经营好几十年,投资者完全可以退居幕后、不闻不问,即使这样,回报率也会非常高。
巴菲特说,如果投资者发现这样“赚钱不吃力”,并且内在价值高的公司,就应该集中精力做集中投资,一定会收到丰厚的回报。
马克·吐温说过:“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巴菲特将这句话用在了投资上,从表面看,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好像违背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规则,不过,他对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成功的投资者有时候要有所不为。”他认为,一个人一生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那么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精力和资金,大量买入。
要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几家公司上,如果投资者的组合太过分散,这样反而会无暇分身,弄巧成拙。
总结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理论,有以下四方面优势: